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局勢明朗
房俊趕到東宮,早有內侍奉命候在門口,不用通秉,直接將房俊引入麗正殿。
殿內,蕭瑀、李道宗、馬周、岑文本等人悉數到齊,好似開了一場政事堂會議……
房俊入內,先向居於正中的太子李承乾一揖及地,繼而又拱手向諸人施禮。
之後,站在殿中的崔敦禮才躬身向他施禮:“下官見過尚書。”
房俊見到崔敦禮原本一張白胖的麵容已經又黑又瘦,眼眸之中亦是不滿血絲,便知道這些時日以來必定不好過,便微微頷首,沉聲道:“迴來就好。”
然後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崔敦禮心中泛起一股暖流,這簡短的一句問候,可以明顯見到房俊的關切之情。相比於其他人迫不及待的想要知曉吐穀渾的情況,房俊這份明顯帶著更多溫情的話語,使他頗有一些“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人都是感性的,即便明白麵臨國家危難,個人之生死榮辱早已置之度外,可是誰又能當真猶如機器一般無情?
一句淡淡的問候與關懷,便足以使得心底觸動,溫情頓生。
李承乾也不是個涼薄之人,見到崔敦禮麵容憔悴,便溫言道:“崔侍郎也不必站著,坐下說吧。”
“多謝殿下。”
崔敦禮謝過,在最末的椅子上坐了。
房俊喝了口茶水,問道:“為了拖延這麽長時間,且沒有半點消息傳迴?”
出使之前,這趟差事就被認為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旦吐穀渾決定叛亂,很有可能斬殺大唐的使者,徹底撕破臉皮。所以崔敦禮多日不歸,且杳無音訊,就連房俊都認為他是不是被吐穀渾給宰了祭旗……
然而眼下又全須全尾的迴歸長安,這就有點不可邏輯。
既然吐穀渾不殺崔敦禮,卻又為何使其傳不出消息呢?
崔敦禮恭聲道:“下官持國術抵達吐穀渾牙賬,麵見吐穀渾王伏順,責問其既然舉族內附,何以如今心懷不軌,意欲反叛?起先之時,伏順諸多借口,百般抵賴,矢口否認。後開下官在其牙賬周圍意外見到有吐蕃兵卒,心生懷疑,便闖入一座營帳,見到吐蕃大相祿東讚。”
殿內諸人登時麵容嚴肅。
吐穀渾數萬精騎已經讓長安危若累卵,若是果真背後與吐蕃勾結,甚至不用兩國合兵一處,隻需吐蕃派出一支軍隊支援吐穀渾翻越祁連山攻略河西諸郡,大唐都很難固守。
同時麵對兩國強兵,房俊的兩萬右屯衛絕無勝算……
崔敦禮續道:“……伏順得知此事之後,要斬殺下官,保守秘密,大抵是想要徹底封鎖消息,使吾大唐毫無準備。不過祿東讚極力勸阻,將下官保全,並且將下官釋放,這才得以安然返迴。”
說到這裏,他自己也長出一口氣,心中猶有餘悸。
當時身在敵營,周邊隻有幾十名兵卒護衛,伏順要殺他簡直不費吹灰之力。距離死亡那麽近,之後卻又逃出生天,一起一落之間,難免令人感慨。
蕭瑀在一旁捋著胡子,聽到這裏,對房俊讚歎道:“當初二郎鼓搗出那個‘青稞酒’,朝野上下皆認為不過是胡鬧。然而事後才發現,這著實是一招妙棋啊,不費一兵一卒,便將吐蕃死死的牽製在高原上,一動不敢動,當真是神機妙算!”
都是浸淫朝堂勾心鬥角數十年的大佬了,隻從崔敦禮的講述之中,便明白祿東讚為何救他一命。
正如房俊之前推測那般,吐蕃不敢與大唐正麵開戰。
“青稞酒”已經成為吐蕃的命脈,在給吐蕃貴族豪強帶去豐厚利潤的同時,也使其內部政權架構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貴族豪強們利用青稞酒貪婪的攫取利潤,誰敢斬斷他們的財源,誰就是他們必須掀翻的對象,這等情形之下,就算是鬆讚幹布亦不敢輕舉妄動。
一旦吐蕃與大唐正麵開戰,就會導致“東大唐商號”斷絕與吐蕃的貿易,青稞酒賣不出去,糧食運不進來,那些個貴族豪強不僅利益受到極大損害,甚至會因為糧食短缺導致實力暴跌。
這等情形之下,吐蕃所有的貴族豪強都變身成為“和平擁護者”,誰敢輕啟戰端,與大唐開戰,誰就是他們的敵人!
所以祿東讚不得看著伏順殺掉崔敦禮,那樣他也洗不脫幹係,會讓大唐認為兩國已經聯盟。
以大唐的霸道,就算此刻李二陛下正在遠征遼東,也絕對會對吐蕃立即開戰,並且展開報複行動。
祿東讚豈敢讓那一幕發生?
吐蕃可以暗地裏慫恿吐穀渾,甚至給於一定的支持,但是明麵上,絕對不能有一絲半點的證據。
李道宗瞅了房俊一眼,心底佩服,誰能想到當初一個好似胡鬧的舉措,居然影響如此之深遠?
釜底抽薪,不外如是。
頷首道:“也即是說,吐蕃心有顧忌,並不會參預到吐穀渾的反叛當中。”
雖然吐穀渾直至眼下依舊未曾反叛,但是既然有斬殺天朝使者的心思,又與反叛何異?
左右也不過是早一些晚一些的事情,反叛是必然的。
也自然不是一個好消息,使得朝野上下原本的那一點點希冀徹底化為泡影,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但若是吐蕃不會參預其中,卻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否則房俊尚未出鎮河西諸郡,結局便已經注定……
等到崔敦禮將遭遇仔仔細細說完,李承乾才頷首道:“崔侍郎此行辛苦,此番功績,朝廷必然不會薄待。不過眼下時局艱辛,孤還需要崔侍郎這等能臣幹吏輔佐,所以迴家去休整一番,明日便前往兵部當值吧。非是孤刻薄寡恩,右屯衛出征在即,兵部上下正是忙碌之時,崔侍郎還要多多擔當。”
崔敦禮忙起身道:“微臣深受皇恩,以死報效自是應當,不敢當殿下如此誇讚。”
他知道自己此番經曆之兇險都值得了,有李承乾這句話,自己的功勞就算是板上釘釘。
等待崔敦禮告辭離去,李承乾環視諸人,問道:“既然吐蕃幾乎不會參預到吐穀渾的反叛之中,那麽右屯衛鎮守河西諸郡,能有幾分勝算?”
他始終不放心讓房俊前往河西,可是局勢如此,非房俊不能升任,心中愈發擔憂。
這可是他肱骨良臣、摯友親朋,若是折在河西,豈非等於斷去他一條臂膀?
未等其餘人說話,房俊已經斷然道:“河西諸郡,決不能丟!所以無論吐蕃是否參預吐穀渾之反叛,河西亦是死守之地。微臣縱然血灑河西,也絕不讓吐穀渾截斷長安通往西域之路,更不會讓關中直麵吐穀渾之兵鋒!”
誰也沒想到在大唐最鼎盛之時,舉國東征高句麗的當口,居然會發生吐穀渾反叛這種事。
然而無論如何,此時大唐武風正盛,從來都隻有他們欺負別人,豈容許蠻胡異族在大唐的腹心之地攪風攪雨,興風作浪?
房俊更深知隻有擊潰吐穀渾,震懾吐蕃,才能使得大唐快速發展,不至於如同曆史上那般中樞傾頹、兵權旁落,不得不依靠藩鎮軍閥來維係糜爛之局勢,終於年成藩鎮割據之大禍。
河西之戰,隻許勝,不許敗。
李道宗蹙眉道:“不管吐蕃是否參預,河西之戰都是苦難重重,當以必死之決心,血戰賊寇。戰陣之上,從無僥幸,若右屯衛戰敗,微臣請戰;若微臣戰敗,請殿下率禁軍督戰!即便關中子弟血染黃沙、屍橫遍野,河西之地,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丟失!”
他敏銳的覺察出李承乾的患得患失。
房俊乃是太子倚重之肱骨,不希望他在河西遭遇不測這可以理解,但是臨敵交戰,若是心中總存有“打不過就跑保存自己”的心思,這仗如何打?縱然沒有吐蕃的參預,吐穀渾數萬精騎那也不是鬧著玩的,敵眾我寡、敵強我弱,若是在沒有決死之心,幹脆直接投降認輸好了。
太子沒有打過仗,更沒有上過戰場,所以李道宗要引導他的僥幸之心。
兩軍相逢,勇者勝。
何謂“勇”?視死如歸,置之死地而後生。
房俊趕到東宮,早有內侍奉命候在門口,不用通秉,直接將房俊引入麗正殿。
殿內,蕭瑀、李道宗、馬周、岑文本等人悉數到齊,好似開了一場政事堂會議……
房俊入內,先向居於正中的太子李承乾一揖及地,繼而又拱手向諸人施禮。
之後,站在殿中的崔敦禮才躬身向他施禮:“下官見過尚書。”
房俊見到崔敦禮原本一張白胖的麵容已經又黑又瘦,眼眸之中亦是不滿血絲,便知道這些時日以來必定不好過,便微微頷首,沉聲道:“迴來就好。”
然後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崔敦禮心中泛起一股暖流,這簡短的一句問候,可以明顯見到房俊的關切之情。相比於其他人迫不及待的想要知曉吐穀渾的情況,房俊這份明顯帶著更多溫情的話語,使他頗有一些“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人都是感性的,即便明白麵臨國家危難,個人之生死榮辱早已置之度外,可是誰又能當真猶如機器一般無情?
一句淡淡的問候與關懷,便足以使得心底觸動,溫情頓生。
李承乾也不是個涼薄之人,見到崔敦禮麵容憔悴,便溫言道:“崔侍郎也不必站著,坐下說吧。”
“多謝殿下。”
崔敦禮謝過,在最末的椅子上坐了。
房俊喝了口茶水,問道:“為了拖延這麽長時間,且沒有半點消息傳迴?”
出使之前,這趟差事就被認為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旦吐穀渾決定叛亂,很有可能斬殺大唐的使者,徹底撕破臉皮。所以崔敦禮多日不歸,且杳無音訊,就連房俊都認為他是不是被吐穀渾給宰了祭旗……
然而眼下又全須全尾的迴歸長安,這就有點不可邏輯。
既然吐穀渾不殺崔敦禮,卻又為何使其傳不出消息呢?
崔敦禮恭聲道:“下官持國術抵達吐穀渾牙賬,麵見吐穀渾王伏順,責問其既然舉族內附,何以如今心懷不軌,意欲反叛?起先之時,伏順諸多借口,百般抵賴,矢口否認。後開下官在其牙賬周圍意外見到有吐蕃兵卒,心生懷疑,便闖入一座營帳,見到吐蕃大相祿東讚。”
殿內諸人登時麵容嚴肅。
吐穀渾數萬精騎已經讓長安危若累卵,若是果真背後與吐蕃勾結,甚至不用兩國合兵一處,隻需吐蕃派出一支軍隊支援吐穀渾翻越祁連山攻略河西諸郡,大唐都很難固守。
同時麵對兩國強兵,房俊的兩萬右屯衛絕無勝算……
崔敦禮續道:“……伏順得知此事之後,要斬殺下官,保守秘密,大抵是想要徹底封鎖消息,使吾大唐毫無準備。不過祿東讚極力勸阻,將下官保全,並且將下官釋放,這才得以安然返迴。”
說到這裏,他自己也長出一口氣,心中猶有餘悸。
當時身在敵營,周邊隻有幾十名兵卒護衛,伏順要殺他簡直不費吹灰之力。距離死亡那麽近,之後卻又逃出生天,一起一落之間,難免令人感慨。
蕭瑀在一旁捋著胡子,聽到這裏,對房俊讚歎道:“當初二郎鼓搗出那個‘青稞酒’,朝野上下皆認為不過是胡鬧。然而事後才發現,這著實是一招妙棋啊,不費一兵一卒,便將吐蕃死死的牽製在高原上,一動不敢動,當真是神機妙算!”
都是浸淫朝堂勾心鬥角數十年的大佬了,隻從崔敦禮的講述之中,便明白祿東讚為何救他一命。
正如房俊之前推測那般,吐蕃不敢與大唐正麵開戰。
“青稞酒”已經成為吐蕃的命脈,在給吐蕃貴族豪強帶去豐厚利潤的同時,也使其內部政權架構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貴族豪強們利用青稞酒貪婪的攫取利潤,誰敢斬斷他們的財源,誰就是他們必須掀翻的對象,這等情形之下,就算是鬆讚幹布亦不敢輕舉妄動。
一旦吐蕃與大唐正麵開戰,就會導致“東大唐商號”斷絕與吐蕃的貿易,青稞酒賣不出去,糧食運不進來,那些個貴族豪強不僅利益受到極大損害,甚至會因為糧食短缺導致實力暴跌。
這等情形之下,吐蕃所有的貴族豪強都變身成為“和平擁護者”,誰敢輕啟戰端,與大唐開戰,誰就是他們的敵人!
所以祿東讚不得看著伏順殺掉崔敦禮,那樣他也洗不脫幹係,會讓大唐認為兩國已經聯盟。
以大唐的霸道,就算此刻李二陛下正在遠征遼東,也絕對會對吐蕃立即開戰,並且展開報複行動。
祿東讚豈敢讓那一幕發生?
吐蕃可以暗地裏慫恿吐穀渾,甚至給於一定的支持,但是明麵上,絕對不能有一絲半點的證據。
李道宗瞅了房俊一眼,心底佩服,誰能想到當初一個好似胡鬧的舉措,居然影響如此之深遠?
釜底抽薪,不外如是。
頷首道:“也即是說,吐蕃心有顧忌,並不會參預到吐穀渾的反叛當中。”
雖然吐穀渾直至眼下依舊未曾反叛,但是既然有斬殺天朝使者的心思,又與反叛何異?
左右也不過是早一些晚一些的事情,反叛是必然的。
也自然不是一個好消息,使得朝野上下原本的那一點點希冀徹底化為泡影,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但若是吐蕃不會參預其中,卻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否則房俊尚未出鎮河西諸郡,結局便已經注定……
等到崔敦禮將遭遇仔仔細細說完,李承乾才頷首道:“崔侍郎此行辛苦,此番功績,朝廷必然不會薄待。不過眼下時局艱辛,孤還需要崔侍郎這等能臣幹吏輔佐,所以迴家去休整一番,明日便前往兵部當值吧。非是孤刻薄寡恩,右屯衛出征在即,兵部上下正是忙碌之時,崔侍郎還要多多擔當。”
崔敦禮忙起身道:“微臣深受皇恩,以死報效自是應當,不敢當殿下如此誇讚。”
他知道自己此番經曆之兇險都值得了,有李承乾這句話,自己的功勞就算是板上釘釘。
等待崔敦禮告辭離去,李承乾環視諸人,問道:“既然吐蕃幾乎不會參預到吐穀渾的反叛之中,那麽右屯衛鎮守河西諸郡,能有幾分勝算?”
他始終不放心讓房俊前往河西,可是局勢如此,非房俊不能升任,心中愈發擔憂。
這可是他肱骨良臣、摯友親朋,若是折在河西,豈非等於斷去他一條臂膀?
未等其餘人說話,房俊已經斷然道:“河西諸郡,決不能丟!所以無論吐蕃是否參預吐穀渾之反叛,河西亦是死守之地。微臣縱然血灑河西,也絕不讓吐穀渾截斷長安通往西域之路,更不會讓關中直麵吐穀渾之兵鋒!”
誰也沒想到在大唐最鼎盛之時,舉國東征高句麗的當口,居然會發生吐穀渾反叛這種事。
然而無論如何,此時大唐武風正盛,從來都隻有他們欺負別人,豈容許蠻胡異族在大唐的腹心之地攪風攪雨,興風作浪?
房俊更深知隻有擊潰吐穀渾,震懾吐蕃,才能使得大唐快速發展,不至於如同曆史上那般中樞傾頹、兵權旁落,不得不依靠藩鎮軍閥來維係糜爛之局勢,終於年成藩鎮割據之大禍。
河西之戰,隻許勝,不許敗。
李道宗蹙眉道:“不管吐蕃是否參預,河西之戰都是苦難重重,當以必死之決心,血戰賊寇。戰陣之上,從無僥幸,若右屯衛戰敗,微臣請戰;若微臣戰敗,請殿下率禁軍督戰!即便關中子弟血染黃沙、屍橫遍野,河西之地,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丟失!”
他敏銳的覺察出李承乾的患得患失。
房俊乃是太子倚重之肱骨,不希望他在河西遭遇不測這可以理解,但是臨敵交戰,若是心中總存有“打不過就跑保存自己”的心思,這仗如何打?縱然沒有吐蕃的參預,吐穀渾數萬精騎那也不是鬧著玩的,敵眾我寡、敵強我弱,若是在沒有決死之心,幹脆直接投降認輸好了。
太子沒有打過仗,更沒有上過戰場,所以李道宗要引導他的僥幸之心。
兩軍相逢,勇者勝。
何謂“勇”?視死如歸,置之死地而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