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房之內,柴哲威壓抑著心底驚詫,勉強擠出笑容,道:“聽聞長孫大郎正在平穰城內,協助大軍攻城拔寨,這一份東征首功的榮耀穩穩的即將到手,卻為何返迴關中?”
長孫衝穩穩的坐在下首,長孫溫恭謹的束手立於一側。
長孫衝呷了一口茶水,歎息道:“東征固然重要,然則家國難兩全,如今關隴門閥危機重重,整個長安風雲跌宕,稍有不慎便有諸多家族席卷其中,難以保全。此等情形之下,吾又如何能夠安心在遼東為陛下效力呢?故而不得不返迴長安,撥亂反正。”
柴哲威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心裏猛地揪緊。
什麽叫“撥亂反正”?!
他忙問道:“那大郎此番前來,可是有何賜教?”
長孫衝淡然一笑,與柴哲威四目對視,而後略微頷首,道:“有些事,你知我知是為默契,但是說出來就大可不必。”
柴哲威心底巨震。
長孫家居然要在這個時候發力,廢黜東宮、擁立晉王?
且不說關隴門閥眼下還有沒有這個實力,重要的是陛下還活著呢。一旦陛下自遼東返迴長安,這種違背他的意誌、甚至無視皇權威嚴的做法,豈能得到他的認同?
難道關隴門閥就不怕陛下的問罪?
他原以為這些年隻需隱忍著就好,朝廷劇變必然是陛下駕崩的那一天才會發生,卻實在是猜不透為何長孫家這般迫不及待,甘冒奇險亦要先下手為強,將東宮廢黜。
這風險也太大了……
略一沉思,柴哲威搖頭道:“本帥愚笨,實不知長孫大郎言中之意。再者說來,本帥深受皇恩,受命鎮守玄武門,自當以血肉之軀扞衛宮禁,縱百死亦不敢有絲毫懈怠。置於其它,並不關心。”
長孫衝哂然。
若是當真不關心,又何必提及你鎮守玄武門之職責?
他頷首道:“譙國公公忠體國,實乃國之幹臣,吾輩欽佩無地。隻是良禽擇木而棲,吾等勳貴之家,想要最終有個好結果,這腳下的路卻還是要看清。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那可就冤哉枉也。”
柴哲威沉吟半晌,緩緩道:“實不相瞞,本帥自知才疏學淺、能力有限,惟願盡忠職守、效忠陛下,如此而已。至於朝堂之上的爭權奪利,既無能力參與,亦不願參與,就扞衛這玄武門,為陛下做一條忠犬,此生足矣。”
長孫衝哈哈一笑。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或許往後,能夠與譙國公同飲慶功酒,以抒胸臆!”
“說起喝酒,本帥倒是頗為擅長,要不本帥讓人略備薄酒,與大郎小酌幾杯?”
長孫衝道:“此番迴京,深受家父叮囑,不敢絲毫懈怠。譙國公美意,在下領受,日後你我定當多多走動,這喝酒的機會多得是。”
柴哲威頷首道:“如此也好,總之無論大郎何時有興致,本帥定掃榻以待。”
長孫衝起身笑道:“如此甚好……既然如此,在下也不過多叨擾,先行告辭。”
柴哲威起身相送:“請。”
長孫衝抱拳迴禮,與長孫溫一同走出營房,見到遊文芝依舊束手立於門外,落雪已然堆滿肩頭,不由得多看了一眼,之後腳步不停,出了營門坐上馬車離去。
看著長孫兄弟離去,遊文芝趕緊返迴營房之內,走到柴哲威近前問道:“這長孫大郎所為何來?”
柴哲威婆娑著茶杯,蹙眉沉思半晌,方才說道:“大抵是長孫家意欲謀劃兵變,廢黜東宮,擁立晉王上位……然而這很不尋常,他們這麽幹,將陛下置於何地?”
李二陛下的脾氣,朝野皆知。你若是老老實實聽候皇命,他從來不吝於賞賜,即便犯下大錯也往往網開一麵,願意譜寫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以供後世傳頌。
即便是侯君集那等危及皇權的謀逆之舉,曆朝曆代都得是個“夷三族”的下場,李二陛下也僅僅是剝奪爵位、追迴封賞,將其女眷充入教坊司,男丁發配瓊州。
連侯君集唯一的兒子都幸免於難……
然而,誰若是以為李二陛下當真是個心胸寬闊的,那就大錯特錯。武德九年,東宮與齊王府上上下下數千口人頭就是李二陛下心狠手辣最好的證明……
在沒有李二陛下的旨意之時擅自兵變廢黜東宮,這等行為不啻於謀朝篡位,李二陛下如何能忍?
更被說李二陛下已經打壓關隴門閥許多年,一直未能狠下辣手也隻是尋不到太多的借口,不願背負一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罵名。一旦關隴門閥自己將把柄遞到李二陛下手中,李二陛下豈能手下留情?
這其中必然還有極為重要之環節未能宣示人前,否則難以解釋長孫家的動機與謀劃。
遊文芝心思靈透,想了想,道:“會不會是陛下有口諭,令長孫衝暗中潛返長安,綢繆廢黜東宮之事?”
李二陛下英明神武、雄才偉略,反而卻有一個“自珍羽毛”的毛病,極為愛惜自己的名聲。李承乾乃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在並無大錯的情況下予以廢黜,便是亂了綱常倫理,會使得最為重視“宗祧承繼”的儒家痛斥喝罵,史書之中也必定是一大汙點。
若是假借長孫家之手廢黜太子,那就保住了自己的名聲,又順心遂意的扶持晉王上位,兩全其美……
柴哲威卻搖頭道:“斷無可能。陛下素來打壓關隴門閥,晉王之前與關隴門閥攪合在一起,都已經引起陛下之不滿,隻是過於疼愛晉王,故而才未曾發作。又豈能坐視關隴門閥廢黜太子之後擁立晉王,在晉王那裏立下從龍之功,將來重演貞觀初年之故事?”
貞觀初年,因為關隴門閥在李二陛下定鼎江山的過程中居功至偉,所以一度戰局了朝廷的絕大部分實權衙門,關隴領袖長孫無忌更是權傾朝野,為此李二陛下在治國的過程中頗多掣肘,若無關隴之支持皇權難以施行。
李二陛下乃是一代雄主,尚要受到關隴之壓製,若將來晉王完全倚仗關隴才登上帝位,主弱臣強,豈不是有王朝傾覆之患?
興一國滅一國,改朝換代,這可是關隴門閥的看家本領、拿手好戲……
遊文芝自詡足智多謀,此刻也完全摸不透長孫家的脈絡,問道:“那大帥是否要順應長孫家,予以起事配合?”
“荒謬!”
柴哲威義正辭嚴道:“柴家世受皇恩,唯陛下之命是從。若無陛下之旨意,本帥豈能起兵附庸長孫家?一旦長安亂起,本帥必定盡忠職守,誓死扞衛玄武門!”
遊文芝讚道:“大帥盡忠職守,實乃天下臣民之楷模!”
心中卻是哂然:屁的盡忠職守,不過是待價而沽、隨機應變而已,隻要守住這玄武門,無論是誰最終成功,還不都得倚仗你來穩定長安亂局?否則左屯衛大軍一出,關中境內,誰與爭鋒?
兩人又商議一番,依舊摸不準長孫家的路數,隻能暫且作罷,先觀看局勢發展,再做謀劃。
畢竟眼下局勢不明,貿然押注在任何一方都是極不明智之行為,大可坐山觀虎鬥,待到局勢明朗,再做抉擇。
*****
長孫衝兄弟兩個自左屯衛大營出來,坐在馬車上,長孫溫問道:“這柴哲威膽小如鼠,且唯利是圖,兄長親自登門,居然連一句準話兒也不給,當真是不知好歹!”
長孫衝倒並不這麽覺得:“此人的確優柔寡斷,不過這等大事,也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複,謹慎一些自然是理所應當。但是觀其顏色、言語,便知其未必沒有動心。待到有朝一日水到渠成,想必他自然會知道如何抉擇。”
隻看柴哲威一再強調他鎮守玄武門之職,就知道此人嘴上說得冠冕堂皇,實則根本就是在待價而沽。
長孫衝穩穩的坐在下首,長孫溫恭謹的束手立於一側。
長孫衝呷了一口茶水,歎息道:“東征固然重要,然則家國難兩全,如今關隴門閥危機重重,整個長安風雲跌宕,稍有不慎便有諸多家族席卷其中,難以保全。此等情形之下,吾又如何能夠安心在遼東為陛下效力呢?故而不得不返迴長安,撥亂反正。”
柴哲威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心裏猛地揪緊。
什麽叫“撥亂反正”?!
他忙問道:“那大郎此番前來,可是有何賜教?”
長孫衝淡然一笑,與柴哲威四目對視,而後略微頷首,道:“有些事,你知我知是為默契,但是說出來就大可不必。”
柴哲威心底巨震。
長孫家居然要在這個時候發力,廢黜東宮、擁立晉王?
且不說關隴門閥眼下還有沒有這個實力,重要的是陛下還活著呢。一旦陛下自遼東返迴長安,這種違背他的意誌、甚至無視皇權威嚴的做法,豈能得到他的認同?
難道關隴門閥就不怕陛下的問罪?
他原以為這些年隻需隱忍著就好,朝廷劇變必然是陛下駕崩的那一天才會發生,卻實在是猜不透為何長孫家這般迫不及待,甘冒奇險亦要先下手為強,將東宮廢黜。
這風險也太大了……
略一沉思,柴哲威搖頭道:“本帥愚笨,實不知長孫大郎言中之意。再者說來,本帥深受皇恩,受命鎮守玄武門,自當以血肉之軀扞衛宮禁,縱百死亦不敢有絲毫懈怠。置於其它,並不關心。”
長孫衝哂然。
若是當真不關心,又何必提及你鎮守玄武門之職責?
他頷首道:“譙國公公忠體國,實乃國之幹臣,吾輩欽佩無地。隻是良禽擇木而棲,吾等勳貴之家,想要最終有個好結果,這腳下的路卻還是要看清。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那可就冤哉枉也。”
柴哲威沉吟半晌,緩緩道:“實不相瞞,本帥自知才疏學淺、能力有限,惟願盡忠職守、效忠陛下,如此而已。至於朝堂之上的爭權奪利,既無能力參與,亦不願參與,就扞衛這玄武門,為陛下做一條忠犬,此生足矣。”
長孫衝哈哈一笑。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或許往後,能夠與譙國公同飲慶功酒,以抒胸臆!”
“說起喝酒,本帥倒是頗為擅長,要不本帥讓人略備薄酒,與大郎小酌幾杯?”
長孫衝道:“此番迴京,深受家父叮囑,不敢絲毫懈怠。譙國公美意,在下領受,日後你我定當多多走動,這喝酒的機會多得是。”
柴哲威頷首道:“如此也好,總之無論大郎何時有興致,本帥定掃榻以待。”
長孫衝起身笑道:“如此甚好……既然如此,在下也不過多叨擾,先行告辭。”
柴哲威起身相送:“請。”
長孫衝抱拳迴禮,與長孫溫一同走出營房,見到遊文芝依舊束手立於門外,落雪已然堆滿肩頭,不由得多看了一眼,之後腳步不停,出了營門坐上馬車離去。
看著長孫兄弟離去,遊文芝趕緊返迴營房之內,走到柴哲威近前問道:“這長孫大郎所為何來?”
柴哲威婆娑著茶杯,蹙眉沉思半晌,方才說道:“大抵是長孫家意欲謀劃兵變,廢黜東宮,擁立晉王上位……然而這很不尋常,他們這麽幹,將陛下置於何地?”
李二陛下的脾氣,朝野皆知。你若是老老實實聽候皇命,他從來不吝於賞賜,即便犯下大錯也往往網開一麵,願意譜寫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以供後世傳頌。
即便是侯君集那等危及皇權的謀逆之舉,曆朝曆代都得是個“夷三族”的下場,李二陛下也僅僅是剝奪爵位、追迴封賞,將其女眷充入教坊司,男丁發配瓊州。
連侯君集唯一的兒子都幸免於難……
然而,誰若是以為李二陛下當真是個心胸寬闊的,那就大錯特錯。武德九年,東宮與齊王府上上下下數千口人頭就是李二陛下心狠手辣最好的證明……
在沒有李二陛下的旨意之時擅自兵變廢黜東宮,這等行為不啻於謀朝篡位,李二陛下如何能忍?
更被說李二陛下已經打壓關隴門閥許多年,一直未能狠下辣手也隻是尋不到太多的借口,不願背負一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罵名。一旦關隴門閥自己將把柄遞到李二陛下手中,李二陛下豈能手下留情?
這其中必然還有極為重要之環節未能宣示人前,否則難以解釋長孫家的動機與謀劃。
遊文芝心思靈透,想了想,道:“會不會是陛下有口諭,令長孫衝暗中潛返長安,綢繆廢黜東宮之事?”
李二陛下英明神武、雄才偉略,反而卻有一個“自珍羽毛”的毛病,極為愛惜自己的名聲。李承乾乃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在並無大錯的情況下予以廢黜,便是亂了綱常倫理,會使得最為重視“宗祧承繼”的儒家痛斥喝罵,史書之中也必定是一大汙點。
若是假借長孫家之手廢黜太子,那就保住了自己的名聲,又順心遂意的扶持晉王上位,兩全其美……
柴哲威卻搖頭道:“斷無可能。陛下素來打壓關隴門閥,晉王之前與關隴門閥攪合在一起,都已經引起陛下之不滿,隻是過於疼愛晉王,故而才未曾發作。又豈能坐視關隴門閥廢黜太子之後擁立晉王,在晉王那裏立下從龍之功,將來重演貞觀初年之故事?”
貞觀初年,因為關隴門閥在李二陛下定鼎江山的過程中居功至偉,所以一度戰局了朝廷的絕大部分實權衙門,關隴領袖長孫無忌更是權傾朝野,為此李二陛下在治國的過程中頗多掣肘,若無關隴之支持皇權難以施行。
李二陛下乃是一代雄主,尚要受到關隴之壓製,若將來晉王完全倚仗關隴才登上帝位,主弱臣強,豈不是有王朝傾覆之患?
興一國滅一國,改朝換代,這可是關隴門閥的看家本領、拿手好戲……
遊文芝自詡足智多謀,此刻也完全摸不透長孫家的脈絡,問道:“那大帥是否要順應長孫家,予以起事配合?”
“荒謬!”
柴哲威義正辭嚴道:“柴家世受皇恩,唯陛下之命是從。若無陛下之旨意,本帥豈能起兵附庸長孫家?一旦長安亂起,本帥必定盡忠職守,誓死扞衛玄武門!”
遊文芝讚道:“大帥盡忠職守,實乃天下臣民之楷模!”
心中卻是哂然:屁的盡忠職守,不過是待價而沽、隨機應變而已,隻要守住這玄武門,無論是誰最終成功,還不都得倚仗你來穩定長安亂局?否則左屯衛大軍一出,關中境內,誰與爭鋒?
兩人又商議一番,依舊摸不準長孫家的路數,隻能暫且作罷,先觀看局勢發展,再做謀劃。
畢竟眼下局勢不明,貿然押注在任何一方都是極不明智之行為,大可坐山觀虎鬥,待到局勢明朗,再做抉擇。
*****
長孫衝兄弟兩個自左屯衛大營出來,坐在馬車上,長孫溫問道:“這柴哲威膽小如鼠,且唯利是圖,兄長親自登門,居然連一句準話兒也不給,當真是不知好歹!”
長孫衝倒並不這麽覺得:“此人的確優柔寡斷,不過這等大事,也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複,謹慎一些自然是理所應當。但是觀其顏色、言語,便知其未必沒有動心。待到有朝一日水到渠成,想必他自然會知道如何抉擇。”
隻看柴哲威一再強調他鎮守玄武門之職,就知道此人嘴上說得冠冕堂皇,實則根本就是在待價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