尚書府。
一道身影急匆匆的穿過花園來到了書房之中。
吏部尚書呂本正懷抱著朱允炆逗弄,看王庭進來,將孩子交給管家:“去將太孫交給小姐,我和王大人要說幾句話。”
等管家帶著孩子離去,呂本帶著王庭走入密室這才開口:“怎麽了王庭,錦衣衛那邊出事了嗎?”
王庭點點頭:“被囚的官員陸陸續續的開口了,大人,我們現在怎麽辦,是派人進去扼殺那幾個知道最多的人,還是......”
王庭做了個捧手的動作,呂本心領神會:“你是說交人?交什麽人?這案子事關重大,牽扯人員極多,不少都是我們吏部安排出去的,你讓我認罪?不如殺了我。”
“大人地位尊崇,又是我們這些人的主心骨,與其說讓大人被咬出來,倒不如找個替死鬼。”
“替死鬼?你覺得找誰能平息了陛下的怒火?”
王庭把玩著手中的美玉,淡淡的吐出三個字:“汪廣洋。”
“汪廣洋?你要動右相.....”
“誒,大人可不要這麽說,汪相國對我有知遇之恩,這次提攜我也是費了大力氣,我怎麽能動他呢。”
“隻不過汪廣洋最近有倒向太子黨的傾向,我看他和幾個重臣走得很近,而且似乎他提出要讓陛下早日確定太孫之位。”
“照理說陛下不應該決斷這些,這些應當留給太子殿下繼位後再說,可是你也知道,陛下不單單是天下的共主,在皇宮裏,他是一家之主,這哪個孫子當真正的太孫,他是有話語權的。”
“如果真按汪廣洋的說法,確定了朱雄英為太孫,我們的努力和布局就都白費了,畢竟開國皇帝的金口玉言,誰能改變呢。”
聽到這,呂本問道:“那你說怎麽辦?”
王庭將喝淨的茶杯輕輕扣在桌上:“鴆殺。”
密室當中的溫度仿佛在這兩個字的影響下低了下來。
“胡惟庸早就惦記著右相的位置,甚至還想搏一搏將徐達換下來,自己坐那文臣第一的位置,我和他已經說好,他模仿汪廣洋的字跡寫下遺書,之後將騙他喝下鴆酒,你想想,呂大人,一個已然死去的相國和一封字跡清楚的遺書放在一起,是不是正好可以將這件案子了結?”
“北鎮撫司那邊,我會找人打點,不需要將人殺死,隻要消息傳進去,讓他們知道已經到頂了,他們自己就會閉嘴的,不過我也會照顧好他們的家人,畢竟有幾個小娘子,我看著也是風韻猶存啊。此等尤物,流入教坊司,豈不是暴殄天物?哈哈。哈哈哈哈。”
王庭說著,好像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開始狂放的笑了起來,一直到笑彎了腰,突然笑聲戛然而止,再次抬頭已然是一片冷漠之色:“話已經說完,大人覺得如何?如果可行,那我今晚讓胡惟庸動手。”
“他四十多歲了,急著坐上相國的位置,正好能幫我們做掉替死鬼。”
呂本神色複雜,王庭的野心和狠辣早已脫離了自己的掌控,這把刀,是要噬主的。可是現在,自己能依靠的,也隻有他了,畢竟如此之人,才能真正的成大事。
不過還好,江山早晚是自己外孫子要坐的,到時候除掉這個王庭,也是易如反掌。
想到這,呂本下定了決心:“那就這麽辦吧,先把空印的案子先了了,之後再和這幫太子黨鬥一鬥。”
“好,那屬下這就去辦。”王庭離開了密室,呂本盯著王庭扣下的茶碗,後背也被冷汗打濕,他無法忘記王庭剛剛的眼神和氣勢,那種隨時可以將自己也除掉的氣勢。
入夜,胡惟庸提著食盒進入了汪廣洋的府邸,仿佛一切都是為了今天所準備的一樣,入府之時,大風驟起,吹滅了門前懸掛的燈籠,也正是如此,沒人發現了胡惟庸鼓脹的前胸,這裏麵塞著一壺美酒,帶著劇毒的美酒。
次日一早,一封密報帶著汪廣洋畏罪自殺的消息傳入宮中。
緊接著,徹查此事的命令就到了北鎮撫司。
經過幾天和核查,確定了當日隻有胡惟庸進入了汪廣洋的府邸,胡惟庸作為汪廣洋的親信,沒有殺人的理由,而當天他帶去的食盒,又成了最大的線索。
又是幾天的調查,在管家和丫鬟的作證下,確定了胡惟庸隻帶了菜沒有帶酒,而測毒的報告中,清清楚楚的寫著菜是正常的,毒在酒中,如此看來,胡惟庸的嫌疑消除了,況且人是死在胡惟庸離開府邸的兩個時辰之後。
至於這封遺書是怎麽放進去的,那就隻有胡惟庸自己知道了。
汪廣洋的死,到此就沒了線索,隻能蓋棺定論,李星寒帶著最終的結果,來到了朱元璋的寢宮。
“星寒,你覺得汪廣洋真的是自殺嗎?”朱元璋問道。
李星寒指著結案陳詞上的幾個疑點解釋起來:“大哥,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確實是自殺,而且汪廣洋的地位,也足以讓他們壯著膽子貪汙,但是這個死,就有些離奇了。”
“汪廣洋是老臣,有扶龍之功,家裏也有大哥賜予的丹書鐵券,試問一下,若是真的是他主使,憑著丹書鐵券也能留住他的命,沒必要自殺。”
“所以我推斷,是有人害死他的,能交出他頂罪的,怕不是.....”
“你是說那些淮西勳貴?嗬嗬,沒準,他們犯的錯也夠多了,不少人都被我剝奪了丹書鐵券,可若是逼死汪廣洋,那可能就是.....”
李星寒有些著急,朱元璋這是開始猜疑李善長和徐達他們了。
“大哥,不會是他們,李先生急流勇退,徐達湯和這些人就更別說了,出生入死的,不會的大哥。”
朱元璋抬手堵住了李星寒的話頭:“他們和你不一樣的,他們不是我的家人,是臣子,臣子就一定會變,就會有野心。看來是讓徐達也退下去了,好好的養老吧。”
“藍玉也快迴來了吧,我看了這次的密報,當中還夾雜著他的幾個義子,等他迴來,這筆賬,我好好的跟他算。”
“擬定聖旨,魏國公徐達,卸左相國職位,帶兵於大同駐防,輔佐秦王,晉王防禦邊境。明年春天,老四提前一年出去就藩,讓徐達帶著這幾個孩子,好好的打打仗,練練他們,等老四成婚之前,讓他迴來。”
“再記,胡惟庸是汪廣洋的人,這次汪廣洋之死也與他無關,空印也沒把他卷進去,那就讓他接替徐達的左相,然後從山西將楊憲調迴來,當這個右相國。”
李星寒對這兩人無感,可是從胡惟庸當初製止自己登龍輦,楊憲製止自己封王的時候,最起碼可以看出是忠於皇權的,而且最主要的目的,朱元璋是想把這些明明有些勢力,卻未曾被卷入此案的官員放到太陽下,看他們會不會自己露出狐狸尾巴。
“你不問問?這兩個人可是跟你不太對付。”朱元璋問道。
李星寒如實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果然又猜中了朱元璋的心思。
“他們這種越是挑不出毛病的,我越覺得他們有鬼,記住,讓你的錦衣衛盯死了中書省。他們位高權重,最為可怕。”
“出宮之前,去禦膳房和太醫院領我準備好的吃食和藥材,你這段時間不在京城不太了解,劉伯溫的身體也明顯的不好了,不過也是,眼看就是七十歲的人了,你幫我去慰問一下,告訴他將身體把握好,還等著他給我監察百官呢。”
“哦?劉大人身體不好,不如讓他退下去得了。”李星寒說道。
朱元璋搖搖頭:“劉璉才二十九,讓他再在大理寺鍛煉幾年,我就準備將他調任監察院了,在等等,告訴劉伯溫,再等等,我手裏像他這樣不結黨不與其他官員交好的人,不多了。”
“行,大哥,那我就去了。”李星寒囑咐了幾句讓朱元璋注意身體的話後,去取了東西來到了衛國公府。
劉璟和劉夫人出去買些日用,家裏就留下了劉璉和劉基父子兩個,李星寒將東西交給劉璉後,轉達了朱元璋的意思,朱元璋對劉璉的信任,讓劉基感動的老淚縱橫,這麽多年不和其他官員過度的深交,一為明哲保身,二就是為了劉璉的前程。
如今看來,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義父,你也要注意身體了,剛剛我看你的氣,不太好。”
劉基點點頭:“那是自然,我都快七十的人了,先天一炁還能剩下多少?不服老不行了,跟你們這種練氣血的人是比不了啊,你才四十七,又是張真人的關門弟子,心丹滋養下你活個百歲應該不是問題,還是羨慕你啊。”
說到這,劉基想到了什麽,話到了嘴邊卻未曾說出口。
看的出劉基還有秘密,李星寒雖然好奇,但是自然不會多問,畢竟是自己義父,若是想說,自然會告訴自己。
又聊了一會兒,看劉基明顯有些累了,將人安頓在床上躺下,李星寒告退出了劉府。
一道身影急匆匆的穿過花園來到了書房之中。
吏部尚書呂本正懷抱著朱允炆逗弄,看王庭進來,將孩子交給管家:“去將太孫交給小姐,我和王大人要說幾句話。”
等管家帶著孩子離去,呂本帶著王庭走入密室這才開口:“怎麽了王庭,錦衣衛那邊出事了嗎?”
王庭點點頭:“被囚的官員陸陸續續的開口了,大人,我們現在怎麽辦,是派人進去扼殺那幾個知道最多的人,還是......”
王庭做了個捧手的動作,呂本心領神會:“你是說交人?交什麽人?這案子事關重大,牽扯人員極多,不少都是我們吏部安排出去的,你讓我認罪?不如殺了我。”
“大人地位尊崇,又是我們這些人的主心骨,與其說讓大人被咬出來,倒不如找個替死鬼。”
“替死鬼?你覺得找誰能平息了陛下的怒火?”
王庭把玩著手中的美玉,淡淡的吐出三個字:“汪廣洋。”
“汪廣洋?你要動右相.....”
“誒,大人可不要這麽說,汪相國對我有知遇之恩,這次提攜我也是費了大力氣,我怎麽能動他呢。”
“隻不過汪廣洋最近有倒向太子黨的傾向,我看他和幾個重臣走得很近,而且似乎他提出要讓陛下早日確定太孫之位。”
“照理說陛下不應該決斷這些,這些應當留給太子殿下繼位後再說,可是你也知道,陛下不單單是天下的共主,在皇宮裏,他是一家之主,這哪個孫子當真正的太孫,他是有話語權的。”
“如果真按汪廣洋的說法,確定了朱雄英為太孫,我們的努力和布局就都白費了,畢竟開國皇帝的金口玉言,誰能改變呢。”
聽到這,呂本問道:“那你說怎麽辦?”
王庭將喝淨的茶杯輕輕扣在桌上:“鴆殺。”
密室當中的溫度仿佛在這兩個字的影響下低了下來。
“胡惟庸早就惦記著右相的位置,甚至還想搏一搏將徐達換下來,自己坐那文臣第一的位置,我和他已經說好,他模仿汪廣洋的字跡寫下遺書,之後將騙他喝下鴆酒,你想想,呂大人,一個已然死去的相國和一封字跡清楚的遺書放在一起,是不是正好可以將這件案子了結?”
“北鎮撫司那邊,我會找人打點,不需要將人殺死,隻要消息傳進去,讓他們知道已經到頂了,他們自己就會閉嘴的,不過我也會照顧好他們的家人,畢竟有幾個小娘子,我看著也是風韻猶存啊。此等尤物,流入教坊司,豈不是暴殄天物?哈哈。哈哈哈哈。”
王庭說著,好像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開始狂放的笑了起來,一直到笑彎了腰,突然笑聲戛然而止,再次抬頭已然是一片冷漠之色:“話已經說完,大人覺得如何?如果可行,那我今晚讓胡惟庸動手。”
“他四十多歲了,急著坐上相國的位置,正好能幫我們做掉替死鬼。”
呂本神色複雜,王庭的野心和狠辣早已脫離了自己的掌控,這把刀,是要噬主的。可是現在,自己能依靠的,也隻有他了,畢竟如此之人,才能真正的成大事。
不過還好,江山早晚是自己外孫子要坐的,到時候除掉這個王庭,也是易如反掌。
想到這,呂本下定了決心:“那就這麽辦吧,先把空印的案子先了了,之後再和這幫太子黨鬥一鬥。”
“好,那屬下這就去辦。”王庭離開了密室,呂本盯著王庭扣下的茶碗,後背也被冷汗打濕,他無法忘記王庭剛剛的眼神和氣勢,那種隨時可以將自己也除掉的氣勢。
入夜,胡惟庸提著食盒進入了汪廣洋的府邸,仿佛一切都是為了今天所準備的一樣,入府之時,大風驟起,吹滅了門前懸掛的燈籠,也正是如此,沒人發現了胡惟庸鼓脹的前胸,這裏麵塞著一壺美酒,帶著劇毒的美酒。
次日一早,一封密報帶著汪廣洋畏罪自殺的消息傳入宮中。
緊接著,徹查此事的命令就到了北鎮撫司。
經過幾天和核查,確定了當日隻有胡惟庸進入了汪廣洋的府邸,胡惟庸作為汪廣洋的親信,沒有殺人的理由,而當天他帶去的食盒,又成了最大的線索。
又是幾天的調查,在管家和丫鬟的作證下,確定了胡惟庸隻帶了菜沒有帶酒,而測毒的報告中,清清楚楚的寫著菜是正常的,毒在酒中,如此看來,胡惟庸的嫌疑消除了,況且人是死在胡惟庸離開府邸的兩個時辰之後。
至於這封遺書是怎麽放進去的,那就隻有胡惟庸自己知道了。
汪廣洋的死,到此就沒了線索,隻能蓋棺定論,李星寒帶著最終的結果,來到了朱元璋的寢宮。
“星寒,你覺得汪廣洋真的是自殺嗎?”朱元璋問道。
李星寒指著結案陳詞上的幾個疑點解釋起來:“大哥,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確實是自殺,而且汪廣洋的地位,也足以讓他們壯著膽子貪汙,但是這個死,就有些離奇了。”
“汪廣洋是老臣,有扶龍之功,家裏也有大哥賜予的丹書鐵券,試問一下,若是真的是他主使,憑著丹書鐵券也能留住他的命,沒必要自殺。”
“所以我推斷,是有人害死他的,能交出他頂罪的,怕不是.....”
“你是說那些淮西勳貴?嗬嗬,沒準,他們犯的錯也夠多了,不少人都被我剝奪了丹書鐵券,可若是逼死汪廣洋,那可能就是.....”
李星寒有些著急,朱元璋這是開始猜疑李善長和徐達他們了。
“大哥,不會是他們,李先生急流勇退,徐達湯和這些人就更別說了,出生入死的,不會的大哥。”
朱元璋抬手堵住了李星寒的話頭:“他們和你不一樣的,他們不是我的家人,是臣子,臣子就一定會變,就會有野心。看來是讓徐達也退下去了,好好的養老吧。”
“藍玉也快迴來了吧,我看了這次的密報,當中還夾雜著他的幾個義子,等他迴來,這筆賬,我好好的跟他算。”
“擬定聖旨,魏國公徐達,卸左相國職位,帶兵於大同駐防,輔佐秦王,晉王防禦邊境。明年春天,老四提前一年出去就藩,讓徐達帶著這幾個孩子,好好的打打仗,練練他們,等老四成婚之前,讓他迴來。”
“再記,胡惟庸是汪廣洋的人,這次汪廣洋之死也與他無關,空印也沒把他卷進去,那就讓他接替徐達的左相,然後從山西將楊憲調迴來,當這個右相國。”
李星寒對這兩人無感,可是從胡惟庸當初製止自己登龍輦,楊憲製止自己封王的時候,最起碼可以看出是忠於皇權的,而且最主要的目的,朱元璋是想把這些明明有些勢力,卻未曾被卷入此案的官員放到太陽下,看他們會不會自己露出狐狸尾巴。
“你不問問?這兩個人可是跟你不太對付。”朱元璋問道。
李星寒如實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果然又猜中了朱元璋的心思。
“他們這種越是挑不出毛病的,我越覺得他們有鬼,記住,讓你的錦衣衛盯死了中書省。他們位高權重,最為可怕。”
“出宮之前,去禦膳房和太醫院領我準備好的吃食和藥材,你這段時間不在京城不太了解,劉伯溫的身體也明顯的不好了,不過也是,眼看就是七十歲的人了,你幫我去慰問一下,告訴他將身體把握好,還等著他給我監察百官呢。”
“哦?劉大人身體不好,不如讓他退下去得了。”李星寒說道。
朱元璋搖搖頭:“劉璉才二十九,讓他再在大理寺鍛煉幾年,我就準備將他調任監察院了,在等等,告訴劉伯溫,再等等,我手裏像他這樣不結黨不與其他官員交好的人,不多了。”
“行,大哥,那我就去了。”李星寒囑咐了幾句讓朱元璋注意身體的話後,去取了東西來到了衛國公府。
劉璟和劉夫人出去買些日用,家裏就留下了劉璉和劉基父子兩個,李星寒將東西交給劉璉後,轉達了朱元璋的意思,朱元璋對劉璉的信任,讓劉基感動的老淚縱橫,這麽多年不和其他官員過度的深交,一為明哲保身,二就是為了劉璉的前程。
如今看來,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義父,你也要注意身體了,剛剛我看你的氣,不太好。”
劉基點點頭:“那是自然,我都快七十的人了,先天一炁還能剩下多少?不服老不行了,跟你們這種練氣血的人是比不了啊,你才四十七,又是張真人的關門弟子,心丹滋養下你活個百歲應該不是問題,還是羨慕你啊。”
說到這,劉基想到了什麽,話到了嘴邊卻未曾說出口。
看的出劉基還有秘密,李星寒雖然好奇,但是自然不會多問,畢竟是自己義父,若是想說,自然會告訴自己。
又聊了一會兒,看劉基明顯有些累了,將人安頓在床上躺下,李星寒告退出了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