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便到了九月初,在衛國的馬陵一帶,東軍與西軍仍在僵持。
馬陵一帶的地形比較複雜,首先,馬陵並非是縣城,而是一座植被茂密的丘陵,它大概位於「範縣」、「鄄城」、「樂平」三縣的交匯,樂平縣再往西,便是衛國的王都濮陽。
兩個月前,衛公子瑜率先率領數萬東軍抵達馬陵一帶,在經過「範縣」時,該縣城順勢歸降,自此,東軍便以範縣、馬陵兩地作為據點,等待著西軍的到來。
繼東軍抵達馬陵後大概數日,檀淵侯衛振率領軍隊抵達樂平縣,擋住了東軍西進的道路,而隨後不久,在馬陵東南方向的鄄城,亦有執掌鄄城軍的邑侯「衛鄖」,從側麵對衛公子瑜麾下的東軍發動了攻勢。
從客觀來說,東西兩軍各有優劣勢。
西軍的優勢在於士卒的實力相對可靠,且武器裝備較為齊全;而劣勢則在於這些軍隊雖然冠名衛國正規軍,但長久遠離戰場,平日裏除了治安緝盜,可能並無出動跡象。
甚至於,還可能因為治軍不嚴,難免出現紀律渙散、戰意低迷等的現象——簡單地說,就是這些衛國士卒逐漸變成了老油條、兵油子。
而東軍,武器裝備相對並不完善,但是這支軍隊年輕而富有激情,他非但參與過與韓將司馬尚的對壘,此後還作為攻打齊國東郡的主力,雖然軍中士卒初始能力不如西軍,但這一場場戰鬥下來,逐漸也得到了一些經驗,更要緊的是,這支軍隊的求勝欲望強烈。
在六月與七月這兩個月間,東西兩軍展開了足足六次中小規模的交鋒,總的來說,西軍在正麵戰場上的表現還是偏弱。
這也沒辦法,畢竟西軍是衛公子瑜草創的新軍,又不像當年的肅王趙潤那樣有魏國在背後支持——商水軍為何作戰兇猛?還不是因為有整個魏國在背後支持著?既有冶造局、兵鑄局為其量身打造武器裝備與戰爭兵器,又有戶部、兵部負責發放撫恤與獎賞。
若單單隻是一人之力,商水軍絕對無法揚名天下。
而衛公子瑜的窘迫之處就在於此,他的父親衛王費,非但不像魏國先王趙偲器重趙潤那樣,對趙潤這位他心中矚意的繼承者予取予求,甚至於反過來將衛瑜視為眼中釘,以至於衛瑜隻能靠自己想辦法籌集資金——這也是他此前為何會庇護蕭鸞的原因:他缺錢!
在幾乎得不到國家以及父親幫助的情況下,衛瑜自然沒有財力武裝麾下的東軍,以至於東軍的裝備普遍落後陳舊,縱使在攻打東郡的齊軍期間收獲了一部分齊國軍隊的裝備,亦無法徹底改變整個西軍裝備實力落後的麵貌。
但西軍,不說這些衛國正規軍的武器有多麽優秀,好歹該有的都有,尤其是弓弩這等遠程武器,無疑是東軍最大的威脅。
不得不說,西軍能在人數絕對落後的情況下,反而占據上風,裝備方麵確實是占了大便宜。
但遠程兵器上的便宜,其實也有代價,就比如說鄄城侯衛鄖,他麾下的軍隊在最初幾場戰事中幾乎徹底壓製東軍,哪怕東軍當時投入戰場的人數是他們的數倍,但接連幾場仗之後,由於箭矢、弩矢消耗嚴峻,鄄城軍就再複之前的優勢了。
畢竟在東軍中,個人實力出色的遊俠占據很大的比例,約占八九萬東軍總人數的兩三成左右,這些人本來就有基礎,隻要適應戰場作戰,自然會比尋常平民發揮更加出色。
就好比說鄄城軍的斥候對馬陵一帶的滲透,那些企圖去刺探東軍情報,或者是為了騷擾東軍的斥候們,幾乎都被那些遊俠出身的東軍士卒在丘林間吊打,一麵倒的驅趕追殺——外野情報這塊,鄄城軍毫無作為,以至於鄄城侯衛鄖根本不知東軍的具體分布。
但是,盡管在戰略視野上做得極好,可東軍始終還是啃不下「鄄城」與「樂平」這兩塊硬骨頭。
似檀淵軍、鄄城軍這些衛國正規軍,可能他們在整個中原各國的強軍中排不上什麽名次,但是以防守方阻擊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他們的東軍,這還是不成問題的。
這不,衛瑜麾下的猛將「孟賁」親自率軍強攻鄄城,打了兩仗,結果連鄄城的城牆都沒能攻上去,氣得孟賁在城下破口大罵,企圖用粗鄙而帶有羞辱性的詞匯激鄄城侯衛鄖出城。
結果,鄄城侯衛鄖對孟賁的激將不屑一顧——你孟賁什麽身份?竟然敢在我我衛鄖堂堂一邑之侯麵前邀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西兩軍交鋒的期間,濮陽那邊的衛王費也沒閑著,連續發了數道針對公子衛瑜的王令。
一開始,衛王費的言辭還比較收斂,沒有一上來就從道義上把衛瑜這個‘不類己’的兒子直接打死,畢竟公子衛瑜的賢名就在那擺著,一上來就汙蔑衛瑜,衛人肯定不信。
因此,衛王費並沒有直接針對衛瑜,他在王令中指出,公子衛瑜身邊肯定有奸邪之輩教唆,才使得衛瑜做出了忤逆君父、以下犯上的事——這樣的說辭,就相對容易讓衛人接受了。
畢竟,公子衛瑜確實是做出了忤逆君父的舉動,直接率領兵馬殺到了馬陵。
而在這個注重孝道的時代,兒子忤逆父親是絕對不允許的——哪怕錯的其實是父親,兒子也得乖乖認錯。
這聽上去仿佛有點愚孝的意思,但事實如此。
相比較之下,魏國先王趙偲弑君殺父,奪取王位,後來居然還能坐穩魏國君主的位置,這實在稱得上是這個時代極為罕見的另例。
當然,這也說明趙偲確實有手段,讓宗府與知情的趙氏王貴不得不默認這件事。
衛公子瑜不如趙偲殺伐果斷,但他也做出了反擊:他宣稱其父衛費認為他忤逆的事純粹是汙蔑,並且,詳細例舉衛王費不治國事、荒淫無道的例子。
但很顯然,在這個注重孝道的年代,兒子說老子的壞話,哪怕這些壞話句句屬實,這本身就是一件不應當的事。
這不,雖然是逼不得已情況下的自辨反擊,但公子衛瑜的這番話,還是讓有些原先保持中立的人對他產生了壞的印象:你堂堂衛國的王世子,難道就不懂得「子不言父之過」的道理麽?
於是乎,逐漸有人被輿論誤導,以至於公子衛瑜的賢名,難免出現了幾許汙點。
由於對衛瑜產生了誤會,國內原本支持他的一些人保持了中立,而原本保持中立的人,在輿論上亦稍稍偏向了衛王費,甚至於就算是在東軍當中,亦有一部分遊俠以及平民因為這個誤會而選擇了離開——當然,這隻是一小部分人。
此時衛瑜這才真正意識到,情況遠比他原先預測的更加糟糕,同時他也真正理解了表弟趙潤的那句話的含義:你是否已有所覺悟?
這段期間衛國發生的事,亦由青鴉眾向魏國稟報,送至魏王趙潤手中。
在得知衛王費的手段後,趙潤笑著對身邊的大太監高和說道:“倘若這招數果真是衛王想出來的,那朕還真是小瞧了他……”
大太監高和笑著附和道:“終究是衛國的君主……”
趙弘潤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雖說在他的印象中,衛王費始終是以昏昧之主的形象出現,但再怎麽說,這也是他父親趙偲那輩的人,況且對方在位的時間,比他父王趙偲還要久,豈是真的那麽容易對付的?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想到表兄衛公子瑜,趙弘潤微微搖了搖頭。
記得當日表兄衛瑜來諮詢他的意見時,趙潤就看出這位表兄並未作出覺悟。
在這方麵,趙潤的老爹趙偲就很幹脆果斷——弑君殺父、囚殺長兄、流放臣弟(南梁王),待宗府與國內的趙氏一門貴族反應過來時,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縱使有人反對也已無濟於事。
而相比較趙偲,衛公子瑜如今的做法就很愚蠢——其實倒也不能說是愚蠢,隻能說是太過於優柔寡斷。
優柔寡斷,並不能完全算做欠缺,但在某些關鍵時刻,它卻會導致功敗垂成,甚至會要了你的命。
這好比這次衛國的內爭。
在趙潤看來,你衛瑜跟濮陽那邊解釋什麽?直接打過去不就完了?雖說強行與西軍正麵交鋒,必定會使東軍損失慘重,但要知道,這種事拖得時間越長,對公子衛瑜就愈發不利。
然而,衛瑜瞻前顧後,竟將這場內亂拖了兩個月——甚至於即便過了兩個月之久,衛瑜一方還是沒能掌握主動。
不得不說,這使趙潤對表兄衛瑜的評價稍稍降低了幾分。
兩日後,禮部左侍郎朱瑾就衛國的問題,前來諮詢趙潤的態度。
畢竟與秦、楚兩國不同,衛國既是魏國的盟國,亦是依附魏國的臣屬國,因此,作為宗主國,魏國自然不好對衛國的內亂視而不見。
按理來說,魏國應該支持衛王費,畢竟衛王費親善魏國一事眾所周知,但奈何公子衛瑜卻是趙潤的表兄,因此,禮部也不敢自作主張,特地由左侍郎朱瑾前來試探這位年輕君王的口風,之後再決定以什麽態度對衛王費與公子衛瑜。
不過說實話,這件事趙弘潤還真不在乎,因為無論是哪方勝出,於他魏國都沒有什麽直接影響:衛王費絕對不會也不敢背棄魏國,而公子衛瑜呢,也不會做出背叛魏國這種愚蠢的決定。
是故,趙潤便直接了當地告訴朱瑾,莫要插手衛國內部的事——畢竟這也是衛瑜之前的懇求。
既然得到了趙潤這位君王的指示,魏國當然不會參合衛國的事,縱使衛王費特地為了此事派來了使者,魏國朝廷禮部也隻是委婉地表示:這是貴國的內事,我國不便插手幹涉。
由於魏國並未插手幹涉,因此,衛國的這場內亂才延續到了九月。
不過隨著這場內亂的持續僵持,衛公子瑜亦逐漸意識到,再這樣拖延下去,對他衛國極為不利,遂與麾下大將夏育擊破西軍的辦法。
不得不說,公子衛瑜雖然在用兵方麵並無太多經驗,但這麽說也是熟讀兵法的天縱之才,在苦思冥想思索了幾日後,還真被他想到了一招計策。
為了使這招計策順利施行,衛瑜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中始終按兵不動,並故意叫人從範縣以及東部的縣城催糧,營造出東軍糧草不繼的假象。
沒過兩日,鄄城侯衛鄖便通過安插在範縣的細作,得知了「東軍缺糧」的情報,並對此事深信不疑。
想想也是,刨除掉駐守在衛國東部諸縣的軍隊外,此番衛公子瑜率領前往濮陽的軍隊足足有四五萬,這四五萬士卒每日的軍糧消耗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當日,鄄城侯衛鄖親自來到了樂平縣,會晤檀淵侯衛振。
他對檀淵侯衛振說道:“據範縣的細作迴報,公子瑜多次派人到諸縣催糧,想必是軍中糧草難繼……此乃天賜良機。”
檀淵侯衛振默然不語,畢竟他與鄄城侯衛鄖不同,心底並不排斥衛公子瑜——雖然衛公子瑜近些年來主張的政令,的確令他的家族受到了損失,但衛振也清楚,衛瑜這隻是為了使國家強大。
但無奈的是,王命難違,縱使是他心中並不情願,他也隻能按照衛王費的吩咐,擊敗公子衛瑜的軍隊,將公子衛瑜帶到濮陽問罪。
“鄄城侯有何計策?”衛振問道。
隻見鄄城侯衛鄖想了想,說道:“可派奇軍偷襲「範縣」等地,縱火焚燒城外作物,徹底斷了東軍的生機……”
聽聞此言,檀淵侯衛振不可思議地看了一眼鄄城侯衛鄖,簡直難以置信。
不可否認,鄄城侯衛鄖的主意不錯,換做在其他場合,的確稱得上是一條妙計,可問題是,眼下這場仗是他們衛國內部的內戰啊,同為衛人,理當想著如何化解幹戈,怎麽能使戰爭升級呢?
放火焚燒範縣等諸縣城外田中的作物,虧他想得出來!
此事若成了,那範縣等諸縣的百姓豈不是都要餓死?
想到這裏,檀淵侯衛振堅決反對,最終,二人不歡而散。
待等鄄城侯衛鄖負氣離開後,檀淵侯衛振在屋內猶豫了許久,最後,他還是喚來了一名心腹將領,在將「鄄城侯衛鄖欲引兵奇襲範縣等地、焚燒城外穀物」的毒計告訴後者後,囑咐後者道:“你即刻喬裝打扮前往王世子的軍營,將此事稟告與他,叫他小心提防。”
心腹聞言一驚,惶恐說道:“君侯,您此舉無異於通敵啊……”
檀淵侯衛振當然知道他的這個舉動並不合適,但他又豈能坐視鄄城侯衛鄖詭計得逞,叫其成功焚燒了範縣等地城外田中的穀物,致使諸縣百姓麵臨饑荒?
“速去!”他堅持道。
聽聞此言,那心腹將領不再勸說,當夜就喬裝假扮混出了樂平縣,跑到了公子衛瑜的軍營,被東軍巡邏的士卒抓捕到了衛瑜麵前。
在見到公子瑜之後,這名檀淵侯的心腹將領將鄄城侯衛鄖的詭計一說,叫衛瑜與孟賁、夏育等人皆皺眉不已。
孟賁更是當場就破口大罵,罵鄄城侯衛鄖居然如此心腸歹毒,為了勝利居然罔顧數城百姓的安危。
待等那名心腹將領離開後,衛瑜與孟賁、夏育等將領商議。
其實按照他此前的計劃,在這幾日,他就會以「東軍缺糧」這個假象的基礎上,順勢向範縣撤離,誘使檀淵侯衛振與鄄城侯衛鄖二人率領追殺,以便他在馬陵伏擊這兩位邑侯。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鄄城侯衛鄖的心腸居然如此歹毒,為了製東軍於死地,竟然想出這等毒計,得虧檀淵侯衛振正直心慈,偷偷派人透露給他,否則,若果真被鄄城侯衛鄖毒計得逞,非但四五萬東軍將真正陷入困境,甚至於還會禍及到範縣等幾個縣的百姓。
“既然鄄城侯心腸如此歹毒,那我等也無需跟他客氣,不如將計就計……”大將夏育建議道。
衛瑜仔細想了想檀淵侯衛振的為人,覺得這位邑侯應該不至於用這種伎倆來騙他,因為沒什麽意義——縱使騙他分兵加強了範縣的守備,難道西軍就能趁機擊潰這馬陵一帶的東軍了麽?
不太可能。
因此衛瑜認為,檀淵侯衛振恐怕真是看在範縣等幾個縣城內的百姓的份上,才偷偷將鄄城侯衛鄖的毒計泄露給他。
事實證明,衛瑜對檀淵侯衛振的判斷並沒有錯,而檀淵侯衛振對鄄城侯衛鄖的判斷也絲毫不差——鄄城侯衛鄖,他還真的就率領了一支精銳,企圖繞過馬陵偷襲範縣。
以有備算計無備,鄄城侯衛鄖的毒計注定無法得逞,他派出的兵馬,遭到了衛瑜麾下大將孟賁的伏擊,潰敗當場。
領兵的將領,亦被孟賁生擒。
而在擊潰這支鄄城軍的當晚,孟賁叫麾下兵將假冒對方,順勢襲擊了鄄城。
當時鄄城侯衛鄖正在睡夢中,乍然聽到城內一片喊殺之聲,心中頓知不妙,當即就企圖棄城而逃,但遺憾的是,還是被孟賁追上,將其生擒。
一日之間,鄄城易主,可能就連檀淵侯衛振也沒有料到,他出自仁義將鄄城侯衛鄖的毒計透露給公子衛瑜,卻變相地促成了鄄城侯衛鄖的戰敗。
這下好了,鄄城被東軍攻克,鄄城軍亦被衛公子瑜所收編,東軍在西進的道路上,就隻剩下他檀淵軍孤零零的一支。
幾日後,東軍兵出馬陵,借助兵力上的優勢圍困樂平縣。
記得前一陣子,東軍也曾做出過圍困樂平縣的舉動,但當時有鄄城軍在旁側應,可如今,鄄城侯衛鄖已被公子衛瑜擊破,這附近再沒有誰能助他一臂之力。
“盡人事、看天命吧。”
在感歎了一句後,檀淵侯衛振下令麾下兵將死守縣城。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東軍並沒有攻城,甚至於在次日,公子衛瑜在僅僅隻帶了大將孟賁的情況下,入城與他相見。
在彼此見麵之後,衛瑜先是感謝了檀淵侯衛振此前的‘義助’,因為若不是這位邑侯暗中叫人通風報信,說不定東軍這迴要在鄄城侯衛鄖身上吃一個大虧,慘敗而退。
而在此之後,衛瑜又誠懇地向檀淵侯衛振解釋了他此番出兵前往濮陽的原因:絕非他忤逆犯上,而是他父王衛費咄咄緊逼,迫使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我衛瑜一心為我衛國,然而父王卻不能容我,視我為眼中釘。衛瑜此番率軍前往濮陽,絕非是為篡位奪權……希望檀淵侯助我一臂之力。”衛瑜誠懇地說道。
檀淵侯衛振猶豫良久,最終還是被衛瑜那一心為國的理想與抱負,以及他那真摯的態度所打動,率領八千檀淵軍倒戈投入了衛瑜的麾下。
檀淵侯衛振的倒戈,意味著東軍此去濮陽再無其餘阻礙,甚至還得到了八千名衣甲齊全的正規軍士卒相助,這讓東軍聲勢大增。
待這個消息傳到濮陽後,衛王費與公子玠大驚失色。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檀淵侯衛振與鄄城侯衛鄖這兩位他衛國知曉兵事的邑侯,居然一個戰敗、一個歸降,使得東軍徹底打通了前來濮陽的道路。
這可如何是好?
衛王費大驚失色——事實上他根本無需這樣著急,畢竟濮陽還有他衛國最精銳的濮陽軍駐守,絕非是東軍短時間內可以攻克的。
反觀公子玠,這個跟衛王費同樣昏庸膽怯的家夥,他雖然也有些慌亂,不過卻不像他父親那般,因為他還有一招暗棋,也就是化名公宜的蕭鸞——蕭鸞此前叮囑過,他會在關鍵時候,給予衛公子瑜致命一擊。
對於化名公宜的蕭鸞,公子玠還是非常信任的,畢竟公子玠身邊那群人,沒有一個人比得上蕭鸞的才能與眼力。
十月初,公子衛瑜率領包括檀淵軍在內的東軍,兵臨濮陽城下,準備用武力迫使他父王衛費交出權柄。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直按兵不動的蕭鸞,終於有了行動。
就像他寬慰公子玠時所說的那樣,蕭鸞率領頓丘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了範縣,占據了馬陵一帶,徹底截斷了東軍的糧道。
當得知這個消息後,縱使是衛瑜亦不由地心中一驚。
他這才意識到,原來蕭鸞早已經察覺到他即將對其動手,是故這才搶先下手——此前按兵不動,隻是為了在關鍵時刻狠狠捅東軍一刀。
不得不說,在處理內戰的期間,衛公子瑜對於蕭鸞過於放鬆警惕了。
他也不想想,曾在魏國攪風攪雨,險些就覆亡了魏國的南燕侯世子蕭鸞,縱使如今虎落平陽,又豈會束手就擒、坐以待斃?
局勢,一下子就出現了改變。
馬陵一帶的地形比較複雜,首先,馬陵並非是縣城,而是一座植被茂密的丘陵,它大概位於「範縣」、「鄄城」、「樂平」三縣的交匯,樂平縣再往西,便是衛國的王都濮陽。
兩個月前,衛公子瑜率先率領數萬東軍抵達馬陵一帶,在經過「範縣」時,該縣城順勢歸降,自此,東軍便以範縣、馬陵兩地作為據點,等待著西軍的到來。
繼東軍抵達馬陵後大概數日,檀淵侯衛振率領軍隊抵達樂平縣,擋住了東軍西進的道路,而隨後不久,在馬陵東南方向的鄄城,亦有執掌鄄城軍的邑侯「衛鄖」,從側麵對衛公子瑜麾下的東軍發動了攻勢。
從客觀來說,東西兩軍各有優劣勢。
西軍的優勢在於士卒的實力相對可靠,且武器裝備較為齊全;而劣勢則在於這些軍隊雖然冠名衛國正規軍,但長久遠離戰場,平日裏除了治安緝盜,可能並無出動跡象。
甚至於,還可能因為治軍不嚴,難免出現紀律渙散、戰意低迷等的現象——簡單地說,就是這些衛國士卒逐漸變成了老油條、兵油子。
而東軍,武器裝備相對並不完善,但是這支軍隊年輕而富有激情,他非但參與過與韓將司馬尚的對壘,此後還作為攻打齊國東郡的主力,雖然軍中士卒初始能力不如西軍,但這一場場戰鬥下來,逐漸也得到了一些經驗,更要緊的是,這支軍隊的求勝欲望強烈。
在六月與七月這兩個月間,東西兩軍展開了足足六次中小規模的交鋒,總的來說,西軍在正麵戰場上的表現還是偏弱。
這也沒辦法,畢竟西軍是衛公子瑜草創的新軍,又不像當年的肅王趙潤那樣有魏國在背後支持——商水軍為何作戰兇猛?還不是因為有整個魏國在背後支持著?既有冶造局、兵鑄局為其量身打造武器裝備與戰爭兵器,又有戶部、兵部負責發放撫恤與獎賞。
若單單隻是一人之力,商水軍絕對無法揚名天下。
而衛公子瑜的窘迫之處就在於此,他的父親衛王費,非但不像魏國先王趙偲器重趙潤那樣,對趙潤這位他心中矚意的繼承者予取予求,甚至於反過來將衛瑜視為眼中釘,以至於衛瑜隻能靠自己想辦法籌集資金——這也是他此前為何會庇護蕭鸞的原因:他缺錢!
在幾乎得不到國家以及父親幫助的情況下,衛瑜自然沒有財力武裝麾下的東軍,以至於東軍的裝備普遍落後陳舊,縱使在攻打東郡的齊軍期間收獲了一部分齊國軍隊的裝備,亦無法徹底改變整個西軍裝備實力落後的麵貌。
但西軍,不說這些衛國正規軍的武器有多麽優秀,好歹該有的都有,尤其是弓弩這等遠程武器,無疑是東軍最大的威脅。
不得不說,西軍能在人數絕對落後的情況下,反而占據上風,裝備方麵確實是占了大便宜。
但遠程兵器上的便宜,其實也有代價,就比如說鄄城侯衛鄖,他麾下的軍隊在最初幾場戰事中幾乎徹底壓製東軍,哪怕東軍當時投入戰場的人數是他們的數倍,但接連幾場仗之後,由於箭矢、弩矢消耗嚴峻,鄄城軍就再複之前的優勢了。
畢竟在東軍中,個人實力出色的遊俠占據很大的比例,約占八九萬東軍總人數的兩三成左右,這些人本來就有基礎,隻要適應戰場作戰,自然會比尋常平民發揮更加出色。
就好比說鄄城軍的斥候對馬陵一帶的滲透,那些企圖去刺探東軍情報,或者是為了騷擾東軍的斥候們,幾乎都被那些遊俠出身的東軍士卒在丘林間吊打,一麵倒的驅趕追殺——外野情報這塊,鄄城軍毫無作為,以至於鄄城侯衛鄖根本不知東軍的具體分布。
但是,盡管在戰略視野上做得極好,可東軍始終還是啃不下「鄄城」與「樂平」這兩塊硬骨頭。
似檀淵軍、鄄城軍這些衛國正規軍,可能他們在整個中原各國的強軍中排不上什麽名次,但是以防守方阻擊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他們的東軍,這還是不成問題的。
這不,衛瑜麾下的猛將「孟賁」親自率軍強攻鄄城,打了兩仗,結果連鄄城的城牆都沒能攻上去,氣得孟賁在城下破口大罵,企圖用粗鄙而帶有羞辱性的詞匯激鄄城侯衛鄖出城。
結果,鄄城侯衛鄖對孟賁的激將不屑一顧——你孟賁什麽身份?竟然敢在我我衛鄖堂堂一邑之侯麵前邀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西兩軍交鋒的期間,濮陽那邊的衛王費也沒閑著,連續發了數道針對公子衛瑜的王令。
一開始,衛王費的言辭還比較收斂,沒有一上來就從道義上把衛瑜這個‘不類己’的兒子直接打死,畢竟公子衛瑜的賢名就在那擺著,一上來就汙蔑衛瑜,衛人肯定不信。
因此,衛王費並沒有直接針對衛瑜,他在王令中指出,公子衛瑜身邊肯定有奸邪之輩教唆,才使得衛瑜做出了忤逆君父、以下犯上的事——這樣的說辭,就相對容易讓衛人接受了。
畢竟,公子衛瑜確實是做出了忤逆君父的舉動,直接率領兵馬殺到了馬陵。
而在這個注重孝道的時代,兒子忤逆父親是絕對不允許的——哪怕錯的其實是父親,兒子也得乖乖認錯。
這聽上去仿佛有點愚孝的意思,但事實如此。
相比較之下,魏國先王趙偲弑君殺父,奪取王位,後來居然還能坐穩魏國君主的位置,這實在稱得上是這個時代極為罕見的另例。
當然,這也說明趙偲確實有手段,讓宗府與知情的趙氏王貴不得不默認這件事。
衛公子瑜不如趙偲殺伐果斷,但他也做出了反擊:他宣稱其父衛費認為他忤逆的事純粹是汙蔑,並且,詳細例舉衛王費不治國事、荒淫無道的例子。
但很顯然,在這個注重孝道的年代,兒子說老子的壞話,哪怕這些壞話句句屬實,這本身就是一件不應當的事。
這不,雖然是逼不得已情況下的自辨反擊,但公子衛瑜的這番話,還是讓有些原先保持中立的人對他產生了壞的印象:你堂堂衛國的王世子,難道就不懂得「子不言父之過」的道理麽?
於是乎,逐漸有人被輿論誤導,以至於公子衛瑜的賢名,難免出現了幾許汙點。
由於對衛瑜產生了誤會,國內原本支持他的一些人保持了中立,而原本保持中立的人,在輿論上亦稍稍偏向了衛王費,甚至於就算是在東軍當中,亦有一部分遊俠以及平民因為這個誤會而選擇了離開——當然,這隻是一小部分人。
此時衛瑜這才真正意識到,情況遠比他原先預測的更加糟糕,同時他也真正理解了表弟趙潤的那句話的含義:你是否已有所覺悟?
這段期間衛國發生的事,亦由青鴉眾向魏國稟報,送至魏王趙潤手中。
在得知衛王費的手段後,趙潤笑著對身邊的大太監高和說道:“倘若這招數果真是衛王想出來的,那朕還真是小瞧了他……”
大太監高和笑著附和道:“終究是衛國的君主……”
趙弘潤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雖說在他的印象中,衛王費始終是以昏昧之主的形象出現,但再怎麽說,這也是他父親趙偲那輩的人,況且對方在位的時間,比他父王趙偲還要久,豈是真的那麽容易對付的?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想到表兄衛公子瑜,趙弘潤微微搖了搖頭。
記得當日表兄衛瑜來諮詢他的意見時,趙潤就看出這位表兄並未作出覺悟。
在這方麵,趙潤的老爹趙偲就很幹脆果斷——弑君殺父、囚殺長兄、流放臣弟(南梁王),待宗府與國內的趙氏一門貴族反應過來時,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縱使有人反對也已無濟於事。
而相比較趙偲,衛公子瑜如今的做法就很愚蠢——其實倒也不能說是愚蠢,隻能說是太過於優柔寡斷。
優柔寡斷,並不能完全算做欠缺,但在某些關鍵時刻,它卻會導致功敗垂成,甚至會要了你的命。
這好比這次衛國的內爭。
在趙潤看來,你衛瑜跟濮陽那邊解釋什麽?直接打過去不就完了?雖說強行與西軍正麵交鋒,必定會使東軍損失慘重,但要知道,這種事拖得時間越長,對公子衛瑜就愈發不利。
然而,衛瑜瞻前顧後,竟將這場內亂拖了兩個月——甚至於即便過了兩個月之久,衛瑜一方還是沒能掌握主動。
不得不說,這使趙潤對表兄衛瑜的評價稍稍降低了幾分。
兩日後,禮部左侍郎朱瑾就衛國的問題,前來諮詢趙潤的態度。
畢竟與秦、楚兩國不同,衛國既是魏國的盟國,亦是依附魏國的臣屬國,因此,作為宗主國,魏國自然不好對衛國的內亂視而不見。
按理來說,魏國應該支持衛王費,畢竟衛王費親善魏國一事眾所周知,但奈何公子衛瑜卻是趙潤的表兄,因此,禮部也不敢自作主張,特地由左侍郎朱瑾前來試探這位年輕君王的口風,之後再決定以什麽態度對衛王費與公子衛瑜。
不過說實話,這件事趙弘潤還真不在乎,因為無論是哪方勝出,於他魏國都沒有什麽直接影響:衛王費絕對不會也不敢背棄魏國,而公子衛瑜呢,也不會做出背叛魏國這種愚蠢的決定。
是故,趙潤便直接了當地告訴朱瑾,莫要插手衛國內部的事——畢竟這也是衛瑜之前的懇求。
既然得到了趙潤這位君王的指示,魏國當然不會參合衛國的事,縱使衛王費特地為了此事派來了使者,魏國朝廷禮部也隻是委婉地表示:這是貴國的內事,我國不便插手幹涉。
由於魏國並未插手幹涉,因此,衛國的這場內亂才延續到了九月。
不過隨著這場內亂的持續僵持,衛公子瑜亦逐漸意識到,再這樣拖延下去,對他衛國極為不利,遂與麾下大將夏育擊破西軍的辦法。
不得不說,公子衛瑜雖然在用兵方麵並無太多經驗,但這麽說也是熟讀兵法的天縱之才,在苦思冥想思索了幾日後,還真被他想到了一招計策。
為了使這招計策順利施行,衛瑜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中始終按兵不動,並故意叫人從範縣以及東部的縣城催糧,營造出東軍糧草不繼的假象。
沒過兩日,鄄城侯衛鄖便通過安插在範縣的細作,得知了「東軍缺糧」的情報,並對此事深信不疑。
想想也是,刨除掉駐守在衛國東部諸縣的軍隊外,此番衛公子瑜率領前往濮陽的軍隊足足有四五萬,這四五萬士卒每日的軍糧消耗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當日,鄄城侯衛鄖親自來到了樂平縣,會晤檀淵侯衛振。
他對檀淵侯衛振說道:“據範縣的細作迴報,公子瑜多次派人到諸縣催糧,想必是軍中糧草難繼……此乃天賜良機。”
檀淵侯衛振默然不語,畢竟他與鄄城侯衛鄖不同,心底並不排斥衛公子瑜——雖然衛公子瑜近些年來主張的政令,的確令他的家族受到了損失,但衛振也清楚,衛瑜這隻是為了使國家強大。
但無奈的是,王命難違,縱使是他心中並不情願,他也隻能按照衛王費的吩咐,擊敗公子衛瑜的軍隊,將公子衛瑜帶到濮陽問罪。
“鄄城侯有何計策?”衛振問道。
隻見鄄城侯衛鄖想了想,說道:“可派奇軍偷襲「範縣」等地,縱火焚燒城外作物,徹底斷了東軍的生機……”
聽聞此言,檀淵侯衛振不可思議地看了一眼鄄城侯衛鄖,簡直難以置信。
不可否認,鄄城侯衛鄖的主意不錯,換做在其他場合,的確稱得上是一條妙計,可問題是,眼下這場仗是他們衛國內部的內戰啊,同為衛人,理當想著如何化解幹戈,怎麽能使戰爭升級呢?
放火焚燒範縣等諸縣城外田中的作物,虧他想得出來!
此事若成了,那範縣等諸縣的百姓豈不是都要餓死?
想到這裏,檀淵侯衛振堅決反對,最終,二人不歡而散。
待等鄄城侯衛鄖負氣離開後,檀淵侯衛振在屋內猶豫了許久,最後,他還是喚來了一名心腹將領,在將「鄄城侯衛鄖欲引兵奇襲範縣等地、焚燒城外穀物」的毒計告訴後者後,囑咐後者道:“你即刻喬裝打扮前往王世子的軍營,將此事稟告與他,叫他小心提防。”
心腹聞言一驚,惶恐說道:“君侯,您此舉無異於通敵啊……”
檀淵侯衛振當然知道他的這個舉動並不合適,但他又豈能坐視鄄城侯衛鄖詭計得逞,叫其成功焚燒了範縣等地城外田中的穀物,致使諸縣百姓麵臨饑荒?
“速去!”他堅持道。
聽聞此言,那心腹將領不再勸說,當夜就喬裝假扮混出了樂平縣,跑到了公子衛瑜的軍營,被東軍巡邏的士卒抓捕到了衛瑜麵前。
在見到公子瑜之後,這名檀淵侯的心腹將領將鄄城侯衛鄖的詭計一說,叫衛瑜與孟賁、夏育等人皆皺眉不已。
孟賁更是當場就破口大罵,罵鄄城侯衛鄖居然如此心腸歹毒,為了勝利居然罔顧數城百姓的安危。
待等那名心腹將領離開後,衛瑜與孟賁、夏育等將領商議。
其實按照他此前的計劃,在這幾日,他就會以「東軍缺糧」這個假象的基礎上,順勢向範縣撤離,誘使檀淵侯衛振與鄄城侯衛鄖二人率領追殺,以便他在馬陵伏擊這兩位邑侯。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鄄城侯衛鄖的心腸居然如此歹毒,為了製東軍於死地,竟然想出這等毒計,得虧檀淵侯衛振正直心慈,偷偷派人透露給他,否則,若果真被鄄城侯衛鄖毒計得逞,非但四五萬東軍將真正陷入困境,甚至於還會禍及到範縣等幾個縣的百姓。
“既然鄄城侯心腸如此歹毒,那我等也無需跟他客氣,不如將計就計……”大將夏育建議道。
衛瑜仔細想了想檀淵侯衛振的為人,覺得這位邑侯應該不至於用這種伎倆來騙他,因為沒什麽意義——縱使騙他分兵加強了範縣的守備,難道西軍就能趁機擊潰這馬陵一帶的東軍了麽?
不太可能。
因此衛瑜認為,檀淵侯衛振恐怕真是看在範縣等幾個縣城內的百姓的份上,才偷偷將鄄城侯衛鄖的毒計泄露給他。
事實證明,衛瑜對檀淵侯衛振的判斷並沒有錯,而檀淵侯衛振對鄄城侯衛鄖的判斷也絲毫不差——鄄城侯衛鄖,他還真的就率領了一支精銳,企圖繞過馬陵偷襲範縣。
以有備算計無備,鄄城侯衛鄖的毒計注定無法得逞,他派出的兵馬,遭到了衛瑜麾下大將孟賁的伏擊,潰敗當場。
領兵的將領,亦被孟賁生擒。
而在擊潰這支鄄城軍的當晚,孟賁叫麾下兵將假冒對方,順勢襲擊了鄄城。
當時鄄城侯衛鄖正在睡夢中,乍然聽到城內一片喊殺之聲,心中頓知不妙,當即就企圖棄城而逃,但遺憾的是,還是被孟賁追上,將其生擒。
一日之間,鄄城易主,可能就連檀淵侯衛振也沒有料到,他出自仁義將鄄城侯衛鄖的毒計透露給公子衛瑜,卻變相地促成了鄄城侯衛鄖的戰敗。
這下好了,鄄城被東軍攻克,鄄城軍亦被衛公子瑜所收編,東軍在西進的道路上,就隻剩下他檀淵軍孤零零的一支。
幾日後,東軍兵出馬陵,借助兵力上的優勢圍困樂平縣。
記得前一陣子,東軍也曾做出過圍困樂平縣的舉動,但當時有鄄城軍在旁側應,可如今,鄄城侯衛鄖已被公子衛瑜擊破,這附近再沒有誰能助他一臂之力。
“盡人事、看天命吧。”
在感歎了一句後,檀淵侯衛振下令麾下兵將死守縣城。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東軍並沒有攻城,甚至於在次日,公子衛瑜在僅僅隻帶了大將孟賁的情況下,入城與他相見。
在彼此見麵之後,衛瑜先是感謝了檀淵侯衛振此前的‘義助’,因為若不是這位邑侯暗中叫人通風報信,說不定東軍這迴要在鄄城侯衛鄖身上吃一個大虧,慘敗而退。
而在此之後,衛瑜又誠懇地向檀淵侯衛振解釋了他此番出兵前往濮陽的原因:絕非他忤逆犯上,而是他父王衛費咄咄緊逼,迫使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我衛瑜一心為我衛國,然而父王卻不能容我,視我為眼中釘。衛瑜此番率軍前往濮陽,絕非是為篡位奪權……希望檀淵侯助我一臂之力。”衛瑜誠懇地說道。
檀淵侯衛振猶豫良久,最終還是被衛瑜那一心為國的理想與抱負,以及他那真摯的態度所打動,率領八千檀淵軍倒戈投入了衛瑜的麾下。
檀淵侯衛振的倒戈,意味著東軍此去濮陽再無其餘阻礙,甚至還得到了八千名衣甲齊全的正規軍士卒相助,這讓東軍聲勢大增。
待這個消息傳到濮陽後,衛王費與公子玠大驚失色。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檀淵侯衛振與鄄城侯衛鄖這兩位他衛國知曉兵事的邑侯,居然一個戰敗、一個歸降,使得東軍徹底打通了前來濮陽的道路。
這可如何是好?
衛王費大驚失色——事實上他根本無需這樣著急,畢竟濮陽還有他衛國最精銳的濮陽軍駐守,絕非是東軍短時間內可以攻克的。
反觀公子玠,這個跟衛王費同樣昏庸膽怯的家夥,他雖然也有些慌亂,不過卻不像他父親那般,因為他還有一招暗棋,也就是化名公宜的蕭鸞——蕭鸞此前叮囑過,他會在關鍵時候,給予衛公子瑜致命一擊。
對於化名公宜的蕭鸞,公子玠還是非常信任的,畢竟公子玠身邊那群人,沒有一個人比得上蕭鸞的才能與眼力。
十月初,公子衛瑜率領包括檀淵軍在內的東軍,兵臨濮陽城下,準備用武力迫使他父王衛費交出權柄。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直按兵不動的蕭鸞,終於有了行動。
就像他寬慰公子玠時所說的那樣,蕭鸞率領頓丘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了範縣,占據了馬陵一帶,徹底截斷了東軍的糧道。
當得知這個消息後,縱使是衛瑜亦不由地心中一驚。
他這才意識到,原來蕭鸞早已經察覺到他即將對其動手,是故這才搶先下手——此前按兵不動,隻是為了在關鍵時刻狠狠捅東軍一刀。
不得不說,在處理內戰的期間,衛公子瑜對於蕭鸞過於放鬆警惕了。
他也不想想,曾在魏國攪風攪雨,險些就覆亡了魏國的南燕侯世子蕭鸞,縱使如今虎落平陽,又豈會束手就擒、坐以待斃?
局勢,一下子就出現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