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有意刁難
開局考公:我改寫了人生! 作者:餅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大,華夏最頂尖學府之一,與京大並肩站立在眾多高校的塔尖。
李東沐來盛京次數不算少,但是清大還真是第一次來。對他來說,去非母校的大學,總感覺少了些情懷。不過好在有侯濤這位資深的知名校友在,也算是聊以慰藉。
在侯濤的帶領下,李東沐品嚐了清大的美食,領略了盛夏時節的清大美女,按照侯濤所說,現在是暑期,否則品質會更高。
對於李東沐來說,感受最大的是校園氛圍和文化,在校園角落中,隨時可以看到用功學習的學子。
很多人都說,走進大學校園,學習任務就會呈現斷崖式的輕鬆,但是對於頂尖大學來說,走進大學校園,意味著又要和一眾全國各地的天之驕子開展新一輪的比拚,以及為了繁重學習而挑燈夜讀的辛苦。因此,在本就有較大成績差距下,大學四年又被狠狠的拉開了一個階段。
就以選調來說,尤其是最高級的定向選調來說,隻針對全國這幾十所985高校開放,即便是中北大學畢業的李東沐都沒有入選資格。
這些定向選調生,若是進入基層縣區,起步就是副縣級,三五年之後便能邁入正縣級,成為主政一方或者主政一域的主要領導,對比天花板是正科級的鄉鎮來說,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這就是學習帶來的隱形加持。即便不願意入仕,走向企業崗位,起步薪資也要遠遠高於普通大學畢業生,晉升發展前景也會遠高於普通人。
當然,凡事有例外,隻是針對大基數、大比例來說,不接受反駁!
以侯濤為例,今年四十歲出頭,已經成為了省會城市的政府秘書長,即便在全國來說,那也算拔尖的存在,下一步晉升副廳級隻是機會和時間的問題。
考慮到明天要拜訪清大,因此兩人便在周邊住了下來。
感受著校園,李東沐又重迴了青春。
翌日,上午。
李東沐見到了清大分管研究院工作的副校長,就雙方的合作事宜進行了對接交流。
“李市長,在中北布局高等研究生是清大領導研究後下了很大決心的,但是當前推進步伐相對較緩,領導不是太滿意。”
直麵問題,李東沐沒有迴避。
“今天來拜訪貴校,就是受省長溫儒生的委托,就推進緩慢情況進行當麵說明……”
拜訪前,李東沐已經思考好了如何迴應問題,因此既迴避了內部問題,又說明了客觀事實。
清大副校長對李東沐的迴答比較認可,隻是無論怎麽說,推進緩慢始終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李東沐和宋天錫進行過深度溝通,兩人基本上達成共識,願意在省委省政府達成一致意見前,由市政府出資支持建設。
對於年度目標要破萬億元的商都市來說,幾十億元看起來隻是個小數目,但這可是真金白銀,因此也是需要痛下決心的。
因此當聽到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初務必啟動開工時,清大副校長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第二站,京大。
京大雖然以文史類擅長,但那也僅僅是相對於清大而言,其他學科放眼全國依然是頂尖的存在。隻是在拜訪京大時,還是碰到了一些難題。
對李東沐的到訪,京大分管副校長秦偉並不是太感冒,並不是在中北建設的意願不夠強,而是因為有汪武林這層關係。
秦偉擔任副校長前,是最著名的商學院的院長,走出了不少知名企業家和高管,更重要的是,和商務部工作聯係較為密切,因此與汪武林之間也算是有私交的。
“李市長,說句直接的話別介意,京大之所以願意到中北省建立研究院,看的隻是顧部長的麵子。本就意願不強,再加上你們的工作開展又不夠迅速,所以我覺得要不還是終止合作吧,以後有機會的話,再進行合作。”
秦偉的話確實很直接,直接的讓李東沐感受到了滿滿的尷尬。
“秦校長,您是商學院的泰鬥級人物,肯定比我們更明白高級管理人才,以及高知識分子對一個區域和企業的重要性。”
“商都市是一個發展時間不長的新城市,中小企業居多,他的成長空間更需要有優秀人才支撐,所以我們是迫切的渴望和希望與京大的合作能夠成功……”
李東沐用事實說話,但是架不住內心原本就有的偏見。
雙方聊了大約不足二十分鍾,秦偉的態度始終沒有任何改觀,也一直在勸李東沐放棄。
“李市長,據我了解,商都市並不是副省級城市吧,因此商都市與京大的合作並不是建立在對等關係上。而且顧部長要求的,也隻是與中北省的合作,並沒有指出與商都市合作。所以,如果真的要合作,是否要建在商都市也是一個需要商榷的問題。”
“最後,我希望省委能夠拿出一個明確的支持態度,這樣我們才能夠放心的去合作。”
秦偉的這句話,直接戳中了李東沐的軟肋,因為他就是沒有省委的支持,所以才會來拜訪維係關係的。
李東沐沉思片刻,繼續笑著說道:“秦校長,我此次來拜訪,也是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尤其是溫儒生省長親自指示,務必要加強聯係,務必建立合作,這是中北省教育事業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這也是我們的決心。”
秦偉聽後發出一聲冷笑:“哦?省政府也要向省委匯報工作的,難道沒有汪書記的指示?”
聽到這兒,李東沐大致已經明白了秦偉的立場,因此不需要再進行解釋,也沒有必要再進行解釋了。
“秦校長的話,我們會認真領會的,也會向省委省政府如實匯報的,希望您有時間到中北做客,到商都市做客。”
走出京大,侯濤憤怒的忍不住吐槽起來。
“這就是商學界泰鬥的氣度和水平?這不就是典型的吹毛求疵麽!”
此刻,作為清大畢業生的侯濤將遭遇與離開的學校恩怨集中爆發。
李東沐來盛京次數不算少,但是清大還真是第一次來。對他來說,去非母校的大學,總感覺少了些情懷。不過好在有侯濤這位資深的知名校友在,也算是聊以慰藉。
在侯濤的帶領下,李東沐品嚐了清大的美食,領略了盛夏時節的清大美女,按照侯濤所說,現在是暑期,否則品質會更高。
對於李東沐來說,感受最大的是校園氛圍和文化,在校園角落中,隨時可以看到用功學習的學子。
很多人都說,走進大學校園,學習任務就會呈現斷崖式的輕鬆,但是對於頂尖大學來說,走進大學校園,意味著又要和一眾全國各地的天之驕子開展新一輪的比拚,以及為了繁重學習而挑燈夜讀的辛苦。因此,在本就有較大成績差距下,大學四年又被狠狠的拉開了一個階段。
就以選調來說,尤其是最高級的定向選調來說,隻針對全國這幾十所985高校開放,即便是中北大學畢業的李東沐都沒有入選資格。
這些定向選調生,若是進入基層縣區,起步就是副縣級,三五年之後便能邁入正縣級,成為主政一方或者主政一域的主要領導,對比天花板是正科級的鄉鎮來說,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這就是學習帶來的隱形加持。即便不願意入仕,走向企業崗位,起步薪資也要遠遠高於普通大學畢業生,晉升發展前景也會遠高於普通人。
當然,凡事有例外,隻是針對大基數、大比例來說,不接受反駁!
以侯濤為例,今年四十歲出頭,已經成為了省會城市的政府秘書長,即便在全國來說,那也算拔尖的存在,下一步晉升副廳級隻是機會和時間的問題。
考慮到明天要拜訪清大,因此兩人便在周邊住了下來。
感受著校園,李東沐又重迴了青春。
翌日,上午。
李東沐見到了清大分管研究院工作的副校長,就雙方的合作事宜進行了對接交流。
“李市長,在中北布局高等研究生是清大領導研究後下了很大決心的,但是當前推進步伐相對較緩,領導不是太滿意。”
直麵問題,李東沐沒有迴避。
“今天來拜訪貴校,就是受省長溫儒生的委托,就推進緩慢情況進行當麵說明……”
拜訪前,李東沐已經思考好了如何迴應問題,因此既迴避了內部問題,又說明了客觀事實。
清大副校長對李東沐的迴答比較認可,隻是無論怎麽說,推進緩慢始終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李東沐和宋天錫進行過深度溝通,兩人基本上達成共識,願意在省委省政府達成一致意見前,由市政府出資支持建設。
對於年度目標要破萬億元的商都市來說,幾十億元看起來隻是個小數目,但這可是真金白銀,因此也是需要痛下決心的。
因此當聽到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初務必啟動開工時,清大副校長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第二站,京大。
京大雖然以文史類擅長,但那也僅僅是相對於清大而言,其他學科放眼全國依然是頂尖的存在。隻是在拜訪京大時,還是碰到了一些難題。
對李東沐的到訪,京大分管副校長秦偉並不是太感冒,並不是在中北建設的意願不夠強,而是因為有汪武林這層關係。
秦偉擔任副校長前,是最著名的商學院的院長,走出了不少知名企業家和高管,更重要的是,和商務部工作聯係較為密切,因此與汪武林之間也算是有私交的。
“李市長,說句直接的話別介意,京大之所以願意到中北省建立研究院,看的隻是顧部長的麵子。本就意願不強,再加上你們的工作開展又不夠迅速,所以我覺得要不還是終止合作吧,以後有機會的話,再進行合作。”
秦偉的話確實很直接,直接的讓李東沐感受到了滿滿的尷尬。
“秦校長,您是商學院的泰鬥級人物,肯定比我們更明白高級管理人才,以及高知識分子對一個區域和企業的重要性。”
“商都市是一個發展時間不長的新城市,中小企業居多,他的成長空間更需要有優秀人才支撐,所以我們是迫切的渴望和希望與京大的合作能夠成功……”
李東沐用事實說話,但是架不住內心原本就有的偏見。
雙方聊了大約不足二十分鍾,秦偉的態度始終沒有任何改觀,也一直在勸李東沐放棄。
“李市長,據我了解,商都市並不是副省級城市吧,因此商都市與京大的合作並不是建立在對等關係上。而且顧部長要求的,也隻是與中北省的合作,並沒有指出與商都市合作。所以,如果真的要合作,是否要建在商都市也是一個需要商榷的問題。”
“最後,我希望省委能夠拿出一個明確的支持態度,這樣我們才能夠放心的去合作。”
秦偉的這句話,直接戳中了李東沐的軟肋,因為他就是沒有省委的支持,所以才會來拜訪維係關係的。
李東沐沉思片刻,繼續笑著說道:“秦校長,我此次來拜訪,也是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尤其是溫儒生省長親自指示,務必要加強聯係,務必建立合作,這是中北省教育事業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這也是我們的決心。”
秦偉聽後發出一聲冷笑:“哦?省政府也要向省委匯報工作的,難道沒有汪書記的指示?”
聽到這兒,李東沐大致已經明白了秦偉的立場,因此不需要再進行解釋,也沒有必要再進行解釋了。
“秦校長的話,我們會認真領會的,也會向省委省政府如實匯報的,希望您有時間到中北做客,到商都市做客。”
走出京大,侯濤憤怒的忍不住吐槽起來。
“這就是商學界泰鬥的氣度和水平?這不就是典型的吹毛求疵麽!”
此刻,作為清大畢業生的侯濤將遭遇與離開的學校恩怨集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