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步行街招商不是很順利?”張華對文化長廊的項目比餘慶陽更關心。

    每天都讓秘書關注文化長廊項目的動態。

    “這個很正常!很多人都在觀望中,十裏長廊,哪是一下就能招滿的?

    城區這一塊的門麵都租出去了,剩下城郊結合部的門麵租出去的不多!”餘慶陽到是一點都不著急。

    城外的步行街,因為兩邊的住宅小區沒有建好,所以才會沒有人氣。

    可是隨著步行街火爆開業,隨著畫舫穿梭在老運河上,隨著老運河的名氣提升,人氣自然而然的就會聚集起來。

    濟州人喜歡泡地攤,如今濟州古槐路的夜市已經被取締,路邊地攤也是城管嚴打的對象。

    隻有文化長廊這條步行街是合法夜市,步行街廣場上可以合法的擺地攤。

    那些受不了城管騷擾的商戶,自然會慢慢聚集過來。

    至於說城外荒涼,在很多人看來,城外更清淨,可是更好的欣賞河裏的美景。

    總之餘慶陽對文化長廊的信心比張華更足。

    “但願吧!”張華點點頭說了一句。

    這時張華的秘書過來請示,領導的車已經過了泰安,該去接領導了!

    張華做為市高官要去,他餘慶陽作為今天的主角之一,也得跟著。

    行政部工作人員帶著兩位莫桑比克代表來到文化長廊。

    文化長廊全部都是人工打造的景觀,就連這運河也是人工開鑿的。

    對比昨天的驚奇,崇拜,羨慕,兩位莫桑比克代表對文化長廊很不感興趣。

    論美景,他們莫桑比克比這裏美多了。

    他們不明白,一條河,種點樹有什麽好看的。

    到是河上那些船很漂亮。

    “這條文化長廊,可以解決上萬人的工作問題,每年可以創造上億稅收!”行政部工作人員的話終於引起兩個人的興趣。

    相比美景,他們更關心經濟,一條河,一條路,一排房子,能創造上萬個工作崗位,這實在是了不起。

    整個莫桑比克才多少人?不過三千萬人,這在非洲已經算是大國了。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如果在莫桑比克修建百十條這樣的街道,豈不是能夠解決國內十分之一,百十萬人口的工作問題?

    一個工作崗位可以養活一家人,這豈不是能夠養活五六百萬人口?

    莫桑比克的外交部長斯蒂法諾·莫羅內越想越激動。

    不得不說,這斯蒂法諾·莫羅內部長還真是一位一心為國的好官。

    隻可惜,他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莫桑比克的人口密度太低,永遠不可能做到,像中國一樣繁華的步行街。

    除非總統有魄力,把所有人口都集中起來,也許可以嚐試一下。

    斯蒂法諾·莫羅內心裏暗暗決定,一定要找那位餘先生好好談一談,實力如此強大,又對莫桑比克懷有好感的企業,如果不引入國內,那他就是莫桑比克的罪人。

    餘慶陽可不知道兩位莫桑比克代表的小心思。

    春寒料峭,已經脫了毛衣的餘慶陽,隻穿著一件襯衫一件西裝,此時正站在春風裏,瑟瑟發抖。

    領導的車隊已經下了高速,正在往濟州駛來。

    也不知道誰發明的,跑到濟州的地界處接領導。

    難道非要如此才能顯示對領導的尊敬?

    當然,這些話他隻敢在心裏腹誹一下,不敢說出來。

    這個社會,太聰明的人,看問題看的太透徹的人,太耿直的人,往往生活的都不太如意。

    好在,領導沒有讓他們多等,很快一輛警車開道,後麵跟著一個車隊,從遠處飛馳而來。

    到了餘慶陽他們所在的地方,車隊緩緩停下,一輛中巴車的門打開,下來一個秘書模樣的年輕人,接著又下來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

    老人頭發已經花白,但是不胖不瘦,看上去很精神。

    這個老人,餘慶陽認識,經常在電視上看到。

    老人熱情的和濟州市的領導一一握手,嘴裏批評著濟州市領導的形式主義。

    “你是華禹的餘慶陽?哈哈!勞煩小餘同誌過來接我這個老頭子!實在是不敢當啊!”老人也認識餘慶陽,握著他的手親切的說道。

    “您老說笑了,如果您老能經常來華禹指導工作,我天天站在省政府門口接您也樂意!”餘慶陽笑道。

    “哦?嗬嗬!小餘同誌這是邀請我去華禹參觀學習啊!”

    “領導開玩笑了!是去參觀指導工作。

    我們還是小學生,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希望能經常得到領導的教導!”餘慶陽笑著迴答道。

    “哈哈!你這個小餘同誌,很會說話嘛!

    不過你這個態度很好!

    在改革開放這條路上,我們都是小學生,都需要不斷的去學習!”老人大笑著點頭說道。

    領導就是領導,一句話就把問題上升了一個高度。

    “就憑你這句話,你們華禹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就不虛!

    我一定會去華禹看看的!”老人鄭重承諾道。

    客套了幾句之後,老人上車,把張華和餘慶陽叫到車上。

    這讓餘慶陽有些受寵若驚,他隻是來打醬油的,沒想搶濟州領導的風頭。

    “近兩年,濟州發展的勢頭不錯!這裏麵離不開小張的功勞,也離不開你小餘的功勞!”在車上老人說了一句肯定的話。

    可見領導心裏都有一杆秤,一麵鏡子。

    很多事雖然不說,不評價,但是不代表人家不知道。

    “領導說的對,濟州能有今天,離不開華禹集團的大力支持!

    至於我,可不敢居功,我隻是做了一些分內的事情!”

    “嗬嗬!能做好分內的事情就很了不起!

    如果我們每一位領導都能把分內的事情做好,我們的國家何愁不能富裕起來?”老人感慨了一句。

    “我這次來不光要看看文化長廊,還要去華禹家居產業園看看!

    華禹家居產業園是你們濟州的納稅大戶,也是我們省裏的納稅大戶!”

    果然領導真正重視的還是實業,實業才能興邦。

    房地產隻是一種產業集成品,國家離不開他,卻也不願意去鼓勵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工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憶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憶寧並收藏大國工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