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昆明,今夜請允許我放蕩 作者:偏偏美如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工程部拿來了所有相關的資料,暫時事不多,我開始看圖紙。生產流程是由北京一家工業設計院搞的,聽說安裝的時候會來人。我想起了老周,老周就是學機械的,我在以前關於機械方麵不懂的東西都請教他。我原以來會有大量的采購工作等我來做,但主體設備和輔助設備都已經訂貨,各項協議簽訂得都很全麵。供貨商和製造商的選擇也大多是些知名企業,很顯然這是一個內行人做的事,但在協議上簽名的都是方維尚。
“方總,你不是學商務的嗎?怎麽設備訂購你也弄得門清啊?”我對方維尚說。
“在你之前,總公司派了個年輕人人來做這些事,事他辦,但字得我簽,我簽著字心裏也發毛啊。你覺得有什麽問題嗎?”
“沒什麽問題,我們按訂貨單驗貨收貨就行。年輕人?”
“和你年紀差不多。後來被總公司要迴去了。”方維尚說。
“明白了。”這資本家的公司真是人才濟濟啊,我在心裏暗道。
我向方維善申請了一筆資料費,星期六我帶著部裏所有人去了書店轉悠了一個上午,購進了一批技術書和技術手冊,我對金屬加工不在行,也買了一些相關的書來看。我的英文水平一直都是啞巴英語的狀態,就算速度慢一點,但能看也會寫,就是口語和聽力太差。翻譯馬林以口語水平見長,但他對科技英語也很生疏,和我正好形成一定的互補,於是我們常常相互請教。工程部提供的主體設備資料是英文的,在剛開始的那段時間,我晚上的大部份時間都用於翻譯工作。我仔細的看了一遍,技術核心還是在由奧大利亞奧特龍公司提供的主體設備上。
公司肯出高價請我,不光是我的技術因素,同是也存在的別的原因。如果我仍然按從前的處世方法在國企生存,那我的價值就會被打折扣了。混國企靠的是人緣,混外企靠的是工作業績,目標隻有一個,把工作完成,為老板帶來效益。少說話多做事做好事,是混外企的主要原則。
然而在中國混外企,也是要懂得的中國國情,人際關係肯定也是生產力之一。為了那一個目標,必定是需要很多人際關係的。外國老板把錢投入到國內,是要從這塊土地上把錢賺走的,要賺走這份錢,必然是要利用這塊土地的資源,然而這些資源仍然是國人在管理。我在一個周六請王曉麗吃飯,她帶來了我們班在昆明的所有同學的資料,並且告訴我,在省發改委中,也有不少我們的校友,她再找機會介紹我認識。王曉麗這女人,在昆明這些年沒白混,她的人際關係網絡的確很廣闊。我問她為什麽會認識方維尚的,她說前些年方維善就到過雲南有過工作聯係,我也沒多過多的打聽。
為了吸引投資,高新區是鋪設了足夠的供電網絡的,但金屬行業的耗能很高,並且我們公司生產特殊需要雙迴路供電,我看這從另一條的主供電網絡到廠區還有一千多米,但這條線路是必須架設的,否則一但正式生產就會象頂著個雷。劉芸現在不就是昆明供電局的辦公室主任嗎?
一個周未,通過劉芸約好了昆明供電局的首腦,叫了公關部主任方晴,方晴又帶上了公關部的幾名美女,我和方維尚一輛車,美女們一輛車,直奔新紀元大酒店。
“楊工,你得找時間去把駕照給學了,公司不可能長時間為你配司機。”在路上方維尚對我說。
“我也想學,不過現在太忙,再寬限我一段時間吧,等生產正常了再說行嗎?”我遞了根煙給他。這方維尚一向很儒雅,但就煙癮很大,常見他煙不離手。
“行,等過了這段再說。”方維尚平時話到不多,我聽出他的語氣還是很平緩的。
“老方,怎麽總不見老板來啊?”
“嗬嗬,總有一天你會見到的。”
“你跟老板多久了?”
“十年!”
“這麽說你到過瑞典了?”
“嗬嗬嗬嗬”我的話讓方維尚哈哈大笑。
“虧你還拿著人家十七萬的年薪,連老板是哪國人都不知道?”
“我還真不知道。”
“中國人。”我吃了不大不小的一驚。原來我們的最大的老板才是瑞典人,而高普中國的ceo根本就是中國人,這是我在後來才知道的。
那天的酒喝得熱烈,美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正好遇上見到美女酒量高的對手。
我和劉芸坐一塊,迎逢著一浪接一浪的推杯換盞。在平時很難辦的事,在酒桌上也許根本不算什麽事。
身為辦公室主任的劉芸,也是見慣了風浪的人物了,看她比我還能喝。三十一歲的方晴在酒桌上很能來事,灌得對方頭暈腦漲,而她自己卻耍花招,偷偷把酒倒了,劉芸看到了也裝作沒看見。
“楊工,你和我們劉美女是同學?”方晴倚著劉芸的肩膀說。
“是是是,要不是我當年膽子小,現在就沒我那妹夫什麽事了。”
“姐夫!”劉芸大姐說。劉芸好象是比我大幾個月。
“唉!”我答應了一聲。“我說了別公開我們倆的私人關係。”
喝得半醉的人們因此而鬧事了,非逼著姐夫和小姨喝交杯酒,大家亂作一團。見慣了風浪的劉芸也臉紅了。後來這個玩笑一直在繼續,每次上供電辦事對方都問我是不是來找小姨子。
那天光酒就消費了五千多,但是供電局答應專為高普公司架設一段高壓纜,為了以後能友好往來,我從供電局的渠道購進了兩台大容量的變壓器,算是迴禮。
設備的安裝開始了,主體設備隨行了一支奧大利亞施工隊和一名工程師。我下了死命令,連我在內的設備部所有技術人員、修理工必須時刻跟隨施工,必須帶記錄本和畫圖夾,翻譯馬林也必須隨時在場。晚上及時整理資料並進行匯總,我每天檢查。
那一段時間,真可謂是沒日沒夜,我每天頂多能睡五個小時,三個月下來,我瘦了五公斤。人明顯的不夠,我把工程部的人也要了兩個過來幫我。
幸好現在的機電產品供貨商都提供了送貨上門服務,哪怕一隻小小的繼電器也會送過來。在這之前我已經選好了幾家口碑不錯的生產商的銷售代理,一切都還算很平穩。我很慶幸我在國企時沒有混日子,很多工作的基礎都是那個時候打下的。
李猛有過工作經驗很能幫我,但王小宣不行,剛出校門,讓畫張圖紙速度慢不說還錯誤百出,幫他修改比我自己親自動手還累。但聽說他有來頭,是昆明某部委的公子。
由於受南方各省水災的影響,一台配套設備暫未運到,主體設備安裝完工後不能進行試車隻能等待。方維尚把我叫去了。
“奧州的施工隊在這裏多呆一天,公司的損失很大,你有什麽想法?”方維尚開門見山。
“我和供貨方聯係過,設備現在停在了湖南,最快也得半個月才能到,加上安裝時間,恐怕得一個月時間,讓他們迴去吧,試車時技術人員來一到兩個就可以了。這樣公司至多損失到時的機票錢。”
“如果讓你主持試車有問題嗎?”
“從我現在對主機的了解來看,沒多大問題,但我不知道黃毛有沒有跟我說實話。我跟老外沒打過交道。”黃毛就是奧州來的技術員,四十多歲的一個老外,人很風趣,頭上稀稱拉拉的幾根黃毛。
“這你放心,高普跟這家公司合作不是頭一次了,既然我們買了他們的設備,他們是不會有保留的。”
“那就沒大問題。正式投產試車時,我需要一個金屬處理方麵的專家在場。”
“技術部的人明天就可以到位。”方維尚說。
“那正好,可以在老外離開之前,我和技術部的人一起再向黃毛請教請教。”
第二天果然又來了新人,張炳寬,四十歲,冶金專業的專家,出任技術部主任。土建基礎完工後,一部份人的合同剛好到期,公司沒有和他們續簽,工程部解體,大部份失業。這就是資本家的殘酷無情的一個表現。
我和張炳寬拉著黃毛帶著馬林,又把安裝好的設備檢查了一遍,關於調試等問題又向黃毛請教了一遍,做了詳細的記錄。黃毛帶著施工隊迴澳洲去了。
臨走時,我們請黃毛吃了一頓飯,黃毛說我的工作作風和德國人的風格有些相象。
我說我在工作時不喜歡象德國人一樣的沉默。
他說那是對德國人的偏見,他的祖父就是德國人。
我向方維尚申請了幾天假,迴了趟家。半年來隻迴了兩次家,上一次是四個月前了。兒子長高了,看到我好象有些發怯。
“你不在家時天天念叨你,你來了到不說話了。”老婆說。
“時間太長了,小孩子健忘。”
“過來,兒子!老爸給你帶東西了。”我拿出給他飛買的玩具和碟片。
“我不要!”他老遠站著,一臉的委屈。
我過去抱住他,他哇的一聲哭了。“你上次都不把我叫醒就走了,我恨你!”
兒子哭得很傷心,我也掉了眼淚。
我拿了三萬塊錢給老婆,“四個月頂一年多!還不錯吧?”
“錢是多掙了,可這家都不象個家了。”
“暫時的,我們馬上就可以在昆明買房子了。”
在老媽家裏吃完飯,大姐和姐夫都來了。我也給了老媽一些錢,我不在的時候,全靠家人照顧兒子和老婆了。
入夜了,兒子也睡著了。我和老婆上了床,小別勝新婚。
兒子長大了,更懂事了。每次探親離開家的時候,我都讓老婆帶著他到車站上送我。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有許多的生離死別需要人去承受的。
“方總,你不是學商務的嗎?怎麽設備訂購你也弄得門清啊?”我對方維尚說。
“在你之前,總公司派了個年輕人人來做這些事,事他辦,但字得我簽,我簽著字心裏也發毛啊。你覺得有什麽問題嗎?”
“沒什麽問題,我們按訂貨單驗貨收貨就行。年輕人?”
“和你年紀差不多。後來被總公司要迴去了。”方維尚說。
“明白了。”這資本家的公司真是人才濟濟啊,我在心裏暗道。
我向方維善申請了一筆資料費,星期六我帶著部裏所有人去了書店轉悠了一個上午,購進了一批技術書和技術手冊,我對金屬加工不在行,也買了一些相關的書來看。我的英文水平一直都是啞巴英語的狀態,就算速度慢一點,但能看也會寫,就是口語和聽力太差。翻譯馬林以口語水平見長,但他對科技英語也很生疏,和我正好形成一定的互補,於是我們常常相互請教。工程部提供的主體設備資料是英文的,在剛開始的那段時間,我晚上的大部份時間都用於翻譯工作。我仔細的看了一遍,技術核心還是在由奧大利亞奧特龍公司提供的主體設備上。
公司肯出高價請我,不光是我的技術因素,同是也存在的別的原因。如果我仍然按從前的處世方法在國企生存,那我的價值就會被打折扣了。混國企靠的是人緣,混外企靠的是工作業績,目標隻有一個,把工作完成,為老板帶來效益。少說話多做事做好事,是混外企的主要原則。
然而在中國混外企,也是要懂得的中國國情,人際關係肯定也是生產力之一。為了那一個目標,必定是需要很多人際關係的。外國老板把錢投入到國內,是要從這塊土地上把錢賺走的,要賺走這份錢,必然是要利用這塊土地的資源,然而這些資源仍然是國人在管理。我在一個周六請王曉麗吃飯,她帶來了我們班在昆明的所有同學的資料,並且告訴我,在省發改委中,也有不少我們的校友,她再找機會介紹我認識。王曉麗這女人,在昆明這些年沒白混,她的人際關係網絡的確很廣闊。我問她為什麽會認識方維尚的,她說前些年方維善就到過雲南有過工作聯係,我也沒多過多的打聽。
為了吸引投資,高新區是鋪設了足夠的供電網絡的,但金屬行業的耗能很高,並且我們公司生產特殊需要雙迴路供電,我看這從另一條的主供電網絡到廠區還有一千多米,但這條線路是必須架設的,否則一但正式生產就會象頂著個雷。劉芸現在不就是昆明供電局的辦公室主任嗎?
一個周未,通過劉芸約好了昆明供電局的首腦,叫了公關部主任方晴,方晴又帶上了公關部的幾名美女,我和方維尚一輛車,美女們一輛車,直奔新紀元大酒店。
“楊工,你得找時間去把駕照給學了,公司不可能長時間為你配司機。”在路上方維尚對我說。
“我也想學,不過現在太忙,再寬限我一段時間吧,等生產正常了再說行嗎?”我遞了根煙給他。這方維尚一向很儒雅,但就煙癮很大,常見他煙不離手。
“行,等過了這段再說。”方維尚平時話到不多,我聽出他的語氣還是很平緩的。
“老方,怎麽總不見老板來啊?”
“嗬嗬,總有一天你會見到的。”
“你跟老板多久了?”
“十年!”
“這麽說你到過瑞典了?”
“嗬嗬嗬嗬”我的話讓方維尚哈哈大笑。
“虧你還拿著人家十七萬的年薪,連老板是哪國人都不知道?”
“我還真不知道。”
“中國人。”我吃了不大不小的一驚。原來我們的最大的老板才是瑞典人,而高普中國的ceo根本就是中國人,這是我在後來才知道的。
那天的酒喝得熱烈,美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正好遇上見到美女酒量高的對手。
我和劉芸坐一塊,迎逢著一浪接一浪的推杯換盞。在平時很難辦的事,在酒桌上也許根本不算什麽事。
身為辦公室主任的劉芸,也是見慣了風浪的人物了,看她比我還能喝。三十一歲的方晴在酒桌上很能來事,灌得對方頭暈腦漲,而她自己卻耍花招,偷偷把酒倒了,劉芸看到了也裝作沒看見。
“楊工,你和我們劉美女是同學?”方晴倚著劉芸的肩膀說。
“是是是,要不是我當年膽子小,現在就沒我那妹夫什麽事了。”
“姐夫!”劉芸大姐說。劉芸好象是比我大幾個月。
“唉!”我答應了一聲。“我說了別公開我們倆的私人關係。”
喝得半醉的人們因此而鬧事了,非逼著姐夫和小姨喝交杯酒,大家亂作一團。見慣了風浪的劉芸也臉紅了。後來這個玩笑一直在繼續,每次上供電辦事對方都問我是不是來找小姨子。
那天光酒就消費了五千多,但是供電局答應專為高普公司架設一段高壓纜,為了以後能友好往來,我從供電局的渠道購進了兩台大容量的變壓器,算是迴禮。
設備的安裝開始了,主體設備隨行了一支奧大利亞施工隊和一名工程師。我下了死命令,連我在內的設備部所有技術人員、修理工必須時刻跟隨施工,必須帶記錄本和畫圖夾,翻譯馬林也必須隨時在場。晚上及時整理資料並進行匯總,我每天檢查。
那一段時間,真可謂是沒日沒夜,我每天頂多能睡五個小時,三個月下來,我瘦了五公斤。人明顯的不夠,我把工程部的人也要了兩個過來幫我。
幸好現在的機電產品供貨商都提供了送貨上門服務,哪怕一隻小小的繼電器也會送過來。在這之前我已經選好了幾家口碑不錯的生產商的銷售代理,一切都還算很平穩。我很慶幸我在國企時沒有混日子,很多工作的基礎都是那個時候打下的。
李猛有過工作經驗很能幫我,但王小宣不行,剛出校門,讓畫張圖紙速度慢不說還錯誤百出,幫他修改比我自己親自動手還累。但聽說他有來頭,是昆明某部委的公子。
由於受南方各省水災的影響,一台配套設備暫未運到,主體設備安裝完工後不能進行試車隻能等待。方維尚把我叫去了。
“奧州的施工隊在這裏多呆一天,公司的損失很大,你有什麽想法?”方維尚開門見山。
“我和供貨方聯係過,設備現在停在了湖南,最快也得半個月才能到,加上安裝時間,恐怕得一個月時間,讓他們迴去吧,試車時技術人員來一到兩個就可以了。這樣公司至多損失到時的機票錢。”
“如果讓你主持試車有問題嗎?”
“從我現在對主機的了解來看,沒多大問題,但我不知道黃毛有沒有跟我說實話。我跟老外沒打過交道。”黃毛就是奧州來的技術員,四十多歲的一個老外,人很風趣,頭上稀稱拉拉的幾根黃毛。
“這你放心,高普跟這家公司合作不是頭一次了,既然我們買了他們的設備,他們是不會有保留的。”
“那就沒大問題。正式投產試車時,我需要一個金屬處理方麵的專家在場。”
“技術部的人明天就可以到位。”方維尚說。
“那正好,可以在老外離開之前,我和技術部的人一起再向黃毛請教請教。”
第二天果然又來了新人,張炳寬,四十歲,冶金專業的專家,出任技術部主任。土建基礎完工後,一部份人的合同剛好到期,公司沒有和他們續簽,工程部解體,大部份失業。這就是資本家的殘酷無情的一個表現。
我和張炳寬拉著黃毛帶著馬林,又把安裝好的設備檢查了一遍,關於調試等問題又向黃毛請教了一遍,做了詳細的記錄。黃毛帶著施工隊迴澳洲去了。
臨走時,我們請黃毛吃了一頓飯,黃毛說我的工作作風和德國人的風格有些相象。
我說我在工作時不喜歡象德國人一樣的沉默。
他說那是對德國人的偏見,他的祖父就是德國人。
我向方維尚申請了幾天假,迴了趟家。半年來隻迴了兩次家,上一次是四個月前了。兒子長高了,看到我好象有些發怯。
“你不在家時天天念叨你,你來了到不說話了。”老婆說。
“時間太長了,小孩子健忘。”
“過來,兒子!老爸給你帶東西了。”我拿出給他飛買的玩具和碟片。
“我不要!”他老遠站著,一臉的委屈。
我過去抱住他,他哇的一聲哭了。“你上次都不把我叫醒就走了,我恨你!”
兒子哭得很傷心,我也掉了眼淚。
我拿了三萬塊錢給老婆,“四個月頂一年多!還不錯吧?”
“錢是多掙了,可這家都不象個家了。”
“暫時的,我們馬上就可以在昆明買房子了。”
在老媽家裏吃完飯,大姐和姐夫都來了。我也給了老媽一些錢,我不在的時候,全靠家人照顧兒子和老婆了。
入夜了,兒子也睡著了。我和老婆上了床,小別勝新婚。
兒子長大了,更懂事了。每次探親離開家的時候,我都讓老婆帶著他到車站上送我。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有許多的生離死別需要人去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