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快穿]皇後進修係統 作者:叫我清穿大炮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現在的福兒已經變成了福嬤嬤留在了阿嬌的身邊,像是外麵的事情都是她在打聽的。皇太後的俸祿是不少,每年賀禮也能收一大堆東西迴來,但是康熙實在是太能生了!每年光打賞懷孕妃嬪以及孕育皇嗣有功,就要送出一大筆銀錢,阿嬌想想都覺得肉疼。
福嬤嬤迴道:“娘娘,宜妃生了,是個小皇子。”
阿嬌反射性地說了一句:“賞!”突然反應過來,問道:“皇帝取名了沒有?”
福嬤嬤迴道:“皇上正在讓欽天監的人抓緊時間測算,尚未取名。聽皇上的意思,這個皇子似乎是讓那郭絡羅氏自己養著。”
阿嬌嘆了口氣,這豬隊友二號果然還是出現了。這幾年阿嬌也想方設法提點宜妃,但是宜妃現在並沒有什麽恃寵而驕的態勢。雖然她家世不錯,父親也是官上加官,很是風光。但是她先前先是無子封嬪,後來又是第一批封妃,其實算是榮寵有點過了。宜妃封妃的時候,胤祺還不到三歲,根本看不出這個皇子是不是能立得住,康熙的兒女裏麵,三歲算是一條重要的分界線了,很多皇子皇女熬不過三歲就去了。其他幾個封妃的妃子,惠妃、榮妃都有比較大的兒子,而且都是多有生育的;德妃的長子胤禛已經三歲,還生育了皇六子胤祚,封妃的時候剛又被查出了身孕。
宜妃在後宮裏論家世不如佟佳氏姐妹、貴妃鈕祜祿氏以及剛進宮的先前赫舍裏氏皇後的妹妹,論生育也比不上榮妃、德妃能生,因此她這幾年還算是小心翼翼的。
不過現在胤祺虛歲已經六歲,馬上就要搬去阿哥所了,宜妃這一胎又生了皇子,估計就要不一般了。尤其宜妃之後還生了十一阿哥胤禌,胤禌雖然最後十幾歲的時候去世了,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麵,她都是唯一立住了三個阿哥的妃子,底氣是足得不行。康熙幾次巡幸盛京的時候,都是住到了宜妃的父親家,讓她家接駕,這可是鐵打的天子近臣啊!
阿嬌暫時把八阿哥給撈了過來,也是順手打撈了一下這個九阿哥。這同母兄弟的事情其實是最棘手的了,看似同母兄弟是天然的聯盟,實際上歷史上同母的兄弟鬥起來,你死我活的比異母的還要誇張。
算了,還是讓胤祺繼續多讀史書,讓他自己思考處理吧,阿嬌自忖也不能管胤祺一輩子。讀史可以明是非,可以避免歷史的覆轍。在阿嬌看來,康熙給皇子製定的那些功課都是好的,無論是四書五經,還是治國策論,都是一個皇帝應該掌握的。但是這樣的培養方式其實阿嬌並不是非常苟同。
首先就是皇子們的課程沒有區分化。像是康熙有這麽多兒子,一個個都培養的聰明機智,太子再聰明,也彈壓不住這麽多聰明人,最後皇室不大亂就不錯了。民間的大家族裏,要繼承家業的嫡長子有嫡長子的培養方式,其他的嫡子又有不同的培養方式,庶子和嫡子又有不同,嫡女和庶女之間,養法還是不一樣。寧願把那些本來就沒打算託付皇位的皇子養廢了,也好過把他們都養得野心十足,最後內耗起來,兩敗俱傷。民間的大家族裏,孩子有野心還能往外擴張,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像是皇室的的子弟,野心都是直指皇位,根本不能並存。□□哈赤那個時代,培養一群精英的皇子,最後打下江山的那一套,其實已經不適用了。
其次就是太子的課程問題,康熙現在是很寵愛太子的,但是最該教的東西卻有所忽略,太子就算把四書五經、君子六藝、治國方針了解得了如指掌,那也隻是個大臣能做到的極致,要做帝王,帝王心術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康熙如果不能自己教,那就讓太子多看歷史,多總結歸納,歷史上那麽多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不學,難道還指望太子考個狀元出來嗎?康熙自己的成長環境,是一邊和大臣們鬥智鬥勇,一邊不斷學習的過程。康熙自己沒有經歷過奪嫡,而且他的皇子們的成長環境是肯定無法模仿照搬康熙所經歷的。
不過阿嬌也能理解皇帝,這事情也太困難了。就培養一個太子吧,萬一太子掛了怎麽辦?培養備胎吧,那備胎不見得甘心做一輩子備胎,那又要鬥起來。另外把太子培養得太聰明,精通帝王心術,到最後自己心思全被摸透,威脅到自己怎麽辦?
康熙和太子,其實是不死不休的死局。胤礽第一次被廢前,做了三十多年太子,歷史上皇帝在位時間長的,太子幾乎沒有過好下場。萬曆年間,明朝的言論比清朝要自由得多,當時朝臣們逼著皇帝立太子,口誅筆伐了好多年,最後才勉強把皇長子立為太子,後來又出了幾個謀害太子的大案,結果皇帝都視若無睹,不了了之。最後這個太子熬上了皇位,隻做了幾十天就死了。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唐順宗的身上,他在德宗底下做了二十多年皇太子,先是中風癱瘓,然後登基幾個月因為要革新,結果被宦官拉了下來,被逼著讓位給自己的兒子。
當然歷史上和康熙廢太子齊名的,大概就是阿嬌第一世那個衛子夫的兒子了,三十年太子生涯,直接被皇帝殺了。
太子出生於康熙十三年,康熙一直在位六十一年,他的結局幾乎命中注定被廢。一直到他被廢之後,這場奪嫡大戲才算真正開演。饒是康熙這麽個精明的皇帝,後期也被這一連串事情弄得焦頭爛額。
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後崩逝,壓在阿嬌頭上的這座大山終於倒了。當然阿嬌也不能放肆,康熙不好糊弄不說,蘇麻拉姑還活著,她身為帝師,某種意義上比阿嬌更和皇帝親近。
阿嬌也不打算怎麽放肆。太皇太後過世之後,對於阿嬌來說可能就是選秀的事情可能落在她身上主持。對於清朝的選秀和其他朝代有什麽不同,阿嬌還是很好奇的。包括指婚上的事情,阿嬌也算能說得上話,阿嬌心心念念要給胤祺換一個嫡福晉的事情,很可能也能實現。
阿嬌根本沒把太皇太後臨終前對她說的那些話當迴事。科爾沁現在還不夠富貴嗎?阿嬌從來不喜歡匈奴人,蒙古人自然也被包括在內,要阿嬌為科爾沁說好話,根本做不到。至於皇帝和太子之間的儲位之爭,阿嬌還是覺得老太太還是看得很準的,隻是這事情她不想管,也沒法管。再說阿嬌和胤祺相處時間遠遠長過太子,身上也沒什麽血緣關係,阿嬌覺得讓太皇太後託付一下蘇麻拉姑可能還更有效果一點,和自己說都是白講。
☆、清世祖孝惠皇後
胤禩去了上書房之後,阿嬌又進入了每天無所事事,隨便打發時間的日子。這段時間阿嬌在研究如何給胤祺換一個嫡福晉的事情,隻是她研究下來,發現了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就是,胤祺那個五品官女兒的嫡福晉應該不是皇帝隨意指的,而是刻意為之。無論是防備著胤祺勢力做大,還是給太子鋪路,總之胤祺的老丈人他他拉張保算是眾皇子裏,官位最慘澹的一個。張保的父親倒是做過封疆大吏,但是陝西巡撫就做了一年,就在不久前被皇上給革了,現在孑然白身一個……
好消息就是,如果康熙真要指個大官的女兒,那阿嬌是插不上話的。但如果就是個五品官的女兒,阿嬌應該可以運作一番。當然了,要給胤祺找一個大官的女兒估計是不可能的了,人選還是得從那些四五品的官員裏麵甄選。
</br>
現在的福兒已經變成了福嬤嬤留在了阿嬌的身邊,像是外麵的事情都是她在打聽的。皇太後的俸祿是不少,每年賀禮也能收一大堆東西迴來,但是康熙實在是太能生了!每年光打賞懷孕妃嬪以及孕育皇嗣有功,就要送出一大筆銀錢,阿嬌想想都覺得肉疼。
福嬤嬤迴道:“娘娘,宜妃生了,是個小皇子。”
阿嬌反射性地說了一句:“賞!”突然反應過來,問道:“皇帝取名了沒有?”
福嬤嬤迴道:“皇上正在讓欽天監的人抓緊時間測算,尚未取名。聽皇上的意思,這個皇子似乎是讓那郭絡羅氏自己養著。”
阿嬌嘆了口氣,這豬隊友二號果然還是出現了。這幾年阿嬌也想方設法提點宜妃,但是宜妃現在並沒有什麽恃寵而驕的態勢。雖然她家世不錯,父親也是官上加官,很是風光。但是她先前先是無子封嬪,後來又是第一批封妃,其實算是榮寵有點過了。宜妃封妃的時候,胤祺還不到三歲,根本看不出這個皇子是不是能立得住,康熙的兒女裏麵,三歲算是一條重要的分界線了,很多皇子皇女熬不過三歲就去了。其他幾個封妃的妃子,惠妃、榮妃都有比較大的兒子,而且都是多有生育的;德妃的長子胤禛已經三歲,還生育了皇六子胤祚,封妃的時候剛又被查出了身孕。
宜妃在後宮裏論家世不如佟佳氏姐妹、貴妃鈕祜祿氏以及剛進宮的先前赫舍裏氏皇後的妹妹,論生育也比不上榮妃、德妃能生,因此她這幾年還算是小心翼翼的。
不過現在胤祺虛歲已經六歲,馬上就要搬去阿哥所了,宜妃這一胎又生了皇子,估計就要不一般了。尤其宜妃之後還生了十一阿哥胤禌,胤禌雖然最後十幾歲的時候去世了,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麵,她都是唯一立住了三個阿哥的妃子,底氣是足得不行。康熙幾次巡幸盛京的時候,都是住到了宜妃的父親家,讓她家接駕,這可是鐵打的天子近臣啊!
阿嬌暫時把八阿哥給撈了過來,也是順手打撈了一下這個九阿哥。這同母兄弟的事情其實是最棘手的了,看似同母兄弟是天然的聯盟,實際上歷史上同母的兄弟鬥起來,你死我活的比異母的還要誇張。
算了,還是讓胤祺繼續多讀史書,讓他自己思考處理吧,阿嬌自忖也不能管胤祺一輩子。讀史可以明是非,可以避免歷史的覆轍。在阿嬌看來,康熙給皇子製定的那些功課都是好的,無論是四書五經,還是治國策論,都是一個皇帝應該掌握的。但是這樣的培養方式其實阿嬌並不是非常苟同。
首先就是皇子們的課程沒有區分化。像是康熙有這麽多兒子,一個個都培養的聰明機智,太子再聰明,也彈壓不住這麽多聰明人,最後皇室不大亂就不錯了。民間的大家族裏,要繼承家業的嫡長子有嫡長子的培養方式,其他的嫡子又有不同的培養方式,庶子和嫡子又有不同,嫡女和庶女之間,養法還是不一樣。寧願把那些本來就沒打算託付皇位的皇子養廢了,也好過把他們都養得野心十足,最後內耗起來,兩敗俱傷。民間的大家族裏,孩子有野心還能往外擴張,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像是皇室的的子弟,野心都是直指皇位,根本不能並存。□□哈赤那個時代,培養一群精英的皇子,最後打下江山的那一套,其實已經不適用了。
其次就是太子的課程問題,康熙現在是很寵愛太子的,但是最該教的東西卻有所忽略,太子就算把四書五經、君子六藝、治國方針了解得了如指掌,那也隻是個大臣能做到的極致,要做帝王,帝王心術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康熙如果不能自己教,那就讓太子多看歷史,多總結歸納,歷史上那麽多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不學,難道還指望太子考個狀元出來嗎?康熙自己的成長環境,是一邊和大臣們鬥智鬥勇,一邊不斷學習的過程。康熙自己沒有經歷過奪嫡,而且他的皇子們的成長環境是肯定無法模仿照搬康熙所經歷的。
不過阿嬌也能理解皇帝,這事情也太困難了。就培養一個太子吧,萬一太子掛了怎麽辦?培養備胎吧,那備胎不見得甘心做一輩子備胎,那又要鬥起來。另外把太子培養得太聰明,精通帝王心術,到最後自己心思全被摸透,威脅到自己怎麽辦?
康熙和太子,其實是不死不休的死局。胤礽第一次被廢前,做了三十多年太子,歷史上皇帝在位時間長的,太子幾乎沒有過好下場。萬曆年間,明朝的言論比清朝要自由得多,當時朝臣們逼著皇帝立太子,口誅筆伐了好多年,最後才勉強把皇長子立為太子,後來又出了幾個謀害太子的大案,結果皇帝都視若無睹,不了了之。最後這個太子熬上了皇位,隻做了幾十天就死了。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唐順宗的身上,他在德宗底下做了二十多年皇太子,先是中風癱瘓,然後登基幾個月因為要革新,結果被宦官拉了下來,被逼著讓位給自己的兒子。
當然歷史上和康熙廢太子齊名的,大概就是阿嬌第一世那個衛子夫的兒子了,三十年太子生涯,直接被皇帝殺了。
太子出生於康熙十三年,康熙一直在位六十一年,他的結局幾乎命中注定被廢。一直到他被廢之後,這場奪嫡大戲才算真正開演。饒是康熙這麽個精明的皇帝,後期也被這一連串事情弄得焦頭爛額。
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後崩逝,壓在阿嬌頭上的這座大山終於倒了。當然阿嬌也不能放肆,康熙不好糊弄不說,蘇麻拉姑還活著,她身為帝師,某種意義上比阿嬌更和皇帝親近。
阿嬌也不打算怎麽放肆。太皇太後過世之後,對於阿嬌來說可能就是選秀的事情可能落在她身上主持。對於清朝的選秀和其他朝代有什麽不同,阿嬌還是很好奇的。包括指婚上的事情,阿嬌也算能說得上話,阿嬌心心念念要給胤祺換一個嫡福晉的事情,很可能也能實現。
阿嬌根本沒把太皇太後臨終前對她說的那些話當迴事。科爾沁現在還不夠富貴嗎?阿嬌從來不喜歡匈奴人,蒙古人自然也被包括在內,要阿嬌為科爾沁說好話,根本做不到。至於皇帝和太子之間的儲位之爭,阿嬌還是覺得老太太還是看得很準的,隻是這事情她不想管,也沒法管。再說阿嬌和胤祺相處時間遠遠長過太子,身上也沒什麽血緣關係,阿嬌覺得讓太皇太後託付一下蘇麻拉姑可能還更有效果一點,和自己說都是白講。
☆、清世祖孝惠皇後
胤禩去了上書房之後,阿嬌又進入了每天無所事事,隨便打發時間的日子。這段時間阿嬌在研究如何給胤祺換一個嫡福晉的事情,隻是她研究下來,發現了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就是,胤祺那個五品官女兒的嫡福晉應該不是皇帝隨意指的,而是刻意為之。無論是防備著胤祺勢力做大,還是給太子鋪路,總之胤祺的老丈人他他拉張保算是眾皇子裏,官位最慘澹的一個。張保的父親倒是做過封疆大吏,但是陝西巡撫就做了一年,就在不久前被皇上給革了,現在孑然白身一個……
好消息就是,如果康熙真要指個大官的女兒,那阿嬌是插不上話的。但如果就是個五品官的女兒,阿嬌應該可以運作一番。當然了,要給胤祺找一個大官的女兒估計是不可能的了,人選還是得從那些四五品的官員裏麵甄選。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