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今天給徒兒講個和尚的故事嘛。”小徒弟舔著一根糖葫蘆,心情十分之好。
“好,那為師今天就講個老和尚借屍還魂的故事。”異史山人樂嗬嗬的看著徒兒美滋滋的吃糖葫蘆。
***
長清縣有個老僧,他品行高潔,年過七十仍身體康健、身姿矯捷。一天,老僧突然一頭栽倒在地,廟裏的和尚一見,慌忙跑過去施救,但已經來不及了,老僧已經圓寂。
老僧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魂魄飄飄蕩蕩的去了河南界。
河南一個劉姓鄉紳死後,隻留下一個兒子,一天,這個兒子帶領一眾仆人隨從十幾個人在鄉間打獵,隻見他們一行人帶著威風凜凜的獵鷹,人喊馬嘶的追逐野兔,間或夾雜著獵鷹清越的鳴叫,好不熱鬧!突然異變陡生!隻見劉公子騎的馬突然腳一崴栽倒了,劉公子沒防備,從馬上摔下來,就這麽摔死了!
老僧的魂魄恰好飄蕩至此,不知為何,老僧的魂魄就這麽附上了劉公子的屍體,魂魄和屍體結合得恰到好處、無一不和。
劉公子漸漸睜開了眼睛,一眾仆從圍繞在他身邊,焦急的詢問主人是否安好。老僧在劉公子身上複活,他並不知情,睜眼就見一群不認識的人圍著他,焦急的喊著“少爺”,老僧問道:“我怎麽會來到這裏!”
仆從們見少爺醒了,自然十分高興,他們顧不上理會主人的問題,忙七手八腳的將少爺扶迴家中,一進門,就見到一群塗脂抹粉、衣著鮮亮的婦人圍上來,七嘴八舌的關心起少爺出了什麽事、可好些了等語。
老僧見到這麽多婦人圍上來對他關懷備至,他嚇壞了,大聲道:“你們不要過來,我是和尚,我怎麽會來到這裏!”仆從們以為少爺從馬上摔下來受了驚嚇,把人給摔傻了,紛紛給他解釋他是誰,希望他能想起來自己是誰。
老僧這個時候也有些明白過來,看來自己已然死了,現在卻在另一個人身上複活了。於是,他便不再申辯,隻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劉公子從馬上摔下來,身上自然是有傷的,於是,劉公子便臥床修養起來,仆從們上了膳食,劉公子隻吃粟米蔬菜,酒肉全都讓撤下去,到了夜晚,他也隻是一人獨睡,不讓妻妾伺候。
就這樣過了幾天,劉公子突然提出想出去走走,眾人大喜,忙忙的準備起主人出行的東西,唿唿啦啦一大群人圍繞著劉公子,陪他出門走走散心。
劉公子既然走出了房門,傷也自然是養好了,他逐漸恢複了正常的生活,家中事務自然也該管起來了,於是,家中分管各項錢糧雜物的管事就紛紛來向主子報賬,一本本厚厚的錢糧賬本堆疊老高,等著劉公子來一一稽查。
劉公子是出家人,哪裏管過這些庶務?他假托自己身體仍舊未痊愈,將這些庶務全推脫了。他隻是問管事們,“山東的長清縣你們知道嗎?”
管事們答道:“迴公子,小的知道此地。”
劉公子心中暗喜,說道:“我養病百無聊賴,心情鬱鬱,想去哪裏走走散散心,你們即刻準備起來吧。”
眾人一聽,都苦口婆心的勸阻:“公子您大病初愈,實不該遠行。”但劉公子並不聽從仆人管事們的勸阻,執意要去長清縣,眾人沒辦法,隻好收拾起行李,第二天就出發去往長清縣。
一行人抵達長清縣,劉公子見到一應風土人情還和以前一樣,他也不需要像人打聽路途,就熟門熟路的來到了蘭若寺。
蘭若寺的僧眾見有一群衣著光鮮的貴人來到寺裏,忙上前俯首拜見迎接,態度十分恭敬。劉公子問僧人道:“敢問寺裏老方丈去哪裏了?”
僧人迴道:“我們師傅已經圓寂。”
劉公子聽了,心中百味陳雜,他問起老僧的墓地在哪,僧眾便頭前帶路,將劉公子一行帶到了老僧的墓地前,劉公子看到了一座小小的三尺高孤墳,墳頭上的草還沒長滿。
劉公子親眼見到了自己的墳墓,感慨不已,在墳前站立好久,一眾僧人都麵麵相覷,不知這位年輕的貴公子到底是什麽來頭。
劉公子終於動了,打算迴去,僧眾送行,劉公子騎在馬背上,對僧眾說道:“你們的師傅是持戒的高僧,他所製定的清規戒律你們需得嚴格遵守,不要破戒,損了你們師傅的名聲。”
一眾僧人唯唯應諾。劉公子囑咐完,輕叱一聲,胯下駿馬就噠噠走起來,僧人們目送著劉公子一行走遠,這才迴到寺裏。
離開蘭若寺迴到家中的劉公子心灰意冷,隻整天呆坐,家務一概不管。就這樣過了幾個月,劉公子找了個機會,獨自離開家,徑直來到蘭若寺,對僧眾說:“我其實是你們的師傅。”
僧眾以為劉公子得了失心瘋,沒有一個人將他的話當真,相互看著哈哈大笑,覺得這個人真是太可笑了。
劉公子待眾人笑好了,他便緩緩的將自己魂魄飄蕩、如何借屍還魂等說了一遍,然後,還說起了老僧的生平所作所為,全都一一對應上了。
僧眾這才相信了劉公子的話,將劉公子迎到師傅之前的住處安置,將劉公子如師傅那般侍奉。劉公子就這樣在蘭若寺住了下來。
後來,劉家多次派人來請劉公子迴家,苦苦哀求,但劉公子不為所動,隻一心留在了蘭若寺。
又過了一年多,劉夫人派人到蘭若寺給劉公子送來了不少金銀財帛、穿用等物,劉公子將那些金銀財帛、綾羅綢緞等都婉拒了,隻留下了一件布袍。劉公子的友人也不遠千裏來長清縣看望劉公子,見到持守清規戒律的劉公子,都收起了之前的嬉笑,對他十分尊敬。
劉公子一心侍佛,人們見到他時,他都是虔誠打坐禮佛,雖然他年紀隻有三十,但是卻動不動就說起八十年前的事。眾人都以為奇事一樁。
***
“師傅,真的有借屍還魂嗎?”小徒弟糖葫蘆也忘了吃。
異史山人捋著胡子,緩緩說道:“人死了之後,魂魄就散了。這個老僧的魂魄飄蕩了千裏不散,估計是因為他生前品行高潔、性格堅毅。對於這位老僧,我不奇怪他能借屍還魂,而是詫異於他能身處繁華富貴鄉而不為所動,隻一心入佛門苦修。若是平常人有此奇遇,恐怕早就被這富貴迷了眼,哪怕是死也不願走,何況是去做迴僧人呢?”
“師傅,徒兒也要做一個品行高潔、堅韌不拔的人。”小徒弟放下心愛的糖葫蘆,認真說道。
“好孩子。”異史山人微微笑道。
“好,那為師今天就講個老和尚借屍還魂的故事。”異史山人樂嗬嗬的看著徒兒美滋滋的吃糖葫蘆。
***
長清縣有個老僧,他品行高潔,年過七十仍身體康健、身姿矯捷。一天,老僧突然一頭栽倒在地,廟裏的和尚一見,慌忙跑過去施救,但已經來不及了,老僧已經圓寂。
老僧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魂魄飄飄蕩蕩的去了河南界。
河南一個劉姓鄉紳死後,隻留下一個兒子,一天,這個兒子帶領一眾仆人隨從十幾個人在鄉間打獵,隻見他們一行人帶著威風凜凜的獵鷹,人喊馬嘶的追逐野兔,間或夾雜著獵鷹清越的鳴叫,好不熱鬧!突然異變陡生!隻見劉公子騎的馬突然腳一崴栽倒了,劉公子沒防備,從馬上摔下來,就這麽摔死了!
老僧的魂魄恰好飄蕩至此,不知為何,老僧的魂魄就這麽附上了劉公子的屍體,魂魄和屍體結合得恰到好處、無一不和。
劉公子漸漸睜開了眼睛,一眾仆從圍繞在他身邊,焦急的詢問主人是否安好。老僧在劉公子身上複活,他並不知情,睜眼就見一群不認識的人圍著他,焦急的喊著“少爺”,老僧問道:“我怎麽會來到這裏!”
仆從們見少爺醒了,自然十分高興,他們顧不上理會主人的問題,忙七手八腳的將少爺扶迴家中,一進門,就見到一群塗脂抹粉、衣著鮮亮的婦人圍上來,七嘴八舌的關心起少爺出了什麽事、可好些了等語。
老僧見到這麽多婦人圍上來對他關懷備至,他嚇壞了,大聲道:“你們不要過來,我是和尚,我怎麽會來到這裏!”仆從們以為少爺從馬上摔下來受了驚嚇,把人給摔傻了,紛紛給他解釋他是誰,希望他能想起來自己是誰。
老僧這個時候也有些明白過來,看來自己已然死了,現在卻在另一個人身上複活了。於是,他便不再申辯,隻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劉公子從馬上摔下來,身上自然是有傷的,於是,劉公子便臥床修養起來,仆從們上了膳食,劉公子隻吃粟米蔬菜,酒肉全都讓撤下去,到了夜晚,他也隻是一人獨睡,不讓妻妾伺候。
就這樣過了幾天,劉公子突然提出想出去走走,眾人大喜,忙忙的準備起主人出行的東西,唿唿啦啦一大群人圍繞著劉公子,陪他出門走走散心。
劉公子既然走出了房門,傷也自然是養好了,他逐漸恢複了正常的生活,家中事務自然也該管起來了,於是,家中分管各項錢糧雜物的管事就紛紛來向主子報賬,一本本厚厚的錢糧賬本堆疊老高,等著劉公子來一一稽查。
劉公子是出家人,哪裏管過這些庶務?他假托自己身體仍舊未痊愈,將這些庶務全推脫了。他隻是問管事們,“山東的長清縣你們知道嗎?”
管事們答道:“迴公子,小的知道此地。”
劉公子心中暗喜,說道:“我養病百無聊賴,心情鬱鬱,想去哪裏走走散散心,你們即刻準備起來吧。”
眾人一聽,都苦口婆心的勸阻:“公子您大病初愈,實不該遠行。”但劉公子並不聽從仆人管事們的勸阻,執意要去長清縣,眾人沒辦法,隻好收拾起行李,第二天就出發去往長清縣。
一行人抵達長清縣,劉公子見到一應風土人情還和以前一樣,他也不需要像人打聽路途,就熟門熟路的來到了蘭若寺。
蘭若寺的僧眾見有一群衣著光鮮的貴人來到寺裏,忙上前俯首拜見迎接,態度十分恭敬。劉公子問僧人道:“敢問寺裏老方丈去哪裏了?”
僧人迴道:“我們師傅已經圓寂。”
劉公子聽了,心中百味陳雜,他問起老僧的墓地在哪,僧眾便頭前帶路,將劉公子一行帶到了老僧的墓地前,劉公子看到了一座小小的三尺高孤墳,墳頭上的草還沒長滿。
劉公子親眼見到了自己的墳墓,感慨不已,在墳前站立好久,一眾僧人都麵麵相覷,不知這位年輕的貴公子到底是什麽來頭。
劉公子終於動了,打算迴去,僧眾送行,劉公子騎在馬背上,對僧眾說道:“你們的師傅是持戒的高僧,他所製定的清規戒律你們需得嚴格遵守,不要破戒,損了你們師傅的名聲。”
一眾僧人唯唯應諾。劉公子囑咐完,輕叱一聲,胯下駿馬就噠噠走起來,僧人們目送著劉公子一行走遠,這才迴到寺裏。
離開蘭若寺迴到家中的劉公子心灰意冷,隻整天呆坐,家務一概不管。就這樣過了幾個月,劉公子找了個機會,獨自離開家,徑直來到蘭若寺,對僧眾說:“我其實是你們的師傅。”
僧眾以為劉公子得了失心瘋,沒有一個人將他的話當真,相互看著哈哈大笑,覺得這個人真是太可笑了。
劉公子待眾人笑好了,他便緩緩的將自己魂魄飄蕩、如何借屍還魂等說了一遍,然後,還說起了老僧的生平所作所為,全都一一對應上了。
僧眾這才相信了劉公子的話,將劉公子迎到師傅之前的住處安置,將劉公子如師傅那般侍奉。劉公子就這樣在蘭若寺住了下來。
後來,劉家多次派人來請劉公子迴家,苦苦哀求,但劉公子不為所動,隻一心留在了蘭若寺。
又過了一年多,劉夫人派人到蘭若寺給劉公子送來了不少金銀財帛、穿用等物,劉公子將那些金銀財帛、綾羅綢緞等都婉拒了,隻留下了一件布袍。劉公子的友人也不遠千裏來長清縣看望劉公子,見到持守清規戒律的劉公子,都收起了之前的嬉笑,對他十分尊敬。
劉公子一心侍佛,人們見到他時,他都是虔誠打坐禮佛,雖然他年紀隻有三十,但是卻動不動就說起八十年前的事。眾人都以為奇事一樁。
***
“師傅,真的有借屍還魂嗎?”小徒弟糖葫蘆也忘了吃。
異史山人捋著胡子,緩緩說道:“人死了之後,魂魄就散了。這個老僧的魂魄飄蕩了千裏不散,估計是因為他生前品行高潔、性格堅毅。對於這位老僧,我不奇怪他能借屍還魂,而是詫異於他能身處繁華富貴鄉而不為所動,隻一心入佛門苦修。若是平常人有此奇遇,恐怕早就被這富貴迷了眼,哪怕是死也不願走,何況是去做迴僧人呢?”
“師傅,徒兒也要做一個品行高潔、堅韌不拔的人。”小徒弟放下心愛的糖葫蘆,認真說道。
“好孩子。”異史山人微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