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歡和安夏洛聊得開心,安夏禾突然過來了,她看到安夏洛,眼中明顯閃過一絲放心。
安夏洛看到安夏禾欣喜,然後站起來高興道:“姐姐。”
安夏禾點點頭,然後向沈歡道:“多謝郡主照顧舍妹。”
“安姑娘客氣了。”
“既然沒事,跟我迴家吧。”安夏禾對安夏洛道,然後點頭向沈歡示意,轉身離開。
安夏洛給沈歡一個微笑,然後跟上了安夏禾。
不明不白給安夏洛當了一會兒知心姐姐,沈歡心情也平靜下來,打消了去找趙玥的念頭,選擇直接迴宮。
了解便宜父親的事情不能急,她要穩紮穩打,一步一步來,如今要做的,就是整合自己手中的資源,努力想辦法壯大自己的實力。
想到這個沈歡就有些頭大,她從來不是什麽管理型人才,也沒有什麽野心,還真是為難自己。
不過如果有必要,重拾祖業也未必不行,沈歡暗下決心。
女學裏有了安夏洛的出現,竟由幾分雞飛狗跳的感覺,那些想要收拾她的貴女在她麵前難得出現集體失語的感覺,欺負這樣的人半點做成就感沒有不說,還能讓人氣的跳腳。
比如崔伊雪一日上書課笑著對安夏洛道:“久聞夏洛妹妹有一手漂亮的衛夫人簪花小楷,不知能否指教一下?”
安夏洛納悶道:“指教?伊雪姐姐你想跟我學習隨時可以,不用這麽客氣。”
……
有日,顧妍靈諷刺她道:“真不知道有些人家都是怎麽教養子女的,怎麽會教出那種這般蠢笨無知的人。”
安夏洛湊到她身邊悄悄道:“顧姑娘你是在說陵南郡主嗎?雖然我覺得在背後議論別人不好,但我也覺得她家教不好。”
……
總之,有了安夏洛,女學變得更加熱鬧了。
此時。國子監也出了一件大事,原來協助禮部主持春闈的博士們陸陸續續改卷歸來,聽說了《長安旬報》的言論。甚為憤慨,直歎豎子無知。
但是大夏朝畢竟是個開放包容的時代,之前就有禦史上書,認為《長安旬報》妖言惑眾,應該停辦查封,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高高在上的讀書人更是不會以勢壓人。所以他們決定以理服人。於是決定仿照《長安旬報》的形式創辦《國子監學》,旨在宣揚聖人之學,教化百姓。
其實。說白了就是為了與《長安旬報》上的言論打對台戰,公開辯論。
此事一出,文人界立即沸騰了起來,許多文人因《長安旬報》的言論憋屈不滿很久了,如今有一個平台可以抒發心中所想,自然積極踴躍,一時間國子監門庭若市。不得不特意開辟新地方,專門用於《國子監學》的辦公。
《長安旬報》一炮而紅,其中的言論雖然爭議不斷,但也也獲得了某些人的共鳴,因此,也接到了不少評論和投稿。所以。第二期《長安旬報》就在沸沸揚揚的言論中發行了。
不過這次《長安旬報》卻沒有成為焦點。所有人都被一個《新義書苑》的報紙吸引了目光
原因無他,太犀利了。
《新義書苑》頭版頭條的文章鋒芒直指現行的科舉製。科舉考試是國家的掄才大典。是為了國家選出優秀人才,幫助帝王分憂協助管理國家,但是到底什麽樣的人才是國家需要的人才?
文章首先分析為官者的要素,提出了“德才兼備,知事務實”的要求,但是科舉製是否能夠將這樣的人才挑選出來?
現在的考生,春闈前到處投遞詩文,想方設法博得才名,文章寫得花團錦簇,詩賦做的文采斐然,卻隻是空中樓閣,華而不實。
因為大夏朝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有有各名人的推薦。因此考生熱衷奔走在公卿名士的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以顯露頭角。
這些人絲毫不關心國家大事,不了解民生疾苦,不過是欺世盜名之輩。試問,這樣的人怎麽能夠為國分憂?
科舉考試是為了選拔實幹人才,可是為何又要重文采多於策論。其次,科舉考試的公平性也受到質疑,文章分析了科舉考試容易出現作弊行為的各個環節,並提出了不少改進方法。
此文一出,讓已經火熱非常的春闈更加引人矚目。
沈歡當時納悶兒,到底是誰這麽大膽,連國家的掄才大典都能指著鼻子罵。找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當世名儒白鹿書院院長顧世昌。
說起這個人,不得不說一下如今的學派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儒家發展到此時,雖還是天下主流,但已經有些式微的趨勢,這個式微不是被道家佛家等其他學派搶占風頭,而是儒家已經開始分裂,而且是非常鮮明的分為好幾個流派,就如同宋明理學正式統一天下前分裂的情況。
顧世昌就是“知行合一”派的領軍人物,倡導經世致用,可惜不太符合世家的審美和科舉的標準,雖然有些影響力,但並不是主流。沒想到老先生看到了《長安旬報》這個形式,立即決定模仿宣傳自己的學派。
“還真是越來越熱鬧了,不過咱們沒有顧老先生的背景和底氣,方向上還是少往朝廷那邊靠攏。”沈歡對趙玥道。
趙玥點頭:“恩,還是把內容往新鮮有趣上麵引,愛看的人越多越好。”
四月十五,春闈揭榜。
沈歡來到女學就發現氣氛與往日不同,平日認真聽課的同學此時全都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沈歡頓時想起了韓修竹和宋祁熙兩大罪魁禍首。
大夏朝人民愛美色,對長得漂亮的人多有優待。像韓修竹和宋祁熙這種不但美色過人,而且才華橫溢的世家子就更是受人追捧了,沈歡估計女學中估計有大半的女學生都或明目或暗地的傾慕這二人。
其實也怪不得大家會這樣,這兩人是此次狀元的熱門人選,即使大家平時再自製,此時也隻是個青春期少慕知艾的女孩兒。
不到午時,就不斷有人傳來各種消息,韓修竹不負眾望,一舉奪得甲榜第一,而宋祁熙也獲得了甲榜第三的好成績。
消息一出,女學裏一派喜氣,哪怕有些人家中兄弟叔伯傳來落榜的消息,也依舊開心不已,想來這就是偶像的魅力吧。
甲榜第二名被一個名為謝方博的學子奪得了,雖是姓謝,但是與陳郡謝氏沒有絲毫關係,是個地地道道的寒門子弟。後來沈歡從安夏洛那裏得知,這位學子是安彥諸的學生,所以拿到甲榜第二名的成績也就不足為奇了。
鍾秀中午也過來傳遞消息,秦翊取得了乙榜第七名的成績,沈歡和蘇碧兒十分開心。不和那些變態相比,秦翊能以不及弱冠的年紀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難得了。
看到蘇碧兒的表現,沈歡不由的想起了她對秦翊的心思。
原本她覺得秦翊和趙玥十分相配,沒想到人家兩人坦蕩自然,光風霽月,沒有一點兒私情。再說感情這種東西本就不好控製,沈歡也不好摻和。
如今既然蘇碧兒對秦翊有意,而秦翊待蘇碧兒也有兩分不同,她何不幫二人一把,若二人能在一起,豈不是件好事。
於是沈歡也起了當媒婆的心思。
三日後是殿試,出乎人意料的,殿試出了一道關於水軍改製的策論題。這讓那些埋頭苦讀,隻會紙上談兵的學子們傷透了腦袋,同時,也顯現出了世家子弟的優勢。世家子弟畢竟自幼有名師教導,家中長輩處處提點,有些世家子還常年在遊曆,見識自然廣博。
這讓親自改卷的皇上眉頭緊皺了幾天,殿試結果宣布那天情況才有所好轉。
女學體貼的在殿試結果宣布這天為全體學生放假,畢竟是三年一次的盛典,錯過太可惜了。
沈歡無意湊熱鬧,有韓修竹和宋祁熙兩人在,想必朱雀大街會被擠爆,想想那種堪比春運的景象,沈歡都忍不住頭皮發麻。
可是她不去不代表別人不去,唐璐瑤早早的發來邀貼,她在東華樓訂好了包間,位置極佳,機會難得,要是錯過老天都會心疼。
東華樓是朱雀大街的標誌性建築,共有五層高,位於安業坊,是長安最有名的茶館之一。
沈歡接到邀貼愣了半天,曾何幾時,她是一個什麽熱鬧都不肯錯過的人,哪裏有大型活動,哪裏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可是如今,她是怎麽了,什麽時候變得冷漠,變得失去熱情,突然間沈歡心中竟有些悲涼。
“鍾靈鍾秀,明日咱們去瞻仰韓狀元和宋探花的風采去。”沈歡拋開雜念,展顏笑道。
鍾靈鍾秀自然沒有意見,第二日一早,向太後請過安後沈歡三人就出發了。
今日巳時一刻殿試結果就要出來了,大夏朝采用唱名製度,顧名思義,點名揭榜,考中的進士身著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恭立朝陽門前聽候傳唿,然後與文武百官一起進太極殿分列左右,恭聽宣讀考取進士的姓名、名次。
這很有些像明朝的傳臚大典,隻是程序沒有那麽繁複。(未完待續)
ps:不好意識,這章有點兒晚~
一個月了,謝謝還在堅持訂閱的親們~真的很感謝你們
這個故事有些拖,也不是傳統的爽文
我不太會說,但是會一點一點學習,後麵的故事列了比較詳細的大綱,希望以後的故事不會讓大家失望~~~
安夏洛看到安夏禾欣喜,然後站起來高興道:“姐姐。”
安夏禾點點頭,然後向沈歡道:“多謝郡主照顧舍妹。”
“安姑娘客氣了。”
“既然沒事,跟我迴家吧。”安夏禾對安夏洛道,然後點頭向沈歡示意,轉身離開。
安夏洛給沈歡一個微笑,然後跟上了安夏禾。
不明不白給安夏洛當了一會兒知心姐姐,沈歡心情也平靜下來,打消了去找趙玥的念頭,選擇直接迴宮。
了解便宜父親的事情不能急,她要穩紮穩打,一步一步來,如今要做的,就是整合自己手中的資源,努力想辦法壯大自己的實力。
想到這個沈歡就有些頭大,她從來不是什麽管理型人才,也沒有什麽野心,還真是為難自己。
不過如果有必要,重拾祖業也未必不行,沈歡暗下決心。
女學裏有了安夏洛的出現,竟由幾分雞飛狗跳的感覺,那些想要收拾她的貴女在她麵前難得出現集體失語的感覺,欺負這樣的人半點做成就感沒有不說,還能讓人氣的跳腳。
比如崔伊雪一日上書課笑著對安夏洛道:“久聞夏洛妹妹有一手漂亮的衛夫人簪花小楷,不知能否指教一下?”
安夏洛納悶道:“指教?伊雪姐姐你想跟我學習隨時可以,不用這麽客氣。”
……
有日,顧妍靈諷刺她道:“真不知道有些人家都是怎麽教養子女的,怎麽會教出那種這般蠢笨無知的人。”
安夏洛湊到她身邊悄悄道:“顧姑娘你是在說陵南郡主嗎?雖然我覺得在背後議論別人不好,但我也覺得她家教不好。”
……
總之,有了安夏洛,女學變得更加熱鬧了。
此時。國子監也出了一件大事,原來協助禮部主持春闈的博士們陸陸續續改卷歸來,聽說了《長安旬報》的言論。甚為憤慨,直歎豎子無知。
但是大夏朝畢竟是個開放包容的時代,之前就有禦史上書,認為《長安旬報》妖言惑眾,應該停辦查封,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高高在上的讀書人更是不會以勢壓人。所以他們決定以理服人。於是決定仿照《長安旬報》的形式創辦《國子監學》,旨在宣揚聖人之學,教化百姓。
其實。說白了就是為了與《長安旬報》上的言論打對台戰,公開辯論。
此事一出,文人界立即沸騰了起來,許多文人因《長安旬報》的言論憋屈不滿很久了,如今有一個平台可以抒發心中所想,自然積極踴躍,一時間國子監門庭若市。不得不特意開辟新地方,專門用於《國子監學》的辦公。
《長安旬報》一炮而紅,其中的言論雖然爭議不斷,但也也獲得了某些人的共鳴,因此,也接到了不少評論和投稿。所以。第二期《長安旬報》就在沸沸揚揚的言論中發行了。
不過這次《長安旬報》卻沒有成為焦點。所有人都被一個《新義書苑》的報紙吸引了目光
原因無他,太犀利了。
《新義書苑》頭版頭條的文章鋒芒直指現行的科舉製。科舉考試是國家的掄才大典。是為了國家選出優秀人才,幫助帝王分憂協助管理國家,但是到底什麽樣的人才是國家需要的人才?
文章首先分析為官者的要素,提出了“德才兼備,知事務實”的要求,但是科舉製是否能夠將這樣的人才挑選出來?
現在的考生,春闈前到處投遞詩文,想方設法博得才名,文章寫得花團錦簇,詩賦做的文采斐然,卻隻是空中樓閣,華而不實。
因為大夏朝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有有各名人的推薦。因此考生熱衷奔走在公卿名士的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以顯露頭角。
這些人絲毫不關心國家大事,不了解民生疾苦,不過是欺世盜名之輩。試問,這樣的人怎麽能夠為國分憂?
科舉考試是為了選拔實幹人才,可是為何又要重文采多於策論。其次,科舉考試的公平性也受到質疑,文章分析了科舉考試容易出現作弊行為的各個環節,並提出了不少改進方法。
此文一出,讓已經火熱非常的春闈更加引人矚目。
沈歡當時納悶兒,到底是誰這麽大膽,連國家的掄才大典都能指著鼻子罵。找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當世名儒白鹿書院院長顧世昌。
說起這個人,不得不說一下如今的學派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儒家發展到此時,雖還是天下主流,但已經有些式微的趨勢,這個式微不是被道家佛家等其他學派搶占風頭,而是儒家已經開始分裂,而且是非常鮮明的分為好幾個流派,就如同宋明理學正式統一天下前分裂的情況。
顧世昌就是“知行合一”派的領軍人物,倡導經世致用,可惜不太符合世家的審美和科舉的標準,雖然有些影響力,但並不是主流。沒想到老先生看到了《長安旬報》這個形式,立即決定模仿宣傳自己的學派。
“還真是越來越熱鬧了,不過咱們沒有顧老先生的背景和底氣,方向上還是少往朝廷那邊靠攏。”沈歡對趙玥道。
趙玥點頭:“恩,還是把內容往新鮮有趣上麵引,愛看的人越多越好。”
四月十五,春闈揭榜。
沈歡來到女學就發現氣氛與往日不同,平日認真聽課的同學此時全都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沈歡頓時想起了韓修竹和宋祁熙兩大罪魁禍首。
大夏朝人民愛美色,對長得漂亮的人多有優待。像韓修竹和宋祁熙這種不但美色過人,而且才華橫溢的世家子就更是受人追捧了,沈歡估計女學中估計有大半的女學生都或明目或暗地的傾慕這二人。
其實也怪不得大家會這樣,這兩人是此次狀元的熱門人選,即使大家平時再自製,此時也隻是個青春期少慕知艾的女孩兒。
不到午時,就不斷有人傳來各種消息,韓修竹不負眾望,一舉奪得甲榜第一,而宋祁熙也獲得了甲榜第三的好成績。
消息一出,女學裏一派喜氣,哪怕有些人家中兄弟叔伯傳來落榜的消息,也依舊開心不已,想來這就是偶像的魅力吧。
甲榜第二名被一個名為謝方博的學子奪得了,雖是姓謝,但是與陳郡謝氏沒有絲毫關係,是個地地道道的寒門子弟。後來沈歡從安夏洛那裏得知,這位學子是安彥諸的學生,所以拿到甲榜第二名的成績也就不足為奇了。
鍾秀中午也過來傳遞消息,秦翊取得了乙榜第七名的成績,沈歡和蘇碧兒十分開心。不和那些變態相比,秦翊能以不及弱冠的年紀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難得了。
看到蘇碧兒的表現,沈歡不由的想起了她對秦翊的心思。
原本她覺得秦翊和趙玥十分相配,沒想到人家兩人坦蕩自然,光風霽月,沒有一點兒私情。再說感情這種東西本就不好控製,沈歡也不好摻和。
如今既然蘇碧兒對秦翊有意,而秦翊待蘇碧兒也有兩分不同,她何不幫二人一把,若二人能在一起,豈不是件好事。
於是沈歡也起了當媒婆的心思。
三日後是殿試,出乎人意料的,殿試出了一道關於水軍改製的策論題。這讓那些埋頭苦讀,隻會紙上談兵的學子們傷透了腦袋,同時,也顯現出了世家子弟的優勢。世家子弟畢竟自幼有名師教導,家中長輩處處提點,有些世家子還常年在遊曆,見識自然廣博。
這讓親自改卷的皇上眉頭緊皺了幾天,殿試結果宣布那天情況才有所好轉。
女學體貼的在殿試結果宣布這天為全體學生放假,畢竟是三年一次的盛典,錯過太可惜了。
沈歡無意湊熱鬧,有韓修竹和宋祁熙兩人在,想必朱雀大街會被擠爆,想想那種堪比春運的景象,沈歡都忍不住頭皮發麻。
可是她不去不代表別人不去,唐璐瑤早早的發來邀貼,她在東華樓訂好了包間,位置極佳,機會難得,要是錯過老天都會心疼。
東華樓是朱雀大街的標誌性建築,共有五層高,位於安業坊,是長安最有名的茶館之一。
沈歡接到邀貼愣了半天,曾何幾時,她是一個什麽熱鬧都不肯錯過的人,哪裏有大型活動,哪裏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可是如今,她是怎麽了,什麽時候變得冷漠,變得失去熱情,突然間沈歡心中竟有些悲涼。
“鍾靈鍾秀,明日咱們去瞻仰韓狀元和宋探花的風采去。”沈歡拋開雜念,展顏笑道。
鍾靈鍾秀自然沒有意見,第二日一早,向太後請過安後沈歡三人就出發了。
今日巳時一刻殿試結果就要出來了,大夏朝采用唱名製度,顧名思義,點名揭榜,考中的進士身著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恭立朝陽門前聽候傳唿,然後與文武百官一起進太極殿分列左右,恭聽宣讀考取進士的姓名、名次。
這很有些像明朝的傳臚大典,隻是程序沒有那麽繁複。(未完待續)
ps:不好意識,這章有點兒晚~
一個月了,謝謝還在堅持訂閱的親們~真的很感謝你們
這個故事有些拖,也不是傳統的爽文
我不太會說,但是會一點一點學習,後麵的故事列了比較詳細的大綱,希望以後的故事不會讓大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