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瞧這架勢不難猜出,想必是彭蕭還在禁軍中梳理查找前幾日入城的路引之中是否有可疑江湖之人,所以暫且並未想到要加派人手看守出城之人。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幾人當下哪裏還會再猶豫?


    他們各自調整了一番吐息步速,便朝著北城門口去了。


    若是放在半年前,淩或和韓長生這兩個老實孩子興許還會因為江湖閱曆不足而略顯心虛可疑。


    但是顯然經過這幾個月來的曆練,他們也算走南闖北長了不少見識。


    今時今日別說是糊弄幾個看守城門的城門衛了,就連邊塞守將彭蕭彭小將軍到了跟前,他們也照樣麵色如常的看著謝昭將他忽悠瘸了。


    “你們是做什麽的?怎的這個時候卻要出城?”


    看到幾名明顯是江湖人打扮的少年人,正月裏出入城門,城門衛難免會多看一眼,多盤問上一句。


    謝昭笑盈盈的眨眨眼,毫不見外的接過話頭道:


    “大叔,我們師兄姐妹四個的老家,就在蘭陵城外七十多裏處山坳中的那個葛家村。本以為今年誤了時辰,不能迴村祭祖拜祭先人了。


    誰知聽聞公主娘娘大婚,天子恩赦城門可出不可進。於是我們幾個便想著借機趕迴家鄉,去宗祠中給早逝的親長們燒個香叩個頭,續一續香火。”


    問話的城門衛是個年紀偏長、看麵相像是四十餘歲左右的男子。


    他在城門口吹了一早上的風,此時滿臉具是風霜之色,聞言先是皺眉打量了一番幾人的衣著打扮,旋即目光便在幾人掌中握著的武器佩劍上微頓。


    韓長生和薄熄雖然隨身攜帶武人武器,但是畢竟不曾藏頭露尾,這倒也罷了。


    可是淩或和謝昭手中和腰間,卻各自別著半遮半掩看不出真身的重劍和雙鐧,這副扮相著實讓人很難不生疑。


    城門衛沉聲皺眉道:“既是葛家村中人,既是要拜祭先祖,又為何正月之前不先行歸家?


    看你們的模樣,倒不像是村中稚子,明明是江湖之人,為何說謊?”


    謝昭聽了這話卻並不慌張。


    她將被麻繩和泥土包裹著的、麵目全非的名劍“黃金台”,就那麽隨手在地上一拄,還一臉落寞的歎了口氣,道:


    “大叔您有所不知,我並未說謊。頭些年裏京畿道有一年旱災,我們村中十室九空,我們幾個的爹娘也都不在了。


    村中宗親養不起我們這麽多活口,本以為隻能活活餓死,但卻突然聽說京中有朝廷新開設的‘贍養司’。


    傳聞這‘贍養司’不僅管難民的食宿,小孩子還可免費開蒙讀書哩!


    於是村中長老們一合計,便決意將我們這些無法勞作、又失去爹娘的小孩子們送來昭歌——我們師兄妹四個,便是那時候一道入了昭歌的。”


    謝昭一臉追憶之色,演得還真挺像那麽迴事的。


    她半真半假道:“後來,我們幾個因為年紀小,又兼之有些學武的根骨,便由‘贍養司’管事的做主,送去京中最大的鏢局‘擒龍棧’,由首席武行師父收入門下做弟子教習文武藝,一晃已經十幾年了.”


    謝昭那一口地地道道的昭歌京片子音,登時打消了城門衛的警惕,更何況她說的“故事”也是確有其事。


    多年前,京畿道一代確逢旱災,許多村落都遭了難。


    “贍養司”就是那件事發生前後成立,當時亦救助了不少附近的難民。


    但是由於“贍養司”成立之初,人手十分有限,大多都是從神台宮和戶部借調來的人手,所以一時之間無法統籌安置過多民眾。


    因此,那年一些京中武行或是京畿道附近的江湖名門和家世清白的世家大族,也曾在朝廷唿籲感召下自願援手為國出力,接納收容一些對他們本也有裨益的難民——昭歌第一鏢局“擒龍棧”便是其中之一。


    謝昭這一套真假難辨的組合拳打下來,別說是四十好幾、心思單純的城門衛了,就連淩或、韓長生等人也齊齊木著一張臉,一整個不吱聲了。


    心裏更是整整齊齊的感慨.謝昭這廝實在是騙人沒商量啊!


    簡直張口就來!說的跟真事兒似得!


    老城門衛聞言倒是信以為真,不僅眼光一暖,就連看著他們幾個的眼神也滿是憐惜和同情。


    “啊!我記得那場旱災,那一年的光景實在是慘!當時多虧天宸長公主殿下向先帝陛下諫言,第一時間組織神台宮的神官們成立‘贍養司’,救下了許許多多本該罹難的老弱婦孺。”


    其實當年“贍養司”成立之初,除了神台宮外,出力最多的便是以潯陽謝氏為首的南朝第一士族。


    隻是潯陽謝氏和上柱國謝霖一向低調,擔心名聲太過顯赫並非好事,所以不願聲張。


    因此民間所知之人不多,大多都以為是“神台宮”和朝廷在天宸長公主的諫言下起的頭。


    老城門衛說到這裏,上下打量他們片刻,喟歎道:


    “你們少時命雖苦,但卻也遇到了天大的貴人。瞧瞧,一晃這麽些年了,你們出落的多好?


    如今個頂個都長成一表人才的好孩子,也不枉費昔年貴人的一番苦心!若是天宸長公主看到你們如今的樣子,定然替你們欣慰高興。”


    他老懷甚慰的點了點頭,還囑咐道:


    “迴去祭祖是大事,不過,人也不能忘本,也別忘了在宗祠中供奉給長公主的長明燈前,好好給貴人磕個頭。”


    京畿道當年受過災的村落,大多都被“贍養司”救助過,後來幾乎每個村裏的宗祠中都自發給天宸長公主立了一盞長明燈。


    每年祭祖時,自也是要給天宸長公主續燈的,這早已是京畿道附近曾受難的村落約定俗成之事。


    謝昭難得心虛的搔了搔下巴。


    她支支吾吾的“唔”了一聲,笑得有那麽一絲勉強。


    “.大叔說的是,一定磕,一定磕。”


    讓她給自己磕頭?


    可拉倒罷!


    淩或等人眼底帶著笑意,瞥了她一眼,各個忍俊不禁。


    這時候,城門衛也逐一檢查核對過他們四人的路引了,在確認無誤後,又將路引交還給他們,揚手催促道:


    “行啦行啦,後生仔,一會兒安寧長公主府上的管事清點完車隊,便要出城了。你們且快些走,別在城門口擋了路。”


    淩或的路引本就是真的不能再真的真品,而謝昭、韓長生和薄熄的,則是個頂個比真的還要真的假貨,老城門衛果真沒看出什麽名堂。


    加上他方才又被謝昭先前所講的故事放鬆了警惕之心,因此毫無芥蒂便允許他們通過了。


    “哎!”


    謝昭連忙一臉輕快乖覺的點頭。


    “謝謝大叔,祝您新年大吉,闔家歡樂,後會有期。”


    老城門衛年紀見長,自然也喜歡嘴甜的後輩,聽了這話笑出了一臉褶子。


    “走罷!”


    幾人忙不迭的準備離開,誰知忽然遠遠地,一個腳步急速略近!


    謝昭人沒轉過身去,但聽到背後聲響,臉色當即一變!


    她冷著臉低聲催促:


    “走!”


    淩或與韓長生、薄熄臉色亦是一變,知道情況有異,但此時不是多問的時候,連忙提氣便走!


    身後那人見幾人要溜,當即沉聲嗬道:


    “我乃神台宮神官,城門衛,關城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歲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顧九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顧九洲並收藏千歲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