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皇後死前注意到了金國的北邊,蒙古人的崛起。阿嬌也是很佩服吳皇後的眼力,在她的描述裏,她認為蒙古人相比於金人,就相當於之前金人相比於遼人一樣。但是對蒙古人隻能利用,決不能合作,不然就又是一個金人的例子。吳皇後死的時候,蒙古人的成長已經是比較難遏製的了,事實上她死後十年,鐵木真就自立為成吉思汗。


    但是吳皇後認為,蒙古的發展絕非一日之功,在她年輕時候,紹興和談時的日子裏,蒙古人雖然離崛起還有好幾十年,但是初期的發展苗頭肯定已經顯現了,隻是當時大家隻把金人看做重要的對手,忽視了這一點而已。


    阿嬌理解吳皇後當時的做法。當時她的閱歷不足,而且也隻是個貴妃,什麽都不做也不能說是錯。但是老了的時候,迴想起這段往事,心中肯定不免有遺憾,認為自己當時做了什麽,是否會有不同的結果。


    作者有話要說:  歷史上的嶽飛和我原本心目中的真的很不一樣


    滿江紅是不是嶽飛寫的還有爭議,不過我認為嶽飛在歷史上肯定也是一個不錯的將領,後人雖然有將其完美化的嫌疑,也不應該否認他先前的貢獻。有些人現在是矯枉過正,因為發掘出嶽飛沒有大家認知裏的那麽完美,結果就一味抨擊嶽飛,完全否定他,我覺得這也有點過分了。


    不過嶽飛不太會做臣子倒應該是真的,感覺他的性格很可能是直來直去的


    趙構看看也沒有想像中那麽差。趙構本身也不是作為皇帝培養的,他被趕鴨子上架,後來又因為軍閥政變變成了個太監般的人物,做到後來這份上也算不容易了,我雖然不喜歡他,但能理解這個皇帝。而且手下那麽多武將,皇帝肯定睡得不安穩,隻能說趙構心胸沒有那麽大(實際上也沒幾個皇帝有這麽大心胸的),很多人說趙構應該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不要削武將的兵權什麽的,實際上我也想不出歷朝歷代哪個明君處在他的處境上,會不想方設法把軍權收攏的= =


    這個故事的發展應該是會把君臣雙方都改變一下。


    ☆、宋高宗吳皇後


    阿嬌目前考慮的倒不是這一件事情。紹興八年的時候,南宋在外交上還是有一定的話語權的,隻是後來被趙構把話語權全部用來向金人求和上了。


    紹興九年是一個非常關鍵性的年份。在這一年,無論是金、南宋、西夏,都發生了非常重要的事件。阿嬌發現在這個間隙裏麵,南宋實際上大有可為。


    紹興九年,南宋和金的第一次和談會開始,這件事情朝野上下已經計劃多年,阿嬌很難阻止。但是金國內部也有主戰派和主和派兩派,金建國時短,皇權不夠突出,貴族爭權奪利嚴重。金熙宗在這一年殺掉了把握朝政的主和派貴族,依靠金兀朮,又撕毀合約,率兵南下。隻是金兀朮的這次南下遭到了南宋將領的頑強抵抗,幾次打了敗仗,在紹興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41年的時候,又偽裝要率兵南下,誘哄南宋再度和談,這迴趙構的上當,就是歷史上最遺憾的一次。


    紹興九年的那次和談之後,主戰派的將領都沒有放鬆過警惕,一直加緊練兵,以防金人出爾反爾。阿嬌對此實在是太清楚了,從漢朝到現在一千多年了,這些蠻夷從來不知道信用為何物,想來搶東西的時候就來搶了,合約說撕毀就撕毀,根本和他們不能講道理。


    紹興九年,發生在西夏的大事,就是統治西夏五十多年的皇帝就要過世了。西夏和金的關係實在是太複雜了,這個老皇帝原本的皇後是遼國公主,原本的太子也是流著一半遼國人的血脈。在金遼大戰的時候,西夏曾經幾次向遼國伸出援手,甚至還曾經詐降過,現在就導致西夏和金國之間的關係很不穩定。西夏老皇帝前幾年還曾經要和南宋和談修好,就是恐怕金人算帳。


    但是這個繼位者李仁孝就和他父親很不同了,他在位五十多年,在世的時候反覆向金朝納貢,金夏聯盟十分穩固,南宋麵對這個聯盟也是束手無策。因此阿嬌是想著趁著金夏聯盟還沒成型的時候,讓人先除掉這個李仁孝再說。


    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宋朝先前投降西夏的任德敬了。任德敬的女兒剛被冊立為老皇帝的皇後,後來他在西夏翻雲布雨,還差點割了西夏一半的領土,可惜因為金夏聯盟,金國毫不留情地打壓了任德敬,任德敬怨恨金朝,又反叛南宋,最後被滅。可見這個人的立場其實是很不堅定的。


    宋朝的歷史上,勸降、誘叛對方大將的事情屢見不鮮。早在宋太宗時期,幾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之後,仍然有主戰派的官員成功誘叛了敵方大將,就差約定時間一起行動了,結果這位主戰派的官員陰差陽錯被調走了,導致這事不了了之。


    老皇帝一死,任德敬的地位就十分岌岌可危了,尤其那個李仁孝已經十五歲了。阿嬌覺得這是解決西夏問題的關鍵一步,首先滅了李仁孝再說。西夏現在除了李仁孝,隻有兩個皇子都很年幼,這下肯定會造成西夏的大亂。接下來任德敬的女兒以太後之位把持朝政,南宋誘降任德敬並且許給好處,不管金國是不是要在西夏的問題上插足,金夏聯盟也是很難形成的。當然了這是理想的結果,但是李仁孝是必須要除的,總不能坐視金夏結成五十年的同盟吧。


    當然了,現在與其說是三國時代,不如說是四國大戰。還有個蒙古的合不勒汗在其後虎視眈眈,那也是金兀朮無法對付的一個人物,連金國皇帝的鬍鬚都敢當眾撩。最後金國無奈,不僅封他做了國王,還給他很多好處。合不勒汗大約在靖康之難前後就被蒙古各部尊為共主了,隻是當時南宋和蒙古離得太遠,難以合作。之後蒙古越發休養生息,最後到了成吉思汗的時代,正式崛起。


    不過阿嬌現在發現,最有趣的還是趙構這個人。阿嬌想了下那些宮廷裏的太監,再對比了下趙構,其實趙構除了耳根子軟了點,懦弱了點,脾氣有些無常之外,比一般的太監要正常得太多了。當然了拿太監和趙構相比還是不太恰當,不過趙構這個人,根據吳皇後的經驗,一定要順毛捋的。


    好比說,一日趙構喝醉了,向著阿嬌抱怨道:“嶽飛這個人,實在跋扈,說的話實在不中聽!”


    阿嬌隻能順著說:“官家切莫動氣傷身,與這等粗人計較。”


    再比如趙構突然說起秦檜這個人:“秦檜這個人還真是有才學的,說的話在理,比那些武人們中聽多了!”


    阿嬌隻能把話題引開道:“官家這麽說,那秦大人的才學自然是好的,聽說連那些北蠻子都是佩服、折服的。”


    趙構一聽這話就不舒服了,秦檜怎麽從金人那裏逃迴來的,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而且趙構突然意識到了,秦檜南歸那段事情疑團到現在也沒有人解惑,當初被俘的好幾個人,最後就他能帶著家眷一起迴來,到現在也沒有說清楚。難道真是金人的內應?


    阿嬌看到趙構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麽了。和名義上的丈夫相處是阿嬌很久沒有過的體驗了,還真是挺有趣的。前一世在康熙手下,做了六十多年沒什麽實際權力的皇太後,阿嬌也是把自己的語言技巧反覆修煉過。康熙那個人,一條腸子要轉十八道彎,和他說話實在費勁。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皇後進修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我清穿大炮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我清穿大炮灰並收藏[快穿]皇後進修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