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快穿]皇後進修係統 作者:叫我清穿大炮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阿嬌也不想跟著去汴京了,趙構迴去的時候,阿嬌就留在臨安的宮殿裏麵逍遙自在。結果還認識了好幾位才女。
阿嬌最神往的其實是李清照,然而李清照畢竟年事已高,早已過世。不過還有張玉娘、朱淑真這幾位大才女,聽她們談古論今,吟詩作對,也是美事一件。
能留下才名的女子,往往經歷都是坎坷的。張玉娘和未婚夫之間的愛情十分感人,從一開始的貧賤不移,到後來未婚夫立誌考取功名,之後未婚夫高中榜眼卻身患傷寒,最後兩人好事將近卻陰陽兩隔。阿嬌聽說了這件事、讀了張玉娘的詩,十分感慨,利用自己太上皇後的特權把張玉娘給接到了臨安來。
朱淑真則是一個大眾詩人,她的婚姻很不幸福,已經和丈夫離異。寫的詩詞很受老百姓的追捧,然而因為其中一些用詞的原因,被其他男性文人們瘋狂攻擊,她的父母也以她為恥。
阿嬌是蠻喜歡朱淑真的詞的,而且那些道貌岸然的文人墨客,筆下有淫詞浪語的多了去了,寫房事的都比比皆是,朱淑真寫的最多是一點含蓄的、兩情相悅的舉止。
朱淑真和張玉娘兩個才女經常進宮陪伴阿嬌說話,兩人結識了之後,倒是互相排解了不少煩悶。兩人都是不願意再嫁的,倒是結了個伴,平日裏不進宮的時候就互相討論文學,倒也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種樂趣。
西湖景色的確是好所在,當年杭州城內罵趙構的文人不少,最著名的大概就是那句“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了。這作者也真是預言能力強大,現在杭州和汴州是中部和東部的兩京,他當年耍筆頭威風的目的也成功達到了。然而這西湖的暖風依舊是熏得遊人醉,美麗風光好所在,楊柳依依,湖光粼粼,是個養老的好地方!
阿嬌真想在這裏紮根就不離開了,畢竟幾輩子都困在皇宮裏,終於可以舒舒服服地到處走走玩玩,也是太難得了。而且有朱淑真和張玉娘兩個才女陪伴,像是在蘇堤旁邊,聽蘇東坡當年那些為政的故事,還有家庭的八卦,什麽蘇東坡贖了個十二歲的歌妓王朝雲之類的風流軼事。阿嬌也真是驚訝,蘇軾當時都已經仕途不順十分煩悶,而且也有老婆了,居然還有心思搞這些花花腸子?
後來阿嬌利用皇太後的職權,一路遊山玩水到了汴京,順便解救了下自己的孫子趙惇,否決了被皇甫坦推薦成皇子妃的李鳳娘。不過阿嬌很不同意把這個趙惇立為太子,歷史上的他對著趙昚的態度可真是夠寒心的,趙昚對著養父趙構都能那麽孝順,他居然在位期間都不去看自己父親一眼,而且還能被一個女人把持住。但是趙昚隻有和自己元配生的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活到趙昚之後的也就他了,最後這事情阿嬌也懶得管了。
阿嬌看著趙昚研究火器得到了初步進展,在西域煽風點火分化西遼,然後又在蒙古各部之間製造混亂,並且精簡了紛繁複雜的官場。說實話,阿嬌到現在都搞不清楚那些官場官員的職責品級,尤其是武將分級,名字又長又難記,阿嬌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父親屬於哪個等級裏麵的。
趙昚原來想用劉錡、李顯忠、虞允文這些人再去攻打西夏的,然而這幾個大將最近幾年相繼過世,西夏目前也已經成為宋朝正式的屬國,就沒有再多行動什麽,畢竟看著西夏國內的民怨和一天到晚的起義,這個國家離崩潰也沒有多長時間了,不必多此一舉,隻需要等著坐收漁利就好。
阿嬌覺得趙昚做得很不錯,有一次趙昚隱隱地向阿嬌表達了自己的為難之處。趙構當上太上皇之後,間歇性地權利慾又要發作,經常出去微服私訪,然後迴來對著趙昚指指點點。當然了趙構的指點也並非全無用處,而且他也不是故意給趙昚難堪,隻是趙昚一方麵是個孝子,另一方麵和自己的父親理念又不合。阿嬌對趙昚暗示說不用擔心。
阿嬌去見趙構的時候,趙構正在邊喝酒邊和旁邊陪酒的妃子們抱怨日子過得無聊。阿嬌笑著說道:“太上皇今天興致不錯啊。”
趙構看到是阿嬌來了,也笑著說道:“今兒你怎麽有興致過來了?”
阿嬌說道:“臣妾今兒和昚兒說過了,這汴京的氣候好像有點不習慣了,大概是在南邊呆久了,臣妾想迴去賞賞西湖風光,不知太上皇是否能夠賞臉?”
趙構想了想,喜道:“還是你想得好,南邊也好久沒迴去了,昚兒離不開汴京,就讓老父替他走一趟吧!”
阿嬌心裏笑道,你恐怕是去臨安能沒人管著,隨便幹點什麽都沒人反對吧,而且還能到處亂逛,豈不比現在自由?也不點破,就笑道:“那臣妾就去準備了。”
於是阿嬌把趙構給帶走去了南邊,趙昚沒有了頭上趙構的嘮嘮叨叨,做事也都輕鬆很多,十分感激,經常過年過節給阿嬌和趙構捎來各式各樣的好東西。南宋的邊境軍因為配備了火器營,也大大緩解了外族來犯的壓力。
趙構也在臨安裏樂不思蜀,後來極少迴汴京,最後八十八歲的高齡過世在了臨安城裏。阿嬌在那之後又活了幾年,趙昚禪位之後和兒子關係一度緊張,阿嬌下定決心還是迴到汴京坐鎮,後來趙昚去世、趙惇身體虛弱,阿嬌又親手扶持了曾孫趙擴登上皇位。
阿嬌臨死之前還做了三件事情,貶斥了趙擴的妃子、後來的楊皇後,同時警告皇帝不能重用史彌遠,最後叮囑帝皇一定要小心蒙古人和其他外族人,要充分利用火器。
阿嬌覺得自己這一生能做的差不多都做了,也安心閉了眼,終年八十三歲。
作者有話要說: 成吉思汗的事情在下一章番外裏
☆、宋高宗吳皇後(射鵰番外)
皇帝們一般都有個毛病,就是喜歡追求長生不老。雖然趙構不喜歡吃丹藥那些東西,但是也是很信這些神仙法師的。
然而後來趙構年紀漸大之後,發現那些神仙法師活的還沒有自己久的時候,就放棄了再尋仙問道,這是後話了。
因為趙構的這一愛好,阿嬌也聽人搜颳了很多道士的奇聞異事。尤其是做了太上皇後之後,日子過得越來越懶散,每天不聽些新鮮事就悶得慌。
這一日在阿嬌從臨安前往汴京的路上,一路上都有宮女太監們打探有趣的事情說給她聽,又有了一件新鮮事。一個叫王重陽的著名道士,居然還俗了!
說起王重陽,他的傳說很是不少,飛天走地就不用說了,還有抗擊金人統治,保護道觀周圍的百姓……因為是他創立了全真教,阿嬌對著他還很是熟悉,很多道觀都把他的頭像掛了起來,當成是真人來膜拜。
然而在這個時代聽到的八卦,總的給阿嬌的感受來說,王重陽是一個六根不淨的道士。當然了道士一般說來,沒有和尚那麽嚴格的要求,問題是後世全真教有那麽嚴格的清規戒律,主張要安靜下來,一心修道的那種。王重陽作為這種教派的創始人,卻成天操勞著家國大事,據說他當時就是為了抗金未酬而出家的,這麽多年卻從來沒放棄過這一偉大事業,可謂是“俠道”了。
阿嬌也是認清了這些道士們的本質了,這種一派宗師都不算是太誠心追求大道的,他的那些徒子徒孫們哪裏能有什麽真才實學了,也難怪那麽多皇帝亂吃道士給的丹藥過世的。
</br>
阿嬌最神往的其實是李清照,然而李清照畢竟年事已高,早已過世。不過還有張玉娘、朱淑真這幾位大才女,聽她們談古論今,吟詩作對,也是美事一件。
能留下才名的女子,往往經歷都是坎坷的。張玉娘和未婚夫之間的愛情十分感人,從一開始的貧賤不移,到後來未婚夫立誌考取功名,之後未婚夫高中榜眼卻身患傷寒,最後兩人好事將近卻陰陽兩隔。阿嬌聽說了這件事、讀了張玉娘的詩,十分感慨,利用自己太上皇後的特權把張玉娘給接到了臨安來。
朱淑真則是一個大眾詩人,她的婚姻很不幸福,已經和丈夫離異。寫的詩詞很受老百姓的追捧,然而因為其中一些用詞的原因,被其他男性文人們瘋狂攻擊,她的父母也以她為恥。
阿嬌是蠻喜歡朱淑真的詞的,而且那些道貌岸然的文人墨客,筆下有淫詞浪語的多了去了,寫房事的都比比皆是,朱淑真寫的最多是一點含蓄的、兩情相悅的舉止。
朱淑真和張玉娘兩個才女經常進宮陪伴阿嬌說話,兩人結識了之後,倒是互相排解了不少煩悶。兩人都是不願意再嫁的,倒是結了個伴,平日裏不進宮的時候就互相討論文學,倒也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種樂趣。
西湖景色的確是好所在,當年杭州城內罵趙構的文人不少,最著名的大概就是那句“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了。這作者也真是預言能力強大,現在杭州和汴州是中部和東部的兩京,他當年耍筆頭威風的目的也成功達到了。然而這西湖的暖風依舊是熏得遊人醉,美麗風光好所在,楊柳依依,湖光粼粼,是個養老的好地方!
阿嬌真想在這裏紮根就不離開了,畢竟幾輩子都困在皇宮裏,終於可以舒舒服服地到處走走玩玩,也是太難得了。而且有朱淑真和張玉娘兩個才女陪伴,像是在蘇堤旁邊,聽蘇東坡當年那些為政的故事,還有家庭的八卦,什麽蘇東坡贖了個十二歲的歌妓王朝雲之類的風流軼事。阿嬌也真是驚訝,蘇軾當時都已經仕途不順十分煩悶,而且也有老婆了,居然還有心思搞這些花花腸子?
後來阿嬌利用皇太後的職權,一路遊山玩水到了汴京,順便解救了下自己的孫子趙惇,否決了被皇甫坦推薦成皇子妃的李鳳娘。不過阿嬌很不同意把這個趙惇立為太子,歷史上的他對著趙昚的態度可真是夠寒心的,趙昚對著養父趙構都能那麽孝順,他居然在位期間都不去看自己父親一眼,而且還能被一個女人把持住。但是趙昚隻有和自己元配生的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活到趙昚之後的也就他了,最後這事情阿嬌也懶得管了。
阿嬌看著趙昚研究火器得到了初步進展,在西域煽風點火分化西遼,然後又在蒙古各部之間製造混亂,並且精簡了紛繁複雜的官場。說實話,阿嬌到現在都搞不清楚那些官場官員的職責品級,尤其是武將分級,名字又長又難記,阿嬌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父親屬於哪個等級裏麵的。
趙昚原來想用劉錡、李顯忠、虞允文這些人再去攻打西夏的,然而這幾個大將最近幾年相繼過世,西夏目前也已經成為宋朝正式的屬國,就沒有再多行動什麽,畢竟看著西夏國內的民怨和一天到晚的起義,這個國家離崩潰也沒有多長時間了,不必多此一舉,隻需要等著坐收漁利就好。
阿嬌覺得趙昚做得很不錯,有一次趙昚隱隱地向阿嬌表達了自己的為難之處。趙構當上太上皇之後,間歇性地權利慾又要發作,經常出去微服私訪,然後迴來對著趙昚指指點點。當然了趙構的指點也並非全無用處,而且他也不是故意給趙昚難堪,隻是趙昚一方麵是個孝子,另一方麵和自己的父親理念又不合。阿嬌對趙昚暗示說不用擔心。
阿嬌去見趙構的時候,趙構正在邊喝酒邊和旁邊陪酒的妃子們抱怨日子過得無聊。阿嬌笑著說道:“太上皇今天興致不錯啊。”
趙構看到是阿嬌來了,也笑著說道:“今兒你怎麽有興致過來了?”
阿嬌說道:“臣妾今兒和昚兒說過了,這汴京的氣候好像有點不習慣了,大概是在南邊呆久了,臣妾想迴去賞賞西湖風光,不知太上皇是否能夠賞臉?”
趙構想了想,喜道:“還是你想得好,南邊也好久沒迴去了,昚兒離不開汴京,就讓老父替他走一趟吧!”
阿嬌心裏笑道,你恐怕是去臨安能沒人管著,隨便幹點什麽都沒人反對吧,而且還能到處亂逛,豈不比現在自由?也不點破,就笑道:“那臣妾就去準備了。”
於是阿嬌把趙構給帶走去了南邊,趙昚沒有了頭上趙構的嘮嘮叨叨,做事也都輕鬆很多,十分感激,經常過年過節給阿嬌和趙構捎來各式各樣的好東西。南宋的邊境軍因為配備了火器營,也大大緩解了外族來犯的壓力。
趙構也在臨安裏樂不思蜀,後來極少迴汴京,最後八十八歲的高齡過世在了臨安城裏。阿嬌在那之後又活了幾年,趙昚禪位之後和兒子關係一度緊張,阿嬌下定決心還是迴到汴京坐鎮,後來趙昚去世、趙惇身體虛弱,阿嬌又親手扶持了曾孫趙擴登上皇位。
阿嬌臨死之前還做了三件事情,貶斥了趙擴的妃子、後來的楊皇後,同時警告皇帝不能重用史彌遠,最後叮囑帝皇一定要小心蒙古人和其他外族人,要充分利用火器。
阿嬌覺得自己這一生能做的差不多都做了,也安心閉了眼,終年八十三歲。
作者有話要說: 成吉思汗的事情在下一章番外裏
☆、宋高宗吳皇後(射鵰番外)
皇帝們一般都有個毛病,就是喜歡追求長生不老。雖然趙構不喜歡吃丹藥那些東西,但是也是很信這些神仙法師的。
然而後來趙構年紀漸大之後,發現那些神仙法師活的還沒有自己久的時候,就放棄了再尋仙問道,這是後話了。
因為趙構的這一愛好,阿嬌也聽人搜颳了很多道士的奇聞異事。尤其是做了太上皇後之後,日子過得越來越懶散,每天不聽些新鮮事就悶得慌。
這一日在阿嬌從臨安前往汴京的路上,一路上都有宮女太監們打探有趣的事情說給她聽,又有了一件新鮮事。一個叫王重陽的著名道士,居然還俗了!
說起王重陽,他的傳說很是不少,飛天走地就不用說了,還有抗擊金人統治,保護道觀周圍的百姓……因為是他創立了全真教,阿嬌對著他還很是熟悉,很多道觀都把他的頭像掛了起來,當成是真人來膜拜。
然而在這個時代聽到的八卦,總的給阿嬌的感受來說,王重陽是一個六根不淨的道士。當然了道士一般說來,沒有和尚那麽嚴格的要求,問題是後世全真教有那麽嚴格的清規戒律,主張要安靜下來,一心修道的那種。王重陽作為這種教派的創始人,卻成天操勞著家國大事,據說他當時就是為了抗金未酬而出家的,這麽多年卻從來沒放棄過這一偉大事業,可謂是“俠道”了。
阿嬌也是認清了這些道士們的本質了,這種一派宗師都不算是太誠心追求大道的,他的那些徒子徒孫們哪裏能有什麽真才實學了,也難怪那麽多皇帝亂吃道士給的丹藥過世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