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不在的這兩天,王天海一直在進行適應性訓練,第一天的比賽對他還是有一點點影響,需要簡單恢複。
如今王天海的高原適應能力達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他從登天鎮上來完全沒有適應時間,相當於一天內從千米直接上四千米,並且還能激烈運動。
每次王天海訓練的時候,徐教練和選拔隊員都停下訓練會在旁邊觀看一會,一為了不打擾他,二是想見識一下這位亞洲巔峰運動員的實力。
在第一天比賽後徐教練就打聽到了王天海的身份,差點沒嚇著,差距不是一點點大,怪不得敢跟他們叫板。
兩天後,哈馬獨自一人開車來到高原基地,準備接下來兩周輔助王天海訓練。
在宿舍王天海再次見到哈馬,經過兩天的恢複,這個藏族運動員已然沒問題,甚至看著比之前還要精神。
這次下山,哈馬特地迴了一趟老家,在塵封多年的書櫃裏找到了那本【弄水者的進階路】。
書的質感老舊,曆史可能比王天海年齡還大,保存依舊完好,除了表麵有點氧化發黃,裏麵內容依舊清晰。
把這本書和成神路對比,兩者除了書皮材質和厚度略有不同,大小尺寸文字排版幾乎一樣,大概率是同一個作者。
拿到書的第一時間,王天海就迫不及待翻開看,沒有目錄,隻有引言。
【水為生命之源,我等所處世界,七成為水,弄水乃世間頂尖之技,習得弄水需堅持不懈,精益求精,技藝方能進階。】
繼續往下翻,粗略瀏覽整本書,主要分為四部分,簡單概括就是泳姿介紹,遊泳技術分析,訓練方法,遊泳場地的尋找。
泳姿介紹部分主要介紹了四大競技泳姿,還有反蛙泳,踩水這些民間路子,除了介紹每個泳姿特點外,還包含基本技術教學,比一般教科書更好理解。
其中許多遊法王天海也是第一次見,不誇張的說,一般遊泳愛好者能把第一部分學透,那絕對是遊泳大神了。
最關鍵的還是第二部分,哈馬當時就是靠學這部分的內容打下好基礎。
在遊泳技術分析中,主要解析了四大泳姿的技術細節,以及不同的技術變化。
不同的身體素質和遊泳距離,有不同的技術,一般遊泳愛好者能掌握八成內容,就能成為專業運動員。
王天海仔細看了爬泳的技術分析,被嚇了一跳,裏麵除了有他沒聽說過的技術,竟然還有這兩年剛開發出來的技術,一種高速的劃水方法,需要非常強勁的上肢和背部力量。
這書有起碼二十多年曆史,能在書上見到近兩年的東西,實在離譜。
不過越是離譜,王天海就越想要仔細研究,如今的他絕對是站在人類遊泳金字塔頂端的存在,能值得他好好研究的遊泳類書籍不多了。
第三部分的訓練方法是對第二部分技術介紹的延續,每一種技術需要的身體素質是不同的,針對這些技術,書中給出了大量的訓練方法。
常規的訓練方法都有具體的案例說明,從陸地到水下很全麵,不過書上的方法不算先進,現在俱樂部和體製有更高級的手段和方法。
而除了常規訓練方法,竟然有雙人配速,單人配速這種競技手段的訓練方法,這王天海就要好好研究了。
在第三部分的最後一頁,有一段話吸引了王天海的注意。
【百米之速,1分為入門,55秒為進階,50秒可稱高手,48秒則為大師,47乃天關,破者即為巔峰,人之極限為46秒,超越此關為神,以此為目標,不斷進步,方能悟弄水之奧義。】
在二十多年前,竟然就能預測出現代遊泳水平的分界線,要知道在當年48秒都被稱為人類不可觸碰的領域。
最後第四部分也是王天海非常感興趣的,教你尋找合適的遊泳水域。
成為運動員後,王天海依然時不時會去公開水域野泳,在大自然中接觸水比在遊泳館爽了不知道多少。
書中從天文地理,曆史人文等多個角度分析水域的好壞,同時還從季節和個人狀態給出選擇建議,有這本書就不怕找不到好的遊泳去處。
整體瀏覽完畢,王天海感覺【弄水者的進階路】簡直就是遊泳人的寶藏書。
“哈馬,這書到時候能不能借我一段時間,我想好好研究一下,太牛了。”,合上書的王天海一臉意猶未盡。
“送你了,你能拿到另一本書,說明你和它有緣,我已經從中受益,對我沒太大用,不過,另一本書你得給我研究下。”,哈馬說道。
兩人在宿舍待了一會就準備換裝去訓練,哈馬作為陪練也要參與。
上次的比賽哈馬差點出現生命危險,同時卻突破了他運動員時期的百米記錄,這讓他重新燃起了對遊泳運動的熱情。
一個多年沒參加過係統性訓練的人,做到這種事情的概率低的離譜,除了命中注定要他再成為運動員,沒有其他的解釋了。
當他把這個事情告訴王天海,後者立刻就幫他想好了以後的路。
這兩周哈馬先跟王天海體驗一下高原特訓,等迴去後王天海幫他安排到北洋俱樂部,以他目前的實力要進體製內有點難,而且體製內收入不比俱樂部,加入俱樂部能幫他緩解經濟壓力。
此時的基地泳池內,隊員們正準備進行十乘一百米接力訓練,徐教練大聲宣布規則,兩兩一組,每人交替遊一百米,五組隊員比拚成績。
雙人十乘一百接力是耐力訓練中強度比較低的一種,每個人遊一百米後有大約50秒到一分鍾的休息時間,所以加點競爭能提高訓練效果。
在運動員準備上跳水台時,王天海和哈馬剛好走了出來,按照徐教練的規矩他們要讓位,但人都站上跳水台了,停下就很尷尬。
就在眾人糾結的時候,王天海開口道,“不用停,加我們一組,和你們一起練。”
“啊?這……這可以嗎……”,一位運動員半信半疑問道,同時眼睛看向徐教練,希望得到指示。
“幹嘛,我又不是什麽惡霸,一起練不是很正常嗎,難不成你們怕輸了尷尬?”
畢竟抬頭不見低頭,王天海還是決定這兩周和這些人關係搞好一點,所以給了個台階。
徐教練一聽這話立馬明白了王天海的意思,於是點頭示意那位運動員,運動員立馬心領神會。
“好,我們正好也想見識亞洲巔峰的實力,那就來吧!”
如今王天海的高原適應能力達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他從登天鎮上來完全沒有適應時間,相當於一天內從千米直接上四千米,並且還能激烈運動。
每次王天海訓練的時候,徐教練和選拔隊員都停下訓練會在旁邊觀看一會,一為了不打擾他,二是想見識一下這位亞洲巔峰運動員的實力。
在第一天比賽後徐教練就打聽到了王天海的身份,差點沒嚇著,差距不是一點點大,怪不得敢跟他們叫板。
兩天後,哈馬獨自一人開車來到高原基地,準備接下來兩周輔助王天海訓練。
在宿舍王天海再次見到哈馬,經過兩天的恢複,這個藏族運動員已然沒問題,甚至看著比之前還要精神。
這次下山,哈馬特地迴了一趟老家,在塵封多年的書櫃裏找到了那本【弄水者的進階路】。
書的質感老舊,曆史可能比王天海年齡還大,保存依舊完好,除了表麵有點氧化發黃,裏麵內容依舊清晰。
把這本書和成神路對比,兩者除了書皮材質和厚度略有不同,大小尺寸文字排版幾乎一樣,大概率是同一個作者。
拿到書的第一時間,王天海就迫不及待翻開看,沒有目錄,隻有引言。
【水為生命之源,我等所處世界,七成為水,弄水乃世間頂尖之技,習得弄水需堅持不懈,精益求精,技藝方能進階。】
繼續往下翻,粗略瀏覽整本書,主要分為四部分,簡單概括就是泳姿介紹,遊泳技術分析,訓練方法,遊泳場地的尋找。
泳姿介紹部分主要介紹了四大競技泳姿,還有反蛙泳,踩水這些民間路子,除了介紹每個泳姿特點外,還包含基本技術教學,比一般教科書更好理解。
其中許多遊法王天海也是第一次見,不誇張的說,一般遊泳愛好者能把第一部分學透,那絕對是遊泳大神了。
最關鍵的還是第二部分,哈馬當時就是靠學這部分的內容打下好基礎。
在遊泳技術分析中,主要解析了四大泳姿的技術細節,以及不同的技術變化。
不同的身體素質和遊泳距離,有不同的技術,一般遊泳愛好者能掌握八成內容,就能成為專業運動員。
王天海仔細看了爬泳的技術分析,被嚇了一跳,裏麵除了有他沒聽說過的技術,竟然還有這兩年剛開發出來的技術,一種高速的劃水方法,需要非常強勁的上肢和背部力量。
這書有起碼二十多年曆史,能在書上見到近兩年的東西,實在離譜。
不過越是離譜,王天海就越想要仔細研究,如今的他絕對是站在人類遊泳金字塔頂端的存在,能值得他好好研究的遊泳類書籍不多了。
第三部分的訓練方法是對第二部分技術介紹的延續,每一種技術需要的身體素質是不同的,針對這些技術,書中給出了大量的訓練方法。
常規的訓練方法都有具體的案例說明,從陸地到水下很全麵,不過書上的方法不算先進,現在俱樂部和體製有更高級的手段和方法。
而除了常規訓練方法,竟然有雙人配速,單人配速這種競技手段的訓練方法,這王天海就要好好研究了。
在第三部分的最後一頁,有一段話吸引了王天海的注意。
【百米之速,1分為入門,55秒為進階,50秒可稱高手,48秒則為大師,47乃天關,破者即為巔峰,人之極限為46秒,超越此關為神,以此為目標,不斷進步,方能悟弄水之奧義。】
在二十多年前,竟然就能預測出現代遊泳水平的分界線,要知道在當年48秒都被稱為人類不可觸碰的領域。
最後第四部分也是王天海非常感興趣的,教你尋找合適的遊泳水域。
成為運動員後,王天海依然時不時會去公開水域野泳,在大自然中接觸水比在遊泳館爽了不知道多少。
書中從天文地理,曆史人文等多個角度分析水域的好壞,同時還從季節和個人狀態給出選擇建議,有這本書就不怕找不到好的遊泳去處。
整體瀏覽完畢,王天海感覺【弄水者的進階路】簡直就是遊泳人的寶藏書。
“哈馬,這書到時候能不能借我一段時間,我想好好研究一下,太牛了。”,合上書的王天海一臉意猶未盡。
“送你了,你能拿到另一本書,說明你和它有緣,我已經從中受益,對我沒太大用,不過,另一本書你得給我研究下。”,哈馬說道。
兩人在宿舍待了一會就準備換裝去訓練,哈馬作為陪練也要參與。
上次的比賽哈馬差點出現生命危險,同時卻突破了他運動員時期的百米記錄,這讓他重新燃起了對遊泳運動的熱情。
一個多年沒參加過係統性訓練的人,做到這種事情的概率低的離譜,除了命中注定要他再成為運動員,沒有其他的解釋了。
當他把這個事情告訴王天海,後者立刻就幫他想好了以後的路。
這兩周哈馬先跟王天海體驗一下高原特訓,等迴去後王天海幫他安排到北洋俱樂部,以他目前的實力要進體製內有點難,而且體製內收入不比俱樂部,加入俱樂部能幫他緩解經濟壓力。
此時的基地泳池內,隊員們正準備進行十乘一百米接力訓練,徐教練大聲宣布規則,兩兩一組,每人交替遊一百米,五組隊員比拚成績。
雙人十乘一百接力是耐力訓練中強度比較低的一種,每個人遊一百米後有大約50秒到一分鍾的休息時間,所以加點競爭能提高訓練效果。
在運動員準備上跳水台時,王天海和哈馬剛好走了出來,按照徐教練的規矩他們要讓位,但人都站上跳水台了,停下就很尷尬。
就在眾人糾結的時候,王天海開口道,“不用停,加我們一組,和你們一起練。”
“啊?這……這可以嗎……”,一位運動員半信半疑問道,同時眼睛看向徐教練,希望得到指示。
“幹嘛,我又不是什麽惡霸,一起練不是很正常嗎,難不成你們怕輸了尷尬?”
畢竟抬頭不見低頭,王天海還是決定這兩周和這些人關係搞好一點,所以給了個台階。
徐教練一聽這話立馬明白了王天海的意思,於是點頭示意那位運動員,運動員立馬心領神會。
“好,我們正好也想見識亞洲巔峰的實力,那就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