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昭武十一年秋季,就當魏將沈彧、伍忌二人率領的魏軍在巴國與秦將王戩交戰時,魏國東線將領樂弈、田耽,以及田武、田恬父子,終於率領其麾下直屬曲部,橫跨大半個中原,抵達魏國王都雒陽。
其餘東線魏軍,「曹焱」率河內軍駐守東海、琅琊兩郡,而「屈塍」則率鄢陵軍駐守廣陵、越地,至於燕縐與李岌二將各自率領的水軍,則早已逆大江而上,正協助司馬尚、桓虎二將攻打龜縮在彭蠡郡的楚國。
待等樂弈、田耽、田武、田恬父子抵達雒陽後,按照慣例,他們將軍隊安置在雒陽城外,進城覲見魏王趙潤,後者在宮中設宴,一是為樂弈等人接風,二是嘉獎樂弈等人擊敗楚國、覆亡越國。
沒想到在酒席宴間,樂弈僅喝了三杯酒,便以不勝酒力作為借口請辭,順便向魏王趙潤索要西線戰場的詳細戰報,顯然是希望在率軍前赴西線戰場前,借助西線諸將的戰報做做功課。
見樂弈如此不解風情,別說田耽,就連田武也有點驚詫。
不過趙潤倒不以為意,因為他早就聽說過樂弈性格乖僻,若非如此,明明同樣是作為前韓國首屈一指的名將,樂弈的人緣為何不如李睦?不就是因為樂弈在某些事情上太過於較真,導致旁人對其退避三舍麽。
就好比眼下這個酒席,雖然在旁諸人也明白樂弈的意思,無非就是覺得西線戰場上的同僚正在浴血奮戰,而他們卻在後方飲酒作樂,這太說不過去,隻不過,他們剛剛擊敗楚國、覆亡越國,縱使放鬆幾日又能如何?——要知道這還是魏王趙潤設的宴呢!
不得不說,見樂弈如此不知趣,殿內諸人都替他捏把冷汗,尤其是韓晁、趙卓這兩位同樣是韓國出身的士卿,一個勁地向樂弈使眼色。
好在魏王趙潤乃是當世的明君雄主,見樂弈希望先迴驛站仔細閱覽西線戰場上諸將的戰報,非但不惱怒反而大加讚賞,旋即,他拍拍手遣退殿內的舞女,吩咐大太監高和命人搬來戰報,以至於好端端的宴席,就變成了針對秦國的戰略研討會,這讓本打算放鬆放鬆的田耽與田武二人頗為無語。
與負責對楚戰爭的東線戰場不同,在西線戰場上,魏軍的優勢並不大,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麽優勢。
起初樂弈、田耽、田武幾人還以為是西線戰場上的魏軍兵將數量過少、實力較弱的關係,直到他們仔細閱覽戰報,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不誇張地說,西線戰場上的魏軍,縱使比較東線戰場魏軍稍稍較弱,但也絕對弱不到哪裏去。
至少在樂弈看來,魏國在西線戰場上能稱之為「上將」的將領,就有廉駁、樂成、司馬安、魏忌四人,其餘像陽邑侯韓徐、九原守馮頲、桓王趙宣,還有公仲朋、田苓、靳黈、安平侯趙郯等等,怎麽說也稱得上「良將」,因此單論將領而言,西線魏軍並不弱。
再看軍隊構成,西線戰場上有論軍備精良位列魏國前三的「河西軍」,有長久以來跟北方匈奴、林胡交戰的「朔方軍」、「九原軍」、「雲中軍」,還有建成已十幾年的「北一軍」,等等等等,樂弈初步估測西線戰場上的魏軍數量在二十五萬左右,雖士卒良莠不齊,但總得來說普遍在合格標準之上。
這樣的配置,就算是將西線戰場上的魏軍調到東線,這些魏軍其實也可以擊敗楚國、覆亡越國。
然而,論實力與東線魏軍幾乎不相上下的西線魏軍,卻遲遲無法取得勝利,這讓樂弈對他即將麵對的對手——秦國軍隊,產生了幾分好奇與納悶。
他跟秦國軍隊不曾交過手,對秦國軍隊的印象,僅局限於第一次中原諸國混戰時「被雁門守李睦據陷死守而不得進」的程度。
一個國家的兵力,卻從始至終無法攻陷李睦守衛的雁門郡,雖然樂弈也明白李睦的能耐,但亦難免讓他對秦國稍稍心存輕視。
“秦國的實力,難道要比楚國更強?”樂弈詢問魏王趙潤道。
魏王趙潤微微一笑,解釋道:“秦國的實力,在朕看來,倒退一兩年應該是能與楚國持平的,但是,秦軍卻要比楚軍難對付地多。……秦人民風彪悍、悍不畏死,且對勝利非常執著,更關鍵之處在於,秦國有不少優秀的將帥,這一點,是楚國萬萬及不上的。……楚國在景舍、屈平、項末幾人亡故之後,就基本上找不出優秀的統帥了。”
聽了趙潤這話,田耽與田武微微點了點頭。
可能對於樂弈來說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對於田耽與田武來說,他們卻能在去年那場針對楚國的戰事中,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楚國軍隊與以往的區別。
田耽還記得他當初年輕時跟隨齊國先王呂僖出征楚國,那時楚國雖屢屢戰敗,但歸根到底,隻不過楚國不想跟齊國打,是故送了幾批糧募兵給齊軍殺而已,反正在楚國人命賤得很。
至於像項末當時駐守的符離塞,齊軍嚐試攻打過無數迴,可惜都沒能奪下那座關隘。
說起來,雖然無緣跟壽陵君景舍、西陵君屈平二人一戰,但是項末,田耽倒是曾多次與其交手,且從未討到什麽便宜。
是故,哪怕是像田耽這般高傲的人,亦承認項末能與他平起平坐。
然而,待等項末亡故,代替項末成為楚國上將的新陽君項培,卻是遜色許多,雖然在去年的戰爭中,田耽並沒有直接與新陽君項培交手,但他亦通過戰報,得知新陽君項培被司馬尚、桓虎等人擊敗,且一敗再敗。
雖說擊敗新陽君項培的司馬尚、桓虎二將,亦是功勳赫赫的猛將,但田耽還是覺得,新陽君項培與項末相差太遠。
在項末死後,堂堂的楚國,竟然再也找不出一位優秀的統帥,這著實令人感到感慨。
或許真如世俗所笑談的那樣,楚國的貴族早已沒落,再也不會誕生優秀的人才,而非常尷尬的是,在楚國平民中誕生的優秀將領,卻因為楚國的不重視,而陸續流入了魏國,使得楚國人才凋零。
搖了搖頭,田耽詢問魏王趙潤道:“陛下,秦國有能匹敵項末的人物麽?”
“有!而且不少。”
魏王趙潤點點頭,旋即如數家珍般講述道:“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陽泉君嬴镹、渭陽君嬴華,皆不在項末之下,還有王陵、王齕、張瑭等諸多良將……”
聽聞此言,樂弈低著頭閱覽戰報,毫無異色,不過田耽、田武二人臉上,卻露出了興致勃勃的神色,顯然是在期待與秦國的軍隊交手。
當日在宴席間,樂弈與田耽各自選擇了支援的方向:由樂弈前赴河西郡,對陣秦國的武信侯公孫起;而田耽則前往三川郡的西部,協助安平侯趙郯抵禦秦國的陽泉君嬴镹。
至於唯一落下的河套地區,因為那裏有廉駁、樂成、韓徐三位曾經在韓國時的同僚在,樂弈不認為會有什麽閃失。
要知道,以廉駁為主將、樂成為副將的前太原軍,那才曾經屢次吊打林胡與匈奴的,處於巔峰實力的太原軍。
在這支太原軍麵前,縱使是李睦,縱使是他樂弈,怕也要退避三舍。
次日,朝廷提前犒賞了樂弈、田耽、田武幾人率領的軍隊。
犒軍三日後,樂弈便徑直率領軍隊前往河西郡,而田耽跟田武、田恬父子,則率領軍隊前往三川郡西部。
由於距離的關係,最後還是田耽率先抵達三川郡西部的「函穀」。
駐守函穀的守將,即安平侯趙郯,此人最初擔任「雒陽尉」,執掌雒陽的治安,直到第二次中原諸國混戰的末期,由於秦國對魏國不宣而戰,且試圖派兵從三川郡襲擊魏國都城雒陽,安平侯趙郯當時便毅然率領私軍駐防函穀。
隨後不久,龐煥率領鎮反軍來援,協助趙郯擊退了秦軍。
雖然這次有驚無險地擊退了秦國,但秦軍的這次偷襲,亦給雒陽朝廷敲響了警鍾,不久之後,朝廷就決定在函穀建造一座關隘,防止西邊的秦國故技重施。
而督造函穀關隘的將領,即是安平侯趙郯。
當時安平侯趙郯尚兼著「雒陽尉」的官職,不過待函穀關建成之後,他便正式成為駐守函穀的將領,龐煥麾下的鎮反軍,亦在魏王趙潤的授意下編入了趙郯的麾下,至此,鎮反軍歸屬安平侯趙郯統領,以滿編五萬、實際兵力近四萬的數量,駐守在函穀關。
正因為趙郯麾下兵力不少,因此,當陽泉君嬴镹率領秦軍攻至函穀關時,短時間內亦難以叩開這座關隘。
不過話說迴來,雖說陽泉君嬴镹暫時難以攻克函穀,但安平侯趙郯想要擊退這支秦軍,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安平侯趙郯的性格,與燕王趙疆頗為相似,皆是豪邁直爽的男兒,膽魄有餘、計略稍缺,這一點從他跟陽泉君嬴镹交戰的戰報中就能看出來,幾乎都是直來直去,最多加個夜襲,幾乎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地方,若非有函穀關在,卻趙郯麾下又有南梁王趙元佐與龐煥幾人訓練的鎮反軍在,說不定陽泉君嬴镹早已攻入了三川腹地。
抵達函穀關後,田耽主動放低了姿態,畢竟安平侯趙郯怎麽說也是趙氏王族子弟。
不過出乎田耽意料的是,安平侯趙郯雖然是王族子弟,但倒也不是那種喜歡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人,他非常親切地設宴款待了田耽、田武、田恬幾人,甚至還在筵席中述苦,自嘲自己被秦國的陽泉君嬴镹打地毫無還手之力,這下總算是盼來了援軍。
此時已是十月下旬,天氣即將轉寒,已經沒有多少時間給魏秦兩軍交戰,因此,無論是田耽還是田武,都不曾妄想在入冬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擊敗陽泉君嬴镹。
不過他們還是建議安平侯趙郯主動出擊,因為他們想親眼看看秦國軍隊的實力情況。
可能是得到了田耽、田武的支援,安平侯趙郯亦是信心大振,在十月二十七日的這一天,他帶著田耽、田武,率領一萬魏軍出函穀關,直奔陽泉君嬴镹的秦軍營寨。
由於半途中被秦國的斥候騎兵發現,陽泉君嬴镹亦得知了魏軍主動出擊,不過心中不以為意。
畢竟他跟安平侯趙郯已經在這函穀關僵持了大半年,早就摸清了前者的用兵路數。
他隻是稍稍覺得有點納悶,畢竟安平侯趙郯前不久,就因為主動出擊試圖擊退他而被他小敗了一陣,怎麽沒過幾日,這莽夫又來了?
納悶歸納悶,陽泉君嬴镹還是決定率軍應戰,畢竟在他看來,安平侯趙郯就隻有兩個依,其一是函穀關,其二就是鎮反軍,雖然暫時打不下函穀關,但若是能殲滅一些鎮反軍精銳,這亦有利於他日後的進攻。
兩個時辰後,魏秦兩軍在荒原上打了一仗。
期間,田耽仔細觀察敵我兩軍。
他發現,在正麵交鋒的情況下,安平侯趙郯率領的鎮反軍,其實是占據上風的,並且,趙郯本人的戰場指揮,也沒有什麽嚴重的疏漏。
壞就壞在追擊秦軍的過程中。
在田耽看來,對麵的秦軍明擺著就是詐敗誘敵,可安平侯趙郯還是揮軍追了過去,以至於魏軍陣型大亂,被同樣陣型大亂的、秦軍當中的仆從軍一陣衝殺,雖然說彼此都有傷亡吧,但冒著犧牲精銳士卒的代價去消耗對方的農兵,這本身就有問題吧?
想了想,田耽對安平侯趙郯說道:“安平侯,那些秦軍士卒,是類似楚國糧募兵一般的農民兵吧?”
“嗯。”安平侯趙郯點點頭,還為田耽解釋道:“那的確是一些農民兵,不過我方叫它「黥麵」,隻因為秦國的黥麵軍頗為有名。……事實上,農民兵不等於是黥麵軍。”
然而田耽卻沒有興趣去了解仆什麽是黥麵,他皺著眉頭問道:“安平侯,秦人試圖用雜兵換死你麾下的精銳士卒,你可看到?”
安平侯趙郯不可思議地看著田耽,那表情仿佛是在說:我又不瞎,當然看得到。
“那你為何還要追擊秦軍?”田耽不解地問道。
聽聞此言,安平侯趙郯理所當然地說道:“若不追擊秦軍,談何將其擊退?”
這話太對了,說得田耽無言以對,最終隻得說了句:“您實在是太耿直了。”
返迴函穀關後,田耽仔細迴想今日這場交鋒的過程。
不可否認,安平侯趙郯今日的指揮,是沒有什麽問題的,哪怕是後來追擊秦軍,也沒有問題,關鍵在於對麵的陽泉君嬴镹相當‘陰險’,他故意讓麾下正軍詐敗,誘使趙郯麾下的魏軍追擊,使魏軍的陣型大亂。
而在此之後,陽泉君嬴镹便叫一支農民兵接替了戰事,代替其麾下正軍與魏軍廝殺。
本來若是正麵交鋒,就算那些秦軍農民兵再悍不畏死,也很難對陣列整齊的魏軍造成什麽大的傷亡,可壞就壞在魏軍在追擊秦軍正軍的期間陣型大亂,以至於失去了作為正規士卒最大的優勢,呈現出各自為戰的景象。
而這,就在無形中減弱了魏軍的殺傷力,拔高了秦軍農民兵的威脅程度。
可以說,利用這個小伎倆,陽泉君嬴镹‘活用’了他麾下的農民兵,使後者發揮出了頗為客觀的戰鬥力。
當然,在田耽看來,隻要想通其中關鍵,想要將計就計‘反陰’對手,亦非常簡單。
於是他對安平侯趙郯建議道:“明日安平侯再次率軍出戰,田某有辦法破敵。”
見田耽信誓旦旦,安平侯趙郯遂同意了此事。
次日,趙郯再次帶著田耽、田武二人,率領一萬魏軍前往陽泉君嬴镹的營寨搦戰。
跟昨日一樣,陽泉君嬴镹還是打算故技重施,采取詐敗、誘敵、伏擊的戰術。
但是這次,待等那些農名兵從埋伏地殺出來時,追擊秦軍的魏軍,卻立刻掉頭就跑。
遠遠看到魏軍掉頭就跑,陽泉君嬴镹心中咯噔一下,意識到情況不對,遂立刻鳴金,示意那些農民兵不得追擊。
但很可惜,農民兵與正規軍的最大差異,就體現在令行禁止方麵,眼瞅著敵軍掉頭就跑,那些農名兵哪裏還記得號令,紛紛一擁而上追擊魏軍。
而此時,田武、田恬父子倆各率一支千人隊迂迴包抄,切斷了那些農民兵的退路,旋即配合安平侯趙郯與田耽率領的主力,將數千秦軍的仆從軍徹底包圍。
在四麵受敵的情況下,縱使那些仆從軍士卒悍不畏死,亦因為號令不齊而無法對魏軍造成有效的傷亡,而魏軍這邊,卻整齊一致地對其展開圍剿,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雖然陽泉君嬴镹意識到情況不對,立刻率領正軍來援,試圖解救那些仆從軍士卒,可是在這段時間內,魏軍亦最起碼殲滅了一半的仆從軍士卒。
在一番惡戰後,兩軍各自退卻。
在退兵的途中,安平侯趙郯頗為興奮,畢竟今日他麾下魏軍殲滅了最起碼四千餘敵軍,而己方的傷亡卻隻有約兩千左右,相比較以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績,不知要好看多少。
最要命的是,往日那‘八百’的殺敵,還不見得都是陽泉君嬴镹麾下的正規軍士卒。
田耽笑著說道:“正軍令行禁止,然雜兵卻時而罔顧號令,一心追擊敵軍,是故,縱使陽泉君嬴镹知曉我軍的對策,一時半會也很難讓他麾下的雜兵不被我軍埋伏。……若他日後再用這招伎倆賺殺我軍精銳士卒,你我便以此還以顏色。”
“田耽將軍所言極是。”
安平侯趙郯點點頭,深以為然。
而另外一邊,陽泉君嬴镹亦從今日戰事的變故,產生了「魏軍可能已換將」的猜測。
在經過打探之後,他這才知道,原來是前齊國的將領田耽已到了函穀關。
田耽乃前齊國的名將,縱使陽泉君嬴镹身在秦國,亦曾聽聞田耽的事跡。
看著遙遠處的函穀關,他搖搖頭感慨道:“函穀本就不好打,今田耽抵達此地,協助趙郯,這場仗怕是越來越難打了……”
事實證明,陽泉君嬴镹的猜測非常準確,在隨後的整個十一月份,陽泉君嬴镹與田耽交鋒四次,三次偷襲、一次正麵交鋒,雙方都沒有占到什麽便宜。
隨後,由於凜冬來到,魏秦兩軍各自罷兵,暫時休戰。
倘若說函穀戰場這邊,魏秦兩軍還算是有來有迴,那麽在河西戰場的魏秦兩軍,那就徹徹底底的冷戰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武信侯公孫起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除非有萬全把握否則不迴輕易出兵,而魏軍這邊的樂弈呢,亦是一個謹慎而穩重的人。
兩軍的核心主要人物都趨向於穩紮穩打,這場仗打得起來就怪了。
於是乎,就當河套戰場、三川戰場、甚至是巴國戰場的秦魏軍隊彼此打得火熱的時候,在西河戰場上的秦魏兩軍,則在忙著開墾軍屯田以及放牧羊群,儼然是在為打持久戰而做準備。
直到十一月中旬,在地上積雪已厚達兩尺的情況下,武信侯公孫起突然下令麾下秦軍出擊,偷襲「頻陽」。
或有部將開口詢問,公孫起便解釋道:“冬季休戰,此乃慣例。似如今積雪厚達兩尺,想來魏軍早已在尋思過冬,疏於防範,若我軍於此刻突然殺至,便可殺其一個措手不及。”
部將這才恍然大悟。
可沒想到的是,待等公孫起率領大軍疾奔至「頻陽縣」,還沒等他麾下的士卒組裝起井闌車、攻城車等攻城兵器,頻陽縣的城牆上便出現了密密麻麻的魏軍。
更有司馬安麾下的副將白方鳴笑著對秦軍喊話:“武信侯,樂弈將軍早就料到你會在這幾日發動偷襲,叫我嚴加防範,豈會叫你偷襲得逞?……冬季交兵,辛苦兩軍士卒,你還是快些收兵迴營吧。”
『樂弈……前韓國的樂弈麽?』
公孫起盯著頻陽縣的城牆琢磨了半響,最終還是決定收兵迴營。
就這樣,年尾的最後一場交鋒,亦似這般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轉眼到了魏昭武十二年春季,魏秦兩國的軍隊各自在邊境駐紮屯田,一直到四五月忙完春種後,才草草地打了幾場仗。
魏國這邊是苦於糧草不足,不足以傾盡舉國兵力與秦國決戰,而秦國這邊呢,相比較糧草問題,反而是無法突破魏軍防線的原因更大。
不過平心而論,以目前的魏國而言,它完全拖得起,甚至於拖得時間越長,魏國就越有利,
反觀秦國,卻拖不起。
包括目前在彭蠡郡苟延殘喘的楚國。
魏昭武十二年夏,魏將司馬尚、桓虎、陳狩、燕縐、李岌,包括前越國降將吳起,聚眾圍攻彭蠡郡。
在經過了足足六個月的廝殺後,司馬尚與桓虎終於攻下了「彭澤縣」,拔除了楚國兩顆門牙當中的一顆。
這意味著,楚國再也無法抵擋魏軍的攻勢。
其餘東線魏軍,「曹焱」率河內軍駐守東海、琅琊兩郡,而「屈塍」則率鄢陵軍駐守廣陵、越地,至於燕縐與李岌二將各自率領的水軍,則早已逆大江而上,正協助司馬尚、桓虎二將攻打龜縮在彭蠡郡的楚國。
待等樂弈、田耽、田武、田恬父子抵達雒陽後,按照慣例,他們將軍隊安置在雒陽城外,進城覲見魏王趙潤,後者在宮中設宴,一是為樂弈等人接風,二是嘉獎樂弈等人擊敗楚國、覆亡越國。
沒想到在酒席宴間,樂弈僅喝了三杯酒,便以不勝酒力作為借口請辭,順便向魏王趙潤索要西線戰場的詳細戰報,顯然是希望在率軍前赴西線戰場前,借助西線諸將的戰報做做功課。
見樂弈如此不解風情,別說田耽,就連田武也有點驚詫。
不過趙潤倒不以為意,因為他早就聽說過樂弈性格乖僻,若非如此,明明同樣是作為前韓國首屈一指的名將,樂弈的人緣為何不如李睦?不就是因為樂弈在某些事情上太過於較真,導致旁人對其退避三舍麽。
就好比眼下這個酒席,雖然在旁諸人也明白樂弈的意思,無非就是覺得西線戰場上的同僚正在浴血奮戰,而他們卻在後方飲酒作樂,這太說不過去,隻不過,他們剛剛擊敗楚國、覆亡越國,縱使放鬆幾日又能如何?——要知道這還是魏王趙潤設的宴呢!
不得不說,見樂弈如此不知趣,殿內諸人都替他捏把冷汗,尤其是韓晁、趙卓這兩位同樣是韓國出身的士卿,一個勁地向樂弈使眼色。
好在魏王趙潤乃是當世的明君雄主,見樂弈希望先迴驛站仔細閱覽西線戰場上諸將的戰報,非但不惱怒反而大加讚賞,旋即,他拍拍手遣退殿內的舞女,吩咐大太監高和命人搬來戰報,以至於好端端的宴席,就變成了針對秦國的戰略研討會,這讓本打算放鬆放鬆的田耽與田武二人頗為無語。
與負責對楚戰爭的東線戰場不同,在西線戰場上,魏軍的優勢並不大,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麽優勢。
起初樂弈、田耽、田武幾人還以為是西線戰場上的魏軍兵將數量過少、實力較弱的關係,直到他們仔細閱覽戰報,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不誇張地說,西線戰場上的魏軍,縱使比較東線戰場魏軍稍稍較弱,但也絕對弱不到哪裏去。
至少在樂弈看來,魏國在西線戰場上能稱之為「上將」的將領,就有廉駁、樂成、司馬安、魏忌四人,其餘像陽邑侯韓徐、九原守馮頲、桓王趙宣,還有公仲朋、田苓、靳黈、安平侯趙郯等等,怎麽說也稱得上「良將」,因此單論將領而言,西線魏軍並不弱。
再看軍隊構成,西線戰場上有論軍備精良位列魏國前三的「河西軍」,有長久以來跟北方匈奴、林胡交戰的「朔方軍」、「九原軍」、「雲中軍」,還有建成已十幾年的「北一軍」,等等等等,樂弈初步估測西線戰場上的魏軍數量在二十五萬左右,雖士卒良莠不齊,但總得來說普遍在合格標準之上。
這樣的配置,就算是將西線戰場上的魏軍調到東線,這些魏軍其實也可以擊敗楚國、覆亡越國。
然而,論實力與東線魏軍幾乎不相上下的西線魏軍,卻遲遲無法取得勝利,這讓樂弈對他即將麵對的對手——秦國軍隊,產生了幾分好奇與納悶。
他跟秦國軍隊不曾交過手,對秦國軍隊的印象,僅局限於第一次中原諸國混戰時「被雁門守李睦據陷死守而不得進」的程度。
一個國家的兵力,卻從始至終無法攻陷李睦守衛的雁門郡,雖然樂弈也明白李睦的能耐,但亦難免讓他對秦國稍稍心存輕視。
“秦國的實力,難道要比楚國更強?”樂弈詢問魏王趙潤道。
魏王趙潤微微一笑,解釋道:“秦國的實力,在朕看來,倒退一兩年應該是能與楚國持平的,但是,秦軍卻要比楚軍難對付地多。……秦人民風彪悍、悍不畏死,且對勝利非常執著,更關鍵之處在於,秦國有不少優秀的將帥,這一點,是楚國萬萬及不上的。……楚國在景舍、屈平、項末幾人亡故之後,就基本上找不出優秀的統帥了。”
聽了趙潤這話,田耽與田武微微點了點頭。
可能對於樂弈來說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對於田耽與田武來說,他們卻能在去年那場針對楚國的戰事中,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楚國軍隊與以往的區別。
田耽還記得他當初年輕時跟隨齊國先王呂僖出征楚國,那時楚國雖屢屢戰敗,但歸根到底,隻不過楚國不想跟齊國打,是故送了幾批糧募兵給齊軍殺而已,反正在楚國人命賤得很。
至於像項末當時駐守的符離塞,齊軍嚐試攻打過無數迴,可惜都沒能奪下那座關隘。
說起來,雖然無緣跟壽陵君景舍、西陵君屈平二人一戰,但是項末,田耽倒是曾多次與其交手,且從未討到什麽便宜。
是故,哪怕是像田耽這般高傲的人,亦承認項末能與他平起平坐。
然而,待等項末亡故,代替項末成為楚國上將的新陽君項培,卻是遜色許多,雖然在去年的戰爭中,田耽並沒有直接與新陽君項培交手,但他亦通過戰報,得知新陽君項培被司馬尚、桓虎等人擊敗,且一敗再敗。
雖說擊敗新陽君項培的司馬尚、桓虎二將,亦是功勳赫赫的猛將,但田耽還是覺得,新陽君項培與項末相差太遠。
在項末死後,堂堂的楚國,竟然再也找不出一位優秀的統帥,這著實令人感到感慨。
或許真如世俗所笑談的那樣,楚國的貴族早已沒落,再也不會誕生優秀的人才,而非常尷尬的是,在楚國平民中誕生的優秀將領,卻因為楚國的不重視,而陸續流入了魏國,使得楚國人才凋零。
搖了搖頭,田耽詢問魏王趙潤道:“陛下,秦國有能匹敵項末的人物麽?”
“有!而且不少。”
魏王趙潤點點頭,旋即如數家珍般講述道:“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陽泉君嬴镹、渭陽君嬴華,皆不在項末之下,還有王陵、王齕、張瑭等諸多良將……”
聽聞此言,樂弈低著頭閱覽戰報,毫無異色,不過田耽、田武二人臉上,卻露出了興致勃勃的神色,顯然是在期待與秦國的軍隊交手。
當日在宴席間,樂弈與田耽各自選擇了支援的方向:由樂弈前赴河西郡,對陣秦國的武信侯公孫起;而田耽則前往三川郡的西部,協助安平侯趙郯抵禦秦國的陽泉君嬴镹。
至於唯一落下的河套地區,因為那裏有廉駁、樂成、韓徐三位曾經在韓國時的同僚在,樂弈不認為會有什麽閃失。
要知道,以廉駁為主將、樂成為副將的前太原軍,那才曾經屢次吊打林胡與匈奴的,處於巔峰實力的太原軍。
在這支太原軍麵前,縱使是李睦,縱使是他樂弈,怕也要退避三舍。
次日,朝廷提前犒賞了樂弈、田耽、田武幾人率領的軍隊。
犒軍三日後,樂弈便徑直率領軍隊前往河西郡,而田耽跟田武、田恬父子,則率領軍隊前往三川郡西部。
由於距離的關係,最後還是田耽率先抵達三川郡西部的「函穀」。
駐守函穀的守將,即安平侯趙郯,此人最初擔任「雒陽尉」,執掌雒陽的治安,直到第二次中原諸國混戰的末期,由於秦國對魏國不宣而戰,且試圖派兵從三川郡襲擊魏國都城雒陽,安平侯趙郯當時便毅然率領私軍駐防函穀。
隨後不久,龐煥率領鎮反軍來援,協助趙郯擊退了秦軍。
雖然這次有驚無險地擊退了秦國,但秦軍的這次偷襲,亦給雒陽朝廷敲響了警鍾,不久之後,朝廷就決定在函穀建造一座關隘,防止西邊的秦國故技重施。
而督造函穀關隘的將領,即是安平侯趙郯。
當時安平侯趙郯尚兼著「雒陽尉」的官職,不過待函穀關建成之後,他便正式成為駐守函穀的將領,龐煥麾下的鎮反軍,亦在魏王趙潤的授意下編入了趙郯的麾下,至此,鎮反軍歸屬安平侯趙郯統領,以滿編五萬、實際兵力近四萬的數量,駐守在函穀關。
正因為趙郯麾下兵力不少,因此,當陽泉君嬴镹率領秦軍攻至函穀關時,短時間內亦難以叩開這座關隘。
不過話說迴來,雖說陽泉君嬴镹暫時難以攻克函穀,但安平侯趙郯想要擊退這支秦軍,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安平侯趙郯的性格,與燕王趙疆頗為相似,皆是豪邁直爽的男兒,膽魄有餘、計略稍缺,這一點從他跟陽泉君嬴镹交戰的戰報中就能看出來,幾乎都是直來直去,最多加個夜襲,幾乎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地方,若非有函穀關在,卻趙郯麾下又有南梁王趙元佐與龐煥幾人訓練的鎮反軍在,說不定陽泉君嬴镹早已攻入了三川腹地。
抵達函穀關後,田耽主動放低了姿態,畢竟安平侯趙郯怎麽說也是趙氏王族子弟。
不過出乎田耽意料的是,安平侯趙郯雖然是王族子弟,但倒也不是那種喜歡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人,他非常親切地設宴款待了田耽、田武、田恬幾人,甚至還在筵席中述苦,自嘲自己被秦國的陽泉君嬴镹打地毫無還手之力,這下總算是盼來了援軍。
此時已是十月下旬,天氣即將轉寒,已經沒有多少時間給魏秦兩軍交戰,因此,無論是田耽還是田武,都不曾妄想在入冬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擊敗陽泉君嬴镹。
不過他們還是建議安平侯趙郯主動出擊,因為他們想親眼看看秦國軍隊的實力情況。
可能是得到了田耽、田武的支援,安平侯趙郯亦是信心大振,在十月二十七日的這一天,他帶著田耽、田武,率領一萬魏軍出函穀關,直奔陽泉君嬴镹的秦軍營寨。
由於半途中被秦國的斥候騎兵發現,陽泉君嬴镹亦得知了魏軍主動出擊,不過心中不以為意。
畢竟他跟安平侯趙郯已經在這函穀關僵持了大半年,早就摸清了前者的用兵路數。
他隻是稍稍覺得有點納悶,畢竟安平侯趙郯前不久,就因為主動出擊試圖擊退他而被他小敗了一陣,怎麽沒過幾日,這莽夫又來了?
納悶歸納悶,陽泉君嬴镹還是決定率軍應戰,畢竟在他看來,安平侯趙郯就隻有兩個依,其一是函穀關,其二就是鎮反軍,雖然暫時打不下函穀關,但若是能殲滅一些鎮反軍精銳,這亦有利於他日後的進攻。
兩個時辰後,魏秦兩軍在荒原上打了一仗。
期間,田耽仔細觀察敵我兩軍。
他發現,在正麵交鋒的情況下,安平侯趙郯率領的鎮反軍,其實是占據上風的,並且,趙郯本人的戰場指揮,也沒有什麽嚴重的疏漏。
壞就壞在追擊秦軍的過程中。
在田耽看來,對麵的秦軍明擺著就是詐敗誘敵,可安平侯趙郯還是揮軍追了過去,以至於魏軍陣型大亂,被同樣陣型大亂的、秦軍當中的仆從軍一陣衝殺,雖然說彼此都有傷亡吧,但冒著犧牲精銳士卒的代價去消耗對方的農兵,這本身就有問題吧?
想了想,田耽對安平侯趙郯說道:“安平侯,那些秦軍士卒,是類似楚國糧募兵一般的農民兵吧?”
“嗯。”安平侯趙郯點點頭,還為田耽解釋道:“那的確是一些農民兵,不過我方叫它「黥麵」,隻因為秦國的黥麵軍頗為有名。……事實上,農民兵不等於是黥麵軍。”
然而田耽卻沒有興趣去了解仆什麽是黥麵,他皺著眉頭問道:“安平侯,秦人試圖用雜兵換死你麾下的精銳士卒,你可看到?”
安平侯趙郯不可思議地看著田耽,那表情仿佛是在說:我又不瞎,當然看得到。
“那你為何還要追擊秦軍?”田耽不解地問道。
聽聞此言,安平侯趙郯理所當然地說道:“若不追擊秦軍,談何將其擊退?”
這話太對了,說得田耽無言以對,最終隻得說了句:“您實在是太耿直了。”
返迴函穀關後,田耽仔細迴想今日這場交鋒的過程。
不可否認,安平侯趙郯今日的指揮,是沒有什麽問題的,哪怕是後來追擊秦軍,也沒有問題,關鍵在於對麵的陽泉君嬴镹相當‘陰險’,他故意讓麾下正軍詐敗,誘使趙郯麾下的魏軍追擊,使魏軍的陣型大亂。
而在此之後,陽泉君嬴镹便叫一支農民兵接替了戰事,代替其麾下正軍與魏軍廝殺。
本來若是正麵交鋒,就算那些秦軍農民兵再悍不畏死,也很難對陣列整齊的魏軍造成什麽大的傷亡,可壞就壞在魏軍在追擊秦軍正軍的期間陣型大亂,以至於失去了作為正規士卒最大的優勢,呈現出各自為戰的景象。
而這,就在無形中減弱了魏軍的殺傷力,拔高了秦軍農民兵的威脅程度。
可以說,利用這個小伎倆,陽泉君嬴镹‘活用’了他麾下的農民兵,使後者發揮出了頗為客觀的戰鬥力。
當然,在田耽看來,隻要想通其中關鍵,想要將計就計‘反陰’對手,亦非常簡單。
於是他對安平侯趙郯建議道:“明日安平侯再次率軍出戰,田某有辦法破敵。”
見田耽信誓旦旦,安平侯趙郯遂同意了此事。
次日,趙郯再次帶著田耽、田武二人,率領一萬魏軍前往陽泉君嬴镹的營寨搦戰。
跟昨日一樣,陽泉君嬴镹還是打算故技重施,采取詐敗、誘敵、伏擊的戰術。
但是這次,待等那些農名兵從埋伏地殺出來時,追擊秦軍的魏軍,卻立刻掉頭就跑。
遠遠看到魏軍掉頭就跑,陽泉君嬴镹心中咯噔一下,意識到情況不對,遂立刻鳴金,示意那些農民兵不得追擊。
但很可惜,農民兵與正規軍的最大差異,就體現在令行禁止方麵,眼瞅著敵軍掉頭就跑,那些農名兵哪裏還記得號令,紛紛一擁而上追擊魏軍。
而此時,田武、田恬父子倆各率一支千人隊迂迴包抄,切斷了那些農民兵的退路,旋即配合安平侯趙郯與田耽率領的主力,將數千秦軍的仆從軍徹底包圍。
在四麵受敵的情況下,縱使那些仆從軍士卒悍不畏死,亦因為號令不齊而無法對魏軍造成有效的傷亡,而魏軍這邊,卻整齊一致地對其展開圍剿,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雖然陽泉君嬴镹意識到情況不對,立刻率領正軍來援,試圖解救那些仆從軍士卒,可是在這段時間內,魏軍亦最起碼殲滅了一半的仆從軍士卒。
在一番惡戰後,兩軍各自退卻。
在退兵的途中,安平侯趙郯頗為興奮,畢竟今日他麾下魏軍殲滅了最起碼四千餘敵軍,而己方的傷亡卻隻有約兩千左右,相比較以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績,不知要好看多少。
最要命的是,往日那‘八百’的殺敵,還不見得都是陽泉君嬴镹麾下的正規軍士卒。
田耽笑著說道:“正軍令行禁止,然雜兵卻時而罔顧號令,一心追擊敵軍,是故,縱使陽泉君嬴镹知曉我軍的對策,一時半會也很難讓他麾下的雜兵不被我軍埋伏。……若他日後再用這招伎倆賺殺我軍精銳士卒,你我便以此還以顏色。”
“田耽將軍所言極是。”
安平侯趙郯點點頭,深以為然。
而另外一邊,陽泉君嬴镹亦從今日戰事的變故,產生了「魏軍可能已換將」的猜測。
在經過打探之後,他這才知道,原來是前齊國的將領田耽已到了函穀關。
田耽乃前齊國的名將,縱使陽泉君嬴镹身在秦國,亦曾聽聞田耽的事跡。
看著遙遠處的函穀關,他搖搖頭感慨道:“函穀本就不好打,今田耽抵達此地,協助趙郯,這場仗怕是越來越難打了……”
事實證明,陽泉君嬴镹的猜測非常準確,在隨後的整個十一月份,陽泉君嬴镹與田耽交鋒四次,三次偷襲、一次正麵交鋒,雙方都沒有占到什麽便宜。
隨後,由於凜冬來到,魏秦兩軍各自罷兵,暫時休戰。
倘若說函穀戰場這邊,魏秦兩軍還算是有來有迴,那麽在河西戰場的魏秦兩軍,那就徹徹底底的冷戰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武信侯公孫起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除非有萬全把握否則不迴輕易出兵,而魏軍這邊的樂弈呢,亦是一個謹慎而穩重的人。
兩軍的核心主要人物都趨向於穩紮穩打,這場仗打得起來就怪了。
於是乎,就當河套戰場、三川戰場、甚至是巴國戰場的秦魏軍隊彼此打得火熱的時候,在西河戰場上的秦魏兩軍,則在忙著開墾軍屯田以及放牧羊群,儼然是在為打持久戰而做準備。
直到十一月中旬,在地上積雪已厚達兩尺的情況下,武信侯公孫起突然下令麾下秦軍出擊,偷襲「頻陽」。
或有部將開口詢問,公孫起便解釋道:“冬季休戰,此乃慣例。似如今積雪厚達兩尺,想來魏軍早已在尋思過冬,疏於防範,若我軍於此刻突然殺至,便可殺其一個措手不及。”
部將這才恍然大悟。
可沒想到的是,待等公孫起率領大軍疾奔至「頻陽縣」,還沒等他麾下的士卒組裝起井闌車、攻城車等攻城兵器,頻陽縣的城牆上便出現了密密麻麻的魏軍。
更有司馬安麾下的副將白方鳴笑著對秦軍喊話:“武信侯,樂弈將軍早就料到你會在這幾日發動偷襲,叫我嚴加防範,豈會叫你偷襲得逞?……冬季交兵,辛苦兩軍士卒,你還是快些收兵迴營吧。”
『樂弈……前韓國的樂弈麽?』
公孫起盯著頻陽縣的城牆琢磨了半響,最終還是決定收兵迴營。
就這樣,年尾的最後一場交鋒,亦似這般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轉眼到了魏昭武十二年春季,魏秦兩國的軍隊各自在邊境駐紮屯田,一直到四五月忙完春種後,才草草地打了幾場仗。
魏國這邊是苦於糧草不足,不足以傾盡舉國兵力與秦國決戰,而秦國這邊呢,相比較糧草問題,反而是無法突破魏軍防線的原因更大。
不過平心而論,以目前的魏國而言,它完全拖得起,甚至於拖得時間越長,魏國就越有利,
反觀秦國,卻拖不起。
包括目前在彭蠡郡苟延殘喘的楚國。
魏昭武十二年夏,魏將司馬尚、桓虎、陳狩、燕縐、李岌,包括前越國降將吳起,聚眾圍攻彭蠡郡。
在經過了足足六個月的廝殺後,司馬尚與桓虎終於攻下了「彭澤縣」,拔除了楚國兩顆門牙當中的一顆。
這意味著,楚國再也無法抵擋魏軍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