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史山人客居的小院裏又來客人了。
雪下了一夜,將整個院子裝飾一新,山人透過窗戶靜靜的看著這個銀裝素裹的世界,深邃的眼裏似乎蘊藏了整個星河,他的眼睛透過窗戶好似看向了雪景,又好似什麽都沒看。
“山人,有客人到了。”仆人恭敬的稟報,擾亂了異史山人的思緒,他立刻收迴思緒,整理一下表情,迎接客人的到來。
“哈哈哈,山人別來無恙啊。”來人哈哈笑著,拱手向異史山人說道。
“張兄!稀客稀客啊!”異史山人忙緊走幾步挽住了來人的手臂。
“陳兄寫信告訴我你來了他這裏,我正好要從這裏過,順便來看看你。”客人被山人引著坐到了火爐邊,邊走邊說道。
“哈哈,既然來了,索性就多住上幾天,等雪停了再走。”山人熱情說道。
“那是自然。”客人笑道。
老友重逢,自然是好一番契闊,吃完飯食,兩人圍爐煮茶,閑談中,客人講起了一個發生在他同姓之人身上的傳奇故事。
***
河南有個姓張的人,他的祖先是山東人,明朝末年山東大亂,他妻子被清兵擄去。
張某常旅居河南,就在那裏安了家,後來娶了個河南籍妻子,生下兒子,取名叫張訥。不久,繼妻死了,張某人又娶了個填房牛氏,又生下個兒子,取名張誠。
繼母牛氏生性悍妒,把前頭那個生下的張訥看作眼中釘肉中刺,將他當奴仆一樣使喚,吃的也和那豬食差不多。牛氏叫張訥砍柴,規定每天必須砍滿一擔,砍不到就對他鞭打毒罵。凡此種種,牛氏的行為,實在是太過不堪了。
對於親生兒子張誠,牛氏的做法卻截然不同,她將好吃的私底下給張誠吃,還讓他去塾師讀書。
張誠漸漸的長大,他天性孝順友愛,不忍心哥哥受苦,常暗中規勸母親,讓他對哥哥好一些,但牛氏不聽。
一天,張訥進山打柴,沒滿一擔,遇上大風雨,他不敢迴家,找了個山岩避雨。
雨停了,天也黑了,張訥肚子餓得咕咕叫,就背起砍好的柴迴家。牛氏過來查驗,發現今天繼子沒有砍滿一擔柴,大發脾氣,不肯給張訥飯吃。
張訥不敢違逆繼母,他饑火燒心,迴到房裏直挺挺躺下了。
張誠放學迴家後,看到哥哥有氣無力的樣子,關切的問道:“病了嗎?”
張訥搖了搖頭,說道:“我隻不過是餓極了。”
張誠問他緣故,張訥一五一十告訴他。張誠聽了,神情淒然離開張訥的屋子,過了一陣子,他又來了,神秘的從懷裏掏出藏著燒餅,來給哥哥吃。
張訥問他餅哪兒來的,張誠說道:“我偷了些麵,請鄰居家大嬸做的,你隻管吃就是了,不要說出去。”
張訥心中感動,他吃了餅,叮囑弟弟道:“以後不要再這樣,事情泄漏會連累弟弟。好歹我每天吃上一頓飯,雖然餓不會死的。”
張誠卻說:“哥哥身體本來就虛弱,怎麽能每天都要打那麽多柴!”
第二天,張誠吃完飯後,偷偷上山,來到哥哥打柴的地方。張訥看見弟弟來了,大吃一驚,問道:“你來做什麽?”
張誠答道:“我來幫哥哥一起砍柴啊。”
張訥急問:“誰讓你來的?”
張誠老實答道:“我自己來的!”
張訥歎道:“不要說弟弟不會打柴,即使會,你也不該來的。”說完,就催他趕緊迴家。
張誠卻不聽,用手扳、用足踩,拗斷樹枝幫哥哥打柴,口中還說:“看來明天我得拿斧子來才行。”
張訥見弟弟不聽話,就走到弟弟身邊,打算阻止他。隻見張誠手指已經被柴火刮破了口子、鞋子也穿了洞,他又傷心又心痛,說道:“你再不馬上迴去,我就用斧子自殺!”
張誠見哥哥急了,這才聽話的下山迴家。
張訥把他送到半路,才返迴原地,繼續賣力砍柴。
張訥把一擔柴挑迴家後,來到私塾,找到老師叮囑道:“我弟弟年紀小,請先生看好他,別讓他出來,山中虎狼多。”
老師說道:“張誠午前不知去哪裏了,我已經責打過他了。”
張訥謝過老師,告辭迴家後,對張誠說:“不聽我的話,挨老師打了吧?”
張誠卻笑笑說:“沒有的事!”
第二天,張誠揣了斧子又上山去。張訥驚駭地說:“我一再叮囑你別來,怎麽又這樣了?”
張誠卻二話不說,擼起袖子急急忙忙砍柴,滿臉汗珠也不休息一下。看著大約已夠一捆,也不和哥哥告別就走了。
老師見張誠無故逃課,又要責打他,張誠將自己去幫哥哥砍柴的事,如實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讚歎他賢良,也就不再禁止他外出了。
張訥屢屢勸阻弟弟,不讓他再上山砍柴,但張誠到底不聽。
一天,兩兄弟與幾個樵夫在山中打柴,突然竄出一隻老虎,眾人害怕,都趴在地上一動不敢動,哪知,老虎竟把張誠銜了去!
老虎叼了人走得慢,被張訥追上,他將手中的斧子使勁往老虎砍去,直接砍中老虎的跨部。老虎劇痛之下狂奔而去,張訥沒法追上它,隻好痛哭著返迴。
樵夫們都圍上來安慰張訥,張訥哭得更悲傷了,說道:“我弟弟不是一般人的弟弟,況且他為我而死,我還活著幹什麽!”
張訥說完,猛的用斧子砍向自己脖子,眾人大驚,急忙搶救,但已經晚了,斧子已砍入肉裏一寸左右,頓時血如泉湧,張訥昏死了過去。
眾人被這變故嚇得手忙腳亂,撕下衣服包紮好傷口,一起將他扶迴家。
牛氏聽說親兒子被老虎叼走,她對張訥哭罵道:“你害死我兒子,就想割破點脖子來塞責嗎!”
張訥呻吟道:“母親不要煩惱,弟弟死了,我決不會活下去!”
張訥被抬上床,脖子上的創口很痛,無法入睡,他自責連累了弟弟,日夜靠牆坐著哭。張父怕他也死了,就經常守在他床邊,時不時的喂他一點吃的。
雪下了一夜,將整個院子裝飾一新,山人透過窗戶靜靜的看著這個銀裝素裹的世界,深邃的眼裏似乎蘊藏了整個星河,他的眼睛透過窗戶好似看向了雪景,又好似什麽都沒看。
“山人,有客人到了。”仆人恭敬的稟報,擾亂了異史山人的思緒,他立刻收迴思緒,整理一下表情,迎接客人的到來。
“哈哈哈,山人別來無恙啊。”來人哈哈笑著,拱手向異史山人說道。
“張兄!稀客稀客啊!”異史山人忙緊走幾步挽住了來人的手臂。
“陳兄寫信告訴我你來了他這裏,我正好要從這裏過,順便來看看你。”客人被山人引著坐到了火爐邊,邊走邊說道。
“哈哈,既然來了,索性就多住上幾天,等雪停了再走。”山人熱情說道。
“那是自然。”客人笑道。
老友重逢,自然是好一番契闊,吃完飯食,兩人圍爐煮茶,閑談中,客人講起了一個發生在他同姓之人身上的傳奇故事。
***
河南有個姓張的人,他的祖先是山東人,明朝末年山東大亂,他妻子被清兵擄去。
張某常旅居河南,就在那裏安了家,後來娶了個河南籍妻子,生下兒子,取名叫張訥。不久,繼妻死了,張某人又娶了個填房牛氏,又生下個兒子,取名張誠。
繼母牛氏生性悍妒,把前頭那個生下的張訥看作眼中釘肉中刺,將他當奴仆一樣使喚,吃的也和那豬食差不多。牛氏叫張訥砍柴,規定每天必須砍滿一擔,砍不到就對他鞭打毒罵。凡此種種,牛氏的行為,實在是太過不堪了。
對於親生兒子張誠,牛氏的做法卻截然不同,她將好吃的私底下給張誠吃,還讓他去塾師讀書。
張誠漸漸的長大,他天性孝順友愛,不忍心哥哥受苦,常暗中規勸母親,讓他對哥哥好一些,但牛氏不聽。
一天,張訥進山打柴,沒滿一擔,遇上大風雨,他不敢迴家,找了個山岩避雨。
雨停了,天也黑了,張訥肚子餓得咕咕叫,就背起砍好的柴迴家。牛氏過來查驗,發現今天繼子沒有砍滿一擔柴,大發脾氣,不肯給張訥飯吃。
張訥不敢違逆繼母,他饑火燒心,迴到房裏直挺挺躺下了。
張誠放學迴家後,看到哥哥有氣無力的樣子,關切的問道:“病了嗎?”
張訥搖了搖頭,說道:“我隻不過是餓極了。”
張誠問他緣故,張訥一五一十告訴他。張誠聽了,神情淒然離開張訥的屋子,過了一陣子,他又來了,神秘的從懷裏掏出藏著燒餅,來給哥哥吃。
張訥問他餅哪兒來的,張誠說道:“我偷了些麵,請鄰居家大嬸做的,你隻管吃就是了,不要說出去。”
張訥心中感動,他吃了餅,叮囑弟弟道:“以後不要再這樣,事情泄漏會連累弟弟。好歹我每天吃上一頓飯,雖然餓不會死的。”
張誠卻說:“哥哥身體本來就虛弱,怎麽能每天都要打那麽多柴!”
第二天,張誠吃完飯後,偷偷上山,來到哥哥打柴的地方。張訥看見弟弟來了,大吃一驚,問道:“你來做什麽?”
張誠答道:“我來幫哥哥一起砍柴啊。”
張訥急問:“誰讓你來的?”
張誠老實答道:“我自己來的!”
張訥歎道:“不要說弟弟不會打柴,即使會,你也不該來的。”說完,就催他趕緊迴家。
張誠卻不聽,用手扳、用足踩,拗斷樹枝幫哥哥打柴,口中還說:“看來明天我得拿斧子來才行。”
張訥見弟弟不聽話,就走到弟弟身邊,打算阻止他。隻見張誠手指已經被柴火刮破了口子、鞋子也穿了洞,他又傷心又心痛,說道:“你再不馬上迴去,我就用斧子自殺!”
張誠見哥哥急了,這才聽話的下山迴家。
張訥把他送到半路,才返迴原地,繼續賣力砍柴。
張訥把一擔柴挑迴家後,來到私塾,找到老師叮囑道:“我弟弟年紀小,請先生看好他,別讓他出來,山中虎狼多。”
老師說道:“張誠午前不知去哪裏了,我已經責打過他了。”
張訥謝過老師,告辭迴家後,對張誠說:“不聽我的話,挨老師打了吧?”
張誠卻笑笑說:“沒有的事!”
第二天,張誠揣了斧子又上山去。張訥驚駭地說:“我一再叮囑你別來,怎麽又這樣了?”
張誠卻二話不說,擼起袖子急急忙忙砍柴,滿臉汗珠也不休息一下。看著大約已夠一捆,也不和哥哥告別就走了。
老師見張誠無故逃課,又要責打他,張誠將自己去幫哥哥砍柴的事,如實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讚歎他賢良,也就不再禁止他外出了。
張訥屢屢勸阻弟弟,不讓他再上山砍柴,但張誠到底不聽。
一天,兩兄弟與幾個樵夫在山中打柴,突然竄出一隻老虎,眾人害怕,都趴在地上一動不敢動,哪知,老虎竟把張誠銜了去!
老虎叼了人走得慢,被張訥追上,他將手中的斧子使勁往老虎砍去,直接砍中老虎的跨部。老虎劇痛之下狂奔而去,張訥沒法追上它,隻好痛哭著返迴。
樵夫們都圍上來安慰張訥,張訥哭得更悲傷了,說道:“我弟弟不是一般人的弟弟,況且他為我而死,我還活著幹什麽!”
張訥說完,猛的用斧子砍向自己脖子,眾人大驚,急忙搶救,但已經晚了,斧子已砍入肉裏一寸左右,頓時血如泉湧,張訥昏死了過去。
眾人被這變故嚇得手忙腳亂,撕下衣服包紮好傷口,一起將他扶迴家。
牛氏聽說親兒子被老虎叼走,她對張訥哭罵道:“你害死我兒子,就想割破點脖子來塞責嗎!”
張訥呻吟道:“母親不要煩惱,弟弟死了,我決不會活下去!”
張訥被抬上床,脖子上的創口很痛,無法入睡,他自責連累了弟弟,日夜靠牆坐著哭。張父怕他也死了,就經常守在他床邊,時不時的喂他一點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