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府
連鳳丫拜見了聞老太傅,顯然,老太傅也已經得到了消息。
連鳳丫就看到這個年紀半百的老人家,一向嚴肅的麵上露出孩子般簡單的笑,這是有個久經官場,半生歲月都在朝堂之中沉浮的老者,
這樣的老者,早就已經奠定了他穩重老沉的性子,但此刻,卻因為一個關門弟子金榜題名的好成績,笑得毫無負擔。
“恭喜聞老先生。”
老太傅聞言,摸著胡須,頗有幾分自得,卻還口是心非:
“那是你家阿弟,該老夫恭喜你才是。”
連鳳丫被這小老頭兒眉飛色舞卻還要口是心非的模樣,險些逗笑了:
“老大人我瞧您這嘴角啊,都快翹上天。”
還裝?
裝什麽呢。
聞老太傅聽著這話,卻把臉一繃:“胡說!老夫半生沉浮,怎麽會輕易在意功名利祿?
不過區區一個金榜探花而已,有甚好得意?”
連鳳丫憋著笑……這小老頭兒啊,她可說他得意了?
“是,您老人家教訓的是,是我得意。”她說:“我家阿弟得太傅教誨,才有如今的成績。
名師出高才,此話果真不假。”
“你這馬屁精。”老太傅嘴上還是不饒人,老眼卻笑得見眉不見眼,可見那是真的高興壞了。
一旁羅管家臉上的笑意也沒有停過……他家老爺啊,從得到消息起,就暢快喝了兩盞酒水了。
前些時候,北邊戰事要緊,一來是鹽引換糧的事情,二來是刑部尚書李開言的不作為,前幾日太子殿下,隨李開言,吳征一起迴京,李開言的事情,必定是要經過陛下那邊的。
實在是李開言做得太過,心也太急,為了大皇子,在北疆那裏的一切事情,都顯得對太子殿下針鋒相對。
陛下治罪李開言是勢在必行,朝堂之中,卻有人作保,為李開言開脫,隻道李開言業務不精,做事過於魯莽,但也是一心為了陛下著想。
這番話說出來,險些把老皇帝氣炸,
當天夜裏,陛下叫了他去,指著桌案上的奏疏,氣得大罵:
“還有如此為臣子者!
朕想治罪一人,還要看他們臉色?”
老皇帝當然不是看人臉色行事的皇帝,他大權在握,如今龍體安康,年歲是一步一步大了,但卻還容不得別人指手畫腳。
“一個一個都當朕老了?”
老太傅才道:“陛下心中宏圖大誌,怎麽是朝堂之上一些一葉蔽目的蠢笨之人可以看得懂。
李開言之罪,要治。
老臣以為,卻不能在此時大動幹戈。”
的確,此時大動幹戈,邊疆雖然已經度過無軍糧的安危,但還沒穩定下來,再者,李開言實則不構成威脅,
這人要是能夠構成威脅,老皇帝也不會在那個節骨眼上,派他去邊疆查太子失職一事。
換個心思深沉的人去,太子殿下未必能夠輕而易舉拿下他。
這也便是老皇帝沒有在李開言一迴京,就卸了他的刑部尚書的原因。
“刑部為六部之一,李開言坐鎮刑部大堂,有幾年了?”老皇帝側首望老太傅。
後者道:“過十年有餘。”
“提禦史言官左晏青為刑部右侍郎,再提徐如為刑部左侍郎。”
老皇帝眸色深沉。
聞老太傅眼中精光一閃,眯眼打量桌案後的天子……這一招,不可謂不老辣。
左晏青向來純臣,直臣,提左晏青往刑部,位列右侍郎,這是在告誡那些心中有鬼替李開言開罪的那些人,他還沒有老到掌控不了朝堂,要黨爭的,等他老人家百年之後吧。
再把徐如調去刑部,位列左侍郎,徐如此人,老奸巨猾,不站隊,卻也不表態,為人處世,多為圓滑,幾十年來,卻也很少見到徐如吃虧不還報的事情。
旁人很少能夠摸清徐如的底。
這便讓刑部大堂裏頭的人,心中猜不透,到底是該拉攏還是該打壓。
一個純臣左晏青,一個比泥鰍還滑溜的徐如……嘖,這是在變相架空李開言……老皇帝是在告訴眾臣,他能夠留李開言在尚書位,也能夠讓李開言的尚書位坐如針氈。
隻怕,這比直接治罪李開言,降職罰俸還要讓李開言不舒坦,屁股下的位置就跟老虎椅子一樣,坐著就難以舒坦。
朝堂中有人為李開言脫罪,那就是刑部多半已經站隊去了大皇子那一邊……老皇帝這輕而易舉的一招,把大皇子經營了多年的勢力,給瓦解了大半。
“自古皇家,皇子們之間爭鬥,屢見不鮮。
朕不願意見到。如今朕出手,總比今後太子出手。”
此話看似平平,老太傅心中卻是一冷……皇家的鬥爭,最是慘烈。
太子東宮之位,早就已經定下,可就是如此,依然抵不住其他皇子們的覬覦窺伺。
“大皇子也是一時糊塗。”
“他一時糊塗?”老皇帝眼中泛著怒意:“他若是真有手段,朕何須替他收拾爛攤子?
可瞧見?
不過是一個迴合,就輸得鼻青臉腫。
朕要是他,早該羞愧的掩麵不出屋門一步!
若是他尚且有些本事,朕未必對他發火。”
都道,虎父無犬子,何況,那是這世間最尊貴的一個,即便心中並不屬意大皇子,但這個世上,也沒有一個父親親眼看到自己的兒子是個庸人。
老太傅沉默不語……這種話,他能想一想,卻不能說出口。
屋裏頓時很安靜,
過了半盞茶的時間,老皇帝似乎怒意退去了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把三份問卷遞給了老太傅:“太傅看一看。”
老太傅接過問卷:“這是殿試的卷宗?”
老眼卻飛快在三份卷宗上看過,“此三人,想來是陛下欽定的三鼎甲。”
他眉心微微蹙起,隻因其中一份,字跡太熟悉。
“老師可瞧出什麽?”老皇帝眼也不眨地盯著老太傅問道。
後者遲疑了下,眉心蹙得更緊,卻把一份卷宗挑出來:“這上頭的字跡,老臣倒是十分熟悉。”
老皇帝聽著,卻不動聲色:“不知此份卷宗上的每一個字句,可有老師熟悉的?”
這話,問的看似沒有什麽毛病,但老太傅卻心驚膽戰,隻因……他老眼凝重地掃向那卷宗上的內容,最為醒目的該是——
不過是區區四個字,老太傅卻看得心驚膽戰,沉吟片刻,深吸一口氣,顫抖著一雙老手,顫顫巍巍捧著那份卷宗,小心翼翼地將它重新擺放在龍案之上,
“老臣平庸,教導不出這少年人的意氣風發。
能夠教出此棟梁者,必定是聖人門徒,天子門生!”
言下之意是,這學生隻能出自天家門下,出自天子門生。
一旁的李公公心中大駭……到底那卷宗上,寫了什麽,才能夠叫天下人的師者,顫抖著手,捧著那卷宗,自稱自己平庸!
老皇帝一雙老目,炯炯有神,緊緊落在老太傅的臉上,想要看出端倪,卻隻看到老太傅一臉的肅然和額頭滴落的汗珠。
一顆汗珠低落,老皇帝才吐出一口濁氣,銳利的目光,從老太傅身上挪開:
“朕第一眼看到這份卷宗時,心中一樣大駭。
再看卷宗出自誰手之後,
朕當時以為,這是老師要借那孩子的嘴,向朕提議和獻策。”
“臣雖教導那孩子,卻沒有這卷宗中的膽氣,少年意氣風發,老臣朽矣。”
老皇帝把那卷宗挪到自己身前,眼中也露出凝重:“今年殿試,朕臨時出題,題曰:論我大慶前後二十年。
滿殿之上,都是俊秀之才,高歌頌揚的,朕看也沒看。
論事實,分析利弊的,朕點他進皇榜。”
老皇帝又點了點那三份單獨拎出來的卷宗,“此三份,以過往為背景,論大慶往後十年局勢走向,三人都為上上乘。
一人提出南北大運河疏通竣工後,可在沿河設立碼頭,以碼頭為據點,可發展沿河經濟。
一人提出,可開放沿海,設立海事總局,收海稅,用之於民。
此二人都是言之有物,從卷宗答卷中,可見此二子不是空口白牙紙上談兵之輩。
這最後一個人……”
老太傅心提了起來。
連鳳丫拜見了聞老太傅,顯然,老太傅也已經得到了消息。
連鳳丫就看到這個年紀半百的老人家,一向嚴肅的麵上露出孩子般簡單的笑,這是有個久經官場,半生歲月都在朝堂之中沉浮的老者,
這樣的老者,早就已經奠定了他穩重老沉的性子,但此刻,卻因為一個關門弟子金榜題名的好成績,笑得毫無負擔。
“恭喜聞老先生。”
老太傅聞言,摸著胡須,頗有幾分自得,卻還口是心非:
“那是你家阿弟,該老夫恭喜你才是。”
連鳳丫被這小老頭兒眉飛色舞卻還要口是心非的模樣,險些逗笑了:
“老大人我瞧您這嘴角啊,都快翹上天。”
還裝?
裝什麽呢。
聞老太傅聽著這話,卻把臉一繃:“胡說!老夫半生沉浮,怎麽會輕易在意功名利祿?
不過區區一個金榜探花而已,有甚好得意?”
連鳳丫憋著笑……這小老頭兒啊,她可說他得意了?
“是,您老人家教訓的是,是我得意。”她說:“我家阿弟得太傅教誨,才有如今的成績。
名師出高才,此話果真不假。”
“你這馬屁精。”老太傅嘴上還是不饒人,老眼卻笑得見眉不見眼,可見那是真的高興壞了。
一旁羅管家臉上的笑意也沒有停過……他家老爺啊,從得到消息起,就暢快喝了兩盞酒水了。
前些時候,北邊戰事要緊,一來是鹽引換糧的事情,二來是刑部尚書李開言的不作為,前幾日太子殿下,隨李開言,吳征一起迴京,李開言的事情,必定是要經過陛下那邊的。
實在是李開言做得太過,心也太急,為了大皇子,在北疆那裏的一切事情,都顯得對太子殿下針鋒相對。
陛下治罪李開言是勢在必行,朝堂之中,卻有人作保,為李開言開脫,隻道李開言業務不精,做事過於魯莽,但也是一心為了陛下著想。
這番話說出來,險些把老皇帝氣炸,
當天夜裏,陛下叫了他去,指著桌案上的奏疏,氣得大罵:
“還有如此為臣子者!
朕想治罪一人,還要看他們臉色?”
老皇帝當然不是看人臉色行事的皇帝,他大權在握,如今龍體安康,年歲是一步一步大了,但卻還容不得別人指手畫腳。
“一個一個都當朕老了?”
老太傅才道:“陛下心中宏圖大誌,怎麽是朝堂之上一些一葉蔽目的蠢笨之人可以看得懂。
李開言之罪,要治。
老臣以為,卻不能在此時大動幹戈。”
的確,此時大動幹戈,邊疆雖然已經度過無軍糧的安危,但還沒穩定下來,再者,李開言實則不構成威脅,
這人要是能夠構成威脅,老皇帝也不會在那個節骨眼上,派他去邊疆查太子失職一事。
換個心思深沉的人去,太子殿下未必能夠輕而易舉拿下他。
這也便是老皇帝沒有在李開言一迴京,就卸了他的刑部尚書的原因。
“刑部為六部之一,李開言坐鎮刑部大堂,有幾年了?”老皇帝側首望老太傅。
後者道:“過十年有餘。”
“提禦史言官左晏青為刑部右侍郎,再提徐如為刑部左侍郎。”
老皇帝眸色深沉。
聞老太傅眼中精光一閃,眯眼打量桌案後的天子……這一招,不可謂不老辣。
左晏青向來純臣,直臣,提左晏青往刑部,位列右侍郎,這是在告誡那些心中有鬼替李開言開罪的那些人,他還沒有老到掌控不了朝堂,要黨爭的,等他老人家百年之後吧。
再把徐如調去刑部,位列左侍郎,徐如此人,老奸巨猾,不站隊,卻也不表態,為人處世,多為圓滑,幾十年來,卻也很少見到徐如吃虧不還報的事情。
旁人很少能夠摸清徐如的底。
這便讓刑部大堂裏頭的人,心中猜不透,到底是該拉攏還是該打壓。
一個純臣左晏青,一個比泥鰍還滑溜的徐如……嘖,這是在變相架空李開言……老皇帝是在告訴眾臣,他能夠留李開言在尚書位,也能夠讓李開言的尚書位坐如針氈。
隻怕,這比直接治罪李開言,降職罰俸還要讓李開言不舒坦,屁股下的位置就跟老虎椅子一樣,坐著就難以舒坦。
朝堂中有人為李開言脫罪,那就是刑部多半已經站隊去了大皇子那一邊……老皇帝這輕而易舉的一招,把大皇子經營了多年的勢力,給瓦解了大半。
“自古皇家,皇子們之間爭鬥,屢見不鮮。
朕不願意見到。如今朕出手,總比今後太子出手。”
此話看似平平,老太傅心中卻是一冷……皇家的鬥爭,最是慘烈。
太子東宮之位,早就已經定下,可就是如此,依然抵不住其他皇子們的覬覦窺伺。
“大皇子也是一時糊塗。”
“他一時糊塗?”老皇帝眼中泛著怒意:“他若是真有手段,朕何須替他收拾爛攤子?
可瞧見?
不過是一個迴合,就輸得鼻青臉腫。
朕要是他,早該羞愧的掩麵不出屋門一步!
若是他尚且有些本事,朕未必對他發火。”
都道,虎父無犬子,何況,那是這世間最尊貴的一個,即便心中並不屬意大皇子,但這個世上,也沒有一個父親親眼看到自己的兒子是個庸人。
老太傅沉默不語……這種話,他能想一想,卻不能說出口。
屋裏頓時很安靜,
過了半盞茶的時間,老皇帝似乎怒意退去了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把三份問卷遞給了老太傅:“太傅看一看。”
老太傅接過問卷:“這是殿試的卷宗?”
老眼卻飛快在三份卷宗上看過,“此三人,想來是陛下欽定的三鼎甲。”
他眉心微微蹙起,隻因其中一份,字跡太熟悉。
“老師可瞧出什麽?”老皇帝眼也不眨地盯著老太傅問道。
後者遲疑了下,眉心蹙得更緊,卻把一份卷宗挑出來:“這上頭的字跡,老臣倒是十分熟悉。”
老皇帝聽著,卻不動聲色:“不知此份卷宗上的每一個字句,可有老師熟悉的?”
這話,問的看似沒有什麽毛病,但老太傅卻心驚膽戰,隻因……他老眼凝重地掃向那卷宗上的內容,最為醒目的該是——
不過是區區四個字,老太傅卻看得心驚膽戰,沉吟片刻,深吸一口氣,顫抖著一雙老手,顫顫巍巍捧著那份卷宗,小心翼翼地將它重新擺放在龍案之上,
“老臣平庸,教導不出這少年人的意氣風發。
能夠教出此棟梁者,必定是聖人門徒,天子門生!”
言下之意是,這學生隻能出自天家門下,出自天子門生。
一旁的李公公心中大駭……到底那卷宗上,寫了什麽,才能夠叫天下人的師者,顫抖著手,捧著那卷宗,自稱自己平庸!
老皇帝一雙老目,炯炯有神,緊緊落在老太傅的臉上,想要看出端倪,卻隻看到老太傅一臉的肅然和額頭滴落的汗珠。
一顆汗珠低落,老皇帝才吐出一口濁氣,銳利的目光,從老太傅身上挪開:
“朕第一眼看到這份卷宗時,心中一樣大駭。
再看卷宗出自誰手之後,
朕當時以為,這是老師要借那孩子的嘴,向朕提議和獻策。”
“臣雖教導那孩子,卻沒有這卷宗中的膽氣,少年意氣風發,老臣朽矣。”
老皇帝把那卷宗挪到自己身前,眼中也露出凝重:“今年殿試,朕臨時出題,題曰:論我大慶前後二十年。
滿殿之上,都是俊秀之才,高歌頌揚的,朕看也沒看。
論事實,分析利弊的,朕點他進皇榜。”
老皇帝又點了點那三份單獨拎出來的卷宗,“此三份,以過往為背景,論大慶往後十年局勢走向,三人都為上上乘。
一人提出南北大運河疏通竣工後,可在沿河設立碼頭,以碼頭為據點,可發展沿河經濟。
一人提出,可開放沿海,設立海事總局,收海稅,用之於民。
此二人都是言之有物,從卷宗答卷中,可見此二子不是空口白牙紙上談兵之輩。
這最後一個人……”
老太傅心提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