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教師班是第一批朝陽院的學生在當上老師後並不意味他們就學到這裏就停了,而是由以前的朱府學子給他們上課,也就是物理。這門課是在假期的時候上,後麵進來的學生還不知道有這麽一門課。楊慎和張智,唐伯虎都是進入朝陽院後旁聽過幾次,除了唐伯虎沒什麽興趣,楊慎和張智都非常入迷。這門課也非常有趣,利用物理知識來打破人們的常識,上課經常是以實驗的形式來進行,比如兩個鐵球落地,比如牛皮紙裝水放在火上烤,放大鏡聚焦產熱等等。“下次科考基本要三年之後,若是用修兄在這裏待上三年也無妨,隻要下次蟾宮折桂就行了。”朱厚照笑著說道。楊慎皺了皺眉,沒有說什麽。但是他的沉默讓朱厚煒知道他內心的糾結,於是問道“楊師傅怎麽說?”楊慎沉吟了幾秒,微微搖頭,歎了口氣,慢慢說道“父親本來對於我留在朝陽院以待下次科考是同意的,但是我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之後,父親十分震怒,但看我心意已決,如今算是默認吧。”張智在旁發問“賢弟說了什麽?”楊慎轉頭看看,發現四人都是看著自己,然後自嘲一笑,說道“朱熹嚐評之曰‘《說文》之解字,《爾雅》之訓詁,上以解經、下以修辭,豈不正大簡易。’至宋時,僧徒陋劣,乃作語錄;儒者亦學僧家作語錄。欲求易欲,反為難知;本欲明經,適以晦道矣!甚者因陋就簡,以打乖筋鬥入詩章,以閉眼合眉入文字,曰:‘我所述程朱之說,道理之談,辭達意而已,不求工也。’噫,左矣!。”這裏所說的“以打乖筋鬥入詩章,以閉眼合眉入文字”是陳獻章(白沙心學)所為。楊慎這些話的意思就是“學禪家”而導致儒學之“理”難知,聖道幾晦,這是程朱理學很大的問題所在。聽完楊慎的話,眾人都是一臉震驚,因為明朝時期,程朱理學基本是儒家的代表思想,正規的讀書人要想參加科考,所學的東西大多都是在這上麵發展而來,可以說是世間通用的答案。但是楊慎剛才確是指出“真理”的錯誤之處,不免讓人震驚。但是震驚過後,各人的表情又不相同,張智是幾欲發怒,但是一時不好措辭,唐伯虎是陷入了思考,朱厚照露出一副“我欣賞你的模樣”,朱厚煒則是“加油,繼續,我看好你。”這兄弟兩的表情讓楊慎好笑的同時也感到了一絲溫暖,他本以為自己這樣的話語應該會讓兩人大失所望甚至勃然大怒,每想到這麽意想不到。唐伯虎想了一會兒,微微搖頭,問道“還有呢?”楊慎看看唐伯虎,又看看已經冷靜下來的張智,笑了一下,才說道“朱熹之學‘失之專’,‘失之專者,一騁意(己)見,掃滅前賢’,用其自己的理學思想來詮釋儒家經典,否定漢唐諸儒經說,以確立其自己的思想權威,而後儒不察,‘失之陋’,‘失之陋者,惟從宋人,不知有漢唐前說也’,隻能仰朱熹之鼻息了:‘高者談性命,祖宋人語錄;卑者習舉業,抄宋人之策論’。”其他人還好,張智剛壓下去的火氣突然又要竄出來,這段話批判的更狠,而且把他也給罩進去了。張智出身商人之家,要知道這時候商人是不能科舉的,於是他老爹托人把他單獨立戶,入了民戶,這才考到了舉人,雖然這次名落孫山但是自己還年輕,還可以繼續考。自己現在的成就自己還是很自豪的,但是楊慎的這些話卻是基本否定了自己十年寒窗苦讀的成果。於是他站起身子,朝著幾人拱拱手,說道“學生身體不適,先告辭了。”眾人迴禮,張智就這麽走了。楊慎倒是沒怎麽鬱悶,而是看向三人“如何?是否覺得大逆不道,有辱先賢?”朱厚照微微搖頭,唐伯虎卻是自嘲一笑“有這種想法的豈止賢弟一人。對於程朱理學,我也是早有疑問,但是先前隻緣身在此山中,如今跳出圈外在打量一番,雖窺不得全貌,卻也是發現了一些問題。沒想到,用修賢弟才年及弱冠就有此想法,愚兄不如也?”楊慎迴道“伯虎兄過謙了,小弟也是因為這次落榜而有所得,機緣巧合,當不得伯虎兄誇讚。”朱厚煒在旁插了一句“行了,兩位,都別酸了。一位是閑雲野鶴,瀟灑度日,一位是反抗權威,都不是俗人。可要在這麽謙來謙去的可就落了下乘。”楊慎和唐寅聽了相視一笑。楊慎卻是再次說道:“如今在朝陽院所學的物理,雖然看著簡單,但是武藝不透露這世間的道理。做學問不僅要學做人,還要學道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我曾見過家父的公文,這其中,聖人之道卻是益處不甚,所以我要留在朝陽院。”朱厚照是點頭道“你算是說道點子上了,如今我也要學著辦理公務,下麵遞上來的奏折我現在基本一看就知道有沒有問題,不是因為學了儒家巨著,程朱之說,而是因為《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左傳》等等,還有就是這數學。有時候,在個人品行還有百姓利益上要做出抉擇,選擇任何一方都會有不妥之處,難道看《論語》嗎?宋朝趙宰相所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也不對。”朱厚煒轉向唐寅“伯虎兄呢?準備留在此地?”唐寅笑了笑說道“如今我是孤家寡人一個,四處為家,何處安不得身。雖然在朝陽院日子尚短,但是此地給我的感覺與其他地方大不相同。如今一邊學習畫技,一邊教授丹青,也算是逍遙。”雖然說得瀟灑,但是眼中的黯淡之色依然被朱厚煒察覺到了,就是不知是對科舉還是對孤家寡人。朱厚煒想了一下說道“伯虎兄喜歡桃花吧?”唐寅楞了一下,有些微胖的臉上露出了驚訝之色“福王殿下也知道?”朱厚煒神秘一笑“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何人不知。以我看來,不如就定居在這京城附近,一個是生活便利,一個是教授學生,以伯虎兄的才學定能教導出許多棟梁之才,再一個就是可以在郊外之地擇一住所,四周遍種桃樹,到時桃花盛開之時,漫山遍野,一片春色,豈不快哉?”楊慎也是笑著說道“到時伯虎兄就不僅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還是桃花庵主了。”唐伯虎也是笑著說道“這個不錯,以後我就號桃花庵主。”朱厚照插了句嘴“我對於桃花倒不是很感興趣,不過桃子成熟的時候就來向桃花庵主討要些桃子解饞如何?”說完四人都是笑了出來。氣氛和諧,唐寅也更放開了,於是問道“不知福王殿下,覺得用修賢弟才學如何?”楊慎知道唐寅是要打趣自己,苦笑著搖搖頭。朱厚煒卻是說道“蜀中才子什麽的早有人說過,不過我認為用修兄不止於此,才情更甚解春雨。”解春雨就是解縉,字大紳,才情之高,世人皆知。因為經常直言而為人忌。但是他受到朱元璋與朱棣的賞識,在成祖朱棣時期,還是第一批閣老。才情性格都非常好,就是仕途多舛,結局悲慘。不過這時大家都知道朱厚煒僅僅是說才情。楊慎也是有些驚訝地說道“過獎了,愧不敢當。”又閑談了一會兒,眾人才各自告辭。白玉蓮等人也和丁莉聚完了,這次帶來的禮物,吃食也交給了小丁莉。朱厚照一行人才從朝陽院出發,準備迴京城。馬車上,朱厚照問道“你對那唐寅很看重?”朱厚煒笑著說道“一個國家需要治國的人才,各行各業也需要能夠創新,創造,改變社會的人才,但是,屬於一個文明的標簽的卻需要藝術上的方家。”朱厚煒比較反感的就是後世的年輕人一提到藝術就是莫奈,梵高,印象派,什麽的,似乎藝術隻存在於西方,卻對自己國家的傑出藝術家不了解。作為一個沉澱幾千年的優秀文明,這是非常可惜的。朱厚照不太理解,但是聽了之後微微點頭,沒有多說。
教師班是第一批朝陽院的學生在當上老師後並不意味他們就學到這裏就停了,而是由以前的朱府學子給他們上課,也就是物理。這門課是在假期的時候上,後麵進來的學生還不知道有這麽一門課。楊慎和張智,唐伯虎都是進入朝陽院後旁聽過幾次,除了唐伯虎沒什麽興趣,楊慎和張智都非常入迷。這門課也非常有趣,利用物理知識來打破人們的常識,上課經常是以實驗的形式來進行,比如兩個鐵球落地,比如牛皮紙裝水放在火上烤,放大鏡聚焦產熱等等。“下次科考基本要三年之後,若是用修兄在這裏待上三年也無妨,隻要下次蟾宮折桂就行了。”朱厚照笑著說道。楊慎皺了皺眉,沒有說什麽。但是他的沉默讓朱厚煒知道他內心的糾結,於是問道“楊師傅怎麽說?”楊慎沉吟了幾秒,微微搖頭,歎了口氣,慢慢說道“父親本來對於我留在朝陽院以待下次科考是同意的,但是我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之後,父親十分震怒,但看我心意已決,如今算是默認吧。”張智在旁發問“賢弟說了什麽?”楊慎轉頭看看,發現四人都是看著自己,然後自嘲一笑,說道“朱熹嚐評之曰‘《說文》之解字,《爾雅》之訓詁,上以解經、下以修辭,豈不正大簡易。’至宋時,僧徒陋劣,乃作語錄;儒者亦學僧家作語錄。欲求易欲,反為難知;本欲明經,適以晦道矣!甚者因陋就簡,以打乖筋鬥入詩章,以閉眼合眉入文字,曰:‘我所述程朱之說,道理之談,辭達意而已,不求工也。’噫,左矣!。”這裏所說的“以打乖筋鬥入詩章,以閉眼合眉入文字”是陳獻章(白沙心學)所為。楊慎這些話的意思就是“學禪家”而導致儒學之“理”難知,聖道幾晦,這是程朱理學很大的問題所在。聽完楊慎的話,眾人都是一臉震驚,因為明朝時期,程朱理學基本是儒家的代表思想,正規的讀書人要想參加科考,所學的東西大多都是在這上麵發展而來,可以說是世間通用的答案。但是楊慎剛才確是指出“真理”的錯誤之處,不免讓人震驚。但是震驚過後,各人的表情又不相同,張智是幾欲發怒,但是一時不好措辭,唐伯虎是陷入了思考,朱厚照露出一副“我欣賞你的模樣”,朱厚煒則是“加油,繼續,我看好你。”這兄弟兩的表情讓楊慎好笑的同時也感到了一絲溫暖,他本以為自己這樣的話語應該會讓兩人大失所望甚至勃然大怒,每想到這麽意想不到。唐伯虎想了一會兒,微微搖頭,問道“還有呢?”楊慎看看唐伯虎,又看看已經冷靜下來的張智,笑了一下,才說道“朱熹之學‘失之專’,‘失之專者,一騁意(己)見,掃滅前賢’,用其自己的理學思想來詮釋儒家經典,否定漢唐諸儒經說,以確立其自己的思想權威,而後儒不察,‘失之陋’,‘失之陋者,惟從宋人,不知有漢唐前說也’,隻能仰朱熹之鼻息了:‘高者談性命,祖宋人語錄;卑者習舉業,抄宋人之策論’。”其他人還好,張智剛壓下去的火氣突然又要竄出來,這段話批判的更狠,而且把他也給罩進去了。張智出身商人之家,要知道這時候商人是不能科舉的,於是他老爹托人把他單獨立戶,入了民戶,這才考到了舉人,雖然這次名落孫山但是自己還年輕,還可以繼續考。自己現在的成就自己還是很自豪的,但是楊慎的這些話卻是基本否定了自己十年寒窗苦讀的成果。於是他站起身子,朝著幾人拱拱手,說道“學生身體不適,先告辭了。”眾人迴禮,張智就這麽走了。楊慎倒是沒怎麽鬱悶,而是看向三人“如何?是否覺得大逆不道,有辱先賢?”朱厚照微微搖頭,唐伯虎卻是自嘲一笑“有這種想法的豈止賢弟一人。對於程朱理學,我也是早有疑問,但是先前隻緣身在此山中,如今跳出圈外在打量一番,雖窺不得全貌,卻也是發現了一些問題。沒想到,用修賢弟才年及弱冠就有此想法,愚兄不如也?”楊慎迴道“伯虎兄過謙了,小弟也是因為這次落榜而有所得,機緣巧合,當不得伯虎兄誇讚。”朱厚煒在旁插了一句“行了,兩位,都別酸了。一位是閑雲野鶴,瀟灑度日,一位是反抗權威,都不是俗人。可要在這麽謙來謙去的可就落了下乘。”楊慎和唐寅聽了相視一笑。楊慎卻是再次說道:“如今在朝陽院所學的物理,雖然看著簡單,但是武藝不透露這世間的道理。做學問不僅要學做人,還要學道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我曾見過家父的公文,這其中,聖人之道卻是益處不甚,所以我要留在朝陽院。”朱厚照是點頭道“你算是說道點子上了,如今我也要學著辦理公務,下麵遞上來的奏折我現在基本一看就知道有沒有問題,不是因為學了儒家巨著,程朱之說,而是因為《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左傳》等等,還有就是這數學。有時候,在個人品行還有百姓利益上要做出抉擇,選擇任何一方都會有不妥之處,難道看《論語》嗎?宋朝趙宰相所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也不對。”朱厚煒轉向唐寅“伯虎兄呢?準備留在此地?”唐寅笑了笑說道“如今我是孤家寡人一個,四處為家,何處安不得身。雖然在朝陽院日子尚短,但是此地給我的感覺與其他地方大不相同。如今一邊學習畫技,一邊教授丹青,也算是逍遙。”雖然說得瀟灑,但是眼中的黯淡之色依然被朱厚煒察覺到了,就是不知是對科舉還是對孤家寡人。朱厚煒想了一下說道“伯虎兄喜歡桃花吧?”唐寅楞了一下,有些微胖的臉上露出了驚訝之色“福王殿下也知道?”朱厚煒神秘一笑“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何人不知。以我看來,不如就定居在這京城附近,一個是生活便利,一個是教授學生,以伯虎兄的才學定能教導出許多棟梁之才,再一個就是可以在郊外之地擇一住所,四周遍種桃樹,到時桃花盛開之時,漫山遍野,一片春色,豈不快哉?”楊慎也是笑著說道“到時伯虎兄就不僅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還是桃花庵主了。”唐伯虎也是笑著說道“這個不錯,以後我就號桃花庵主。”朱厚照插了句嘴“我對於桃花倒不是很感興趣,不過桃子成熟的時候就來向桃花庵主討要些桃子解饞如何?”說完四人都是笑了出來。氣氛和諧,唐寅也更放開了,於是問道“不知福王殿下,覺得用修賢弟才學如何?”楊慎知道唐寅是要打趣自己,苦笑著搖搖頭。朱厚煒卻是說道“蜀中才子什麽的早有人說過,不過我認為用修兄不止於此,才情更甚解春雨。”解春雨就是解縉,字大紳,才情之高,世人皆知。因為經常直言而為人忌。但是他受到朱元璋與朱棣的賞識,在成祖朱棣時期,還是第一批閣老。才情性格都非常好,就是仕途多舛,結局悲慘。不過這時大家都知道朱厚煒僅僅是說才情。楊慎也是有些驚訝地說道“過獎了,愧不敢當。”又閑談了一會兒,眾人才各自告辭。白玉蓮等人也和丁莉聚完了,這次帶來的禮物,吃食也交給了小丁莉。朱厚照一行人才從朝陽院出發,準備迴京城。馬車上,朱厚照問道“你對那唐寅很看重?”朱厚煒笑著說道“一個國家需要治國的人才,各行各業也需要能夠創新,創造,改變社會的人才,但是,屬於一個文明的標簽的卻需要藝術上的方家。”朱厚煒比較反感的就是後世的年輕人一提到藝術就是莫奈,梵高,印象派,什麽的,似乎藝術隻存在於西方,卻對自己國家的傑出藝術家不了解。作為一個沉澱幾千年的優秀文明,這是非常可惜的。朱厚照不太理解,但是聽了之後微微點頭,沒有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