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給陳實購買的是一輛百萬級的特斯拉suv,modelx,這款車是純電動車,感應門鑰匙,到了門前自動開門,上車後踩一腳刹車板自動關門,沒有中控台,中控拍是一個大平板。

    前擋風玻璃特別大,和整個車身一體,類似公交車的前擋風玻璃,總之視野很好,感受不到壓抑,而且後車門還可以平行升降,類似超跑,缺點就是不能跑遠途,市區足夠用了,五百公裏以內都不會有問題。

    這車沒變速箱,操作感沒有汽油車來的有感覺,因為是純電動的,就像你騎電動車一樣,因為是純電動的,沒有變速箱,很多喜歡操控感的人會覺得變扭,但陳實一點也不覺得變扭,而且覺得挺酷的。

    選擇這台車還是花光推薦的,花光說現在你開這款車,不比你開法拉利和蘭博基裏差,因為特斯拉出道就是走高端路線,最便宜的車型上路也要笑四十萬了,而且每款車辨識度都很高,百萬級的特斯拉一般對飆的都是二三百萬甚至更高的豪車。

    主要是你開這個牌子百萬級的車,人家都不會覺得你買不起法拉利,大家都覺得你在追求潮流,最主要的是這個車子的車圈大多數都是年輕人,更適合陳實去接觸。

    果不其然,陳實去提車的時候,導購給了陳實兩個車友群,一個是普通的大群有三百多人,這裏的人買的車基本都在三四十萬的,也有百萬級的,每個月都有一次車友會。

    還有一個小群,裏麵隻有二十幾人,這個群都是百萬級豪車的車主,同樣也是每月或者每周組織一次車友會,說白了就是交友會,交換資源拓展人脈。

    導購還說了這些車主年齡都不大,單身居多,是在暗示陳實什麽嗎?這特麽不會是花光的弟弟吧?一家皮條客?

    雖然每個人都不願承認一個事,那就是三六九等,但現實就是這樣,想要進入一個圈子就要有這個圈子的敲門磚,比如你去超市的煙草櫃台,你會發現四五十的煙草擺在一起,百八十的擺在一起,五元到十元的一般擺在最不顯眼的地方。

    五元十元的煙草沒多大利潤,而且抽的人越來越少了,主要煙民減少,而且抽煙的年齡層在變化,年輕人都會覺得五元十元的煙基本都不算煙,而且萬一遇到熟人拿不出手,就是拿不出手,大家覺得抽煙都是一件要講究麵子的事,抽什麽煙都要注重價值。

    你們說這有錯嗎?其實現實中不是影視劇和小說,你真的天天抽五元的,肯定有人會在背後議論裏,如果多年未見的人,你突然掏出五元的煙,對方表麵不會說什麽,但潛意識裏會覺得你這人混的不如意。

    麵子,等級,圈子,這個是否隻有我們才有?答案是no,其實全球都一樣,有人會說很多老外都不在乎這些,那是你大多不了解,比如很多人會說某某國家的國王都和普通人一起用餐然後被拍下,那麽請問是誰拍下的?這一點有想過嗎?那都是人家想讓你看到的,說白了他們也要人設,而且比普通人更需要。

    其實如果要說圈子,大家都在一個生命圈,死了誰特麽還要啥圈子啊,但也有例外,那就是自信心,自信心足夠強大的人,其實不太在乎這些。

    其實當你選擇混圈子那一刻,注定你已經不快樂了,因為你已經真正的自己隱藏起來了,也有很多知名大佬和普通人在逃離圈子文化。

    因為時代在進步,人的思維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人覺得我們已經這樣了,何不把自己的生活過好,開心的過每一天就可以了,活的那麽累幹嘛啊,夠吃夠喝就成了,但現實是夠吃夠喝是很多人奮鬥的目標~哎~

    不得不說,這帝都真的太堵了,堵的陳實有點不想開車了,對方給的地址是朝陽區三裏屯附近的一棟別墅,三裏屯最早前麵說過,火起來的原因是當年的一群文藝青年帶火的,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帝都老炮或者演藝人員沒出道之前都在酒吧混著。

    現在的三裏屯有南北兩個區,是潮人聚集地,說白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愛好,現在南區那邊都是吃喝玩樂,比如高檔餐廳啊,酒吧啊,隨處可見帥哥美女。

    北區就比較冷清了,大多都是潮牌聚集地,為何冷清?阿迪達斯在這裏屬於平民價格了,其他的你不懂的潮牌服裝動輒都是萬八千一件的。

    很多小說裏都會說主角到帝都去哪些商場去哪些品牌店買衣服,那都是幾十年前的購物風格,或者突然暴富的購物風格,時代在變,寫書的人思想大多沒變······

    其實現在有錢的高端消費地方都是一些你都沒聽過品牌的,很多都是個人的品牌,但隻要加上某某設計師的頭銜或者一些有故事的元素,那巧了,一件大家都不懂得的衣服,比如一件牛仔服就要萬八千。

    你說人家怎麽敢賣的這麽貴?那是賣的衣服嗎?那是賣的文化,人家會告訴你這件衣服全球隻有一件或者幾件,設計師設計衣服的初衷是什麽,那麽設計師怎麽確定尺碼的?這個簡單就設計個均碼,不是人找衣服,而是衣服找人,你適合了就買走,沒得挑。

    最主要的很多衣服連洗都不能洗,有的直接是設計師在一件什麽都沒有團的牛仔服上直接作畫或者噴繪,洗了就掉色了!

    這些衣服人家就沒打算給你洗,這是藝術品,就像某職場女青年去年打電話給一個知名奢侈品廠家詢問衣服變形了,洗完就變形了,客服的迴答讓人一臉驚歎,這衣服基本很少人買過去還會洗完在穿的,就穿兩三次不穿了,這個迴答讓女青年很懵逼,因為這是她小半年工資買的,花了三萬多。

    這類店鋪針對的客源也是固定的,基本都是一些年輕的潮人,人家購買的萬八千衣服已經習以為常,而且要求品牌價值,尤其是新一代的潮人,追求的就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這種潮流文化其實幾十年前就有了,那時候r本就很流行這類的,現在r本的很多服裝店也是這樣的,r本也是聰歐美那邊學來的,早期都是一些明星,球星是主要消費者,後來才是富人加入消費群體。

    還有一些店家專門賣各種限量版的鞋子,而且鞋子還有收藏證書,這叫球鞋文化,三裏屯這裏的一些潮牌鞋店,賣的可不是大家覺得兩三千,三四千那種的球鞋,其實三四千的球鞋在很多人眼裏都是奢侈的了,但這裏賣的都是上萬一雙的球鞋。

    鎮店之寶的球鞋往往動輒三五萬到十幾萬,更有絕版的球鞋居然被炒到幾十萬,有人買嗎?還真有。

    而且還不缺人購買,即使這些衣服和鞋子很多人都不知道品牌或者價值多少錢,但穿這些衣服的人從法拉利和保時捷裏一下來,你就明白了,這衣服好,好在那裏誰也不知道。

    還有一點就是穿這些衣服的人,都在自己的圈子裏溜達,圈子裏的人也不奇怪你花那麽多錢買這麽貴的,大家都會覺得蠻好看的,就像網紅小王買個u盤花了一萬也沒人理解一樣,消費觀不同罷了。

    其實球鞋文化,說白了,就是品牌商的運作,哪天或許你都會看到辣條文化,衛龍絕版辣條一包一萬元都有可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幾百斤房產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精品馬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精品馬甲並收藏我有幾百斤房產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