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姝,是我不好,沒能護好我們的孩子……你怪我也好,罵我也行,不要這樣不言不……”聽到從懷中傳來地痛哭聲,朱棣的話語一瞬哽住了,下一瞬,他猛然加大雙臂地力量,小心翼翼又死緊死緊地抱住儀華,感受著胸膛上那一片濕意透過夏日的單衣一直淌進心底。
聽到朱棣自責的話語,儀華說不出怨怪的話,隻能更大聲的哭泣以宣洩心中無力的痛恨。
然而,也是這抹無力的痛恨不斷地刺激著她,讓她在嘶聲力竭的哭泣下神智是那樣的清晰,心中是
那樣的雪亮——她知道她痛,她恨現實的殘酷,恨自己無力護好孩子們。可有一個人比他更恨更怨,卻隻能壓抑下心中的一切恥辱、怒火、不甘……來共慰她,用堅實的臂膀給她依靠。
這樣的他,她又如何來怨,來遷怒?!
但是她雖然無法去怨怪,卻依然無法去安慰,盡管朱棣不僅將他的血脈傳承置於了危險中,更一夕之間失掉了苦心經營地燕軍,所剩地隻有護衛王府的一幹侍衛。
是以,在如此的腹背受敵困境之中,燕王府是否得以保全已成難事,又如何救下扣留在京為人質的三兄弟?
一想到這裏,儀華忍不住死死拽住朱棣的衣襟,發狠地一樣痛哭。
哭,不知了多久,儀華隻感到嗓子啞了,眼睛酸澀的陣陣發疼。
然後她鬆開緊抓得指尖也泛疼的衣襟,從朱棣懷中拾起頭望著他,眼中再流不出一滴眼淚,她竭力克製住一下一下的泣嗝,語氣堅定道:“王爺不必自責。當務之急是下一步該怎麽做。臣妾以為,首先要打看朝廷對王爺的忌憚和疑心,我們得讓他們放下心,才可以護好王府,以至於護住世子他們的安全。”
一番話說話,儀華竟覺是癡人說夢,能有這樣限製諸王的旨意下達,已證明削藩是不可避免之事,這樣要朝廷對實力最強大的燕放下心,簡直是難以登天,可這卻是現在唯一能得以保存的辦法。
想到這,儀華深吸口氣,揚唇笑道:“允炆侄……皇太孫他仁厚,定不會——”
“阿姝。”朱棣不容置疑地打斷儀華,目光深沉如誨,一字一字無比清晰道:“父皇被火葬了,僅七日而下葬,第八日新皇登基。”
“怎麽會?”儀華張口無聲地問道,眼中盡是不可置信之色:朱允炆秉性純孝,他怎麽會做出如不符合禮教仁孝之舉?
念頭一閃,儀華聲音陡然犀利如冰峰:“他們早有預謀!”清晰地發現一切都一步一步按他們預料的陷入,她隻覺雙手雙足冰涼刺骨。
“阿姝。”似察覺儀華驟然發冷,朱棣將儀華一雙柔荑放入掌中,含笑地看著她,眼底一片堅毅地灼亮之芒:“你為我守住了北平百姓的民心,這次換我為你守住北平這座城中!”
他眼裏篤定地神色,絲毫不差的落入了儀華目中,她看到了希望之火。
然而這一場希望的火焰,卻熄滅地太快,讓儀華恍惚地以為那是著錯了。
就在她醒來地第二日,一向身體健碩的朱棣病倒了,也許真應了那一句“病來如山倒”地古話,他這一場病來得又急又猛,名醫大夫日夜看診,卻得不出一個確切地病因,隻嘆朱棣是因今上賓天過分悲痛而憂悒成疾。
與此同時,朝廷重臣一封又一封上書削藩、以及削藩首要除去之人為燕王的奏摺已言論一月之久。
如此,削藩除燕已到了一個勢不可挽迴的地步。但朱棣終究是在軍中久有威名、統有重兵,恐一道聖旨並不能讓燕軍受節製於朝廷,反量成大禍。於是很快地,朝廷將目光放在了朱棣同母兄弟周王的身上。
七月十二日,即朱棣病臥在榻的第五日,朝廷以謀反之罪命李景隆逮捕周王一家;緊接著不出一月,相繼又有齊、代、岷諸王以各種罪名被逮捕。
以上消息傳迴北平,已是仲秋八月下旬。
儀華坐在書房中,手死死的捏著來自京中的傳報,氣得發白的雙唇顫顫說不出一個字。
一時間,檀香裊裊地書房內鴉雀無聲,隱有種一觸即發地緊張空氣在瀰漫。
不過這種沉默並不太久,儀華著著將書房隔絕成內外兩室的一道通梁而下的珠簾,對著外麵分文武左右而立的八名官員道:“周王的事不必告訴王爺,隻需將齊、代、岷被捕的消息抽王爺清醒的時候告知。”
“王妃,周王乃王爺的至親兄弟,若將周王的事隱而不告,下官恐怕……”儀華話音方落,一道不贊同的聲音立刻響起。
儀華冷笑一聲,話語逼人道:“王爺正病重,你將周王之事告知王爺,王爺豈不會心思鬱結以至病情加重?葛長史你究竟是何居心?!”說罷,見葛誠立即跪下聲稱不敢,方又道:“此事就這樣,無需再議!至於王爺將來追究起由我一力承擔。”
說完,儀華結束此言,另緩和了語氣道:“張將軍,北平司已多次催促交出軍權,您有何看法?”
“哼!”張玉火氣十足的重哼一聲,聲如洪鍾道:“燕軍乃守衛邊關的重要防線,豈可隨意交給那些迂腐文人!不是有句話叫‘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末將認為應該先等朝廷派了將領來北平,方可交接。”
張玉所言與儀華心意不謀而合,她滿意笑道:“張將軍所言極是,不過我燕王府雖對朝廷忠心耿耿,但恐小人亂言,還是應當讓北平司的人去軍中有所了解,以備朝中將領來時交接便宜。”
八位王府官員稱是,正要再提其他諸事,書房外忽然有人凜道:“王妃,皇上擔憂王爺病情,特派官員太醫來府。”
朝廷來人了?是終於按耐不住,要向燕王府下手了?!
儀華怔怔地抬起頭,目光穿過珠簾,直直地盯著緊閉的門扉。
第253章真假
朱棣的寢宮古樸而遼闊。
持刀戟穿梭在寢宮周圍的黑衣鐵甲衛,發出的重甲相摩擦的聲音,是倘大的寢宮內唯一的聲響。當天空盡染絢麗斑讕的晚霞時,這座寢宮戒備最森嚴的一處寢殿內,另響起了似和悅有序的交談。
“王爺脈象虛浮,時有時無,且有心脈受損之象……”為五位自京而來的太醫之首的一人,微微躬身立於寢塌之前,手捋山羊鬍須深鎖眉頭道: “微臣行醫三十載,從未見過王爺這種脈象。”
聞言,坐在床頭侍候朱棣半倚著的儀華,心中遽然一緊,臉上有慌亂驚憂之色閃過。
較之儀華,“代天子探視”的三位欽差大臣更為緊張,其中一人立馬追問道:“那王爺究竟是否患有頑疾?”說時許覺話語過於激烈,又訕笑了兩聲補充道:“皇上至孝之人,王爺身為皇上的親叔父,北上之前微臣是特受了皇上的囑咐。”
朱棣麵色憔悴的靠在被枕上,微咳數聲不予表示。
另一位年歲為長的欽差見狀,緩步踱出,一副老學者的做派道:“頑疾,顧名思義頑固的惡疾。陳太醫是太醫院院首,醫術高明,今日不過初次診脈,遂難以判斷。因而依微臣之見,還請王爺允許臣等留下,讓陳太醫為您醫治,相信以陳太醫的醫術,定能讓王爺早日康復。”
“微臣不才,若有十天半月賜予微臣,微臣一定窮盡畢生所學並王爺救治。”陳太醫一聽,立馬作揖附言道。
言畢,一行八人齊齊拱手請求道:“請王爺、王妃準予臣等留下,以好迴京復命,慰皇上拳拳關切之情。”
真不愧是朝廷派來的,好一番冠冕堂皇的話!
儀華強抑著心下怒火,看著眼前恭敬的八人,纖細的雙手不由緊緊攢著。
正在這時,儀華忽覺手背一暖,竟是朱棣將她手牢牢握住掌心,心中不由怦然一動,她抬頭去看朱棣,朱棣卻隻是含笑地看著那八人道:“你們都是皇上派來看望本王,自然是我燕王府的座上貴賓,豈有不歡迎?”
是啊,怎能不歡迎?即使明知他們另有所圖!
如今熙兒三兄弟正在他們手上,她又有何權利怪責他們的咄咄逼人,也許真是最近的事太多了,她有些精神不濟吧。
儀華平緩了緩心緒,落落大方地笑道:“幾位大人一路風塵,方來就趕著來探望王爺。此時時辰已不早,我先讓侍人引你們歇息,等明日再為諸位接風洗塵。”說時見這八人麵色欣然,她心下暗暗鬆了一口氣,雖是意外讓他們留住下來,不過他們總算是沒有提周王之事。
如此儀華心鬆之下,又想起這八人來得突然,正要吩咐侍立一旁的陳德海安排住處,不妨一直未說話的欽差忽然列眾而出,躬身道:“臣等不敢當王爺貴客,王爺乃是我大明肱骨之臣,臣等能為王爺效微末之力,實為臣等之福。”說著幽幽一嘆,麵上愁苦萬千。
朱棣看在眼裏,心裏一哂置之,麵上卻是淡淡問道:“你麵有憂愁之色,是為何事?還是皇上另有吩咐爾等?”一句說完,氣息已是不穩。
而那欽差聽了卻是眼眶一紅,老淚縱橫道: “若人人都似王爺這般,對皇上忠心耿耿便了好。可世間人心險惡,就有人欺皇上不過是剛及弱冠之齡的少年,竟然辜負先皇的厚望欲以——”
“住口!”一語未了,儀華厲聲喝止,轉而語氣僵硬一緩:“陳公公,諸位大人一路辛苦了,你先帶他們下去歇息。記住,他們乃王府貴客,萬不可怠慢!”
“等一下。”朱棣驀然出聲,叫住躬身領命的陳德海,轉頭看向儀華:“王妃,讓他繼續說可好?”他虛弱喘息聲中帶著幾許婉言相求之意。
一剎那儀華怔住,看著一月多前還為她支起一方天地的朱棣,眼下卻是從未見過的虛弱模樣,她心中酸澀莫名,強忍住那欲奪眶而出的淚水。點頭笑道:“臣妾不過是想王爺該喝藥休息了,才讓諸位先下去歇息。若是王爺想聽,就請這位大人繼續說吧。”
旁觀此一幕的三位欽差交換了一個眼神,由那人敘又道:“微臣本不願多說,隻是看著王爺病體虛弱才……”語音似哽咽了一下,陡然一撩下擺,單膝跪地道:“還請王爺保重身體,早日康復解皇上之憂!如今皇上登基不過兩月,就有周王欺 皇上年幼造反,幸有先王庇佑事先知道周王不忠之舉,於一月前命李景隆將軍捕獲,將之貶為庶人。隨後又塔齊、代、岷諸王他們……”
再一次話猶未完,隻見朱棣猛然乍起身,雙手死死撐在床沿,目眥盡裂:“你說什麽?”
</br>
聽到朱棣自責的話語,儀華說不出怨怪的話,隻能更大聲的哭泣以宣洩心中無力的痛恨。
然而,也是這抹無力的痛恨不斷地刺激著她,讓她在嘶聲力竭的哭泣下神智是那樣的清晰,心中是
那樣的雪亮——她知道她痛,她恨現實的殘酷,恨自己無力護好孩子們。可有一個人比他更恨更怨,卻隻能壓抑下心中的一切恥辱、怒火、不甘……來共慰她,用堅實的臂膀給她依靠。
這樣的他,她又如何來怨,來遷怒?!
但是她雖然無法去怨怪,卻依然無法去安慰,盡管朱棣不僅將他的血脈傳承置於了危險中,更一夕之間失掉了苦心經營地燕軍,所剩地隻有護衛王府的一幹侍衛。
是以,在如此的腹背受敵困境之中,燕王府是否得以保全已成難事,又如何救下扣留在京為人質的三兄弟?
一想到這裏,儀華忍不住死死拽住朱棣的衣襟,發狠地一樣痛哭。
哭,不知了多久,儀華隻感到嗓子啞了,眼睛酸澀的陣陣發疼。
然後她鬆開緊抓得指尖也泛疼的衣襟,從朱棣懷中拾起頭望著他,眼中再流不出一滴眼淚,她竭力克製住一下一下的泣嗝,語氣堅定道:“王爺不必自責。當務之急是下一步該怎麽做。臣妾以為,首先要打看朝廷對王爺的忌憚和疑心,我們得讓他們放下心,才可以護好王府,以至於護住世子他們的安全。”
一番話說話,儀華竟覺是癡人說夢,能有這樣限製諸王的旨意下達,已證明削藩是不可避免之事,這樣要朝廷對實力最強大的燕放下心,簡直是難以登天,可這卻是現在唯一能得以保存的辦法。
想到這,儀華深吸口氣,揚唇笑道:“允炆侄……皇太孫他仁厚,定不會——”
“阿姝。”朱棣不容置疑地打斷儀華,目光深沉如誨,一字一字無比清晰道:“父皇被火葬了,僅七日而下葬,第八日新皇登基。”
“怎麽會?”儀華張口無聲地問道,眼中盡是不可置信之色:朱允炆秉性純孝,他怎麽會做出如不符合禮教仁孝之舉?
念頭一閃,儀華聲音陡然犀利如冰峰:“他們早有預謀!”清晰地發現一切都一步一步按他們預料的陷入,她隻覺雙手雙足冰涼刺骨。
“阿姝。”似察覺儀華驟然發冷,朱棣將儀華一雙柔荑放入掌中,含笑地看著她,眼底一片堅毅地灼亮之芒:“你為我守住了北平百姓的民心,這次換我為你守住北平這座城中!”
他眼裏篤定地神色,絲毫不差的落入了儀華目中,她看到了希望之火。
然而這一場希望的火焰,卻熄滅地太快,讓儀華恍惚地以為那是著錯了。
就在她醒來地第二日,一向身體健碩的朱棣病倒了,也許真應了那一句“病來如山倒”地古話,他這一場病來得又急又猛,名醫大夫日夜看診,卻得不出一個確切地病因,隻嘆朱棣是因今上賓天過分悲痛而憂悒成疾。
與此同時,朝廷重臣一封又一封上書削藩、以及削藩首要除去之人為燕王的奏摺已言論一月之久。
如此,削藩除燕已到了一個勢不可挽迴的地步。但朱棣終究是在軍中久有威名、統有重兵,恐一道聖旨並不能讓燕軍受節製於朝廷,反量成大禍。於是很快地,朝廷將目光放在了朱棣同母兄弟周王的身上。
七月十二日,即朱棣病臥在榻的第五日,朝廷以謀反之罪命李景隆逮捕周王一家;緊接著不出一月,相繼又有齊、代、岷諸王以各種罪名被逮捕。
以上消息傳迴北平,已是仲秋八月下旬。
儀華坐在書房中,手死死的捏著來自京中的傳報,氣得發白的雙唇顫顫說不出一個字。
一時間,檀香裊裊地書房內鴉雀無聲,隱有種一觸即發地緊張空氣在瀰漫。
不過這種沉默並不太久,儀華著著將書房隔絕成內外兩室的一道通梁而下的珠簾,對著外麵分文武左右而立的八名官員道:“周王的事不必告訴王爺,隻需將齊、代、岷被捕的消息抽王爺清醒的時候告知。”
“王妃,周王乃王爺的至親兄弟,若將周王的事隱而不告,下官恐怕……”儀華話音方落,一道不贊同的聲音立刻響起。
儀華冷笑一聲,話語逼人道:“王爺正病重,你將周王之事告知王爺,王爺豈不會心思鬱結以至病情加重?葛長史你究竟是何居心?!”說罷,見葛誠立即跪下聲稱不敢,方又道:“此事就這樣,無需再議!至於王爺將來追究起由我一力承擔。”
說完,儀華結束此言,另緩和了語氣道:“張將軍,北平司已多次催促交出軍權,您有何看法?”
“哼!”張玉火氣十足的重哼一聲,聲如洪鍾道:“燕軍乃守衛邊關的重要防線,豈可隨意交給那些迂腐文人!不是有句話叫‘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末將認為應該先等朝廷派了將領來北平,方可交接。”
張玉所言與儀華心意不謀而合,她滿意笑道:“張將軍所言極是,不過我燕王府雖對朝廷忠心耿耿,但恐小人亂言,還是應當讓北平司的人去軍中有所了解,以備朝中將領來時交接便宜。”
八位王府官員稱是,正要再提其他諸事,書房外忽然有人凜道:“王妃,皇上擔憂王爺病情,特派官員太醫來府。”
朝廷來人了?是終於按耐不住,要向燕王府下手了?!
儀華怔怔地抬起頭,目光穿過珠簾,直直地盯著緊閉的門扉。
第253章真假
朱棣的寢宮古樸而遼闊。
持刀戟穿梭在寢宮周圍的黑衣鐵甲衛,發出的重甲相摩擦的聲音,是倘大的寢宮內唯一的聲響。當天空盡染絢麗斑讕的晚霞時,這座寢宮戒備最森嚴的一處寢殿內,另響起了似和悅有序的交談。
“王爺脈象虛浮,時有時無,且有心脈受損之象……”為五位自京而來的太醫之首的一人,微微躬身立於寢塌之前,手捋山羊鬍須深鎖眉頭道: “微臣行醫三十載,從未見過王爺這種脈象。”
聞言,坐在床頭侍候朱棣半倚著的儀華,心中遽然一緊,臉上有慌亂驚憂之色閃過。
較之儀華,“代天子探視”的三位欽差大臣更為緊張,其中一人立馬追問道:“那王爺究竟是否患有頑疾?”說時許覺話語過於激烈,又訕笑了兩聲補充道:“皇上至孝之人,王爺身為皇上的親叔父,北上之前微臣是特受了皇上的囑咐。”
朱棣麵色憔悴的靠在被枕上,微咳數聲不予表示。
另一位年歲為長的欽差見狀,緩步踱出,一副老學者的做派道:“頑疾,顧名思義頑固的惡疾。陳太醫是太醫院院首,醫術高明,今日不過初次診脈,遂難以判斷。因而依微臣之見,還請王爺允許臣等留下,讓陳太醫為您醫治,相信以陳太醫的醫術,定能讓王爺早日康復。”
“微臣不才,若有十天半月賜予微臣,微臣一定窮盡畢生所學並王爺救治。”陳太醫一聽,立馬作揖附言道。
言畢,一行八人齊齊拱手請求道:“請王爺、王妃準予臣等留下,以好迴京復命,慰皇上拳拳關切之情。”
真不愧是朝廷派來的,好一番冠冕堂皇的話!
儀華強抑著心下怒火,看著眼前恭敬的八人,纖細的雙手不由緊緊攢著。
正在這時,儀華忽覺手背一暖,竟是朱棣將她手牢牢握住掌心,心中不由怦然一動,她抬頭去看朱棣,朱棣卻隻是含笑地看著那八人道:“你們都是皇上派來看望本王,自然是我燕王府的座上貴賓,豈有不歡迎?”
是啊,怎能不歡迎?即使明知他們另有所圖!
如今熙兒三兄弟正在他們手上,她又有何權利怪責他們的咄咄逼人,也許真是最近的事太多了,她有些精神不濟吧。
儀華平緩了緩心緒,落落大方地笑道:“幾位大人一路風塵,方來就趕著來探望王爺。此時時辰已不早,我先讓侍人引你們歇息,等明日再為諸位接風洗塵。”說時見這八人麵色欣然,她心下暗暗鬆了一口氣,雖是意外讓他們留住下來,不過他們總算是沒有提周王之事。
如此儀華心鬆之下,又想起這八人來得突然,正要吩咐侍立一旁的陳德海安排住處,不妨一直未說話的欽差忽然列眾而出,躬身道:“臣等不敢當王爺貴客,王爺乃是我大明肱骨之臣,臣等能為王爺效微末之力,實為臣等之福。”說著幽幽一嘆,麵上愁苦萬千。
朱棣看在眼裏,心裏一哂置之,麵上卻是淡淡問道:“你麵有憂愁之色,是為何事?還是皇上另有吩咐爾等?”一句說完,氣息已是不穩。
而那欽差聽了卻是眼眶一紅,老淚縱橫道: “若人人都似王爺這般,對皇上忠心耿耿便了好。可世間人心險惡,就有人欺皇上不過是剛及弱冠之齡的少年,竟然辜負先皇的厚望欲以——”
“住口!”一語未了,儀華厲聲喝止,轉而語氣僵硬一緩:“陳公公,諸位大人一路辛苦了,你先帶他們下去歇息。記住,他們乃王府貴客,萬不可怠慢!”
“等一下。”朱棣驀然出聲,叫住躬身領命的陳德海,轉頭看向儀華:“王妃,讓他繼續說可好?”他虛弱喘息聲中帶著幾許婉言相求之意。
一剎那儀華怔住,看著一月多前還為她支起一方天地的朱棣,眼下卻是從未見過的虛弱模樣,她心中酸澀莫名,強忍住那欲奪眶而出的淚水。點頭笑道:“臣妾不過是想王爺該喝藥休息了,才讓諸位先下去歇息。若是王爺想聽,就請這位大人繼續說吧。”
旁觀此一幕的三位欽差交換了一個眼神,由那人敘又道:“微臣本不願多說,隻是看著王爺病體虛弱才……”語音似哽咽了一下,陡然一撩下擺,單膝跪地道:“還請王爺保重身體,早日康復解皇上之憂!如今皇上登基不過兩月,就有周王欺 皇上年幼造反,幸有先王庇佑事先知道周王不忠之舉,於一月前命李景隆將軍捕獲,將之貶為庶人。隨後又塔齊、代、岷諸王他們……”
再一次話猶未完,隻見朱棣猛然乍起身,雙手死死撐在床沿,目眥盡裂:“你說什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