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酸杏娘已經不能下床活動了。
大半年來,她的身子骨一直很賴,咳嗽,氣喘,胸悶,下肢漸漸浮腫著。晚上整宿整宿地睡不好覺,白天精神頭兒又差,飯也懶得咽,茶也不願進。話比平時多了好幾倍,自顧自地嘮叨個不停。卻又口齒不清,唔唔喔喔的,外人一概聽不懂。隻有酸杏兩口子和酸棗能聽明白。
酸杏娘說得最多的,就是迴憶自己小時和年輕時的往事。大多都是在娘家的日子裏,自己說過什麽,做過什麽。說到興致處,高興了就咯咯地掩嘴偷笑,傷心了就委屈得抽泣流淚,整一個實實在在的老頑童。有時,她還煞有介事地說,老頭子來了呢,就依靠在屋門口上,穿的還是走時的那身藍布褂兒。叫他進來,他就是不敢進,說有神靈攔著門,不放他進屋呀。
說這些的時候,大多是在夜裏。大人倒覺不出啥兒來,都說娘是在過陰呢。娃崽們卻不行,嚇得寒毛倒豎屁滾尿流。夜裏一齊擁進東屋裏,賴在爹娘的床上不起來。還用被子蒙著頭,悶得滿頭大汗也不敢露一絲兒縫隙。即使在白天,崽子們也不敢輕易跨進西院。到了大人惡聲嚴令非去不可時,也是相約了結伴前往。聽完吩咐,或做完事,頭也不迴地立馬走人。酸杏兩口子就一直在西屋裏陪伴著老娘,擠睡在娃崽們的床上。
酸棗看到哥嫂沒白天帶黑夜地伺候娘太辛苦,就堅決要求替換他倆,叫哥嫂歇歇。酸杏女人苦笑著指指西屋裏僅有的兩張床,一張床上躺著娘,另一張就是他倆夜裏的棲身之地,哪兒還有空閑地兒呀。酸棗就早來晚走,好留出空閑來,讓哥嫂多照顧些屋裏家外,兼顧照顧好自己。尤是這樣,也把一大家子人拖得筋疲力竭,堪堪也要一個個倒床不起了。但是,一家人還在咬牙堅守著。酸杏還叫茂林的哥哥茂青趕著隊裏的牛車到鎮上,專程把自己的多年好友公社衛生院老中醫姚大夫請進了家中。
姚大夫是個五十多歲的中醫,祖傳的一手好醫術。又到南京科班院校進修過,是公社衛生院的頂梁柱子,在全北山公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使是外公社的人有了疑難病症,也會遠路風塵地去請姚大夫看病。
姚大夫進了門,就浮起滿臉的笑容,上前拉住老人的手,問這兒問那兒。他著重問了老人大小便的情況,查看了老人黯紫色唇舌,捏住手腕上的脈穴把了一會子脈相,又用聽診器前胸後背地搗鼓了一氣兒。隨後,他對酸杏娘說道,沒事,沒事呀,身子骨結實著呐。我給開付中藥吃,很快就好哩。
起初,酸杏一家子還真以為像姚大夫說得那樣,個個歡心喜悅。連酸杏娘自己也信以為真了,一個勁兒地向姚大夫道謝,並讓酸杏女人快點兒給大夫做飯去,還說,這麽大老遠地趕來,一定要好好招待客人哦。等我好了,必去公社謝姚大夫呢。
酸杏滿心歡喜地把姚大夫讓到東屋。還沒斟上茶水,姚大夫就開口了。他道,老人的病快不行哩,得的是肺原性心髒病,已經到了後期。得有個心理準備吔。
酸杏心裏頓時涼冰冰的。
姚大夫寬慰道,老人也是到了時候哩。兒女都盡了心,無憾了呀。又說,我再給開付藥方子,迴頭叫送我的人把藥拿來服用著試試。能見好,那是燒高香哩。就怕不頂啥事,權當死馬當作活馬醫吧。
接著,他從衣兜裏掏出一個小本本,龍飛鳳舞地開就了一付藥方:
桃仁12g 杏仁12g 廣地龍15g 昆布15g
全栝蔞15g 平地術15g 琥珀3g 檀香6g
海浮石18g
姚大夫囑咐道,這中藥要用水煎服,連服三天。要是還不見效果,就趕緊考慮安排後事吧。
幾付湯藥下去,如小石子投入了村前池塘裏,不見一點兒動靜。酸杏娘身上的病症依舊,甚至還越顯嚴重。酸杏們明白,老娘雖是得了重症,絕不是主要的原因。關鍵的是,老娘年事已高,到了瓜熟蒂落的時辰了。多陪伴一會兒,也算盡盡最後的孝心了。
這兩天,老人已到了神誌不清的地步,時而清醒,時而迷糊。整日喊著餓了,要吃要喝。不管手裏抓到什麽,就一個勁兒地往嘴裏塞。一邊咳嗽氣喘著,一邊津津有味地咀嚼著,顯出一臉的滿足相來。看來,酸杏娘的時日已經不多了,隻待將體內殘存的能量消耗殆盡。像熬幹的油燈,就等一陣風前來輕輕撲滅,人也便隨風而去了。
在一家老小整日整夜衣不解帶地服侍老人的同時,酸杏娘的後事也在悄悄地緊張進行著。
酸杏女人招來豁牙子、蘭香等幾個婦女,聚到東院裏,忙而不亂地為老人趕做過世穿的壽衣,諸如鞋帽、褲褂、裙子等。一邊做著,一邊念叨著老人的偌般好處來。動情處,唏噓一片。
酸杏安排茂林,找人做壽材,就是殯葬老人用的棺材。茂生遺傳了祖父輩的特有基因,對木工活之類一看就懂,一做就明白,便也加入到了替老人籌備後事的隊伍行列。
他們爬山越嶺,四處尋來粗大的樹木,拽到大隊院子裏,鋸解成木板。為防新鮮的木板潮氣過重,就在院子裏升起一堆火,反複熏烤了一整天。待板子稍微幹燥後,再叮叮當當地合成一付棺槨。茂青到鎮子上買來油漆,把棺槨塗成了暗紅色。又請來振書,在棺槨前麵的擋板上書寫了一個規整的大大的“壽”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做這些事的時候,人們顯得非常精細而又有耐心。總是反複比對修正,生怕出現一絲兒的疏漏。白日裏依舊上工幹活的人們,下工後,也都主動聚攏過來,搭個幫手,力所能及地尋一些事情來做。這個時候,每個人都很買力氣,是出自內心地認真來做,絕不是擺擺樣子給酸杏或是其他人看的。他們都是宋家女人親手從自己娘肚子裏掏出來的。對於這份恩情,村人看得很重。因而,在老人行將離世的時候,盡可能多地出一些力氣,還一份情意。
木琴的任命令是在一個上工集合的早晨,由茂林對眾宣布的。酸杏沒有親自出麵宣布。一來,老人的病情攪得他六神無主,無瑕他顧;二來,一想到那張紙的出爐過程,他心裏就疙疙瘩瘩地不舒服,便有意不去碰它。村人一致認為,是老娘的病讓酸杏顧不上親自對眾宣布的。這也在情理之中,村人都沒有任何的疑慮和揣測。於是,生產上的事,酸杏就全權交給了振富和木琴分工負責,茂林兩頭兼顧地來迴跑,自己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籌備老娘後事的瑣碎事務中。
看到壽衣和棺槨都已有了眉目,特別是看到村人們自覺自願地來真心做著一些實際事情,酸杏心裏大感安慰。他暗暗尋思道,做人還是厚道些好哦,做事也是公道些強,遇事有人管,遇難有人幫。
趁著夜色,他匆匆趕到振書家,對振書說,娘說過多次,不願與爹在他現今兒躺著的墓穴裏合葬,嫌氣脈不正。要不的話,酸棗也不會遭那麽大的變故。想請老哥替老娘重新勘察個墓穴。萬一老娘有個閃失,下葬時就一塊兒合葬。他又一再說,自己不應該帶頭搞這些個的。但娘辛苦了一輩子,臨走時就這點兒要求。自己隻能照辦,也算了了娘的最後一份心願。說著,就有老淚流下來。
振書不敢怠慢,立即答應下來。他說,咱村的墓地都集中在村南通往鎮子的路邊山坡上,還是在那兒尋一塊妥當些。風水正不說,不管誰家上墳添土燒紙的,也都忘不了分給叔嬸一份。
於是,倆人約定明天一早就偷偷地去勘察一下。待確定好了穴位後,馬上動工挖穴建喜墳。這樣做,或許還可以衝衝晦氣,娘的病說不定也就好了。
村裏的習俗是,人還沒去世之前修建墳穴,即為喜墳。可以衝煞氣,擋兇神,對老人及子孫有百利而無一害。
大半年來,她的身子骨一直很賴,咳嗽,氣喘,胸悶,下肢漸漸浮腫著。晚上整宿整宿地睡不好覺,白天精神頭兒又差,飯也懶得咽,茶也不願進。話比平時多了好幾倍,自顧自地嘮叨個不停。卻又口齒不清,唔唔喔喔的,外人一概聽不懂。隻有酸杏兩口子和酸棗能聽明白。
酸杏娘說得最多的,就是迴憶自己小時和年輕時的往事。大多都是在娘家的日子裏,自己說過什麽,做過什麽。說到興致處,高興了就咯咯地掩嘴偷笑,傷心了就委屈得抽泣流淚,整一個實實在在的老頑童。有時,她還煞有介事地說,老頭子來了呢,就依靠在屋門口上,穿的還是走時的那身藍布褂兒。叫他進來,他就是不敢進,說有神靈攔著門,不放他進屋呀。
說這些的時候,大多是在夜裏。大人倒覺不出啥兒來,都說娘是在過陰呢。娃崽們卻不行,嚇得寒毛倒豎屁滾尿流。夜裏一齊擁進東屋裏,賴在爹娘的床上不起來。還用被子蒙著頭,悶得滿頭大汗也不敢露一絲兒縫隙。即使在白天,崽子們也不敢輕易跨進西院。到了大人惡聲嚴令非去不可時,也是相約了結伴前往。聽完吩咐,或做完事,頭也不迴地立馬走人。酸杏兩口子就一直在西屋裏陪伴著老娘,擠睡在娃崽們的床上。
酸棗看到哥嫂沒白天帶黑夜地伺候娘太辛苦,就堅決要求替換他倆,叫哥嫂歇歇。酸杏女人苦笑著指指西屋裏僅有的兩張床,一張床上躺著娘,另一張就是他倆夜裏的棲身之地,哪兒還有空閑地兒呀。酸棗就早來晚走,好留出空閑來,讓哥嫂多照顧些屋裏家外,兼顧照顧好自己。尤是這樣,也把一大家子人拖得筋疲力竭,堪堪也要一個個倒床不起了。但是,一家人還在咬牙堅守著。酸杏還叫茂林的哥哥茂青趕著隊裏的牛車到鎮上,專程把自己的多年好友公社衛生院老中醫姚大夫請進了家中。
姚大夫是個五十多歲的中醫,祖傳的一手好醫術。又到南京科班院校進修過,是公社衛生院的頂梁柱子,在全北山公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使是外公社的人有了疑難病症,也會遠路風塵地去請姚大夫看病。
姚大夫進了門,就浮起滿臉的笑容,上前拉住老人的手,問這兒問那兒。他著重問了老人大小便的情況,查看了老人黯紫色唇舌,捏住手腕上的脈穴把了一會子脈相,又用聽診器前胸後背地搗鼓了一氣兒。隨後,他對酸杏娘說道,沒事,沒事呀,身子骨結實著呐。我給開付中藥吃,很快就好哩。
起初,酸杏一家子還真以為像姚大夫說得那樣,個個歡心喜悅。連酸杏娘自己也信以為真了,一個勁兒地向姚大夫道謝,並讓酸杏女人快點兒給大夫做飯去,還說,這麽大老遠地趕來,一定要好好招待客人哦。等我好了,必去公社謝姚大夫呢。
酸杏滿心歡喜地把姚大夫讓到東屋。還沒斟上茶水,姚大夫就開口了。他道,老人的病快不行哩,得的是肺原性心髒病,已經到了後期。得有個心理準備吔。
酸杏心裏頓時涼冰冰的。
姚大夫寬慰道,老人也是到了時候哩。兒女都盡了心,無憾了呀。又說,我再給開付藥方子,迴頭叫送我的人把藥拿來服用著試試。能見好,那是燒高香哩。就怕不頂啥事,權當死馬當作活馬醫吧。
接著,他從衣兜裏掏出一個小本本,龍飛鳳舞地開就了一付藥方:
桃仁12g 杏仁12g 廣地龍15g 昆布15g
全栝蔞15g 平地術15g 琥珀3g 檀香6g
海浮石18g
姚大夫囑咐道,這中藥要用水煎服,連服三天。要是還不見效果,就趕緊考慮安排後事吧。
幾付湯藥下去,如小石子投入了村前池塘裏,不見一點兒動靜。酸杏娘身上的病症依舊,甚至還越顯嚴重。酸杏們明白,老娘雖是得了重症,絕不是主要的原因。關鍵的是,老娘年事已高,到了瓜熟蒂落的時辰了。多陪伴一會兒,也算盡盡最後的孝心了。
這兩天,老人已到了神誌不清的地步,時而清醒,時而迷糊。整日喊著餓了,要吃要喝。不管手裏抓到什麽,就一個勁兒地往嘴裏塞。一邊咳嗽氣喘著,一邊津津有味地咀嚼著,顯出一臉的滿足相來。看來,酸杏娘的時日已經不多了,隻待將體內殘存的能量消耗殆盡。像熬幹的油燈,就等一陣風前來輕輕撲滅,人也便隨風而去了。
在一家老小整日整夜衣不解帶地服侍老人的同時,酸杏娘的後事也在悄悄地緊張進行著。
酸杏女人招來豁牙子、蘭香等幾個婦女,聚到東院裏,忙而不亂地為老人趕做過世穿的壽衣,諸如鞋帽、褲褂、裙子等。一邊做著,一邊念叨著老人的偌般好處來。動情處,唏噓一片。
酸杏安排茂林,找人做壽材,就是殯葬老人用的棺材。茂生遺傳了祖父輩的特有基因,對木工活之類一看就懂,一做就明白,便也加入到了替老人籌備後事的隊伍行列。
他們爬山越嶺,四處尋來粗大的樹木,拽到大隊院子裏,鋸解成木板。為防新鮮的木板潮氣過重,就在院子裏升起一堆火,反複熏烤了一整天。待板子稍微幹燥後,再叮叮當當地合成一付棺槨。茂青到鎮子上買來油漆,把棺槨塗成了暗紅色。又請來振書,在棺槨前麵的擋板上書寫了一個規整的大大的“壽”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做這些事的時候,人們顯得非常精細而又有耐心。總是反複比對修正,生怕出現一絲兒的疏漏。白日裏依舊上工幹活的人們,下工後,也都主動聚攏過來,搭個幫手,力所能及地尋一些事情來做。這個時候,每個人都很買力氣,是出自內心地認真來做,絕不是擺擺樣子給酸杏或是其他人看的。他們都是宋家女人親手從自己娘肚子裏掏出來的。對於這份恩情,村人看得很重。因而,在老人行將離世的時候,盡可能多地出一些力氣,還一份情意。
木琴的任命令是在一個上工集合的早晨,由茂林對眾宣布的。酸杏沒有親自出麵宣布。一來,老人的病情攪得他六神無主,無瑕他顧;二來,一想到那張紙的出爐過程,他心裏就疙疙瘩瘩地不舒服,便有意不去碰它。村人一致認為,是老娘的病讓酸杏顧不上親自對眾宣布的。這也在情理之中,村人都沒有任何的疑慮和揣測。於是,生產上的事,酸杏就全權交給了振富和木琴分工負責,茂林兩頭兼顧地來迴跑,自己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籌備老娘後事的瑣碎事務中。
看到壽衣和棺槨都已有了眉目,特別是看到村人們自覺自願地來真心做著一些實際事情,酸杏心裏大感安慰。他暗暗尋思道,做人還是厚道些好哦,做事也是公道些強,遇事有人管,遇難有人幫。
趁著夜色,他匆匆趕到振書家,對振書說,娘說過多次,不願與爹在他現今兒躺著的墓穴裏合葬,嫌氣脈不正。要不的話,酸棗也不會遭那麽大的變故。想請老哥替老娘重新勘察個墓穴。萬一老娘有個閃失,下葬時就一塊兒合葬。他又一再說,自己不應該帶頭搞這些個的。但娘辛苦了一輩子,臨走時就這點兒要求。自己隻能照辦,也算了了娘的最後一份心願。說著,就有老淚流下來。
振書不敢怠慢,立即答應下來。他說,咱村的墓地都集中在村南通往鎮子的路邊山坡上,還是在那兒尋一塊妥當些。風水正不說,不管誰家上墳添土燒紙的,也都忘不了分給叔嬸一份。
於是,倆人約定明天一早就偷偷地去勘察一下。待確定好了穴位後,馬上動工挖穴建喜墳。這樣做,或許還可以衝衝晦氣,娘的病說不定也就好了。
村裏的習俗是,人還沒去世之前修建墳穴,即為喜墳。可以衝煞氣,擋兇神,對老人及子孫有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