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說道:“梓潼怎麽想到愚公上去了。不過是說一下宮裏削減開支的事情。”


    阿嬌迴道:“如今後宮裏人口不多,原本每年進上的香料可以減去七八成,其他各項開支、非必要的進貢也可以有所減免。還有先帝留下的那些和尚、道士的供奉。另外太皇太後那兒……”


    朱佑樘接道:“三位老娘娘那兒自有朕去解釋。隻是這能省下多少來?”


    要不是上一世在民間四處亂轉過,阿嬌對於民間的物價也一向是不關心、不了解的。盡管朱佑樘童年生活很是坎坷,然而畢竟是活在宮裏麵。阿嬌迴道:“妾身估算一下,應當能有這個數。”比了個手勢,朱佑樘看了之後也略微放了心下來。


    正巧這時宮女們拿著煲的湯上來了。阿嬌問吳廢後前段時間討教了個護髮的方子,用芝麻、黑豆、枸杞熬出來的甜湯。


    因為目前處在國喪期間,朱佑樘這個人守孝又相當認真,每頓都是在吃素。看到這湯也多問了幾句,結果也要了一碗來。朱佑樘在養胎的時候沒有養好,生出來的時候,頭上一小塊地方就沒有胎髮。長大了雖然好了些,然而那處的頭髮總覺得有些稀疏。看著朱佑樘一本正經地拿著湯來喝,阿嬌也覺得這個人挺可愛的。什麽“枸杞養身,芝麻益肝”的,不就是頭上少了點頭髮。被阿嬌一雙眼睛含笑地盯著,朱佑樘畢竟也就十七八歲的年紀,突然臉也有點紅了起來,不說話了。


    ------------------


    到了晚上,阿嬌親自帶著算的結果,和單子去了幹清宮。因為皇帝延綿子嗣非常重要,像朱佑樘這樣要穿三年素服的已經是少見了,孝期的夫妻生活還是比較寬鬆的。然而目前畢竟還在國喪期間,兩人也不是真的做什麽,就是蓋個大被子一起睡而已。不過朱佑樘這人十分堅持,認為夫妻就應當像民間那般,同寢同起;像是明朝後宮定下的,皇後也得半夜被包迴坤寧宮的規矩,被他給忽略了個徹底,阿嬌也不是第一迴睡在幹清宮裏了。


    阿嬌說完了香料、布料、食材還有各種“娛樂”活動所能省下的開支後,又補了一句道:“宮裏還有不少宮女,有些年齡適合的,出去還能嫁個人家,目前也用不到那麽些人。老宮女不願意出去的,正好留下侍奉,也不會短缺了人手。”也不用讓那些宮女們,年紀輕輕的就給大行皇帝殉葬,這是阿嬌沒說出來的話。畢竟明朝的殉葬製度廢除,隻是規定妃嬪不用下葬,很多太監宮女照樣得跟進墓地裏,最後活活餓死或者憋死在裏麵。


    朱佑樘卻是聽懂了阿嬌的言下之意,雙眼認真地看著阿嬌,說道:“梓潼想得是。那些有罪之人,尚且大赦能夠赦免,這些宮女太監勞碌了一生,也該有個善終才是。父皇一向心地仁慈,也會同意的。”說著讓人去傳給禮部的口諭。


    晚上阿嬌迷迷糊糊的時候,卻感到身側的人翻來覆去地,難以入眠。阿嬌翻了個身,看到朱佑樘晶亮的眼睛。忽然聽得說道:“梓潼白天的一時戲言,朕倒是覺得,細想來也有一番道理。隻是這段時間辛苦你了。今日和三位老娘娘談話,朕也是很過意不去,朝堂之事太多,冊封禮卻是要推遲了。”


    阿嬌迷迷糊糊地就道:“皇上當以國事為重,妾身哪有什麽委屈的。另外白天的話妾身是妄言了,如何能指點國家大事,請皇上贖罪。”


    朱佑樘說道:“不,梓潼說得很有道理。朕仔細想了想,父皇有十四子,若是宗室親王人人都有十四子,那麽豈不是多出十幾個郡王來。而且那些宗室不事生產……”


    可不就是整天努力生孩子,再從朝廷多撈好處嘛。阿嬌心裏明白的,哪個時代都一樣,清朝那個安親王嶽樂不也喜歡這麽幹,還偷偷把妾生的孩子登記到嫡妻的名下,好多撈爵位的好處。明朝這裏還有個好處,藩王都在外地,無事不得進京。宗室得起名才能申請受封,受封後才能拿更多的俸祿,皇帝隻要多拖一段時間,比如那個過繼給秦王的鎮安王,一直到朱見深過世也沒給他正式答覆,一直拿的是郡王的俸祿,就省了不少錢糧。


    不過像秦王這樣資格很老的宗室,因為是朱元璋親封的,一般無嗣也很少國除,而是過繼個近支的子孫,畢竟秦王這一支人丁眾多,也不愁找不到人來繼承。然而按照阿嬌的想法,就不應該客氣。清朝那堆親王,權力很多都不小,還不是被皇帝揉來捏去,罰俸降爵的都家常便飯。明朝的這堆宗室,無詔不得入京,藩王之間不得互相見麵,不得做官做農民從商入伍,隻能被圈養起來,成天啥事不幹,就到處欺壓百姓。而那些已經爵位傳成庶民的,就更倒黴了,因為庶民不起名,照樣拿不到俸祿,又不能做事情,最後就是被活活餓死的節奏。目前宗室庶民的問題,因為世代傳的不夠多,倒還沒有怎麽體現出來,然而也是個大隱患。


    不過要破除這些製度也很困難,畢竟有朱元璋的祖訓壓在頭上。阿嬌說道:“皇上還是早些歇息,保重龍體為重。”


    ----------------


    的確,朱佑樘是該好好保重龍體,以免被朝堂上的事情給氣死。朱見深弄得那堆煉丹的,修廟的,求道的侍奉官,再加上幾個奸猾的太監,全部被罷免了。財產自然要充公,救災、邊防都等著用錢,這下可好了,朱見深送出去的加上他們自己四處搜刮的,那些皇莊的收益,也算是輾轉又迴到了朱佑樘這個繼承人手裏。


    懷恩當然也被朱佑樘大張旗鼓地派人迎接迴來。阿嬌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太監,懷恩簡直是封建王朝歷史的一個奇蹟。不求權不求錢,保護朱佑樘十幾年,還在朝堂上經常維護那些被排擠的官員——而後來也證實了,他們幾乎一個個都是好官。


    在這些大快人心的事情後麵,總有不和諧因素在不斷地作祟:紙糊三閣老當然坐不住了。原版的紙糊三閣老裏,已經有個人和另外兩個鬥來鬥去,被排擠走了。剩下的萬安加上劉吉,帶著彭華、尹直,在成化朝的官場裏混的是如魚得水。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盡管朱佑樘絞盡腦汁,在給自己父親死後的蓋棺鑑定裏,拚命加上溢美之詞。萬安、劉吉都知道,朱佑樘不是個好糊弄的人。


    在這些紙糊的閣老做太子導師的時候,他們原本把朱佑樘和他的父親類比在了一起。畢竟他們的經歷是如此的相似,同樣昏暗孤單、朝不保夕的童年——朱見深一輩子的不安全感,幾乎都來自於這段時光,也讓他後來無心於朝政,一心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盡管古人不懂什麽叫心理學,但是這點內容,是個人精都能分析出來。


    但是朱佑樘和他的父親不一樣,在做太子的時候,他就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意誌力。明朝小時候非常聰明的皇帝有很多,但是像朱佑樘這樣又聰明又勤奮的,就非常少見了。當朱佑樘登基之後,頻頻召喚當時在太子老師團裏,不顯眼的劉健和謝遷的時候,緊迫感更加來臨。目前看來,朱佑樘父親弄得那一套,他全部都給否決了;朱佑樘父親寵幸的侍奉官和太監,他全部都清算了,下一個就該輪到誰,不言而喻啊!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皇後進修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我清穿大炮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我清穿大炮灰並收藏[快穿]皇後進修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