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乃是帝王之根本。


    若是不能權衡各方利益,使之心平氣和,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


    這一點上,李二陛下其實一直做得相當好。


    李二陛下非是聖賢,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唯有一樣促使他能夠成就古之帝王鮮有能及的功績,那便是心胸。


    恢弘大氣、容納百川。


    玄武門後逆而奪取,按照一般的套路,太子建成的班底那是一定要予以剪除剿滅的,否則如何收攬皇權、坐擁江山?


    結果李二陛下硬是反其道而行之,除去將李建成、李元吉滿門抄斬之外,其餘李建成之班底心腹,盡皆予以優容,非但不追究其以往迫害之罪,反而擇其長處予以重用。


    即便是魏徵那等李建成的班底心腹,亦能委以重任,且隱忍多年……


    真正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使得顛覆破敗之朝政在極短的世間之內便恢複如初,局勢動蕩剛剛開始便戛然而止,並沒有擴散至天下各處,引起江山板蕩。


    其主旨,便是平衡。


    以李建成遺留之班底,準許這些人進入各處要職“戴罪立功”,來平衡“天策府”一眾擁有從龍之功的驕兵悍將。


    效果出奇的好。


    眼下之局勢,亦是首重平衡。


    打壓門閥之政策早已不是什麽藏著掖著的東西,天下人人皆知,門閥亦早已摸清。如今大唐武功赫赫、昌盛繁榮,人口更是呈現爆炸一般的增長幅度,盛世之象,已然隱隱成形,門閥們知曉再非以往天下板蕩、烽煙處處之時能夠讓他們火中取黍、攫取最大之利益,故而對於政策之打壓亦能夠予以接受。


    但是這種接受,必須保持在一個大家可以容忍的範疇之內。


    何謂可以容忍的範疇?那便是除去保證皇權不會強製虢奪各家已取得之官職爵位名利富貴,更要保證科舉考試的公平。


    然則這個“公平”,實際上已經不公平,畢竟門閥世家掌握著天下最好的教育資源,自有苦讀詩書的名門子弟不僅有明師教導更毋須為了生計擔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所取得的進益尤其是寒門學子可堪比擬?


    不過世間從無真正之公平,人生而不等,自分高低貴賤。


    而此次東征之功勳分配,算是李二陛下與門閥世家之間一次無言的默契——門閥世家們知道大勢不可逆,再想重蹈之前隻手擎天翻雲覆雨將王朝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故而願意在此次東征之後蟄伏起來,配合李二陛下的政策,自剪羽翼,迴歸到李二陛下所主導的朝政中來。


    基本可以視為未來很長一段世間之內最後一次大戰,被門閥世家當作一次豐潤的犒賞,大家不遺餘力協助李二陛下覆亡高句麗,完成前所未有之霸業,然後升官進爵,鞏固家業可傳承子孫,世世代代永葆權勢富貴,與國同休。


    而後,將權力盡歸中樞。


    自然,權力盡歸中樞這個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人心各異、貪欲無盡,總有人心有不忿、得隴望蜀,必要的鬥爭仍將繼續,但是大體的方向步調已經定下,縱然有部分門閥心有不甘,卻也無礙大局。


    此戰之後,皇權集中、門閥退避,帝王之權力將會得到前所未有之暴漲,李二陛下又豈容這等局麵毀於一旦?


    與之相比,犧牲再多的兵卒、耗費再多的輜重、承受多大的損失都是值得的。


    可一旦準許水師參預進來,獲得更多的功勳,勢必會打破皇帝與門閥之間的默契與平衡,會使得局勢陡然走向不可預知之岔路,這是李二陛下無論如何不能容忍的。


    李績自然明白李二陛下的取舍與顧忌,隻不過身為宰輔之首,焉能不懂得平衡之道?


    隻不過這個決定不能由他來做而已。


    若水師參預,軍中各方必定不滿,進而引發門閥世家的反彈,壞了李二陛下的全盤謀劃。若不許水師參預,一旦戰事陷入焦灼,損失超出預計,這個責任就得是他來背。


    李績雖然貴為宰輔之首,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的性格清冷自持、謹慎穩重,素來都是隻求無功、但求無過,萬般因由不沾身。


    事實上,他的性格並不適合擔任宰輔之首領袖百官……


    當即頷首道:“微臣知曉,這便命薛萬徹、阿史那思摩所部迂迴河畔,截斷泊汋城兩側之道路,防止上下遊之敵軍增援,命程咬金、周道務、丘孝忠所部集結兵力,猛攻泊汋城,打通渡口,強渡鴨綠水。”


    李二陛下頷首。


    對於行軍布陣、沙場爭雄,他十分信任李績。


    隻不過君臣二人目光相觸,卻盡皆看出對方心中那一抹別扭與不甘……


    泊汋城雄踞鴨綠水畔,城高牆厚兵力充裕,分明可以命水師溯流而上以火炮轟擊,卻由於種種忌憚不得不放棄這等省時省力的方式,轉而猛攻猛打,不惜耗費輜重、損失兵卒。


    門閥之掣肘,由此可見一斑。


    實在是令人如鯁在喉,如芒刺背……


    李二陛下歎息一聲,苦笑道:“世人皆道君王乃九五之尊,天下之主,怒而興兵血流漂杵。可又有誰知,帝王亦是凡人,也難逃掣肘顧忌,無法隨心所欲。”


    言語之中,甚是唏噓,倒是沒有多少惱怒之意。


    未免顯得有些氣勢不足……


    李績蹙眉,柔聲勸諫道:“世間事,不如意者常有,任誰也難逃巢臼。不過陛下亦毋須妄自菲薄,古往今來之帝王無數,能夠如陛下這般安民如子、勵精圖治,一手締造盛世王朝者,寥寥可數。文治武功皆可成帝王之最,便是千年之後,亦有後人歌頌景仰。隻不過身體才是一切之根本,如今勞師遠征,陛下風餐露宿、精神疲憊,更應當用心調養,保持強健之體魄,臣等才好追隨驥尾,分享陛下之榮光,封妻蔭子、建功立業。”


    他見到李二陛下的身體狀態、精神狀態盡皆不佳,心中著實擔憂。


    正如他所言,身體才是一切的根本,若是此次東征使得李二陛下染病,甚至損及根元,那麽縱然是一場大勝,也難以彌補這個損失。


    眼下的大唐固然看上去繁花盛錦、烈火烹油,但是水麵之下潛流洶湧,除去李二陛下,沒人能夠懾服各方勢力。


    一旦出現不忍言之事,頃刻間便會天下巨變,貞觀以來君臣辛辛苦苦勵精圖治營造之大好局麵,極有可能毀於一旦……


    李二陛下聞聽此言,心裏難免發虛,眼神有些飄忽,敷衍道:“啊……哈!朕自然知曉,如此淺顯的道理何需懋功你諫言?行啦,朕知道了,必會注意……”


    話音未落,便見到內侍從外入內,躬身請示道:“啟稟陛下,趙國公求見。”


    李二陛下眉頭一蹙。


    自從長孫濬死於西域的噩耗傳來,長孫無忌心傷神愴,一病不起。這些時日固然將養過來一些,但依舊念子心切,悶悶不樂,整日裏躲在營帳之中甚少出門,連皇帝這便也來得少了……


    心底唏噓,頷首道:“宣。”


    “喏!”


    內侍反身出去。


    李績道:“陛下,微臣尚有事務亟待處置,便先行告退?”


    事務自然有,不過此刻卻是主動退避,長孫無忌多日在營帳之中不出門,今日忽然前來覲見皇帝,想必是有要事稟報。


    無論如何,長孫無忌都是貞觀第一功臣,更是李二陛下的舅子,於公於私,關係都比李績親近得多。


    李二陛下心底猶豫了一下,他雖然對長孫無忌頗多同情,可說到底兩人如今堪稱相敬如賓,私底下的互動幾乎沒有,似乎也沒有必要讓李績迴避……


    正自猶豫,便見到長孫無忌已經大步走進來,神色略有興奮,鞠躬施禮道:“老臣參見陛下,英國公有禮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唐錦繡房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公子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公子許並收藏天唐錦繡房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