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時間慢慢到了四月,天氣開始慢慢變熱,二十度出頭的樣子,這個溫度非常適合外出郊遊,朱厚煒本來打算出去玩一次的,這段時間很是忙碌,天下商會正在鋪開攤子,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處理,雖然有了白孝德,但是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還是不得不交給朱厚煒,畢竟在旁人眼中,朱厚煒是不折不扣的商業奇才。
四月初三,朱厚煒正打算去皇宮接了妹妹還要大哥一起去皇莊的果園玩玩,但是白孝德派人傳來信件說是有人想要拜訪朱厚煒。朱厚煒看了看這個人的資料,於是取消了皇莊的行程,結果就是花了很多心思才把妹妹哄好,順便也許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
中午的時候,朱厚煒來到了京城的食為先,自從這裏開業之後,那是賓朋滿座,絡繹不絕。一樓大廳價格實惠,即使普通的京城百姓也能來品嚐一下。二樓三樓那就是針對高端客戶的了,食材上乘,價格也是成正比。不過這裏環境幽雅,服務周到,而且小道消息說這裏的東家有著“深厚”的,因此也沒有人會在這裏鬧事,最關鍵的是一樓中央有個舞台,不是唱戲的,而是專門用來說書以及講相聲的。說書早已有之,不過這個相聲還是個新鮮文化,由朱厚煒動筆寫的幾個相聲一經表演那是掌聲不斷,笑聲滿堂,一到表演的時候,客人連筷子都會放下,一個是喜歡聽,一個是吃飯的時候聽很有可能嗆著或是把嘴裏的菜飯噴的滿地都是。有了開掛的朱厚煒,食為先算是在京城立穩了。
朱厚煒乘著馬車從側門進入,然後直接往後麵的竹屋走去。要知道食為先的竹樓可不是誰都可以定的,要想在這裏用餐,必須要有功名在身,不然的話哪怕你是勳貴子弟,富家大戶也恕不招待。最令人發指的是秀才,舉人來也不行,隻能是進士,這麽高的門檻,依然沒有擋住顧客,反而三座竹樓常常不夠用。
今天,宴請的地方就在竹樓,地點是朱厚煒定下的,雖然沒有功名在身,但是朱厚煒也是東家,總要有點特權不是。
走過幽靜的竹林,朱厚煒就看到了東麵竹樓下站著兩人,正在等待。看到身著便服的朱厚煒一行人,立刻快步走來迎接。
到了近處,那兩人跪下行禮道“番邦小民叩見福王殿下。”很純正的大明官話,聽不出一絲口音,不過這時代的朝鮮李朝,隻要是高管子弟,上層人物都是要學習漢文的,不光會寫,大多數人還都會說,就是基本都會帶有一點口音,像這樣純正的大明官話還是很難得的。
等到兩人行完禮,朱厚煒這才微笑道“起來吧,今日我是微服出行,叫我朱公子就行了。”“是。”
兩人站起身來,朱厚煒這才打量來人,隻見一人年約二十五六,笑容平和,相貌出眾,麵如冠玉,鬢角修長,身著普通襦袍,頭上包著一塊四方平定巾,完全看不出是外國人。身後一人做一身書童打扮,年約十六七的樣子,個子不高,相貌清秀,再加上有些靦腆的微笑,倒是多了幾分女氣。邪惡的朱厚煒不禁邪惡地猜測兩人之間的關係。
大明雖然推崇程朱理學,不過到了今朝,社會風氣正在慢慢放鬆,朱厚煒經過一些渠道也知曉了官場之中,上層社會有一部分喜歡斷袖之癖,龍陽之好。而大明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所以這股男風飄到李朝生根發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年紀大點的主人似乎沒有覺察到朱厚煒惡意的目光,拱手說道“小人姓鄭,名誌浩,今日鬥膽拜見朱公子,未曾想到朱公子竟能百忙之中,抽出空閑,小人銘感五內。”朱厚煒笑了笑“好說好說,先進去吧,咱們飯桌上談。”
進了竹樓,直接上去,酒宴是被放在了二樓。兩人坐下,分別由黃公公和鄭誌浩的書童服侍,酒菜也很快被端上了飯桌。
鄭誌浩端起了酒盅微笑道“小人曾幾次來到上國,還是第一次得以拜見天家貴胄,一杯水酒,略表感激之意。”說完就以袖遮麵喝了下去,朱厚煒隨意地喝了一口。今天來,是這個鄭誌浩有求於他,談判之中,必要的腔調還是要有的。
朱厚煒放下酒盅,微笑說道“鄭公子難得來我大明,這食為先的菜式也是上乘之作,鄭公子快嚐嚐。”鄭誌浩連忙點頭,然後夾菜。雖然麵露讚賞之意,但是朱厚煒可以看到他的眼中沒有享受的情緒。
兩人開始閑聊,朱厚煒對於李氏朝鮮還是很感興趣的,雖然國小民弱,但是對於大明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藩屬國,從商業上來說,也是個不錯的市場。若是天下商會想要進入朝鮮,皇家的身份也會有很大的作用。
過了一會兒,朱厚煒發現鄭誌浩的微笑慢慢變淡,和他說話的時候也有些走神,朱厚煒便問道“鄭公子,可是這些菜式不合胃口?”鄭誌浩迴過神來,然後臉上露出了一絲掙紮的表情,突然站了起來。離得不遠的洪玉微閉的眼睛立刻張開,微微跨出一小步,做好了攻擊的準備,以他這個有點弓步的姿勢,可以最快地把鄭誌浩製服。
不過鄭誌浩沒有做出什麽惡意的舉動,而是一撩下袍,跪了下來,眼睛微紅,似乎就要流出眼淚,磕頭道“還請福王殿下救家父一命。”朱厚煒有些愣了“這話是怎麽說的?你起來好好說說。”
鄭誌浩這才在書童的攙扶下站了起來,然後緩緩道來。鄭誌浩的父親是鄭榮,這個鄭榮呢是朝鮮的使臣,常駐於大明京師,負責溝通兩國事宜。基本相當於駐華大使,鄭誌浩的大哥在朝鮮也是做官的,他是二兒子,也是鄭榮最小的兒子。而他負責鄭家商業上的事情。作為使臣,要想來迴夾藏一些私貨還是比較輕鬆的,鄭家也因此獲取了大量的錢財。
朝鮮呢,似乎和曆史上有些出入,本來在三年前,燕山君李隆就會被趕下王座,成為朝鮮曆史上第一個被廢的大王。那時候應該是朱厚照登基即位的第二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燕山君依然還是大王。不過和曆史上相同的是燕山君是個暴君,即位之後開始轉變態度,逐步地破壞佛寺,驅趕僧人。而且還把醫女充入官妓,造成了很壞的影響。燕山君常帶官妓到處遊玩,並對進諫功臣一個個施以酷刑,燕山君不喜歡儒家,所以經常都與尊崇儒學的百官發生衝突。有人用訓民正音辱罵他,批判他的****,於是燕山君就下令禁止正音(朝鮮文字)。官員是敢怒不敢言,不是怕燕山君,而是怕明朝的態度。明史中記載,“正德二年,(忄隆)以世子(皇頁)夭亡,哀慟成疾,奏請以國事付其弟懌,其國人複奏請封懌。禮部議命懌權理國事,俟(忄隆)卒乃封。既,陪臣盧公弼等以朝貢至京,複請封懌,廷議不允。十二月,(忄隆)母妃(按:即貞顯王後)奏懌長且賢,堪付重寄。於是禮部奏:‘(忄隆)以痼疾辭位,懌以親弟承托,接受既明,友愛不失。通國臣民舉無異詞,宜順其請’。上乃允懌嗣位,遣中官敕封,並賜其妃尹氏誥命“朝鮮的使臣再次騙過明朝,這才有了燕山君被廢,中宗即位。
如今,這位燕山君又弄出事情來了。因為到處花錢,而且又要修建宮殿,燕山君沒錢了。為了滿足自己的計劃,燕山君把目光轉向了大臣。鄭榮這位朝中沒多大勢力而且家財豐厚的大臣倒黴了,被燕山君以走私的名義關入大牢,大兒子也尋個罪名貶為庶民。鄭誌浩為了救出父親,拿出了所有的家產,但是依然沒有滿足燕山君的胃口,所以鄭誌浩就來到了大明,準備買些能賺大錢的貨物迴去。
“殿下,如今大明的貨物之中,以玻璃器皿為最賺錢的貨物,即使以目前的售價,小人拿迴朝鮮也能幾倍售之。可惜這水晶齋每日隻出售百件,小人也是收購不得。因此才尋機求見殿下,還請殿下能賒些玻璃器皿以及香皂肥皂等貨物,以救家父。”說著說著,鄭誌浩已是淚如雨下。
朱厚煒沒有立刻迴答,而是沉默思考著。
時間慢慢到了四月,天氣開始慢慢變熱,二十度出頭的樣子,這個溫度非常適合外出郊遊,朱厚煒本來打算出去玩一次的,這段時間很是忙碌,天下商會正在鋪開攤子,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處理,雖然有了白孝德,但是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還是不得不交給朱厚煒,畢竟在旁人眼中,朱厚煒是不折不扣的商業奇才。
四月初三,朱厚煒正打算去皇宮接了妹妹還要大哥一起去皇莊的果園玩玩,但是白孝德派人傳來信件說是有人想要拜訪朱厚煒。朱厚煒看了看這個人的資料,於是取消了皇莊的行程,結果就是花了很多心思才把妹妹哄好,順便也許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
中午的時候,朱厚煒來到了京城的食為先,自從這裏開業之後,那是賓朋滿座,絡繹不絕。一樓大廳價格實惠,即使普通的京城百姓也能來品嚐一下。二樓三樓那就是針對高端客戶的了,食材上乘,價格也是成正比。不過這裏環境幽雅,服務周到,而且小道消息說這裏的東家有著“深厚”的,因此也沒有人會在這裏鬧事,最關鍵的是一樓中央有個舞台,不是唱戲的,而是專門用來說書以及講相聲的。說書早已有之,不過這個相聲還是個新鮮文化,由朱厚煒動筆寫的幾個相聲一經表演那是掌聲不斷,笑聲滿堂,一到表演的時候,客人連筷子都會放下,一個是喜歡聽,一個是吃飯的時候聽很有可能嗆著或是把嘴裏的菜飯噴的滿地都是。有了開掛的朱厚煒,食為先算是在京城立穩了。
朱厚煒乘著馬車從側門進入,然後直接往後麵的竹屋走去。要知道食為先的竹樓可不是誰都可以定的,要想在這裏用餐,必須要有功名在身,不然的話哪怕你是勳貴子弟,富家大戶也恕不招待。最令人發指的是秀才,舉人來也不行,隻能是進士,這麽高的門檻,依然沒有擋住顧客,反而三座竹樓常常不夠用。
今天,宴請的地方就在竹樓,地點是朱厚煒定下的,雖然沒有功名在身,但是朱厚煒也是東家,總要有點特權不是。
走過幽靜的竹林,朱厚煒就看到了東麵竹樓下站著兩人,正在等待。看到身著便服的朱厚煒一行人,立刻快步走來迎接。
到了近處,那兩人跪下行禮道“番邦小民叩見福王殿下。”很純正的大明官話,聽不出一絲口音,不過這時代的朝鮮李朝,隻要是高管子弟,上層人物都是要學習漢文的,不光會寫,大多數人還都會說,就是基本都會帶有一點口音,像這樣純正的大明官話還是很難得的。
等到兩人行完禮,朱厚煒這才微笑道“起來吧,今日我是微服出行,叫我朱公子就行了。”“是。”
兩人站起身來,朱厚煒這才打量來人,隻見一人年約二十五六,笑容平和,相貌出眾,麵如冠玉,鬢角修長,身著普通襦袍,頭上包著一塊四方平定巾,完全看不出是外國人。身後一人做一身書童打扮,年約十六七的樣子,個子不高,相貌清秀,再加上有些靦腆的微笑,倒是多了幾分女氣。邪惡的朱厚煒不禁邪惡地猜測兩人之間的關係。
大明雖然推崇程朱理學,不過到了今朝,社會風氣正在慢慢放鬆,朱厚煒經過一些渠道也知曉了官場之中,上層社會有一部分喜歡斷袖之癖,龍陽之好。而大明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所以這股男風飄到李朝生根發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年紀大點的主人似乎沒有覺察到朱厚煒惡意的目光,拱手說道“小人姓鄭,名誌浩,今日鬥膽拜見朱公子,未曾想到朱公子竟能百忙之中,抽出空閑,小人銘感五內。”朱厚煒笑了笑“好說好說,先進去吧,咱們飯桌上談。”
進了竹樓,直接上去,酒宴是被放在了二樓。兩人坐下,分別由黃公公和鄭誌浩的書童服侍,酒菜也很快被端上了飯桌。
鄭誌浩端起了酒盅微笑道“小人曾幾次來到上國,還是第一次得以拜見天家貴胄,一杯水酒,略表感激之意。”說完就以袖遮麵喝了下去,朱厚煒隨意地喝了一口。今天來,是這個鄭誌浩有求於他,談判之中,必要的腔調還是要有的。
朱厚煒放下酒盅,微笑說道“鄭公子難得來我大明,這食為先的菜式也是上乘之作,鄭公子快嚐嚐。”鄭誌浩連忙點頭,然後夾菜。雖然麵露讚賞之意,但是朱厚煒可以看到他的眼中沒有享受的情緒。
兩人開始閑聊,朱厚煒對於李氏朝鮮還是很感興趣的,雖然國小民弱,但是對於大明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藩屬國,從商業上來說,也是個不錯的市場。若是天下商會想要進入朝鮮,皇家的身份也會有很大的作用。
過了一會兒,朱厚煒發現鄭誌浩的微笑慢慢變淡,和他說話的時候也有些走神,朱厚煒便問道“鄭公子,可是這些菜式不合胃口?”鄭誌浩迴過神來,然後臉上露出了一絲掙紮的表情,突然站了起來。離得不遠的洪玉微閉的眼睛立刻張開,微微跨出一小步,做好了攻擊的準備,以他這個有點弓步的姿勢,可以最快地把鄭誌浩製服。
不過鄭誌浩沒有做出什麽惡意的舉動,而是一撩下袍,跪了下來,眼睛微紅,似乎就要流出眼淚,磕頭道“還請福王殿下救家父一命。”朱厚煒有些愣了“這話是怎麽說的?你起來好好說說。”
鄭誌浩這才在書童的攙扶下站了起來,然後緩緩道來。鄭誌浩的父親是鄭榮,這個鄭榮呢是朝鮮的使臣,常駐於大明京師,負責溝通兩國事宜。基本相當於駐華大使,鄭誌浩的大哥在朝鮮也是做官的,他是二兒子,也是鄭榮最小的兒子。而他負責鄭家商業上的事情。作為使臣,要想來迴夾藏一些私貨還是比較輕鬆的,鄭家也因此獲取了大量的錢財。
朝鮮呢,似乎和曆史上有些出入,本來在三年前,燕山君李隆就會被趕下王座,成為朝鮮曆史上第一個被廢的大王。那時候應該是朱厚照登基即位的第二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燕山君依然還是大王。不過和曆史上相同的是燕山君是個暴君,即位之後開始轉變態度,逐步地破壞佛寺,驅趕僧人。而且還把醫女充入官妓,造成了很壞的影響。燕山君常帶官妓到處遊玩,並對進諫功臣一個個施以酷刑,燕山君不喜歡儒家,所以經常都與尊崇儒學的百官發生衝突。有人用訓民正音辱罵他,批判他的****,於是燕山君就下令禁止正音(朝鮮文字)。官員是敢怒不敢言,不是怕燕山君,而是怕明朝的態度。明史中記載,“正德二年,(忄隆)以世子(皇頁)夭亡,哀慟成疾,奏請以國事付其弟懌,其國人複奏請封懌。禮部議命懌權理國事,俟(忄隆)卒乃封。既,陪臣盧公弼等以朝貢至京,複請封懌,廷議不允。十二月,(忄隆)母妃(按:即貞顯王後)奏懌長且賢,堪付重寄。於是禮部奏:‘(忄隆)以痼疾辭位,懌以親弟承托,接受既明,友愛不失。通國臣民舉無異詞,宜順其請’。上乃允懌嗣位,遣中官敕封,並賜其妃尹氏誥命“朝鮮的使臣再次騙過明朝,這才有了燕山君被廢,中宗即位。
如今,這位燕山君又弄出事情來了。因為到處花錢,而且又要修建宮殿,燕山君沒錢了。為了滿足自己的計劃,燕山君把目光轉向了大臣。鄭榮這位朝中沒多大勢力而且家財豐厚的大臣倒黴了,被燕山君以走私的名義關入大牢,大兒子也尋個罪名貶為庶民。鄭誌浩為了救出父親,拿出了所有的家產,但是依然沒有滿足燕山君的胃口,所以鄭誌浩就來到了大明,準備買些能賺大錢的貨物迴去。
“殿下,如今大明的貨物之中,以玻璃器皿為最賺錢的貨物,即使以目前的售價,小人拿迴朝鮮也能幾倍售之。可惜這水晶齋每日隻出售百件,小人也是收購不得。因此才尋機求見殿下,還請殿下能賒些玻璃器皿以及香皂肥皂等貨物,以救家父。”說著說著,鄭誌浩已是淚如雨下。
朱厚煒沒有立刻迴答,而是沉默思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