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彥質說道:“若是能保證充足茶葉,臣以為可行。”


    “好,朕會讓人給你另外安排新官職,國家缺馬嚴重,希望卿能助朕度過難關。”


    “臣必不辱使命!”


    其實引進戰馬的同時,大宋自己境內也要養馬。


    大宋境內也是有一些養馬場的,雖然不大,但都可以利用起來。


    例如開封府的皇家養馬場牟駝岡。


    那裏本來有兩萬匹戰馬,在靖康元年金軍第一次南下的時候,郭藥師告知完顏宗望那裏有馬。


    完顏宗望便派人將牟駝岡戰馬全部拿了過來。


    不過中原馬肯定沒有西北馬優質,這是氣候環境決定的。


    最優質的戰馬在西北河西走廊,尤其是張掖,那裏有東方大陸最大的養馬場。


    就目前對趙寧來說,缺馬如沙漠旅人缺水一樣。


    若是能大量購買到西北戰馬,再裝備以重騎兵,組建大規模重騎兵軍團,以嶽飛那種能力的統帥來指揮,就不再是守城戰了。


    那時候宋軍可以真正做到大規模野戰、追擊、殲滅。


    而目前戰馬之急需,也不言而喻。


    宋金停戰了,但宋夏之戰可能隨時爆發。


    想要滅金,先滅夏。


    想要徹底滅西夏,沒有戰馬是不可能的。


    畢竟整個河西走廊都在西夏手裏。


    第二日一大早,趙寧準備了一番,便要帶著張浚、張叔夜、折彥質去一趟牟駝岡。


    剛準備出發,趙寧接到了慶源府胡銓送過來的最新匯報。


    慶源府已經在大規模推行交鈔,目前效果穩定,已經兌換出去三千貫有餘。


    這對趙寧來說,也是一個大好的消息。


    如果慶源府的交鈔新政能起示範作用,那接下來在北線大規模推行的難度將大大降低。


    既然如此,那還等什麽呢?


    開始印錢吧!


    貨幣戰爭在即,大規模印錢,推行交鈔。


    而且交鈔配合新農政,使賦稅成本降低,多方共贏。


    牟駝岡是大宋皇家牧場,在東京城西北二十餘裏。


    上午的時候,趙寧帶著人一路抵達了牟駝岡。


    聽聞天子抵達,牟駝岡的馬官們紛紛前來。


    “小臣李柱參見陛下,萬歲。”


    “都免禮吧。”


    “謝陛下。”


    在秋季剛剛結束的初冬,四周平原和樹林還是五彩斑斕,有一些綠色,還有淺黃、金黃、赤色、火紅。


    各種色彩如同油畫一樣呈現在初冬湛藍的天幕下。


    “李柱,現在牟駝岡有多少匹馬?”


    “迴稟陛下,現在牟駝岡有馬兩千三百匹。”


    趙寧也沒有多說什麽。


    兩千多匹馬已經不錯了,畢竟其餘戰馬,都已經配置在軍中。


    大宋馬政之坑爹,那是曆史出名的。


    接下來,馬官帶著趙寧等人開始查看養馬。


    趙寧忽然說道:“叔爺相公,禁衛旅的戰馬配置目標為何?”


    “目前禁衛旅一共有一萬五千匹馬,每一騎兵有兩匹馬,不過有一部分戰馬年歲已經超過十三歲,再過四年就要退役,這樣的戰馬數量大概有六千左右。”


    “另外還有五千戰馬的年歲在十歲左右。”


    “按照目標,明年急需補充兩萬匹以上的戰馬。”


    “德遠。”


    張浚說道:“臣在。”


    “陝西禁軍需要多少戰馬?”


    “吳麟部配置五千騎兵,劉錡部配置五千騎兵。”


    “夠嗎?”


    “從長遠看來,陝西諸路所需戰馬總數至少要十萬匹,若是長途奔襲,每人配置三匹馬是最好。”


    “多久要十萬匹?”


    “若是在五年之內能有十萬匹正好。”


    周圍人心頭皆一沉,五年之內十萬匹!


    張浚!你他媽的真敢說!


    見張浚神色自若,馬官們心裏瑟瑟發抖。


    “折卿。”


    “臣在。”


    “張相公這個目標如何?”


    “臣……臣隻能竭盡全力。”


    趙寧又說道:“德遠,你說大宋為什麽突然就缺馬了?”


    張浚直言不諱說道:“大宋缺馬是從澶淵之盟後開始的,澶淵之盟之前,大宋尚有二十萬匹馬,澶淵之盟後,宋遼主和,邊事廢弛,馬政凋零,養馬數量急劇下滑。”


    他這話倒是不假。


    據《宋史》記載:當是時(真宗時期),凡內外坊、監及諸軍馬凡二十餘萬匹,飼馬兵校一萬六千三十八人。每歲京城草六十六萬六千圍,麩料六萬二千二百四石,鹽、油、藥、糖九萬五千餘斤、石,諸州軍不預焉。


    澶淵之盟簽訂後,東方最大的兩個帝國達成兄弟國的協議後,和平成了主旋律。


    到了仁宗朝,馬不養了。


    河北原來防備契丹人的塘泊工事停了。


    仁宗時期東平監、單鎮監、洛陽監相繼被廢。


    到了神宗年間馬政就算徹底完蛋了,年產馬一千多匹。


    馬少就少吧,但耗資巨大。


    《宋史》有載:河南北十二監,起熙寧二年至五年,歲出馬一千六百四十匹,可給騎兵者二百六十四,餘僅足配郵傳。而兩監牧吏卒雜費及所占地租,為緡錢五十三萬九千有奇,計所出馬為錢三萬六千四百餘緡而已。


    就那麽點馬,每年地租就要五十幾萬貫。


    後來就幹脆設置茶馬司,開始從邊境貿易。


    也就是從遼國、西北進口戰馬。


    進口戰馬有多貴?


    《宋史》有載:直至出界,計其所直,每匹不下五六十千。


    每匹大概五六十貫。


    如果要一萬匹,就是五六十萬貫。


    問題是,買來的還大多是老弱病殘。


    後來王安石搞的“保馬法”收效甚微,再加上北宋中後期人口劇增,以前需要內地養馬的牧場已經變成良田。


    這才有了現在尷尬的局麵。


    “依朕看,僅僅的朝廷養馬,戰馬數量不足以支持朝廷所需,還應當開放民間私人養馬,也別再玩什麽私人為朝廷養馬那一套了,王荊公的新法已經證實不可行。”


    王安石的保馬法,其實有些畸形扭曲。


    漢朝的馬政是鼓勵民間私人養馬,減免賦稅。


    但大宋的馬政是鼓勵民間養朝廷的官員,馬匹歸屬權還是朝廷的,但養馬的責任給私人,這樣私人會用心盡力養不是自己財產的馬嗎?


    趙寧騎著馬,一邊朝前麵走,一邊對眾人說著:“就鼓勵民間自己養馬,減免賦稅,朝廷隻做登錄記載,將大宋內部的戰馬總數養起來,這樣民間商人自己也會想辦法去邊境去購馬。”


    “折卿,你認為呢?”


    “臣以為可行。”


    走著走著,趙寧突然看見前方的牧場上出現了一大片白色的。


    那是……


    趙寧愣了一下,說道:“朕若沒看錯,那是羊群?”


    在皇家牧場養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宋朝當暴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淩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淩煙並收藏迴到宋朝當暴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