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小時後,飛機平穩降落在停機坪上,一行人走出通道,見到了ig學院負責接待工作的保羅。
保羅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身上很是有幾分搞體育人特有的利落勁,開往ig學院的一路上,他也沒閑著,給眾人介紹ig學院。
“ig學院是世界著名的體育培訓學院,針對不同項目的運動員我們設立了專門針對不同項目發的培訓,例如籃球、橄欖球、高爾夫球、足球、網球和田徑等。在我們學院受過訓的校友在各自項目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好成績,校友中包括14個全美冠軍、29個世界冠軍以及32塊奧運會獎牌。而且學院的地理位置極佳,臨近大西洋,氣候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所以一年四季陽光都特別充足,即便是冬季氣溫也能夠穩定在20c左右…大約再有十來分鍾,就到地方了,到時候我會帶大家詳細參觀的。”
到達目的地後,經過簡單的參觀,眾人便都迴到各自的宿舍去倒時差了,因為第二天,正式的訓練就要開始了。
四人宿舍間,隻有四張床和一些生活必備用具,雪白的牆壁上最顯眼的位置處,貼著一張新鮮出爐的訓練時刻表。
“每周訓練6天,每天早上7點開始訓練,中午12點吃飯,之後是兩個小時的午休時間,下午3點訓練到7點。周一至六全天訓練,周二、四上午是技巧訓練,下午是理論學習,周一、三上午為力量訓練,下午則是是速度訓練,周六是高爾夫球場的跑坡訓練,其餘是專項技巧訓練以及專項能力訓練。我的老天爺,這家夥夠狠的啊!”
胡越微仰著頭,雙手叉腰,一邊念這上麵訓練安排,一邊感歎不已。
除了這張訓練計劃表外,每個人還得到了一份依據她們個人情況而專門製定的單日計劃表,而這份計劃表則會在訓練日前一天傍晚發到她們的手裏。
幾乎沒有任何過渡期,一行人便投入了緊張的訓練中去。
不同於每天累得吭哧喘氣的隊員,何浩成和鄭檣倒是乘這次機會有了難得的休息時間。
“這裏的環境的確不錯,天氣好,冬天既暖和又少雨水,而且還排除了國內的很多幹擾,可以讓隊員們更加全心專注於訓練。”
“是啊,走出來才知道咱們和世界一流訓練基地的差距在哪,昨天負責咱們這次訓練的美方總教習格雷夫不是還說,這次訓練要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他還說咱們以前國內的那套大運動量訓練方法,倒不是說有什麽問題,而是缺乏對運動員本身的引導和理解,很多時候不管不顧硬生生的強練下去,造成了大量有天賦的運動員不可逆轉的傷病。好在孩子們年紀還小,沒張定型,一切都還來得及。”
“老何,你還別說,這趟真是出來對了,多拉孩子們出來溜溜,多跟世界接軌,跟外國短跑優秀運動員一起接觸、比賽,無論是對她們的運動技能還是心理方麵都有很大的好處。”
說話間,兩人走到了格雷夫的辦公室。
何浩成年輕常年在國外訓練,比賽,交流方麵沒有問題,鄭檣坐在一邊,聽著他翻譯。
美方教練準備好訓練計劃後,自然是要拿給何浩成他們過目確認的,此刻何浩成手中的訓練方案,正是針對個人所的訓練計劃,雙方合作,訓練計劃自然也不會由一方完全主導。
冬訓的方式並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對於很多細節性的訓練方法都是在中美兩方教練的不斷碰撞交流中完成的。表格之中的幾項數據,起跑反應時間,加速跑階段,途中跑階段,以及最後的衝/刺跑階段的相關數據擺在一起,看起來一目了然。
何浩成看完訓練方案,轉手遞給鄭檣,然後開口問道。
“格雷夫先生,這個方案我覺得還有些不妥當的地方。”
“何先生,您說。”
“就比如顧喬這份訓練計劃,之前美方在能力訓練上提出先跑一個150米再來一個100米,雖然利於運動員的身體恢複,但我們認為強度略低,可以多加一些有氧,比如跑4個100米,其中一個100米要跑進11秒,然後走迴來再跑,這樣刺激的強度更大,更利於我們的專項提升。另外,美方的優勢在於短跑技術上的評定,我們希望讓你們能幫助顧喬改進一些跑步動作上麵的糾正。”
格雷夫收迴那份方案,托腮沉思了半天,打開麵前的電腦,點開一個藍色的圖標,輸入一大段的數據,反複計算半天後,重新打印出一份訓練計劃來,遞到何浩成麵前。
何浩成從頭到尾過了一遍,最終拍板確定。
“行,就按這份計劃進行吧。”
***********
“慢跑30分鍾以上,練習30米加速跑3個,然後是跳躍的訓練,一周上倆次的力量課…你這訓練計劃比我的還可怕,老外也夠狠的啊,訓練強度直接給的這麽猛。”
趴在床上,正在用排酸器給自己按摩的顧喬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歎。
“猛是真猛,狠也是真狠,可是不狠怎麽出成績呢?我這體能就得加強訓練,才能練得起來呢。”
“女性運動員在力量方麵有缺陷也是正常的,可是你也得悠著點訓練,一口吃不成胖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掃了一眼已然累得睡死過去的胡越,尹曼放下手邊的明日訓練表,壓低聲音道。
“你不覺得這次的安排挺微妙的嗎?”
顧喬仰起頭,目光閃爍的盯著尹曼。
“為什麽這麽說。”
“這次訓練,說是冬訓可是實際時間要比以往拉長的多,來的這幾個月,你錯過的可不止一場比賽。剛展露頭角,外界有多少人等著你大展拳腳,可一場比賽都不參加,人家還以為真的是你實力不夠呢。反倒是薛楠,沒有你,她可是稱霸亞洲賽場,聽說昨天的一場公開賽,人家又跑進11秒了。你知道那些新聞評論都怎麽說嗎?說你是走狗屎運,說你連發育關都熬不過。”
“媒體怎麽報道是他們的自由,薛師姐也是聽隊裏安排罷了。”
“也許吧,就當我對薛楠有偏見,反正我就是覺得她這個人沒有那麽簡單。”
顧喬低頭笑了笑。
“嗯,我知道。”
顧喬當然知道有些事情沒有那麽簡單,但是比起外界的這些,她更關心的是自己能不能順利闖過發育關。
在普羅大眾認知中,多是體操或花滑選手才會麵臨發育關的問題,但實際上,幾乎每個運動員都會麵對發育關,而項目不同,發育所造成影響程度也各不相同。
拿體操來舉例,骨骼和體重的變化使得身體重心改變,四肢不可避免的變得粗壯,柔韌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下降,也就導致很多出色的體操運動員在成年,參賽狀況反而一落千丈。
而對女子百米這個項目來說,發育所造成的影響倒不至於像體操或是花滑運動員所帶來的影響那麽大,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員的身高會抽條,在這個期間,顧喬需要增加的是能夠提供動力的肌肉,而並非無用且拖後腿的脂肪。所以這次冬訓中,她一直在有意識地加強訓練身上的肌肉群,尤其是腿部肌肉,從而讓肌肉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均衡的狀態。
在國內,田徑運動員出成績早,但是運動生命延續時間比較長的項目都會遇到發育關有關的問題。打個通俗一些的比方,競技成績就是一條曲線,在訓練前期它呈現的是一種略帶反複的上升狀態,直到最後達到頂峰,而這條曲線注定是不會無休止地往上延伸的。
顧喬正處在這條曲線的上升階段,她所做的一起都是為了是這條曲線盡可能的升高,且盡可能的拉長巔峰狀態的曲線。
這目標說起來簡單,可做運動員越久,顧喬就越清楚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有多麽難。百米的提升一直是競技體育上最困難的項目,到這個層麵的提高都不會能用一兩句說清楚,她遵循專業係統的訓練,從一個什麽都不懂得野孩子練到了今天的幾乎於自身極限的成績,每提升0.01都是巨大的進步。
對顧喬來說,這發育關或許是她成績提升的唯一突破口,那麽她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在十八歲來臨之前,保證自己不受傷,不斷提高技巧。
短短幾年的運動生涯中,顧喬見過太多急於出成績的運動員,身體沒發育完全時,便下功夫狠練,導致發育成熟後,反而把自己練成了玻璃人,沒幾年便黯然收場。雖然顧喬也屬於苦練派,但她心裏有數,知道自己身體的承受力在哪,絕不會消耗過度。
沒有一個運動員會希望自己隻是賽場上的流星,所以他們隻能依靠科學的訓練,不斷磨礪自己。
日子一天天走,顧喬的身體也在一點點變化,她的骨骼變得更加堅硬,肌肉變得更加緊實,身體也變得更加強健。
保羅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身上很是有幾分搞體育人特有的利落勁,開往ig學院的一路上,他也沒閑著,給眾人介紹ig學院。
“ig學院是世界著名的體育培訓學院,針對不同項目的運動員我們設立了專門針對不同項目發的培訓,例如籃球、橄欖球、高爾夫球、足球、網球和田徑等。在我們學院受過訓的校友在各自項目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好成績,校友中包括14個全美冠軍、29個世界冠軍以及32塊奧運會獎牌。而且學院的地理位置極佳,臨近大西洋,氣候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所以一年四季陽光都特別充足,即便是冬季氣溫也能夠穩定在20c左右…大約再有十來分鍾,就到地方了,到時候我會帶大家詳細參觀的。”
到達目的地後,經過簡單的參觀,眾人便都迴到各自的宿舍去倒時差了,因為第二天,正式的訓練就要開始了。
四人宿舍間,隻有四張床和一些生活必備用具,雪白的牆壁上最顯眼的位置處,貼著一張新鮮出爐的訓練時刻表。
“每周訓練6天,每天早上7點開始訓練,中午12點吃飯,之後是兩個小時的午休時間,下午3點訓練到7點。周一至六全天訓練,周二、四上午是技巧訓練,下午是理論學習,周一、三上午為力量訓練,下午則是是速度訓練,周六是高爾夫球場的跑坡訓練,其餘是專項技巧訓練以及專項能力訓練。我的老天爺,這家夥夠狠的啊!”
胡越微仰著頭,雙手叉腰,一邊念這上麵訓練安排,一邊感歎不已。
除了這張訓練計劃表外,每個人還得到了一份依據她們個人情況而專門製定的單日計劃表,而這份計劃表則會在訓練日前一天傍晚發到她們的手裏。
幾乎沒有任何過渡期,一行人便投入了緊張的訓練中去。
不同於每天累得吭哧喘氣的隊員,何浩成和鄭檣倒是乘這次機會有了難得的休息時間。
“這裏的環境的確不錯,天氣好,冬天既暖和又少雨水,而且還排除了國內的很多幹擾,可以讓隊員們更加全心專注於訓練。”
“是啊,走出來才知道咱們和世界一流訓練基地的差距在哪,昨天負責咱們這次訓練的美方總教習格雷夫不是還說,這次訓練要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他還說咱們以前國內的那套大運動量訓練方法,倒不是說有什麽問題,而是缺乏對運動員本身的引導和理解,很多時候不管不顧硬生生的強練下去,造成了大量有天賦的運動員不可逆轉的傷病。好在孩子們年紀還小,沒張定型,一切都還來得及。”
“老何,你還別說,這趟真是出來對了,多拉孩子們出來溜溜,多跟世界接軌,跟外國短跑優秀運動員一起接觸、比賽,無論是對她們的運動技能還是心理方麵都有很大的好處。”
說話間,兩人走到了格雷夫的辦公室。
何浩成年輕常年在國外訓練,比賽,交流方麵沒有問題,鄭檣坐在一邊,聽著他翻譯。
美方教練準備好訓練計劃後,自然是要拿給何浩成他們過目確認的,此刻何浩成手中的訓練方案,正是針對個人所的訓練計劃,雙方合作,訓練計劃自然也不會由一方完全主導。
冬訓的方式並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對於很多細節性的訓練方法都是在中美兩方教練的不斷碰撞交流中完成的。表格之中的幾項數據,起跑反應時間,加速跑階段,途中跑階段,以及最後的衝/刺跑階段的相關數據擺在一起,看起來一目了然。
何浩成看完訓練方案,轉手遞給鄭檣,然後開口問道。
“格雷夫先生,這個方案我覺得還有些不妥當的地方。”
“何先生,您說。”
“就比如顧喬這份訓練計劃,之前美方在能力訓練上提出先跑一個150米再來一個100米,雖然利於運動員的身體恢複,但我們認為強度略低,可以多加一些有氧,比如跑4個100米,其中一個100米要跑進11秒,然後走迴來再跑,這樣刺激的強度更大,更利於我們的專項提升。另外,美方的優勢在於短跑技術上的評定,我們希望讓你們能幫助顧喬改進一些跑步動作上麵的糾正。”
格雷夫收迴那份方案,托腮沉思了半天,打開麵前的電腦,點開一個藍色的圖標,輸入一大段的數據,反複計算半天後,重新打印出一份訓練計劃來,遞到何浩成麵前。
何浩成從頭到尾過了一遍,最終拍板確定。
“行,就按這份計劃進行吧。”
***********
“慢跑30分鍾以上,練習30米加速跑3個,然後是跳躍的訓練,一周上倆次的力量課…你這訓練計劃比我的還可怕,老外也夠狠的啊,訓練強度直接給的這麽猛。”
趴在床上,正在用排酸器給自己按摩的顧喬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歎。
“猛是真猛,狠也是真狠,可是不狠怎麽出成績呢?我這體能就得加強訓練,才能練得起來呢。”
“女性運動員在力量方麵有缺陷也是正常的,可是你也得悠著點訓練,一口吃不成胖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掃了一眼已然累得睡死過去的胡越,尹曼放下手邊的明日訓練表,壓低聲音道。
“你不覺得這次的安排挺微妙的嗎?”
顧喬仰起頭,目光閃爍的盯著尹曼。
“為什麽這麽說。”
“這次訓練,說是冬訓可是實際時間要比以往拉長的多,來的這幾個月,你錯過的可不止一場比賽。剛展露頭角,外界有多少人等著你大展拳腳,可一場比賽都不參加,人家還以為真的是你實力不夠呢。反倒是薛楠,沒有你,她可是稱霸亞洲賽場,聽說昨天的一場公開賽,人家又跑進11秒了。你知道那些新聞評論都怎麽說嗎?說你是走狗屎運,說你連發育關都熬不過。”
“媒體怎麽報道是他們的自由,薛師姐也是聽隊裏安排罷了。”
“也許吧,就當我對薛楠有偏見,反正我就是覺得她這個人沒有那麽簡單。”
顧喬低頭笑了笑。
“嗯,我知道。”
顧喬當然知道有些事情沒有那麽簡單,但是比起外界的這些,她更關心的是自己能不能順利闖過發育關。
在普羅大眾認知中,多是體操或花滑選手才會麵臨發育關的問題,但實際上,幾乎每個運動員都會麵對發育關,而項目不同,發育所造成影響程度也各不相同。
拿體操來舉例,骨骼和體重的變化使得身體重心改變,四肢不可避免的變得粗壯,柔韌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下降,也就導致很多出色的體操運動員在成年,參賽狀況反而一落千丈。
而對女子百米這個項目來說,發育所造成的影響倒不至於像體操或是花滑運動員所帶來的影響那麽大,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員的身高會抽條,在這個期間,顧喬需要增加的是能夠提供動力的肌肉,而並非無用且拖後腿的脂肪。所以這次冬訓中,她一直在有意識地加強訓練身上的肌肉群,尤其是腿部肌肉,從而讓肌肉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均衡的狀態。
在國內,田徑運動員出成績早,但是運動生命延續時間比較長的項目都會遇到發育關有關的問題。打個通俗一些的比方,競技成績就是一條曲線,在訓練前期它呈現的是一種略帶反複的上升狀態,直到最後達到頂峰,而這條曲線注定是不會無休止地往上延伸的。
顧喬正處在這條曲線的上升階段,她所做的一起都是為了是這條曲線盡可能的升高,且盡可能的拉長巔峰狀態的曲線。
這目標說起來簡單,可做運動員越久,顧喬就越清楚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有多麽難。百米的提升一直是競技體育上最困難的項目,到這個層麵的提高都不會能用一兩句說清楚,她遵循專業係統的訓練,從一個什麽都不懂得野孩子練到了今天的幾乎於自身極限的成績,每提升0.01都是巨大的進步。
對顧喬來說,這發育關或許是她成績提升的唯一突破口,那麽她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在十八歲來臨之前,保證自己不受傷,不斷提高技巧。
短短幾年的運動生涯中,顧喬見過太多急於出成績的運動員,身體沒發育完全時,便下功夫狠練,導致發育成熟後,反而把自己練成了玻璃人,沒幾年便黯然收場。雖然顧喬也屬於苦練派,但她心裏有數,知道自己身體的承受力在哪,絕不會消耗過度。
沒有一個運動員會希望自己隻是賽場上的流星,所以他們隻能依靠科學的訓練,不斷磨礪自己。
日子一天天走,顧喬的身體也在一點點變化,她的骨骼變得更加堅硬,肌肉變得更加緊實,身體也變得更加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