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要不要加入我們?
惡毒女配兇起來全京城都怕 作者:胖師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謀算?”長公主一怔,“謀算什麽?”
“自然是讓咱們的女兒得遂心願啊!”宋氏看著她,“她們都鍾情於太子殿下,如今生死難料,自是要為她們了卻平生夙願!”
“這……”長公主猶豫著,“可這……合適嗎?”
“為何不合適?”宋氏不解的看著她,“殿下不是一直喜歡太子,想讓明真嫁與他嗎?明真當年為了嫁給他,不惜做出糊塗之事……”
“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長公主哀歎,“也是那件事,讓我徹底斷了那念想!她那性子,不適合入宮為妃,倒是適合嫁個一心一意對她好的人,才不會生出什麽是非來!”
“都到這個時候了,還有什麽適合不適合之說?”宋氏苦笑,“便是適合,她們還有命另嫁嗎?我就是想讓她們走得舒心點罷了!總不能就這麽憋憋屈屈的離開人世吧?死後還要被人戳脊梁骨,說她們是嫉妒成性,自作孽不可活……”
這話未能引起長公主的共鳴,卻讓袁氏失聲痛哭,踉踉蹌蹌的跑過來,一把握住了宋氏的的手。
“宋姐姐,你跟你想法一致!”她恨聲道,“今日非得叫那些欺辱我們女兒的人,蛻下一層皮來!不然,我們豈不是枉為人母?”
“妹妹所言極是!”宋氏緊緊迴握著她的手,“那待會兒咱們就一同站出來,給咱們的孩子爭取!”
言罷,目光在長公主和韓氏鍾氏身上掠了掠,“你們呢?要不要加入我們?”
說完不待三人迴話,便又道:“老身希望你們加入!同為受害者,我們當團結起來,力量才更大!公主殿下你無意再讓明真入宮,可明真自己想不想,你知道嗎?你確定她對太子,真的沒有癡念了嗎?”
長公主聞言苦笑。
知女莫若母,明真對蕭凜有沒有癡念,她這個母親再清楚不過了。
這麽多年離京避世,並未讓明真心中的執念減少一分,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濃烈,雖然她在自己麵前表現得風輕雲淡,但這麽多年來,她時刻都在關注著蕭凜,從來就沒有放棄對他的情感。
但正因為如此,她才愈發不想讓她入宮,確切的說,是不敢讓她入宮!
這孩子太過偏執,心術亦不太端正,往日不過是女孩子間爭風吃醋,她都能做出那等可怕之事,這要是同侍一夫,哪還有安生?
宋氏見她始終不語,十分失望,又看向韓氏和鍾氏,“你們呢?有何想法?”
“我隻希望我兒能好好的活著!”鍾氏捂臉,“我隻要她活著就成!至於其他的,我還沒想……”
“我不能想!”韓氏哭著搖頭,“我兒幼時體弱,我含辛菇苦將她養到這麽大,終於長成人了,那是我心尖上的寶啊!怎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我不接受!我拒絕接受!我隻要我的兒!我不要完成她的遺願,我是要為她尋一個良人,好生嫁了的!我要她平安幸福,到七老八十,我不要她死!”
這話說得長公主淚如雨下,嗚咽道:“我也隻要我家真兒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其他的,我什麽都不想要!”
雖然這個女兒有諸多缺點,可是,那可是她自小看大的孩子,這麽多年,母女倆相依為命,雖非親生骨肉,可那情感早已深刻入骨!
袁氏那邊也是潸然淚下:“若可以重來,我定然早早的為我兒尋得佳婿,不要她在不喜她的人身上蹉跎青春!到頭來,換得這樣的結局,實是叫人痛斷肝腸!”
幾個女人同病相憐,哭得那叫一個淒慘,獨有宋氏直直的站在那裏,眼底亦是一片幹涸。
“你們說的這些,都是廢話!”她冷聲道,“你們明知道沒有如果,也不可能重來!誰不想隻要自己的女兒?我家老頭子,為了大蕭,連命都葬送了,我又會攀龍附鳳嗎?可被逼到這個地步,我覺得這是我們最好的選擇!既遂了她們的心願,又全了家族的名聲!總不能以後叫這京城的人都議論,新君瞧不上我們家的女兒吧?”
這話倒是說到每個人的心坎上了。
自家的娃,怎麽看都是最好的,自然也希望別人覺得她好。
現在娃上趕著喜歡一個人,卻被那人如此嫌棄,為人母的,心裏自然是很不舒適,哪怕表麵上不說什麽,心裏也還是有點酸溜溜的。
長公主被激起舊日迴憶,也不自覺生出羞惱之心。
蕭凜不喜明真這事,她真的是耿耿於懷的。
因為不管從哪方麵來講,明真跟他都很相配,更不用說,她幼時還救過他的命,自己又那麽喜歡他,這明明該是一段佳話,結果因為蕭凜婉拒,便成了京城的一個笑話。
這也是她這些年離開京城的主要原因。
被一個自己十分看重抱有殷切希望的人拒絕,不光是明真難以接受,長公主自已也覺得挺不是滋味的。
韓氏和鍾氏此時心裏也是五味雜陳。
說實話,當年趙盼和薛珍參加遴選太子妃,她們也是抱以厚望的,後來蕭凜也果然選中她們為側妃,隻是蕭帝一聲令下,便將他們這些枝枝蔓蔓砍掉了。
這些日子局勢平穩,自家姑娘心中又似長了草,一直留意宮中選秀納妃之事,那份殷勤渴盼之心,她們自然也都瞧得到。
“我……加入吧!”長公主思前想後,忽然也覺得,該讓蕭凜給她一個交待。
她都加入了,鍾氏和韓氏也先後開口:“那我們也加入吧!”
宋氏說得對,大家就要抱成團兒,才能為女兒爭取最大的權益,這終歸是有百利而無一弊之事,若不答應,反倒是得罪麵前這位侯夫人了。
“很好!”宋氏終於說服三人,輕舒了一口氣,“那麽,老身便先說一下入宮之後要注意的事項吧!”
當下將幾人召到邊上低聲細聊。
她是有備而來,所做決定,也是深思熟慮過的,一開口便是口若懸河,竟是將每個人該說和不該說的話,都細細指出來了。
“自然是讓咱們的女兒得遂心願啊!”宋氏看著她,“她們都鍾情於太子殿下,如今生死難料,自是要為她們了卻平生夙願!”
“這……”長公主猶豫著,“可這……合適嗎?”
“為何不合適?”宋氏不解的看著她,“殿下不是一直喜歡太子,想讓明真嫁與他嗎?明真當年為了嫁給他,不惜做出糊塗之事……”
“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長公主哀歎,“也是那件事,讓我徹底斷了那念想!她那性子,不適合入宮為妃,倒是適合嫁個一心一意對她好的人,才不會生出什麽是非來!”
“都到這個時候了,還有什麽適合不適合之說?”宋氏苦笑,“便是適合,她們還有命另嫁嗎?我就是想讓她們走得舒心點罷了!總不能就這麽憋憋屈屈的離開人世吧?死後還要被人戳脊梁骨,說她們是嫉妒成性,自作孽不可活……”
這話未能引起長公主的共鳴,卻讓袁氏失聲痛哭,踉踉蹌蹌的跑過來,一把握住了宋氏的的手。
“宋姐姐,你跟你想法一致!”她恨聲道,“今日非得叫那些欺辱我們女兒的人,蛻下一層皮來!不然,我們豈不是枉為人母?”
“妹妹所言極是!”宋氏緊緊迴握著她的手,“那待會兒咱們就一同站出來,給咱們的孩子爭取!”
言罷,目光在長公主和韓氏鍾氏身上掠了掠,“你們呢?要不要加入我們?”
說完不待三人迴話,便又道:“老身希望你們加入!同為受害者,我們當團結起來,力量才更大!公主殿下你無意再讓明真入宮,可明真自己想不想,你知道嗎?你確定她對太子,真的沒有癡念了嗎?”
長公主聞言苦笑。
知女莫若母,明真對蕭凜有沒有癡念,她這個母親再清楚不過了。
這麽多年離京避世,並未讓明真心中的執念減少一分,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濃烈,雖然她在自己麵前表現得風輕雲淡,但這麽多年來,她時刻都在關注著蕭凜,從來就沒有放棄對他的情感。
但正因為如此,她才愈發不想讓她入宮,確切的說,是不敢讓她入宮!
這孩子太過偏執,心術亦不太端正,往日不過是女孩子間爭風吃醋,她都能做出那等可怕之事,這要是同侍一夫,哪還有安生?
宋氏見她始終不語,十分失望,又看向韓氏和鍾氏,“你們呢?有何想法?”
“我隻希望我兒能好好的活著!”鍾氏捂臉,“我隻要她活著就成!至於其他的,我還沒想……”
“我不能想!”韓氏哭著搖頭,“我兒幼時體弱,我含辛菇苦將她養到這麽大,終於長成人了,那是我心尖上的寶啊!怎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我不接受!我拒絕接受!我隻要我的兒!我不要完成她的遺願,我是要為她尋一個良人,好生嫁了的!我要她平安幸福,到七老八十,我不要她死!”
這話說得長公主淚如雨下,嗚咽道:“我也隻要我家真兒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其他的,我什麽都不想要!”
雖然這個女兒有諸多缺點,可是,那可是她自小看大的孩子,這麽多年,母女倆相依為命,雖非親生骨肉,可那情感早已深刻入骨!
袁氏那邊也是潸然淚下:“若可以重來,我定然早早的為我兒尋得佳婿,不要她在不喜她的人身上蹉跎青春!到頭來,換得這樣的結局,實是叫人痛斷肝腸!”
幾個女人同病相憐,哭得那叫一個淒慘,獨有宋氏直直的站在那裏,眼底亦是一片幹涸。
“你們說的這些,都是廢話!”她冷聲道,“你們明知道沒有如果,也不可能重來!誰不想隻要自己的女兒?我家老頭子,為了大蕭,連命都葬送了,我又會攀龍附鳳嗎?可被逼到這個地步,我覺得這是我們最好的選擇!既遂了她們的心願,又全了家族的名聲!總不能以後叫這京城的人都議論,新君瞧不上我們家的女兒吧?”
這話倒是說到每個人的心坎上了。
自家的娃,怎麽看都是最好的,自然也希望別人覺得她好。
現在娃上趕著喜歡一個人,卻被那人如此嫌棄,為人母的,心裏自然是很不舒適,哪怕表麵上不說什麽,心裏也還是有點酸溜溜的。
長公主被激起舊日迴憶,也不自覺生出羞惱之心。
蕭凜不喜明真這事,她真的是耿耿於懷的。
因為不管從哪方麵來講,明真跟他都很相配,更不用說,她幼時還救過他的命,自己又那麽喜歡他,這明明該是一段佳話,結果因為蕭凜婉拒,便成了京城的一個笑話。
這也是她這些年離開京城的主要原因。
被一個自己十分看重抱有殷切希望的人拒絕,不光是明真難以接受,長公主自已也覺得挺不是滋味的。
韓氏和鍾氏此時心裏也是五味雜陳。
說實話,當年趙盼和薛珍參加遴選太子妃,她們也是抱以厚望的,後來蕭凜也果然選中她們為側妃,隻是蕭帝一聲令下,便將他們這些枝枝蔓蔓砍掉了。
這些日子局勢平穩,自家姑娘心中又似長了草,一直留意宮中選秀納妃之事,那份殷勤渴盼之心,她們自然也都瞧得到。
“我……加入吧!”長公主思前想後,忽然也覺得,該讓蕭凜給她一個交待。
她都加入了,鍾氏和韓氏也先後開口:“那我們也加入吧!”
宋氏說得對,大家就要抱成團兒,才能為女兒爭取最大的權益,這終歸是有百利而無一弊之事,若不答應,反倒是得罪麵前這位侯夫人了。
“很好!”宋氏終於說服三人,輕舒了一口氣,“那麽,老身便先說一下入宮之後要注意的事項吧!”
當下將幾人召到邊上低聲細聊。
她是有備而來,所做決定,也是深思熟慮過的,一開口便是口若懸河,竟是將每個人該說和不該說的話,都細細指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