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月娥生了個胖男孩,孩子特別很哭好動,一家人整天都樂嗬嗬地圍著孩子轉。特別是啊莉外婆,一空手孩子立馬就到她的懷裏,孩子一身結實硬棒,舞動的四肢可愛致極。外公楊業來了,外婆叫外公把孩子的生辰八字拿去找水族先生算算看,外公楊業迴來時把先生的話原字原句的傳給外婆:這孩子本來是可以提前一天或推遲一天生,他卻偏偏要那天來,好像有意給大人留有愛意。外婆啊莉一聽就知道這個愛意是什麽意思,那就是十分可愛的孩子給老人留的牽掛。因為孩子出生是乙酉年甲申月丁卯日酉時,年月時都是好的,中間差了個卯日,有點岔掛點克,如果是提前一天寅天或推遲一天辰天最好。但先生說了,也無大礙,隻是這孩子生世有點苦,那是正常得很,誰一生沒有個三長兩短?外公楊業倒沒什麽,他把話說完事也就忘得差不多了,隻是外婆啊莉多少為這個外孫憂慮於心,因此她緊緊地記住孩子的出生年月日時和老頭子楊業傳來先生的話。這事月娥和東哥也不知道,他們隻一個勁的去記那個日本人來的第二年農曆幾月幾日太陽偏西時生的孩子。
孩子滿月了,按照水族地區的習慣,孩子未滿月之前都叫奴的(弟或妹),滿月了是男孩的可以取名字了,如果還不想取頂多也就拖到一歲來取,那也就是過於疼愛叫奴的才不取名字的。外公楊業是有點文化的人,他的觀點是取名字早點好,等孩子學說話時就聽懂自己的名字了,對其他人他也這麽勸。
滿月那天,外公楊業從姑羅寨趕來,叫外婆啊莉煮點好菜,晚上叫他三公來給孩子取名字。
外婆啊莉殺隻準備下蛋的母雞,加一筒黃豆顆燜在鍋裏,不勞海一進屋,香味撲鼻,他笑眯眯說:“喲,親家煮的什麽好菜好香嗬!”
嶽父楊業在樓上和東哥剛剛上好最後一塊樓板,這樣房子外圍就全部圍好樓板全部鋪齊。聽不勞海來了,楊業第一個下樓來和他打招唿:“喲,三公你來啦。”
“楊親家在樓上啊,圍得差不多了吧。”說完他就沿著樓梯往上邊看邊說:“東哥啊,你這樓梯有多寬啊?”
東哥在樓上答他:“有一米多點寬,三叔。”
“搞那麽寬。”他稍蹬一蹬腳說,“蠻牢實的。”
他上到樓上,寬四間的大房子圍的全是紅杉屏風,樓板一色的一寸多厚兩尺多寬的楓香板扣得嚴不見縫,樓上像滿滿的蓄著一屋的木香,說出的話音在屋裏四處迴應。
不勞海扯下那難得離嘴的煙杆,耷拉著嘴說:“嘖嗬,你這個房子圍得好!”
“三叔,下樓吧,準備吃飯了。”東哥放下手上活,拍拍身上灰,和不勞海下樓來。
樓腳火坑上立隻鐵三腳,三腳上那蓋著的菜鍋勤勤的向上冒氣,一對彎桌圍在外麵,這時外婆啊莉把剛洗好的三個小花瓷杯和筷子擺到他們三個男人的麵前。
不勞海坐在楊業和東哥的中間,外婆啊莉和月娥舀點菜到房角裏的灶邊悄無聲響地吃著。孩子裹在一張花格土布的繈褓裏,緊緊的夾在月娥的胸膝間。
三個男人喝著酒,心裏都向那孩子想事,該叫什麽名字好?向來出言果斷的不勞海此時也摸頭不著腦。以往他給小孩子取名時一點都不難,順著祖宗家譜定好的字輩,必須要三顆字,關顆是姓,中間顆是字輩,尾巴顆是名了,隻要不存在重名,中國字那麽多愁沒字安?然而這個孩子有點不大好取,原因是他生在這個非常時期有特殊的意義,應該叫出點名堂來,讓人也看出水平來才是。因為不勞海似在深思琢慮,嶽父楊業和東哥都不說話,隻是給三叔杯子添酒。
在三叔心裏如何給這孩子取名字還有那麽點隔隱,他總把那杆鋼槍和孩子聯在一起,懷疑這孩子是不是純的沽家種子。對於這個問題,他得拿出態度對沽家祖宗負起責任來,於是他很想到月娥懷裏把孩子抱來認真看一下,想從中辨認出點什麽來,如果在相貌上得到一點提示,心頭也好有個數,他把酒杯端到嘴邊,不經意的呷一口,眼睛朝月娥那邊看去,他說:“抱他來三公看一下,是文官還是武將。”
東哥起身就從月娥那裏抱來孩子,奶氣哄哄的放到三公懷裏。那孩子毛頭毛臉,紅紅小嘴一張一合,兩顆黑葡萄般的小眼蒙朧的在盯著三公看,兩隻飽滿的小胖手張著十指亂舞,鼓起紅臉想哭,三公看了一下,好像還沒悟出點什麽來,把孩子傳過去。
“三公想好了嗎?”親家公楊業在旁偏著頭問道。
“嗯。還沒想好。”不勞海好像遇到了從沒遇到的難題。
楊業說:“這點事會難到了三公嗎?按你們沽家的字輩順序找個字配在後麵就成了嘛。”
楊業一提到字輩,他的悟性上來了,馬上接下話來:“對,不要字輩了,就叫沽楊(洋)。”他明擺的意思是父母在落難的時候有他,沽代表東哥,楊代表月娥,留中間那字輩不要了是具有特殊年份記載的意義,大家聽了覺得這名字很有創意,認為三公很公平合理,於是大家雙手讚成;他暗地裏的意思是在留心那個洋字,他眨一下那雙深遂的老眼,好像有一肚子的話沒說出來。這個名字的突然想出來,既明快又恰當,不勞海也覺得有點意外,他以為這是沽家祖宗在給他靈感的。
孩子的名字取好後,爺崽三人就開始開懷暢飲,一直吃到深夜。
開了名字以後的沽楊好像要鬧情緒,從不哭夜的開始哭夜了,他白天睡大覺,一到夜間就開始哭鬧起來,餓了哭飽了也哭,月娥用奶頭塞進他的嘴裏,他撇開嘴就要哭,隻有抱著他在屋裏來迴地篩著,才算平靜下來,抖得月娥累了到東哥,東哥累了到外婆,夜夜都是三個人輪番抱著抖著篩著。不到幾天個個精疲力乏,眼圈都落了一層。外婆啊莉又去找三公來,她說:“三公,你看咋辦好,沽楊以前可不哭夜啊,這樣下去我們可真的要累垮了。”
三公看了看沽洋幾眼,覺得這孩子氣色不好,像是有什麽邪怪在搗弄。他叫東哥找支毛筆和一張尺來長短的紅紙來。三公攤開紙蘸好墨飛毫寫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哭夜郎,誰人過路誰人念,一覺睡到大天光。”寫完他對東哥說:“你拿去寨口那點貼放,讓人多念了他就好了。”
沽楊長到一歲多,個子矮墩結實,看相貌他誰都不揀。除了眼神裏閃現月娥的一點驚睨以外,整個是一張陌生的臉。
沽楊這孩子陶氣少很?啊莉外婆動輒用這話來誇沽楊的聰明,她以沽楊的淘氣而自豪。
一歲多的沽楊就開始和寨上兩三歲的孩子滿寨跑了,啊莉外婆總是在晚飯或午飯的時候過著三公的樓腳去找沽楊,見三公站在樓腳門外時就順便問:“三公,你看見我家沽楊沒見?”而三公則頭也不抬就答複道:“沒看到你家沽洋。”
啊莉外婆是因為月娥前幾天又生了第二個孩子,再次來幫東哥料理家務的。
五年當中月娥生三個孩子,沽楊後麵這兩個孩子也是男孩,分別叫沽昌林沽昌柱,昌字是沽家這一代的正項字輩。沽昌林沽昌柱生下來一直都特別乖順,逗人疼愛,他們的長相也是有模有樣的,臉目像月娥,雙皮眼櫻桃嘴單邊笑靨,個子像東哥高杆柳長,仁容善麵。
昌林還沒生下來,一天三公到東哥家喝酒時看見月娥頂大肚子在灶邊忙活時就已說過:“東哥,要是個男孩子就叫他昌林,是姑娘嘛你們就隨便喊一個單名,不要字輩。”
東哥說:“三公,這不大好吧。”東哥怕傳統隨意改不得。“最早也要滿月才取名字嘛。”
三公有點急促:“喊了就喊了,小娃的名字可以提前喊的。”
“沽楊不是也滿月才喊嗎?”
三公有點沒好聲氣把手一揮:“沽洋是沽洋。”
等到昌柱生下來的時候,三公幾乎要把沽楊忘掉。他到東哥家串門時都這樣喊:“昌林,要板凳給公坐。”“昌柱,舀瓢水來公喝。”沽楊站在身邊他像是看不見,有時沽楊主動為三公做點什麽,也看不到三公一點笑容。
沽楊知道三公不喜歡他,所以常常在三公背後把一個撅嘴飛過去,以示搏迴自己的尊嚴。
七歲多的昌林都有十歲的沽楊高了,一天三哥弟在一起玩時,昌柱問:“楊哥,你沒吃飯啊,昌林哥都有你高了,明年我也要和你一樣高了。”說著昌柱狠狠的咬著下嘴唇,盯著沽楊看。
沽楊瞪著昌柱說:“矮就矮唄,你也想欺侮我?是三公教你做的?”
昌柱默默的搖著頭,樣子很怕哥哥發火。
昌林說:“楊哥你別理他。三公怎麽不理你楊哥?”
“不知道。”
“你可能不愛聽他擺故事,不愛喊他。”
“不是,擺故事的時候三公不讓我聽,我喊他他也不理我啦。”
孩子滿月了,按照水族地區的習慣,孩子未滿月之前都叫奴的(弟或妹),滿月了是男孩的可以取名字了,如果還不想取頂多也就拖到一歲來取,那也就是過於疼愛叫奴的才不取名字的。外公楊業是有點文化的人,他的觀點是取名字早點好,等孩子學說話時就聽懂自己的名字了,對其他人他也這麽勸。
滿月那天,外公楊業從姑羅寨趕來,叫外婆啊莉煮點好菜,晚上叫他三公來給孩子取名字。
外婆啊莉殺隻準備下蛋的母雞,加一筒黃豆顆燜在鍋裏,不勞海一進屋,香味撲鼻,他笑眯眯說:“喲,親家煮的什麽好菜好香嗬!”
嶽父楊業在樓上和東哥剛剛上好最後一塊樓板,這樣房子外圍就全部圍好樓板全部鋪齊。聽不勞海來了,楊業第一個下樓來和他打招唿:“喲,三公你來啦。”
“楊親家在樓上啊,圍得差不多了吧。”說完他就沿著樓梯往上邊看邊說:“東哥啊,你這樓梯有多寬啊?”
東哥在樓上答他:“有一米多點寬,三叔。”
“搞那麽寬。”他稍蹬一蹬腳說,“蠻牢實的。”
他上到樓上,寬四間的大房子圍的全是紅杉屏風,樓板一色的一寸多厚兩尺多寬的楓香板扣得嚴不見縫,樓上像滿滿的蓄著一屋的木香,說出的話音在屋裏四處迴應。
不勞海扯下那難得離嘴的煙杆,耷拉著嘴說:“嘖嗬,你這個房子圍得好!”
“三叔,下樓吧,準備吃飯了。”東哥放下手上活,拍拍身上灰,和不勞海下樓來。
樓腳火坑上立隻鐵三腳,三腳上那蓋著的菜鍋勤勤的向上冒氣,一對彎桌圍在外麵,這時外婆啊莉把剛洗好的三個小花瓷杯和筷子擺到他們三個男人的麵前。
不勞海坐在楊業和東哥的中間,外婆啊莉和月娥舀點菜到房角裏的灶邊悄無聲響地吃著。孩子裹在一張花格土布的繈褓裏,緊緊的夾在月娥的胸膝間。
三個男人喝著酒,心裏都向那孩子想事,該叫什麽名字好?向來出言果斷的不勞海此時也摸頭不著腦。以往他給小孩子取名時一點都不難,順著祖宗家譜定好的字輩,必須要三顆字,關顆是姓,中間顆是字輩,尾巴顆是名了,隻要不存在重名,中國字那麽多愁沒字安?然而這個孩子有點不大好取,原因是他生在這個非常時期有特殊的意義,應該叫出點名堂來,讓人也看出水平來才是。因為不勞海似在深思琢慮,嶽父楊業和東哥都不說話,隻是給三叔杯子添酒。
在三叔心裏如何給這孩子取名字還有那麽點隔隱,他總把那杆鋼槍和孩子聯在一起,懷疑這孩子是不是純的沽家種子。對於這個問題,他得拿出態度對沽家祖宗負起責任來,於是他很想到月娥懷裏把孩子抱來認真看一下,想從中辨認出點什麽來,如果在相貌上得到一點提示,心頭也好有個數,他把酒杯端到嘴邊,不經意的呷一口,眼睛朝月娥那邊看去,他說:“抱他來三公看一下,是文官還是武將。”
東哥起身就從月娥那裏抱來孩子,奶氣哄哄的放到三公懷裏。那孩子毛頭毛臉,紅紅小嘴一張一合,兩顆黑葡萄般的小眼蒙朧的在盯著三公看,兩隻飽滿的小胖手張著十指亂舞,鼓起紅臉想哭,三公看了一下,好像還沒悟出點什麽來,把孩子傳過去。
“三公想好了嗎?”親家公楊業在旁偏著頭問道。
“嗯。還沒想好。”不勞海好像遇到了從沒遇到的難題。
楊業說:“這點事會難到了三公嗎?按你們沽家的字輩順序找個字配在後麵就成了嘛。”
楊業一提到字輩,他的悟性上來了,馬上接下話來:“對,不要字輩了,就叫沽楊(洋)。”他明擺的意思是父母在落難的時候有他,沽代表東哥,楊代表月娥,留中間那字輩不要了是具有特殊年份記載的意義,大家聽了覺得這名字很有創意,認為三公很公平合理,於是大家雙手讚成;他暗地裏的意思是在留心那個洋字,他眨一下那雙深遂的老眼,好像有一肚子的話沒說出來。這個名字的突然想出來,既明快又恰當,不勞海也覺得有點意外,他以為這是沽家祖宗在給他靈感的。
孩子的名字取好後,爺崽三人就開始開懷暢飲,一直吃到深夜。
開了名字以後的沽楊好像要鬧情緒,從不哭夜的開始哭夜了,他白天睡大覺,一到夜間就開始哭鬧起來,餓了哭飽了也哭,月娥用奶頭塞進他的嘴裏,他撇開嘴就要哭,隻有抱著他在屋裏來迴地篩著,才算平靜下來,抖得月娥累了到東哥,東哥累了到外婆,夜夜都是三個人輪番抱著抖著篩著。不到幾天個個精疲力乏,眼圈都落了一層。外婆啊莉又去找三公來,她說:“三公,你看咋辦好,沽楊以前可不哭夜啊,這樣下去我們可真的要累垮了。”
三公看了看沽洋幾眼,覺得這孩子氣色不好,像是有什麽邪怪在搗弄。他叫東哥找支毛筆和一張尺來長短的紅紙來。三公攤開紙蘸好墨飛毫寫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哭夜郎,誰人過路誰人念,一覺睡到大天光。”寫完他對東哥說:“你拿去寨口那點貼放,讓人多念了他就好了。”
沽楊長到一歲多,個子矮墩結實,看相貌他誰都不揀。除了眼神裏閃現月娥的一點驚睨以外,整個是一張陌生的臉。
沽楊這孩子陶氣少很?啊莉外婆動輒用這話來誇沽楊的聰明,她以沽楊的淘氣而自豪。
一歲多的沽楊就開始和寨上兩三歲的孩子滿寨跑了,啊莉外婆總是在晚飯或午飯的時候過著三公的樓腳去找沽楊,見三公站在樓腳門外時就順便問:“三公,你看見我家沽楊沒見?”而三公則頭也不抬就答複道:“沒看到你家沽洋。”
啊莉外婆是因為月娥前幾天又生了第二個孩子,再次來幫東哥料理家務的。
五年當中月娥生三個孩子,沽楊後麵這兩個孩子也是男孩,分別叫沽昌林沽昌柱,昌字是沽家這一代的正項字輩。沽昌林沽昌柱生下來一直都特別乖順,逗人疼愛,他們的長相也是有模有樣的,臉目像月娥,雙皮眼櫻桃嘴單邊笑靨,個子像東哥高杆柳長,仁容善麵。
昌林還沒生下來,一天三公到東哥家喝酒時看見月娥頂大肚子在灶邊忙活時就已說過:“東哥,要是個男孩子就叫他昌林,是姑娘嘛你們就隨便喊一個單名,不要字輩。”
東哥說:“三公,這不大好吧。”東哥怕傳統隨意改不得。“最早也要滿月才取名字嘛。”
三公有點急促:“喊了就喊了,小娃的名字可以提前喊的。”
“沽楊不是也滿月才喊嗎?”
三公有點沒好聲氣把手一揮:“沽洋是沽洋。”
等到昌柱生下來的時候,三公幾乎要把沽楊忘掉。他到東哥家串門時都這樣喊:“昌林,要板凳給公坐。”“昌柱,舀瓢水來公喝。”沽楊站在身邊他像是看不見,有時沽楊主動為三公做點什麽,也看不到三公一點笑容。
沽楊知道三公不喜歡他,所以常常在三公背後把一個撅嘴飛過去,以示搏迴自己的尊嚴。
七歲多的昌林都有十歲的沽楊高了,一天三哥弟在一起玩時,昌柱問:“楊哥,你沒吃飯啊,昌林哥都有你高了,明年我也要和你一樣高了。”說著昌柱狠狠的咬著下嘴唇,盯著沽楊看。
沽楊瞪著昌柱說:“矮就矮唄,你也想欺侮我?是三公教你做的?”
昌柱默默的搖著頭,樣子很怕哥哥發火。
昌林說:“楊哥你別理他。三公怎麽不理你楊哥?”
“不知道。”
“你可能不愛聽他擺故事,不愛喊他。”
“不是,擺故事的時候三公不讓我聽,我喊他他也不理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