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妹就這樣留在了書齋,黃九郎離開幾天後,有一個婦人帶著婢女來到何家登門拜訪,這個婦人大概四十多歲,長得和三妹有幾分相像,她對何子蕭說自己是三妹的母親。
何子蕭聽了,將三妹喊了出來,三妹一見婦人,果然是母親來了!婦人上下打量著三妹,嗔怪道:“你怎麽在這裏不迴去?”
三妹羞得臉通紅,低下頭訥訥說不出話來。
何子蕭見真是嶽母來了,他連忙將婦人請進屋裏,納頭就拜,幾個響頭過後,他跪在地上將事情向婦人說了,還說自己此生絕不辜負三妹。
婦人笑著喊何子蕭起來,笑道:“九郎孩子氣,這件事本是喜事,怎麽不將它做得更圓滿些?”
三妹見母親應允了這門親事,心中這才安定下來,她親自下廚,做了一大桌子菜招待母親,婦人吃完飯後就走了。
何子蕭得了三妹這樣的佳麗自然是心滿意足,但是一想到巡撫的逼迫,他又愁上心頭,總是蹙著眉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三妹見夫君這般樣子,就問發生了什麽事,何子蕭竹筒倒豆子般將事情的始末說了,三妹聽完,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事,這件事很好解決,隻要我九哥一個人出馬就行了,夫君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何子蕭聽了大喜,忙問起緣故來,三妹說道:“我聽說巡撫沉迷聲色,而且更好男風,而這些,恰恰都是我九哥所擅長的。我九哥長得玉樹臨風,精通音律,我們將九哥獻出去,投其所好,不單巡撫對夫君的怨憤可以消除,更加可以為先太史報仇。”
何子蕭聽了一喜,轉念一想又憂慮起來,他害怕九郎不肯。三妹卻勸道:“無妨,夫君隻管苦求九哥就是,他必定不忍心,會答應的。”
過了一天,何子蕭見黃九郎來了,忙接了出去,拱手作揖,彎著腰倒退著一直將九郎從門外接到了屋裏,態度十分謙恭,黃九郎見好友用如此高規格的禮儀迎接他,十分吃驚,他說道:“何兄這是做什麽?你我好比是那世交好友,隻要何兄有所求,隻要我能做到的,我必定會奮不顧身的效力,何兄今天為什麽要做出這個樣子?”
何子蕭將他的打算向黃九郎說了,九郎頭搖得像撥浪鼓,這個時候,三妹走了出來,她脆生生的向九郎說道:“妾失身於何郎,到底是拜誰所賜?假如這次何郎不能度過這場危機,被那巡撫將小命弄沒了,妾將來靠誰去?”
黃九郎算計了三妹,心有愧疚,不得已,隻好硬著頭皮答應了這個餿主意。
何子蕭和黃九郎仔細謀劃了一番後,就修書一封給了與自己交好的王太史,將黃九郎推薦給了他。王太史明白了何子蕭的意思,設宴款待巡撫,席間,他命黃九郎穿上女裝,跳了一曲天魔舞,翩翩然如同一個美麗的女子。
巡撫被黃九郎吸引,一心想將他收入囊中,他向王太史討要九郎,打算用重金將黃九郎買下來,還唯恐王太史不肯割愛。王太史故意做出一副沉重的模樣,顯得十分喜愛黃九郎不肯輕易讓出的樣子,巡撫實在是喜愛黃九郎,和王太史磨了好久,王太史才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將黃九郎讓給了巡撫。
巡撫得到了黃九郎,大喜過望,之前的嫌隙便都如那浮雲般消散。
自從黃九郎到了巡撫身邊,巡撫時時刻刻都將他帶在身邊,簡直是形影不離,他的一眾妻妾美婢,十多個人美人啊,巡撫都視同塵土一般,再不多看一眼。
黃九郎在巡撫身邊的日子自不用說,真是錦衣玉食,那一應飲食用度,堪比王侯,同時,巡撫還時不時給黃九郎賞賜,不長的時間,黃九郎就積攢了萬兩銀子。
不過半年,巡撫就病倒了,黃九郎知道他離死不遠,就收拾起了金銀細軟,趕著車馬,假說要送巡撫迴鄉養病,當然,沒過多久,巡撫就一病死了。
巡撫死,黃九郎迴家。九郎拿出銀兩,蓋起了一個大屋子,置辦起器物田產,同時蓄養奴婢仆人,將母親及舅媽都接到家中奉養。黃九郎進進出出的,都是高頭大馬,馬車也十分華麗,大家都不知道他是隻狐狸。
***
故事說完,三人都不約而同的舉起茶杯,像酒杯一般相互示意一下,繼而一飲而盡。異史山人笑道:“這個故事,我最欽佩的就是三妹了,當為她浮一大白。”說罷,又斟上一杯茶,一飲而淨。
“可不是嘛,若不是三妹出了這麽個好主意,這故事還不知道該是個什麽走勢。三妹不費一兵一卒,隻獻出了她九哥的皮囊半年,就將一個堂堂巡撫扳倒,這等本事,可是罕有。”性情爽直的秀才笑道。
“所以說,子曰:‘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九郎算計了三妹,三妹便也出個主意將他獻出去。以三妹的聰慧,她勢必也能想到更好的主意,可是她卻偏偏出了這個餿主意,可見是有故意報複他九哥的嫌疑了,也未免太促狹了些。”溫和的秀才說道。
“不論是好主意還是餿主意,總之,扳倒巡撫,為民除害,就是好樣的!”性情爽直的秀才朗笑道。
“很是!很是!”異史山人和溫和秀才紛紛點頭同意。
何子蕭聽了,將三妹喊了出來,三妹一見婦人,果然是母親來了!婦人上下打量著三妹,嗔怪道:“你怎麽在這裏不迴去?”
三妹羞得臉通紅,低下頭訥訥說不出話來。
何子蕭見真是嶽母來了,他連忙將婦人請進屋裏,納頭就拜,幾個響頭過後,他跪在地上將事情向婦人說了,還說自己此生絕不辜負三妹。
婦人笑著喊何子蕭起來,笑道:“九郎孩子氣,這件事本是喜事,怎麽不將它做得更圓滿些?”
三妹見母親應允了這門親事,心中這才安定下來,她親自下廚,做了一大桌子菜招待母親,婦人吃完飯後就走了。
何子蕭得了三妹這樣的佳麗自然是心滿意足,但是一想到巡撫的逼迫,他又愁上心頭,總是蹙著眉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三妹見夫君這般樣子,就問發生了什麽事,何子蕭竹筒倒豆子般將事情的始末說了,三妹聽完,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事,這件事很好解決,隻要我九哥一個人出馬就行了,夫君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何子蕭聽了大喜,忙問起緣故來,三妹說道:“我聽說巡撫沉迷聲色,而且更好男風,而這些,恰恰都是我九哥所擅長的。我九哥長得玉樹臨風,精通音律,我們將九哥獻出去,投其所好,不單巡撫對夫君的怨憤可以消除,更加可以為先太史報仇。”
何子蕭聽了一喜,轉念一想又憂慮起來,他害怕九郎不肯。三妹卻勸道:“無妨,夫君隻管苦求九哥就是,他必定不忍心,會答應的。”
過了一天,何子蕭見黃九郎來了,忙接了出去,拱手作揖,彎著腰倒退著一直將九郎從門外接到了屋裏,態度十分謙恭,黃九郎見好友用如此高規格的禮儀迎接他,十分吃驚,他說道:“何兄這是做什麽?你我好比是那世交好友,隻要何兄有所求,隻要我能做到的,我必定會奮不顧身的效力,何兄今天為什麽要做出這個樣子?”
何子蕭將他的打算向黃九郎說了,九郎頭搖得像撥浪鼓,這個時候,三妹走了出來,她脆生生的向九郎說道:“妾失身於何郎,到底是拜誰所賜?假如這次何郎不能度過這場危機,被那巡撫將小命弄沒了,妾將來靠誰去?”
黃九郎算計了三妹,心有愧疚,不得已,隻好硬著頭皮答應了這個餿主意。
何子蕭和黃九郎仔細謀劃了一番後,就修書一封給了與自己交好的王太史,將黃九郎推薦給了他。王太史明白了何子蕭的意思,設宴款待巡撫,席間,他命黃九郎穿上女裝,跳了一曲天魔舞,翩翩然如同一個美麗的女子。
巡撫被黃九郎吸引,一心想將他收入囊中,他向王太史討要九郎,打算用重金將黃九郎買下來,還唯恐王太史不肯割愛。王太史故意做出一副沉重的模樣,顯得十分喜愛黃九郎不肯輕易讓出的樣子,巡撫實在是喜愛黃九郎,和王太史磨了好久,王太史才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將黃九郎讓給了巡撫。
巡撫得到了黃九郎,大喜過望,之前的嫌隙便都如那浮雲般消散。
自從黃九郎到了巡撫身邊,巡撫時時刻刻都將他帶在身邊,簡直是形影不離,他的一眾妻妾美婢,十多個人美人啊,巡撫都視同塵土一般,再不多看一眼。
黃九郎在巡撫身邊的日子自不用說,真是錦衣玉食,那一應飲食用度,堪比王侯,同時,巡撫還時不時給黃九郎賞賜,不長的時間,黃九郎就積攢了萬兩銀子。
不過半年,巡撫就病倒了,黃九郎知道他離死不遠,就收拾起了金銀細軟,趕著車馬,假說要送巡撫迴鄉養病,當然,沒過多久,巡撫就一病死了。
巡撫死,黃九郎迴家。九郎拿出銀兩,蓋起了一個大屋子,置辦起器物田產,同時蓄養奴婢仆人,將母親及舅媽都接到家中奉養。黃九郎進進出出的,都是高頭大馬,馬車也十分華麗,大家都不知道他是隻狐狸。
***
故事說完,三人都不約而同的舉起茶杯,像酒杯一般相互示意一下,繼而一飲而盡。異史山人笑道:“這個故事,我最欽佩的就是三妹了,當為她浮一大白。”說罷,又斟上一杯茶,一飲而淨。
“可不是嘛,若不是三妹出了這麽個好主意,這故事還不知道該是個什麽走勢。三妹不費一兵一卒,隻獻出了她九哥的皮囊半年,就將一個堂堂巡撫扳倒,這等本事,可是罕有。”性情爽直的秀才笑道。
“所以說,子曰:‘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九郎算計了三妹,三妹便也出個主意將他獻出去。以三妹的聰慧,她勢必也能想到更好的主意,可是她卻偏偏出了這個餿主意,可見是有故意報複他九哥的嫌疑了,也未免太促狹了些。”溫和的秀才說道。
“不論是好主意還是餿主意,總之,扳倒巡撫,為民除害,就是好樣的!”性情爽直的秀才朗笑道。
“很是!很是!”異史山人和溫和秀才紛紛點頭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