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第二卷以前若幹曆史問題的反思報告
規則怪談:但我是錯誤 作者:擱淺的養龜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這裏為止,本小說的第二卷就算是徹底結束了。
《爺爺的葬禮》這一卷內的規則與許多民俗文化都是我根據現實中的實際經曆進行的改編。以前對此沒有什麽實際感受,但當真正親曆了之後才會感歎我國民間文化之深,其中蘊含的許多要素都值得深入挖掘。
就比如說,文中的相關法事,結合了道教與佛教各自的相關概念與用詞,看起來好像非常混雜。
但事實上,這就是我國文化包羅萬象,融會貫通的一大特點。佛教進入我國已有千年之久,道教更是我國本土自然產生的宗教文化。兩者在漫長的曆史演變中的確存在著各種爭端與對抗,但在我國獨有的包容的文化環境下,於民間進行了神奇的結合,最終形成了一種既有又有的民俗文化。
對於民間而言,不會有哪一種宗教獨占鼇頭,相反,它們隻會以一種參與者的身份進入到百姓的生活習俗的,都是碎片化的存在。
然而也正是這種多樣且碎片式的文化,它們各自結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我國獨特燦爛的民俗文化。
當然說那麽多也沒有太大的用處,我是寫了很多,但是還有更多沒有寫出來。畢竟我也是第一次寫小說,礙於篇幅與個人能力,隻能讓第二卷的故事於此匆匆結束。
不過沒準以後我有空了,會把這第二卷的故事單獨整理一下,寫成一個coc的跑團模組也說不定(笑)
我知道正在閱覽本書的書友中存在著跑團人,那麽很不走運,你們已經被劇透完了!
總之,顧時與阿蒙的第二卷冒險就此完結,可喜可賀可喜可賀(鼓掌)
…………
分割線後,我們就要來聊一下最主要的話題。
如本章標題所示,單獨寫這一章,也是為了就寫到目前為止,對前文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個總結與自我反思。
我大概地進行了一些梳理,如果還有什麽漏掉的問題請各位在這裏點出,我會額外進行迴答。
那麽接下來,讓我們一一來看。
首先是對於小說的標題,有些書友覺得我是標題黨。
這我著實有點冤枉啊,雖然看起來很唬人,但是這真的很符合小說內容呀。
你看,“規則怪談:但我是錯誤”,本書的框架建立在規則怪談之下吧,那麽冒號前的內容沒錯了對吧。“但我是錯誤”,對規則怪談來說,阿蒙的確是錯誤呀(笑)而且我還沒有寫完呢,沒準寫完之後這個標題就徹底符合了。
然後是有關簡介標簽裏的內容,關於國運直播之類的東西,有的書友覺得這方麵內容在正文裏太少了,完全就是可有可無。
我認為,不論是國運,還是直播,亦或者是規則怪談,本質上都是對世界觀建設而初期搭建的一個框架。
對於整個小說而言,它們是作為類似於房屋牆體內的鋼筋與水泥而存在的。對於世界觀來說,很重要,支撐著整個小說的大體走向與風格。
但對於小說的內容而言,如果過分地去強調它們,就會顯得內容單調無味,和毛胚房一樣缺少裝修,就算能住,也不能給人帶來足夠的溫暖與舒適。
因此我隻是將國運與直播作為展示顧時與阿蒙曆程中的舞台,它們或許會是舞台布置,又或者會是聚光燈。它們很重要,但是更重要,且要用來吸引讀者與觀眾的,還是舞台上真正的表演,即顧時與阿蒙的冒險。
另外還有一點,其實就是我不是很會寫爽文……當然了,我不是看不起爽文,覺得爽文怎麽怎麽樣。我也喜歡看爽文,不為別的,就是爽而已,但我就是寫不出來,寫的字一多就馬上變得正經。
也許之後我會嚐試著寫一段……如果效果不佳我就會刪掉。
接著是第三點,也是目前最嚴重,最核心的一點,即第一卷中,顧時的人設問題。
這個問題才是實際上的曆史遺留問題,很多人都覺得第一卷的顧時表現得很蠢,而且不知感恩,總是在闖禍之後麵對阿蒙的話語又和他對嗆,造成了前期的觀感嚴重不佳。
對於這個問題我無法進行辯駁,因為事實就是如此。在這裏我先向各位因為這一點而放棄的讀者說聲抱歉,以及對堅持讀到了第二卷結束後的讀者說聲感謝。
那麽,我來說一下,為什麽前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我最開始寫的時候沒有經驗,沒有把握好人物的性格與發展變化的程度。
在我的設想中,第一卷的顧時應該是保持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去對待阿蒙。畢竟在當時的他看來,阿蒙是一個擁有自己主觀思想,而且行為不算光正的存在,對於他印象中會幫助小說主角,很刻板中立的係統不一樣,因此在自身生命存在威脅的情況下,保持著對這個來源未知,突然出現在自己身體都在存在保持著警惕應該是人之常情。
所以在很多情況下,顧時和有意無意地和阿蒙發生語言對抗。一方麵是為了緩解他對阿蒙的疑慮,一方麵也是為了壯大自己的氣勢,讓阿蒙認為自己不是什麽軟柿子(雖然這好像並沒有什麽作用)
而在阿蒙幫助了顧時之後,其實好幾次都可以看到,顧時是打算感謝一下阿蒙的。但是阿蒙馬上又會跟一句嘲諷的話,把顧時感謝的想法直擊得煙消雲散,然後又迴到了上一段的循環之中。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第一卷結束才有了轉變,因為千子湖怪談結束後,在顧時眼中,阿蒙從一個來源未知的詭異存在,變成了事實上真正幫助他脫離怪談的幫手。即使內心還存在顧慮,但顧時也不會像開始那樣保持著警惕,開始慢慢接受阿蒙的存在,並和他進行交流與了解。
到了第二卷結束後,各位也可以看出來阿蒙和顧時的關係更進了一步,阿蒙開始慢慢不裝了,但顧時也不像之前那樣和他針鋒相對。
這實際上就是因為阿蒙在顧時眼中定位的轉換,以兩者長時間共處後導致的熟悉。
當然,還有另外的原因,不過我不說(笑)
關於這點的問題,其實我一直都在逐漸地更改前文中顧時的話語與行為,盡量讓他不會顯得那麽“忘恩負義?”,又保持住那種警惕感。
說實話,這真的很難,因為阿蒙就是那麽個存在。我在寫文的時候會主觀地代入我對阿蒙的看法,以保證阿蒙的形象不會ooc,但這也間接導致了我對阿蒙的刻板印象與固有的警惕通過顧時表現在了文中。
而且由於第一卷已經定型,更改起來十分麻煩,並且會造成段評混亂。
我還是會持續地對第一卷進行優化,但對於實際效果我持悲觀態度。
還是那句話,這畢竟是新手作者的第一本書,存在著大量的問題,能獲得如今的關注度我已經很意外了,大家還能捏著鼻子度過第一卷並且一直看到現在,對此我真的非常感謝,如果是我的話我真的早就棄書了。
那麽,對於前文遺留的若幹曆史問題我就先暫時總結到這裏,如果我有什麽遺漏的或者有什麽新的問題歡迎大家指出並痛罵。樹不揪不直,孩不打不乖,總得需要外界的觀察才能發現那些被我忽視的問題。
在這之後呢,會進入一段不短的日常,主要也是讓顧時休息休息,然後好好鞏固一下寄生者的能力。
畢竟他都序列四了,是半神了耶,真是難以想象……
大家都說第一卷的顧時很弱,這確實是事實,第一卷的他沒有能力沒有經驗,在阿蒙的襯托下顯得更加渺小,而且還因為阿蒙的托底變得有些飄。
不過現在這些問題都已經得到了改善,顧時終於不再是菜雞了,他成功地從阿蒙的召喚器變成了阿蒙的裝飾精美的召喚器(笑)
然後是在日常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小彩蛋,畢竟日常裏的小驚喜才是驚喜嘛。
在日常之後呢,第三卷的怪談我打算寫團戰,也就是所有的解密者被拉到一個世界裏,劇本會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怪談作為背景,因為第三卷的重點可能不會在怪談上,要是為此分筆墨去撰寫怪談,一來會耗費筆力,二來也會讓各位看得很累。
有現成的怪談作為基礎的話,這樣我就可以很好地去描寫關鍵的事情,而且節奏也不會太快,可以慢慢地寫,畢竟接下來是8月,820我要去做什麽想必大家也能猜到~
當然,隻有第三卷會這麽做,之後也還是自創怪談,我都已經安排滿了。
好了,寫到這裏大概是淩晨一點左右,我覺得寫的差不多了,就暫時言盡於此。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的喜歡,你們的段評與追更是我寫文與晉升的動力。這不隻是阿蒙學習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初次描述一個故事從入門到結束的經曆。嗯,故事即顧時,這又是一個小關聯~
謝謝你們能看到這裏,讚美錯誤
《爺爺的葬禮》這一卷內的規則與許多民俗文化都是我根據現實中的實際經曆進行的改編。以前對此沒有什麽實際感受,但當真正親曆了之後才會感歎我國民間文化之深,其中蘊含的許多要素都值得深入挖掘。
就比如說,文中的相關法事,結合了道教與佛教各自的相關概念與用詞,看起來好像非常混雜。
但事實上,這就是我國文化包羅萬象,融會貫通的一大特點。佛教進入我國已有千年之久,道教更是我國本土自然產生的宗教文化。兩者在漫長的曆史演變中的確存在著各種爭端與對抗,但在我國獨有的包容的文化環境下,於民間進行了神奇的結合,最終形成了一種既有又有的民俗文化。
對於民間而言,不會有哪一種宗教獨占鼇頭,相反,它們隻會以一種參與者的身份進入到百姓的生活習俗的,都是碎片化的存在。
然而也正是這種多樣且碎片式的文化,它們各自結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我國獨特燦爛的民俗文化。
當然說那麽多也沒有太大的用處,我是寫了很多,但是還有更多沒有寫出來。畢竟我也是第一次寫小說,礙於篇幅與個人能力,隻能讓第二卷的故事於此匆匆結束。
不過沒準以後我有空了,會把這第二卷的故事單獨整理一下,寫成一個coc的跑團模組也說不定(笑)
我知道正在閱覽本書的書友中存在著跑團人,那麽很不走運,你們已經被劇透完了!
總之,顧時與阿蒙的第二卷冒險就此完結,可喜可賀可喜可賀(鼓掌)
…………
分割線後,我們就要來聊一下最主要的話題。
如本章標題所示,單獨寫這一章,也是為了就寫到目前為止,對前文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個總結與自我反思。
我大概地進行了一些梳理,如果還有什麽漏掉的問題請各位在這裏點出,我會額外進行迴答。
那麽接下來,讓我們一一來看。
首先是對於小說的標題,有些書友覺得我是標題黨。
這我著實有點冤枉啊,雖然看起來很唬人,但是這真的很符合小說內容呀。
你看,“規則怪談:但我是錯誤”,本書的框架建立在規則怪談之下吧,那麽冒號前的內容沒錯了對吧。“但我是錯誤”,對規則怪談來說,阿蒙的確是錯誤呀(笑)而且我還沒有寫完呢,沒準寫完之後這個標題就徹底符合了。
然後是有關簡介標簽裏的內容,關於國運直播之類的東西,有的書友覺得這方麵內容在正文裏太少了,完全就是可有可無。
我認為,不論是國運,還是直播,亦或者是規則怪談,本質上都是對世界觀建設而初期搭建的一個框架。
對於整個小說而言,它們是作為類似於房屋牆體內的鋼筋與水泥而存在的。對於世界觀來說,很重要,支撐著整個小說的大體走向與風格。
但對於小說的內容而言,如果過分地去強調它們,就會顯得內容單調無味,和毛胚房一樣缺少裝修,就算能住,也不能給人帶來足夠的溫暖與舒適。
因此我隻是將國運與直播作為展示顧時與阿蒙曆程中的舞台,它們或許會是舞台布置,又或者會是聚光燈。它們很重要,但是更重要,且要用來吸引讀者與觀眾的,還是舞台上真正的表演,即顧時與阿蒙的冒險。
另外還有一點,其實就是我不是很會寫爽文……當然了,我不是看不起爽文,覺得爽文怎麽怎麽樣。我也喜歡看爽文,不為別的,就是爽而已,但我就是寫不出來,寫的字一多就馬上變得正經。
也許之後我會嚐試著寫一段……如果效果不佳我就會刪掉。
接著是第三點,也是目前最嚴重,最核心的一點,即第一卷中,顧時的人設問題。
這個問題才是實際上的曆史遺留問題,很多人都覺得第一卷的顧時表現得很蠢,而且不知感恩,總是在闖禍之後麵對阿蒙的話語又和他對嗆,造成了前期的觀感嚴重不佳。
對於這個問題我無法進行辯駁,因為事實就是如此。在這裏我先向各位因為這一點而放棄的讀者說聲抱歉,以及對堅持讀到了第二卷結束後的讀者說聲感謝。
那麽,我來說一下,為什麽前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我最開始寫的時候沒有經驗,沒有把握好人物的性格與發展變化的程度。
在我的設想中,第一卷的顧時應該是保持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去對待阿蒙。畢竟在當時的他看來,阿蒙是一個擁有自己主觀思想,而且行為不算光正的存在,對於他印象中會幫助小說主角,很刻板中立的係統不一樣,因此在自身生命存在威脅的情況下,保持著對這個來源未知,突然出現在自己身體都在存在保持著警惕應該是人之常情。
所以在很多情況下,顧時和有意無意地和阿蒙發生語言對抗。一方麵是為了緩解他對阿蒙的疑慮,一方麵也是為了壯大自己的氣勢,讓阿蒙認為自己不是什麽軟柿子(雖然這好像並沒有什麽作用)
而在阿蒙幫助了顧時之後,其實好幾次都可以看到,顧時是打算感謝一下阿蒙的。但是阿蒙馬上又會跟一句嘲諷的話,把顧時感謝的想法直擊得煙消雲散,然後又迴到了上一段的循環之中。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第一卷結束才有了轉變,因為千子湖怪談結束後,在顧時眼中,阿蒙從一個來源未知的詭異存在,變成了事實上真正幫助他脫離怪談的幫手。即使內心還存在顧慮,但顧時也不會像開始那樣保持著警惕,開始慢慢接受阿蒙的存在,並和他進行交流與了解。
到了第二卷結束後,各位也可以看出來阿蒙和顧時的關係更進了一步,阿蒙開始慢慢不裝了,但顧時也不像之前那樣和他針鋒相對。
這實際上就是因為阿蒙在顧時眼中定位的轉換,以兩者長時間共處後導致的熟悉。
當然,還有另外的原因,不過我不說(笑)
關於這點的問題,其實我一直都在逐漸地更改前文中顧時的話語與行為,盡量讓他不會顯得那麽“忘恩負義?”,又保持住那種警惕感。
說實話,這真的很難,因為阿蒙就是那麽個存在。我在寫文的時候會主觀地代入我對阿蒙的看法,以保證阿蒙的形象不會ooc,但這也間接導致了我對阿蒙的刻板印象與固有的警惕通過顧時表現在了文中。
而且由於第一卷已經定型,更改起來十分麻煩,並且會造成段評混亂。
我還是會持續地對第一卷進行優化,但對於實際效果我持悲觀態度。
還是那句話,這畢竟是新手作者的第一本書,存在著大量的問題,能獲得如今的關注度我已經很意外了,大家還能捏著鼻子度過第一卷並且一直看到現在,對此我真的非常感謝,如果是我的話我真的早就棄書了。
那麽,對於前文遺留的若幹曆史問題我就先暫時總結到這裏,如果我有什麽遺漏的或者有什麽新的問題歡迎大家指出並痛罵。樹不揪不直,孩不打不乖,總得需要外界的觀察才能發現那些被我忽視的問題。
在這之後呢,會進入一段不短的日常,主要也是讓顧時休息休息,然後好好鞏固一下寄生者的能力。
畢竟他都序列四了,是半神了耶,真是難以想象……
大家都說第一卷的顧時很弱,這確實是事實,第一卷的他沒有能力沒有經驗,在阿蒙的襯托下顯得更加渺小,而且還因為阿蒙的托底變得有些飄。
不過現在這些問題都已經得到了改善,顧時終於不再是菜雞了,他成功地從阿蒙的召喚器變成了阿蒙的裝飾精美的召喚器(笑)
然後是在日常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小彩蛋,畢竟日常裏的小驚喜才是驚喜嘛。
在日常之後呢,第三卷的怪談我打算寫團戰,也就是所有的解密者被拉到一個世界裏,劇本會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怪談作為背景,因為第三卷的重點可能不會在怪談上,要是為此分筆墨去撰寫怪談,一來會耗費筆力,二來也會讓各位看得很累。
有現成的怪談作為基礎的話,這樣我就可以很好地去描寫關鍵的事情,而且節奏也不會太快,可以慢慢地寫,畢竟接下來是8月,820我要去做什麽想必大家也能猜到~
當然,隻有第三卷會這麽做,之後也還是自創怪談,我都已經安排滿了。
好了,寫到這裏大概是淩晨一點左右,我覺得寫的差不多了,就暫時言盡於此。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的喜歡,你們的段評與追更是我寫文與晉升的動力。這不隻是阿蒙學習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初次描述一個故事從入門到結束的經曆。嗯,故事即顧時,這又是一個小關聯~
謝謝你們能看到這裏,讚美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