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我以我血薦軒轅
當不成贅婿隻好去做儒聖了 作者:倚樓望明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第八閣,看著紙頁上洶湧的才氣,江寒長長鬆了一口氣,鎮國級別,成了!
那位主考官目光充滿讚賞的看著江寒,道:“才氣震動書山,這篇文章才氣豈止數丈!好才華!你叫何名?”
江寒道:“學生江寒,家父衛國公江震聲。”
那主考官頷首欣然道:“原來是大夏衛國公的兒子,江寒,今後可列三品也!”
說罷,那主考官伸手一揮,有才氣天降灌注到江寒頭頂。
江寒接受完這一次才氣天降後,驀然發現自己的事天文宮中的才氣已然豐盈,修為達到事天境後期。
沒想到僅是上了一趟書山,就從七品立命境提升到六品事天境後期。
難怪說書山乃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聖地,這種提升速度堪稱變態。
當然,其他人的提升速度肯定不如自己。
“上去第九閣吧,第九閣自有人等你。”那主考官朗聲道。
江寒朝他拱了拱手,便踏上通向第九閣的台階。
第九閣的台階壓力更大,身上如負兩三千斤的重量,簡直便像背著一座大山。
倘若不是接受了幾次才氣天降,江寒估計自己連一階都走不動就會被壓垮。
深吸一口氣,他繼續向上行去。
與此同時,學海之畔,一片草地上。
衣山盡抬頭望著書山的方向,道:“剛才書山震動你們注意到了嗎?”
孔元濟沉吟道:“書山震動,非同小可……會不會是江寒引起的?”
聞明立即道:“江寒?那不可能吧?他怎麽可能引起書山震動?”
孔元濟淡淡道:“使書山震動,倘若作出鎮國文章,便有這個可能。”
聞明冷笑一聲:“鎮國文章哪有那麽好作的?”
便在這時,衣山盡忽地道:“喂,你們看,學海之中是不是有什麽人?”
孔元濟循聲看去,不禁眉頭微皺,學海之間,似乎有人劃船前進,隻是離得太遠,卻看得甚是模糊。
……
……
“唿……唿唿……”
喘著氣,江寒終於走到了第九座樓閣,也是書山的最高點。
原本他以為書山最高的樓閣必定比前八座樓閣還要恢弘氣派,然而到了上麵才發現第九閣僅是一間小竹屋。
雖然不能說簡陋不堪,但對比前八座也確實差得多。
他沒有猶豫,走進了竹屋。
竹屋裏頭裝飾得雖然簡單,卻頗為淡雅。壁上懸掛了四幅墨寶,左右擺放了書架,書架上陳設典雅,除了書籍外,便是一些玉石、古玩。
除此之外,並沒有主考官在。
江寒微感好奇,朝四幅墨寶看去,隻見第一副墨寶寫的是一首以春為題的七律:
霞綃雲幄任鋪陳,隔巷蟆更聽未真。
枕上輕寒窗外雨,眼前春色夢中人。
盈盈燭淚因誰泣,點點花愁為我嗔。
自是小鬟嬌懶慣,擁衾不耐笑言頻。
第二副墨寶寫的是夏:
倦繡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
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雲品禦香。
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納柳風涼。
水亭處處齊紈動,簾卷朱樓罷晚妝。
第三幅墨寶寫的是秋:
秋風明月好喧嘩,瀉地銀光浸茜紗。
波水雲天藏壽鶴,荒郊古寺宿寒鴉。
輕搖客裏觀金鳳,漫步田園賞翠花。
看破人生名與利,讀書自樂煮香茶。
第四幅墨寶寫的是冬:
詩書漫卷已三更,夢裏依稀睡未成。
一地銀裝稀見鶴,半壁窗花不聞鶯。
滄茫四壁茶懷冷,夢幻人生言語輕。
屈指流華心卻慰,湯泉自飲自調烹。
江寒心想:“這四首詩看起來像是女子所寫,難道這第九座樓閣是一個女主考官?”
他旋即又發現廳中的桌子上擺有文寶四寶。
江寒走上前去,便看到桌子中間攤平了一張宣紙,宣紙之上寫了兩句詩,字墨未幹,似乎主人剛寫不久。
詩曰:不以禍福避趨之,願為家國赴生死。
江寒心想,這詩是抄了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吧?
不過在這裏留下兩句詩是什麽意思?
就在他這麽想的時候,在他麵前突地浮現一道蒼老的身影。
蒼老身影竟是個老婦人,此刻定定的看著他。
這一閣的主考官果然是個女的……江寒心道,當即拱手道:“敢問考官,這一閣的考題是什麽?”
老婦人伸手指了指桌上的那張紙,卻並未說話。
什麽意思?是要我接下去嗎?還是想跟我鬥詩?江寒心中不解,道:“這一閣的考題是作詩?”
老婦不答。
江寒道:“既然考官不說,那江某便當考官默認了。”
他拿起桌上的筆,看著宣紙上的兩句詩,突然眉頭一皺,不,不對,這兩句詩已經很完整了,怎麽可能是續寫兩句?
如果不是續寫,考的又是什麽?
江寒看著桌上的筆墨:墨水未幹,宣紙上也留有地方,所以這一閣還是寫詩,但應該不是續寫。
突然,他看著紙上的那兩句詩,心中一動。
難道是共情?
與這兩句詩共情,再寫一首詩?
儒家培養的學子不僅要才能,更要品格,所以最後一閣考的是品格?
這個可能性很大!
江寒繼續思索,這兩句詩是為了家國可以不顧生死的意思,若想要與之共情……
江寒思考了片刻,說道:“既然要我共情作詩,那我便作一首!”
他提筆蘸墨,在紙上龍飛鳳舞的寫道:
“靈台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寫完最後一句,紙頁微微震動,並無其它異象出現。
江寒卻並不奇怪,這首詩對比那些流傳千古的詩句確實名氣小得很多,其才氣也並非極大,然而其中所飽含的愛國熱情卻足以流傳後世!
而那位女考官注視著宣紙的眼睛卻是一亮。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她沉默了許久,方才開口道:“前往學海吧!”
說完,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降到江寒身上。
江寒並未察覺身體有什麽不適,心裏有些好奇,我這是算過了第九閣的考試,還是沒有過?
若是過了,為什麽沒有才氣天降?
</p>
第八閣,看著紙頁上洶湧的才氣,江寒長長鬆了一口氣,鎮國級別,成了!
那位主考官目光充滿讚賞的看著江寒,道:“才氣震動書山,這篇文章才氣豈止數丈!好才華!你叫何名?”
江寒道:“學生江寒,家父衛國公江震聲。”
那主考官頷首欣然道:“原來是大夏衛國公的兒子,江寒,今後可列三品也!”
說罷,那主考官伸手一揮,有才氣天降灌注到江寒頭頂。
江寒接受完這一次才氣天降後,驀然發現自己的事天文宮中的才氣已然豐盈,修為達到事天境後期。
沒想到僅是上了一趟書山,就從七品立命境提升到六品事天境後期。
難怪說書山乃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聖地,這種提升速度堪稱變態。
當然,其他人的提升速度肯定不如自己。
“上去第九閣吧,第九閣自有人等你。”那主考官朗聲道。
江寒朝他拱了拱手,便踏上通向第九閣的台階。
第九閣的台階壓力更大,身上如負兩三千斤的重量,簡直便像背著一座大山。
倘若不是接受了幾次才氣天降,江寒估計自己連一階都走不動就會被壓垮。
深吸一口氣,他繼續向上行去。
與此同時,學海之畔,一片草地上。
衣山盡抬頭望著書山的方向,道:“剛才書山震動你們注意到了嗎?”
孔元濟沉吟道:“書山震動,非同小可……會不會是江寒引起的?”
聞明立即道:“江寒?那不可能吧?他怎麽可能引起書山震動?”
孔元濟淡淡道:“使書山震動,倘若作出鎮國文章,便有這個可能。”
聞明冷笑一聲:“鎮國文章哪有那麽好作的?”
便在這時,衣山盡忽地道:“喂,你們看,學海之中是不是有什麽人?”
孔元濟循聲看去,不禁眉頭微皺,學海之間,似乎有人劃船前進,隻是離得太遠,卻看得甚是模糊。
……
……
“唿……唿唿……”
喘著氣,江寒終於走到了第九座樓閣,也是書山的最高點。
原本他以為書山最高的樓閣必定比前八座樓閣還要恢弘氣派,然而到了上麵才發現第九閣僅是一間小竹屋。
雖然不能說簡陋不堪,但對比前八座也確實差得多。
他沒有猶豫,走進了竹屋。
竹屋裏頭裝飾得雖然簡單,卻頗為淡雅。壁上懸掛了四幅墨寶,左右擺放了書架,書架上陳設典雅,除了書籍外,便是一些玉石、古玩。
除此之外,並沒有主考官在。
江寒微感好奇,朝四幅墨寶看去,隻見第一副墨寶寫的是一首以春為題的七律:
霞綃雲幄任鋪陳,隔巷蟆更聽未真。
枕上輕寒窗外雨,眼前春色夢中人。
盈盈燭淚因誰泣,點點花愁為我嗔。
自是小鬟嬌懶慣,擁衾不耐笑言頻。
第二副墨寶寫的是夏:
倦繡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
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雲品禦香。
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納柳風涼。
水亭處處齊紈動,簾卷朱樓罷晚妝。
第三幅墨寶寫的是秋:
秋風明月好喧嘩,瀉地銀光浸茜紗。
波水雲天藏壽鶴,荒郊古寺宿寒鴉。
輕搖客裏觀金鳳,漫步田園賞翠花。
看破人生名與利,讀書自樂煮香茶。
第四幅墨寶寫的是冬:
詩書漫卷已三更,夢裏依稀睡未成。
一地銀裝稀見鶴,半壁窗花不聞鶯。
滄茫四壁茶懷冷,夢幻人生言語輕。
屈指流華心卻慰,湯泉自飲自調烹。
江寒心想:“這四首詩看起來像是女子所寫,難道這第九座樓閣是一個女主考官?”
他旋即又發現廳中的桌子上擺有文寶四寶。
江寒走上前去,便看到桌子中間攤平了一張宣紙,宣紙之上寫了兩句詩,字墨未幹,似乎主人剛寫不久。
詩曰:不以禍福避趨之,願為家國赴生死。
江寒心想,這詩是抄了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吧?
不過在這裏留下兩句詩是什麽意思?
就在他這麽想的時候,在他麵前突地浮現一道蒼老的身影。
蒼老身影竟是個老婦人,此刻定定的看著他。
這一閣的主考官果然是個女的……江寒心道,當即拱手道:“敢問考官,這一閣的考題是什麽?”
老婦人伸手指了指桌上的那張紙,卻並未說話。
什麽意思?是要我接下去嗎?還是想跟我鬥詩?江寒心中不解,道:“這一閣的考題是作詩?”
老婦不答。
江寒道:“既然考官不說,那江某便當考官默認了。”
他拿起桌上的筆,看著宣紙上的兩句詩,突然眉頭一皺,不,不對,這兩句詩已經很完整了,怎麽可能是續寫兩句?
如果不是續寫,考的又是什麽?
江寒看著桌上的筆墨:墨水未幹,宣紙上也留有地方,所以這一閣還是寫詩,但應該不是續寫。
突然,他看著紙上的那兩句詩,心中一動。
難道是共情?
與這兩句詩共情,再寫一首詩?
儒家培養的學子不僅要才能,更要品格,所以最後一閣考的是品格?
這個可能性很大!
江寒繼續思索,這兩句詩是為了家國可以不顧生死的意思,若想要與之共情……
江寒思考了片刻,說道:“既然要我共情作詩,那我便作一首!”
他提筆蘸墨,在紙上龍飛鳳舞的寫道:
“靈台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寫完最後一句,紙頁微微震動,並無其它異象出現。
江寒卻並不奇怪,這首詩對比那些流傳千古的詩句確實名氣小得很多,其才氣也並非極大,然而其中所飽含的愛國熱情卻足以流傳後世!
而那位女考官注視著宣紙的眼睛卻是一亮。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她沉默了許久,方才開口道:“前往學海吧!”
說完,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降到江寒身上。
江寒並未察覺身體有什麽不適,心裏有些好奇,我這是算過了第九閣的考試,還是沒有過?
若是過了,為什麽沒有才氣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