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吃午飯的時辰,青果就迴來了,還多帶來一個馬車。
“姑娘,夫人吩咐,舅老爺家的節禮她那邊已經備好了,因姑娘不在府裏,正要派人過來呢。奴婢一過去,夫人就讓奴婢帶著東西過來了。”青果顧不上洗臉就急急過來匯報了,說完就把禮單奉上。
青果熱的臉紅彤彤的,蕙蘭顧不得看禮單看東西,讓她先下去梳洗休息。
讓柳芽去叫她爹過來,蕙蘭翻著手裏的紙冊子無限唏噓。李管家之前說的幾樣東西倒是沒見,換了燕窩之類的補品和幾樣不易壞的吃食和用品。
外祖家離得遠要提前送,其他幾家的估計也不用她費心了。姑母這真是給她一手包辦了,她雖然感激,但是也不能就這麽收了吧。這又不是一次兩次,年節可是每年都要過的。
蕙蘭又不是真小孩,從來不喜歡欠人。更何況她又不是真的一個錢都拿不出來,讓姑母出錢包辦,時間長了,不要說老太太大夫人姑父他們,就是下人們也會說她們閑話的。
等李管家匆匆過來了,蕙蘭已經想好了解決辦法。
蕙蘭請他坐了,把禮單子遞給他,“李叔,這下節禮是齊了,什麽時候去送呢?”
“姑太太疼姑娘呢,準備的這樣周全。”李管家感歎。
蕙蘭笑的沒心沒肺,“是啊,姑母疼我呢。李叔,我想著我還這麽小,每年的節禮準備起來肯定不周全方便。不如我把之前的那一萬兩莊票請姑母收著,勞她費心幫我置辦節禮,你覺著行嗎?”
李管家一愣,旋即笑道,“這樣很妥當呢,姑娘到底年紀小,不管是用錢或是備辦東西都不方便。索性請姑太太辛苦幾年,等姑娘大一點了就可以親自上手了。”
蕙蘭點點頭,對李叔也更信任了。
“今日已經十八了,從燕京到長安一千多裏,加上如今正暑熱,一路疾馳也需要六七天。要是帶著禮物坐馬車最少要一倍的時間。要是路上耽擱,就得二十天左右了。”李管家介紹的仔細,然後請命“老奴不才,向姑娘毛遂自薦。”
蕙蘭點點頭,再快也得明天才能出發,時間折中就得十八天了。她心裏也是想讓李叔去的,莊子上正在忙夏收,也抽不出來人幫忙。
“李叔出馬,我沒有不放心的。眼看飯點了,你先吃了飯歇個晌。再準備東西吧,吃的用的,該帶的東西都別少了,出門在外不要委屈自己。路上不用太趕了,寧可慢一點,也要順順利利的。”蕙蘭叮嚀道。大熱天的出門也遭罪,要把東西準備齊了才能順當點。
李管家先謝了蕙蘭,這才告退。
蕙蘭吃了飯,一邊在屋裏消失一邊和柳芽水仙閑聊。一個啥都不懂的,聽兩個半懂不懂的說當下出門的章程。
蕙蘭全當聽個熱鬧,她們哪怕比她多吃了十來年大秦的鹽,肯定也沒出過遠門。她還是晚上了問李叔吧,出遠門是不指望了,長長見識也是好的。
全家就蕙蘭房間裏有冰盆,所以就讓青果柳芽水仙三個在房裏的羅漢床上午休。
還是之前的作息,午睡醒了就在屋裏書房裏描紅看書。作為一個古代的大家閨秀,蕙蘭發現以她現在的年紀,除了看書寫字,好像沒有什麽打發時間的方法。
為了不無聊的摳腳被教養媽媽念死,也為了早點能看明白話本遊記之類的感興趣的讀物吸收精神食糧以免枯竭。蕙蘭倒是沉下心來熟悉少兒啟蒙課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之類的。
上麵的字連猜帶蒙能認識一大半,蕙蘭主要是熟悉排版和繁體字。她現在腕力不足,姑母每天隻讓她描紅一張,最多十個字。這次出來沒帶描紅本,蕙蘭就在紙上練字。
晚飯後,李管家前來匯報,“老奴和一個護院騎馬,馬夫趕車,三個人明兒出發。”
“李叔不坐馬車嗎?帶一個護院夠嗎?”蕙蘭關心道。
“天兒熱,坐車太氣悶了,倒不如帶了鬥笠騎馬還自在些。一行三人,夠了,多了倒沒必要。”李管家很耐心,“已經打發人去車馬行租好了兩匹馬,府裏有一個馬車,這樣就齊了。”
蕙蘭半懂不懂的就剩下點頭了,她一個外行,還是不要隨便發表意見了。
“身上多帶些錢,別臨到頭不方便了。”蕙蘭以現代人的思維叮嚀了一句。
李管家還沒來得及說話,柳芽先笑了,“可見姑娘是沒出過門的,出遠門身上帶點碎銀子銅錢就行了。這一路上各大州府縣城都是有錢莊的,莊票帶一張也就夠了,那樣重,馬都拉不動了。”
額,忘了銅錢和金銀都不輕便,也忘了大秦商業空前發達,古代銀行很普遍。蕙蘭不好意思了,紅著臉白了柳芽幾眼。你個二貨,這麽拆領導台真的好嗎?
柳芽渾不在意,還在那偷笑。
“沒規矩,怎麽和姑娘說話呢,你娘要是在看不打你。”李管家沉著臉低聲喝了一句。
蕙蘭從沒見李叔掉臉罵人過,抽不冷的一嗓子給她嚇的一哆嗦。柳芽也咬了唇,再不敢笑了。
李管家當即下拜請罪,“老奴疏於管教,倒叫她這樣沒規矩,請姑娘責罰。”
柳芽見狀也不敢站著,立刻跪了。
“李叔快起來,柳芽還小呢,不過一句玩笑話。”蕙蘭忙去扶他。
李管家卻不起來,鄭重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她跟著姑娘最久。不過十二歲,就仗著老子娘的體麵在國公府裏做二等丫鬟。竟然不知道勤勉當差,這樣沒規矩。叫人看了,還當李家的丫頭都是這副模樣,連著姑娘都要給人小瞧了。”
蕙蘭看了看快哭出來的柳芽,無奈的歎了口氣。估計是因為衝蕙蘭小時候就在身邊伺候了,柳芽有時候說話挺大氣。這要是在自己家裏,怎麽都好。可惜她們要在親戚家裏討生活。她這個樣子,到底是不太安全。李叔做父親的,當然不想女兒闖禍受罰,所以才要防微杜漸吧。”
“那就罰柳芽一個月月錢吧,咱們還要在家呆上十來天,你就留在屋裏做做針線靜靜心。”好我的呀啊,你可長點心吧。蕙蘭倒是不怕丟人,但是她也不希望柳芽繼續這樣下去,將來再害了她那就糟了。
柳芽咬著牙沒有哭出聲,青白著臉謝了恩退了出去。
蕙蘭把李管家扶了起來,“李叔放心,我會照看她的。府裏給我配了教養媽媽,我會讓柳芽也跟著學規矩的。媽媽為我日夜操心,倒是疏忽了柳芽。我也淘氣,整日拉著柳芽鬥嘴,你別怪她們。”
李管家感激的謝過蕙蘭,言歸正傳,“這邊賬上銀錢還夠用,老奴會帶一百兩莊票在身上以防萬一的。這一路老奴也走了不下五次了,姑娘不用擔心。老奴已經交代好了韓媽媽和護院們,家事姑娘不必擔心。莊上估計八月上旬就忙完了,到時周管事必定會來給姑娘迴話,可以讓他去送其他兩家的節禮。”
蕙蘭感動的點點頭,真是什麽心都替她操了,她確實有福氣!兩人又說了兩句,蕙蘭就讓他早點迴去ye休息。
蕙蘭正珍重交代了一句,“天兒熱,李叔估計是要趁早出發的。就不用來我這裏了,自便就好。路上吃喝精細點,注意休息。什麽都不如人要緊,你帶著兩個人平安去平安迴就好。”
李管家很感動,欣慰自家姑娘長大了,懂事了。忍不住誇了蕙蘭幾句,才高興的迴去了。
蕙蘭叫了韓媽媽過來,問她給要出遠門的人準備好東西沒,明晨的早飯安排好沒?
韓媽媽倒是也很靠譜,迴道,已經裝備好了了鬥笠雨傘水囊,收在了馬車上。馬車和馬也都洗幹淨喂好了,保證不會出問題。
蕙蘭一邊聽一邊記,倒是長了知識了。她也不了解不明白,最後隻能把韓媽媽誇了誇,賞了一塊銀子下去。
整好,柳芽一個月雙薪,是二兩銀子,扣下發獎金。
“姑娘,夫人吩咐,舅老爺家的節禮她那邊已經備好了,因姑娘不在府裏,正要派人過來呢。奴婢一過去,夫人就讓奴婢帶著東西過來了。”青果顧不上洗臉就急急過來匯報了,說完就把禮單奉上。
青果熱的臉紅彤彤的,蕙蘭顧不得看禮單看東西,讓她先下去梳洗休息。
讓柳芽去叫她爹過來,蕙蘭翻著手裏的紙冊子無限唏噓。李管家之前說的幾樣東西倒是沒見,換了燕窩之類的補品和幾樣不易壞的吃食和用品。
外祖家離得遠要提前送,其他幾家的估計也不用她費心了。姑母這真是給她一手包辦了,她雖然感激,但是也不能就這麽收了吧。這又不是一次兩次,年節可是每年都要過的。
蕙蘭又不是真小孩,從來不喜歡欠人。更何況她又不是真的一個錢都拿不出來,讓姑母出錢包辦,時間長了,不要說老太太大夫人姑父他們,就是下人們也會說她們閑話的。
等李管家匆匆過來了,蕙蘭已經想好了解決辦法。
蕙蘭請他坐了,把禮單子遞給他,“李叔,這下節禮是齊了,什麽時候去送呢?”
“姑太太疼姑娘呢,準備的這樣周全。”李管家感歎。
蕙蘭笑的沒心沒肺,“是啊,姑母疼我呢。李叔,我想著我還這麽小,每年的節禮準備起來肯定不周全方便。不如我把之前的那一萬兩莊票請姑母收著,勞她費心幫我置辦節禮,你覺著行嗎?”
李管家一愣,旋即笑道,“這樣很妥當呢,姑娘到底年紀小,不管是用錢或是備辦東西都不方便。索性請姑太太辛苦幾年,等姑娘大一點了就可以親自上手了。”
蕙蘭點點頭,對李叔也更信任了。
“今日已經十八了,從燕京到長安一千多裏,加上如今正暑熱,一路疾馳也需要六七天。要是帶著禮物坐馬車最少要一倍的時間。要是路上耽擱,就得二十天左右了。”李管家介紹的仔細,然後請命“老奴不才,向姑娘毛遂自薦。”
蕙蘭點點頭,再快也得明天才能出發,時間折中就得十八天了。她心裏也是想讓李叔去的,莊子上正在忙夏收,也抽不出來人幫忙。
“李叔出馬,我沒有不放心的。眼看飯點了,你先吃了飯歇個晌。再準備東西吧,吃的用的,該帶的東西都別少了,出門在外不要委屈自己。路上不用太趕了,寧可慢一點,也要順順利利的。”蕙蘭叮嚀道。大熱天的出門也遭罪,要把東西準備齊了才能順當點。
李管家先謝了蕙蘭,這才告退。
蕙蘭吃了飯,一邊在屋裏消失一邊和柳芽水仙閑聊。一個啥都不懂的,聽兩個半懂不懂的說當下出門的章程。
蕙蘭全當聽個熱鬧,她們哪怕比她多吃了十來年大秦的鹽,肯定也沒出過遠門。她還是晚上了問李叔吧,出遠門是不指望了,長長見識也是好的。
全家就蕙蘭房間裏有冰盆,所以就讓青果柳芽水仙三個在房裏的羅漢床上午休。
還是之前的作息,午睡醒了就在屋裏書房裏描紅看書。作為一個古代的大家閨秀,蕙蘭發現以她現在的年紀,除了看書寫字,好像沒有什麽打發時間的方法。
為了不無聊的摳腳被教養媽媽念死,也為了早點能看明白話本遊記之類的感興趣的讀物吸收精神食糧以免枯竭。蕙蘭倒是沉下心來熟悉少兒啟蒙課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之類的。
上麵的字連猜帶蒙能認識一大半,蕙蘭主要是熟悉排版和繁體字。她現在腕力不足,姑母每天隻讓她描紅一張,最多十個字。這次出來沒帶描紅本,蕙蘭就在紙上練字。
晚飯後,李管家前來匯報,“老奴和一個護院騎馬,馬夫趕車,三個人明兒出發。”
“李叔不坐馬車嗎?帶一個護院夠嗎?”蕙蘭關心道。
“天兒熱,坐車太氣悶了,倒不如帶了鬥笠騎馬還自在些。一行三人,夠了,多了倒沒必要。”李管家很耐心,“已經打發人去車馬行租好了兩匹馬,府裏有一個馬車,這樣就齊了。”
蕙蘭半懂不懂的就剩下點頭了,她一個外行,還是不要隨便發表意見了。
“身上多帶些錢,別臨到頭不方便了。”蕙蘭以現代人的思維叮嚀了一句。
李管家還沒來得及說話,柳芽先笑了,“可見姑娘是沒出過門的,出遠門身上帶點碎銀子銅錢就行了。這一路上各大州府縣城都是有錢莊的,莊票帶一張也就夠了,那樣重,馬都拉不動了。”
額,忘了銅錢和金銀都不輕便,也忘了大秦商業空前發達,古代銀行很普遍。蕙蘭不好意思了,紅著臉白了柳芽幾眼。你個二貨,這麽拆領導台真的好嗎?
柳芽渾不在意,還在那偷笑。
“沒規矩,怎麽和姑娘說話呢,你娘要是在看不打你。”李管家沉著臉低聲喝了一句。
蕙蘭從沒見李叔掉臉罵人過,抽不冷的一嗓子給她嚇的一哆嗦。柳芽也咬了唇,再不敢笑了。
李管家當即下拜請罪,“老奴疏於管教,倒叫她這樣沒規矩,請姑娘責罰。”
柳芽見狀也不敢站著,立刻跪了。
“李叔快起來,柳芽還小呢,不過一句玩笑話。”蕙蘭忙去扶他。
李管家卻不起來,鄭重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她跟著姑娘最久。不過十二歲,就仗著老子娘的體麵在國公府裏做二等丫鬟。竟然不知道勤勉當差,這樣沒規矩。叫人看了,還當李家的丫頭都是這副模樣,連著姑娘都要給人小瞧了。”
蕙蘭看了看快哭出來的柳芽,無奈的歎了口氣。估計是因為衝蕙蘭小時候就在身邊伺候了,柳芽有時候說話挺大氣。這要是在自己家裏,怎麽都好。可惜她們要在親戚家裏討生活。她這個樣子,到底是不太安全。李叔做父親的,當然不想女兒闖禍受罰,所以才要防微杜漸吧。”
“那就罰柳芽一個月月錢吧,咱們還要在家呆上十來天,你就留在屋裏做做針線靜靜心。”好我的呀啊,你可長點心吧。蕙蘭倒是不怕丟人,但是她也不希望柳芽繼續這樣下去,將來再害了她那就糟了。
柳芽咬著牙沒有哭出聲,青白著臉謝了恩退了出去。
蕙蘭把李管家扶了起來,“李叔放心,我會照看她的。府裏給我配了教養媽媽,我會讓柳芽也跟著學規矩的。媽媽為我日夜操心,倒是疏忽了柳芽。我也淘氣,整日拉著柳芽鬥嘴,你別怪她們。”
李管家感激的謝過蕙蘭,言歸正傳,“這邊賬上銀錢還夠用,老奴會帶一百兩莊票在身上以防萬一的。這一路老奴也走了不下五次了,姑娘不用擔心。老奴已經交代好了韓媽媽和護院們,家事姑娘不必擔心。莊上估計八月上旬就忙完了,到時周管事必定會來給姑娘迴話,可以讓他去送其他兩家的節禮。”
蕙蘭感動的點點頭,真是什麽心都替她操了,她確實有福氣!兩人又說了兩句,蕙蘭就讓他早點迴去ye休息。
蕙蘭正珍重交代了一句,“天兒熱,李叔估計是要趁早出發的。就不用來我這裏了,自便就好。路上吃喝精細點,注意休息。什麽都不如人要緊,你帶著兩個人平安去平安迴就好。”
李管家很感動,欣慰自家姑娘長大了,懂事了。忍不住誇了蕙蘭幾句,才高興的迴去了。
蕙蘭叫了韓媽媽過來,問她給要出遠門的人準備好東西沒,明晨的早飯安排好沒?
韓媽媽倒是也很靠譜,迴道,已經裝備好了了鬥笠雨傘水囊,收在了馬車上。馬車和馬也都洗幹淨喂好了,保證不會出問題。
蕙蘭一邊聽一邊記,倒是長了知識了。她也不了解不明白,最後隻能把韓媽媽誇了誇,賞了一塊銀子下去。
整好,柳芽一個月雙薪,是二兩銀子,扣下發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