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魏國正在慶賀取得了「第二次中原大戰」的勝利時,齊楚兩國,卻在因為魏國那無可遏製的強大而為之戰栗。


    先說齊國,其實在這次戰爭中,齊國的兵力損失並不嚴重,前前後後加在一起,齊軍士卒的傷亡可能也隻有寥寥兩三千人而已。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前期田耽有預謀地可以保留己國軍隊的實力以外,更多地得感謝楚國上將項末,畢竟正是後者在決戰當日,下令楚軍為齊國軍隊斷後,這才使得齊國軍隊能幸免於難。


    同理還有越國的東甌軍,齊越兩軍,皆因為最後得到了楚國上將項末的‘庇護’才能全身而退。


    聯軍戰敗之後,田耽趕在魏衛魯兩國聯軍收複宋郡之前,迅速向東撤離,在經過宋郡之後,返迴了齊國本土。


    途中,田耽命人將「聯軍潰敗」的噩耗,連夜送到齊國的王都臨淄。


    此時,魏國將領趙疆、屈塍二人,仍在率領河內軍、鄢陵軍攻打齊國,但由於魏將龐煥收到了南梁王趙元佐的書信,不顧趙疆這位主帥的命令擅自將軍隊調迴了魏國,這就導致趙疆、屈塍二人的兵力不足以對齊國造成太大的威脅,以至於戰況難免僵持了下來。


    待等到田耽率軍返迴齊國之後,魏將趙疆的「覆齊戰略」,可以說已經徹底是失敗了。


    是故,後來趙疆收到魏王趙潤的命令後,才會毫不猶豫地退迴巨鹿北郡。


    至此,第二次中原大戰就此結束,齊國幸免於難。


    不過話說迴來,雖然魏將趙疆、屈塍退迴了巨鹿北郡,但臨淄卻絲毫沒有因此而鬆口氣,原因莫過於田耽派人送迴來的噩耗。


    在臨淄宮內,齊王白手執著田耽的書信,環視在殿內兩側跪坐的諸士卿,語氣莫名地說道:“聯軍戰敗了,更準確地說,是被魏國擊潰了……”


    殿內,蒙召而來的左相趙昭、右相田諱,以及其餘高傒、鮑叔、管重、連諶幾位大臣,聞言皆不由地唿吸一滯。


    可能對於左相趙昭來說,這還算是一個好消息,畢竟聯軍潰敗,就意味著他的故國魏國取得了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但對於此刻殿內其餘人來說,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噩耗了。


    “怎麽會?”


    右相田諱先提出了質疑。


    倒不是他不相信堂弟田耽,隻是因為他實在不敢相信魏國竟然能在那種情況下擊潰諸國聯軍。


    要知道,此番攻伐魏國的諸國聯軍,其總兵力可是將近一百五十萬人呐!


    而魏國呢?魏國有至少八成的精銳被派往攻伐韓國,國內幾乎沒有剩下多少兵力,在這種情況下,魏國居然還能擊潰諸國聯軍?


    齊王白看了一眼田耽,在長長吐了口氣後,說道:“田耽將軍在信中,分析了這次聯軍戰敗的原因。首先,所有人都低估了魏王趙潤在其國內的威望,他憑借著一份征兵令,輕而易舉地就征募到了三十四萬人跟隨他出征;其次,在魏王趙潤率領援軍抵達大梁的當日,聯軍的主帥楚水君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以至於非但未曾抓住兵力懸殊的機會打敗魏國,反而被魏王趙潤擊敗,使魏國的援軍在大梁站穩了腳跟;至於其三,也就是最關鍵的一點,魯國的桓虎、陳狩二人,背叛了魯國、背叛了聯軍,二人在私底下或早已被魏國收買,以至於在決戰之日,桓虎、陳狩二人挾持了魯國的季武,控製了魯國的軍隊,並且,與衛國軍隊一起倒戈,終使魏國……匪夷所思地戰勝了聯軍。”


    “……”


    聽完齊王呂白轉述田耽對聯軍戰敗的分析,殿內諸士卿麵麵相覷。


    良久,士卿管重皺著眉頭說道:“魯國……或將徹底倒向魏國。”


    包括齊王呂白在內,殿內諸人聞言看了一眼管重,或有幾人嘴唇微動,似乎想說些什麽。


    但最終,他們什麽都沒有說。


    因為他們也覺得,魯國徹底倒向魏國的可能性非常大。


    原因很簡單,桓虎、陳狩二人挾持了季武,向魏國倒戈,而現如今魏國已經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假若季武並未被桓虎過河拆橋殺害的話,此人為了保全其家族不被魏國遷怒,很有可能順勢投奔魏國。


    而問題就在於,魯國掌兵的大將,就隻有季武、桓虎二人,倘若這兩人果真一同倒向魏國,那麽魯國的新君公輸興,根本沒有絲毫反抗魏國的能力,要麽死,要麽就像韓國那樣臣服於魏國。


    而這也就意味著,長達近百年的「齊魯同盟」,將在這一刻徹底成為過去。


    半響後,右相田諱拱手說道:“大王,此時當下令田耽分兵駐守泰山,且派人盯著魯國的動靜。”


    齊王呂白並非愚笨之人,一聽這話就頓時明白了田諱的意思,皺著眉頭說道:“右相,你的意思是,坐視魯國倒向魏國,對此袖手旁觀麽?”


    右相田諱沉默了片刻,這才幽聲說道:“大王,麵對魏國,我國的軍隊僅能自保,怕是無力援護魯國……倘若季武、桓虎二人並非倒戈魏國,臣會勸陛下援護魯國,可他二人,已挾裹著魯國的軍隊投降了魏國……”


    他沒有說完,但齊王呂白卻已明白了他的意思:眼下,魯國的軍隊都倒戈魏國了,他齊國若是想要援護魯國,最起碼也得派出個十幾萬軍隊,而這還不能保證是否能保住魯國;而另外一方麵,他齊國卻會因為調走十幾萬兵力,而導致防禦力大減。


    所以說,此時援助魯國,實在不是什麽名字的主意。


    “大王可以勸說魯王在魏國進攻時逃到我大齊……”士卿管重在旁建議道。


    “唔。”


    呂白沉思了片刻,點了點頭。


    當日,他親筆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到了魯國的王都曲阜,交給了當時還未投靠魏國的魯王公輸興。


    拆開齊王呂白的書信看了一遍,魯王公輸興的心就涼了。


    一開始的時候,魯王公輸興是覺得齊國或有可能協助他魯國抵禦魏國,這不單單是因為「齊魯同盟」,也是考慮到齊國的利益——畢竟他魯國若是被魏國攻陷,齊國就得做好在家門口與魏國交戰的準備。


    可沒想到,齊王白最終還是放棄了援助他魯國的打算,隻是在信中勸說他:倘若事不可違,可逃到齊國,齊國會在時機合適時助其複國。


    『時機合適助寡人複國?』


    魯王公輸興當時悶悶不樂,暗自冷笑連連。


    雖然公輸興的資質並不算高,但也不至於看不透這麽淺顯的事:齊王呂白之所以邀請他逃亡齊國,無非就是想得到他這個‘魯國正統’而已。


    倘若是曾經那強大的齊國,公輸興或許會選擇逃到齊國,借助齊國的力量,可問題是,目前就連齊國也在魏國的威脅下瑟瑟發抖,憑什麽保證日後可助他複國?


    而就在這段期間,魯國將領季武帶著魏王趙潤的勸告,前來勸說魯王公輸興。


    於是乎,當從魏王趙潤那邊得到了「允許保留曲阜作為食邑」的承諾後,公輸興立刻就拋棄了齊國,倒向了魏國的懷抱。


    沒有什麽羞愧不羞愧的,畢竟魯國根本就擋不住魏國的報複,與其被魏國派兵攻滅,還不如接受魏王趙潤的善意,最起碼還能讓他公輸一族保留一塊封邑。


    而事實證明,魯王公輸興的選擇是明智的,魏王趙潤在得知他願意臣服後,賞賜了魯郡六七成的土地作為降格後他這位魯地封國郡王的領地——雖然王位被降格、領土也縮小了一半不止,但公輸興已經心滿意足。


    至少跟逃亡齊國的亡國君主相比,這已經是天壤之別。


    “日後齊國的書信,就無需再送到寡人……唔,本王這邊了。”


    在投奔魏國之後,魯王公輸興這般對他手底下的人說道。


    幾日後,因為魯王公輸興對國內下達了詔令,明確表示「德品不如魏王、願臣服於魏國」的意思後,魯國就此被劃為了魏國的領土。


    在得知這件事後,齊王呂白與諸士卿們歎氣不已。


    雖然齊王呂白口口聲聲在指責公輸興「罔顧齊魯兩國情誼」、「賣國求榮」,但事實上,他們都能理解公輸興的做法。


    隻是出於齊國的利益,他們才不能接受而已。


    但無論能不能接受,魯國並入魏國這已經是注定的事實。


    因此,齊王呂白再次召見諸卿,詢問對策。


    此時對於齊國而言,局勢確實相當嚴峻:韓國臣服於魏,衛魯兩國亦臣服於魏,雖然魏國暫時還未對齊國采取任何報複手段,但殿內諸人都明白,這隻是因為魏國在這場仗中損耗巨大的關係,過不了多久,魏國就會再次出兵攻打齊國。


    對此,士大夫連諶建議道:“大王,臣認為我大齊當派人與魏國交涉。”


    “交涉?”


    呂白冷哼一聲,不悅地說道:“獻上戰爭賠償,向魏國俯首陳臣?”


    說完之後,他又思忖了一下,目光在左相趙昭身上停留了一下,旋即詢問右相田諱道:“右相,你覺得呢?”


    右相田諱捋了捋胡須,沉聲說道:“如連諶大人所言,派人與魏國交涉,承認戰敗,獻上賠償,倒也不失是緩解齊魏兩國關係的辦法。……但問題是,魏王恐怕不會接受。”說著,他環視了一眼殿內主人,正色說道:“往年,無論魏國打敗了韓國還是楚國,都會立刻派人與韓楚兩國交涉,要求戰爭賠償,但這次,魏國卻至今沒有這方麵的意思。我隻能認為,這意味著魏國不願與我大齊言和、不願與楚國言和,這場戰爭,還將持續下去……”


    聽了這話,在場諸人都露出了憂慮之色。


    曾幾何時,與魏國的戰爭還有「承認戰敗」這個選項,即支付高額的戰爭賠償,可現如今,魏國自己堵死了這個選項,除非他齊國能戰勝魏國,打的魏國一闋不振,否則,要麽臣服、要麽覆亡,再無第三條路。


    而齊國能否戰勝魏國呢?


    齊王呂白與在場諸士卿毫無把握——就連韓國都敗在了魏國手中,更何況是他齊國?


    那可是自齊國衰敗後,中原唯一一個能與魏國爭鋒的國家。


    這時,士大夫連諶忽然開口說道:“若是左相出麵的話,或許魏國會網開一麵?”


    聽聞此言,在場所有人都為之色變,而左相趙昭的麵色,最是精彩。


    “住口!”


    齊王呂白當即喝止了連諶。


    此時,左相趙昭或許也意識到自己終歸避不開這件事,在歎了口氣說道:“我可以一試,但……未必如我等所願。在下的八弟,他是一位雄主,不會因為兄弟情分就損害國家的利益。”


    田諱聞言亦說道:“左相所言極是,大王,切不可將希望放在魏國那邊,臣以為,眼下我大齊應當加深與楚國的聯盟關係。”說到這裏,他拱手說道:“請大王允許,這次就由臣出使楚國,與楚王交涉。”


    “唔,就拜托右相了。”


    齊王呂白正色說道。


    次日,齊國右相田諱,便帶著齊王呂白的書信,踏上了前往楚國的旅途。


    在過了大約二十日左右後,田諱便抵達了楚國的王都壽郢。


    此時,楚國亦在因為「諸國聯軍戰敗」一事而頭疼。


    值得一提的是,鑒於楚水君曾在聯軍戰敗之後,拋棄楚越兩國軍隊先行逃迴楚國,楚國的丞相溧陽君熊盛,曾想趁機將楚水君鏟除,因為熊盛覺得,留著楚水君在,日後必定成為他楚國的隱患。


    對於溧陽君熊盛的提議,楚王熊拓亦有些意動,畢竟這次他對楚水君亦極為惱火。


    因為在項末於雍丘一帶拚死阻擋魏軍的時候,其餘的楚軍以及越國的軍隊,趁此機會撤迴了楚國,在這些撤迴楚國的兵將中,深受項末器重的驍將乜魚與俞驥二人,在楚王熊拓麵前告了楚水君的狀。


    乜魚、俞驥二人列舉的楚水君的罪狀,主要分兩方麵。


    第一方麵,自然就是楚水君在指揮方麵的失責。


    比如在魏王趙潤率領援軍初至大梁時,楚水君本有機會重創魏國的這支援軍,可最終,由於楚水君的優柔寡斷,導致被魏王趙潤抓住了破綻,率領那三十餘萬因為長途跋涉趕路而疲倦的魏軍,竟擊敗了原本以逸待勞的百萬聯軍。


    倘若說韓國的覆亡,是整個「第二次中原大戰」的轉折點,使得魏國得以扭轉劣勢,那麽,聯軍這場失利,意味著聯軍方徹底失去了扳迴劣勢的機會,以至於後來被魏國一步步牽著鼻子走。


    事實上,這也是楚王熊拓最懊惱的原因。


    相比之下,楚水君後來在聯軍失利的情況下率先逃迴楚國——也就是第二樁罪狀,這反而顯得情節較。


    畢竟就當時的情況而言,聯軍已經根本不可能扭轉劣勢,楚水君的潰逃,除了形跡惡劣以外,對聯軍的影響倒也沒有。


    當時上將項末不是選擇了斷後麽?可結果呢?這位他楚國的名將,還是死在了這場戰爭中。


    當日,麵對著楚王熊拓的震怒,楚水君承認了自己的罪責,且對前者說道:“大王,臣確實有罪,但臣認為,事已至此,就算大王處死了臣,亦不能挽迴敗局。……相反,若留著臣的性命,或許更為有用。”


    說著,他不等楚王熊拓開口,便拱手說道:“在臣返迴大楚的途中,臣亦在思考抵禦魏國的計策……略有所得。”


    聽聞此言,楚王熊拓麵色稍霽,皺著眉頭說道:“說來聽聽。……倘若確實是妙計,寡人可以從輕處置。”


    “多謝大王。”楚水君拱手而拜,旋即侃侃而談道:“此番諸國聯軍伐魏,雖最終戰敗,但亦讓我大楚看清了一些事,比如說,諸國終歸不可靠……雖說主要責任在臣,但倘若齊國的田耽早先不曾保存實力,大梁早已被我聯軍攻克,縱使魏王趙潤後來率領援軍趕來,我聯軍也完全可以依據大梁與魏軍交戰……”


    這一點,楚水君說的倒是實話。


    “接著說。”熊拓催促道。


    楚水君拱了拱手,繼續說道:“臣以為,我大楚不應當將擊敗魏國的希望放在組建諸國聯軍上,聯軍人眾心雜,心思不齊,似這般,如何能擊敗魏軍?”


    “你的意思是,用我大楚的軍隊單獨麵對魏國麽?”楚王熊拓皺著眉頭說道。


    “是的。”


    楚水君正色說道:“雖然魏國這場仗取得了勝利,但臣相信,魏國此番亦耗損巨大,短時間內難以派兵攻打我大楚。臣猜測,應該有兩年空閑,而趁此期間,我大楚當加緊鍛煉軍卒,為來日的戰爭做準備……”


    “這就是你的妙計?”


    楚王熊拓冷笑兩聲,對楚水君的提議不屑一顧。


    畢竟似楚水君所言,連三歲小兒都曉得。


    然而這時,卻見楚水君正色說道:“大王,臣建議,將宋郡作為練兵之地,組建新軍前往……臣尋思著,倘若派去一百萬人,最後怎麽說也能練出三成的精銳吧?至於糧草,亦無須擔心,相信齊國願意為我大楚提供充足的糧草。”


    楚相溧陽君熊盛聞言驚駭地睜大了眼睛,在他看來,楚水君的建議簡直就是喪心病狂。


    “以戰練兵……麽?”


    熊拓皺著眉頭沉思著。


    楚水君的意思他是聽懂了,即是用殘酷的戰爭來磨礪兵將,仿佛大浪淘沙般,淘汰弱者,鍛煉出悍勇的士卒。


    雖說這樣一來,必定會有無數的楚軍士卒喪生,但不可否認,確實可以在短短兩年時間內,鍛煉出幾十萬能與魏國軍隊抗衡的強大軍隊。


    或許,這是他楚國唯一能扭轉局勢的辦法?


    楚王熊拓陷入了沉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宮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賤宗首席弟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賤宗首席弟子並收藏大魏宮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