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萬福請客,宴請好友們,席間,萬福坐了主位,孫得言和兩個朋友分別坐在萬福的左右兩邊,上座設了一個坐榻,特意用來招待狐女。


    狐女推辭自己不善飲酒,但在眾人的熱情邀約下,狐女還是答應陪眾人坐一坐。


    幾輪酒令過後,眾人覺得幹巴巴的飲酒沒什麽趣味,便擲骰子玩起了瓜蔓令,一位客人擲出一個瓜色,按律應當飲酒,但他卻開玩笑似的將酒杯送到狐女的桌上,笑稱:“狐娘子太清醒了,請暫且替小生喝了這杯吧。”


    狐女笑道:“我向來不會喝酒,既然公子相邀,那我便為大家說個典故,為諸位公子助興。”


    孫得言自然是領教過狐女的揶揄功夫的,聽狐女這樣說,立刻捂上耳朵說自己不樂意聽,眾人笑道:“誰再罵人誰就要受罰。”


    狐女也笑道:“我不罵人,我罵狐狸如何?”


    眾人哄笑說:“可以!”於是,大家洗耳恭聽狐女講典故。


    狐女說:


    從前,有一個大臣出使紅毛國,他戴著一頂狐腋帽子去拜見國王,國王從未看過這樣的帽子,很驚奇,便問使臣,這頂帽子是什麽皮毛做的,怎麽如此厚實暖和?


    使臣說是用狐狸腋下的皮毛做的。國王說,我此生從未聽說過狐狸這種動物,便問使臣,“狐”字怎麽寫。


    使臣便在空中比劃著寫下了一個“狐”字,說,狐字,左邊一個小犬,右邊一個大瓜。


    狐女說完典故,眾人一看座次,不由得哄堂大笑。


    客人中有兩個兄弟,姓陳,一個名叫所見,一個名叫所聞,他們看到孫得言聽完故事後大窘,便想替他抱不平,開口對狐女說道:“雄狐狸哪裏去了?怎麽縱容雌狐狸在這裏惡語傷人?”


    狐女也不惱,繼續笑道:“剛才那個典故還沒講完,就被一陣犬吠打斷了,現在請讓我將故事說完。”她笑盈盈的看向陳氏兄弟,繼續說道:“國王見使臣騎著一匹騾子,更加驚奇,問這又是什麽動物。使臣告訴國王,這個是馬生下來的。國王越發覺得奇怪了,這馬怎麽會生出騾子來?使臣解釋道:‘在中國,馬生騾,騾生駒駒。’國王好奇,仔細詢問起來到底是怎麽迴事,使臣說:馬生騾,是‘臣所見’,而騾生駒駒,則是‘臣所聞’。”


    狐女話音一落,眾人又是瞬間爆笑,甚至有人拍著桌子跺著腳,還不忘擦去眼角笑出來的眼淚。


    狐女一戰成名,眾人都知道,在言語上無法勝過狐女了,於是相互約定,以後再有誰帶頭開玩笑,就要罰誰請客。


    沒多久,大家就喝的酒興正酣,孫得言趁著酒興,戲弄萬福,說道:“我有一聯,請君對下聯。”


    萬福問:“什麽上聯?”


    孫得言齜牙一笑,說道:“妓者出門訪情人,來時萬福,去時萬福。”


    眾人聽了,都在默默思索下聯,就見狐女率先笑道:“我已經有了。”然後對道:“龍王下詔求直諫,鱉也得言,龜也得言。”


    眾人一聽這妙對,又是笑得前仰後合,孫得言被如此揶揄,臉上掛不住,指責道:“剛才不是才定下盟約,不許再開玩笑,怎麽你這就違約?”


    狐女笑道:“我確實是違約了,但不這樣對,實在是沒法對工整。這樣,明天我來做東,請大家喝酒,以彌補我的過錯。”


    眾人見狐女要請客,自然都十分捧場,歡笑說必來,眾人又笑鬧一番後才告辭離去。


    狐女的詼諧幽默,真是說也說不完。


    幾個月後,狐女和萬福一起迴到了故鄉。到了博興縣,狐女告訴萬福道:“我在這裏有個遠親,因路途遙遠,很久都沒有聯係了,現在過來了,我肯定要去拜訪的。天色也不早了,不如我和夫君一起去親戚家借宿,等明天一早再繼續趕路吧。”


    萬福問親戚住在哪裏,狐女指著前麵說:“不遠了。”


    萬福看過去,前麵不遠處隻有一片荒野,他印象中那裏也沒有村落,但他不說破,隻管跟著狐女走。


    走了二裏多地,果然便看到前麵出現一座莊園,是萬福平生從未見過的氣派模樣。狐女上前叩門,一個老仆出來開門,將他們迎了進去。


    萬福跟著狐女進了莊園,就看到莊園裏重門疊閣,仿似是一個世代勳貴人家。


    很快,萬福見到了主人的麵,是一對老夫妻,萬福向他們行揖禮後相互見過,就被安排坐進了宴席。


    席上非常豐盛,天上飛的、水裏遊的應有盡有,對待萬福就像對待女婿般熱情,萬福吃飽喝足後,便和狐女一同留宿下來。


    第二天一早起床,狐女對萬福說:“我突然跟著你迴去,恐怕會引起你家裏人恐慌害怕,你還是獨自一人先迴去,我後麵再跟著去。”


    萬福聽了狐女的建議,獨自一人先迴了家,然後和家裏人說了狐女的存在,沒多久,狐女果然來了,她和萬福有說有笑,大家能聽到她的聲音,卻見不到她的人。


    過了一年,萬福有事要去趟濟南,狐女也跟著一起去。突然一天,幾個人過來,狐女和他們熱切的交談,表現得異常親切熟絡。


    狐女對萬福說:“我本來是陝中人,因為和公子有一段前世的姻緣,所以才陪了你這麽長時間。現在,我的兄弟來了,我將和他們一起迴家,不能再侍奉公子了。”


    萬福萬分不舍,苦求狐女留下來,然而,狐女並不心軟,還是跟著兄弟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史山人說聊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頑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頑愚並收藏異史山人說聊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