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一篇報道引爆全省
開局考公:我改寫了人生! 作者:餅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鄧俊凱在算計上很是精明,修建大橋那可是要幾年時間的,到時候自己可就已經調離了。
“鄧書記,同步進行自然沒問題,可是就怕企業和老百姓不願意啊。”
“兩個城市之間,連一條快速通道都沒有,到時候豈不是會埋怨政府騙他們啊。”
鄧俊凱撇了撇嘴道:“即便修建了跨河大橋,不還是要收費?這和走高速大橋有區別麽?”
聽到這句話,李東沐覺得有必要再進一步說說了。
“這原本是建好之後需要商議的事情,既然現在提到,那有必要討論一下了。”
“等到大橋修建好後,我們可以對商都市和衛安市牌照的車輛進行通行補貼,所有產生的過路費用都由我們雙方承擔,商都市的由我們來負責,衛安市的由你們負責。”
“當然,如果你覺得範圍太廣,也可以僅限在牧陽示範區購房的業主以及工作人員。”
“我也粗略進行過計算,每年的費用也就在千萬元左右,但是帶來的促進作用可是巨大的。”
聽完李東沐的講話後,鄧俊凱竟然不合時宜的冷哼了一聲。
“哼,我們衛安市可跟商都市比不了,你們財大氣粗,我們還要利用有效的財政收入維持運轉呢。”
市長牛小斌察覺不對勁,於是急忙調和氣氛。
“二位,我覺得有意見可以擱置,這件事再從長計議,先把眼前能做的工作做好,如何?”
“好,那就日後再說吧。”
座談會以這個收尾,讓原本輕鬆的氛圍變得緊張起來。當然,表麵還是和氣,但是在場的人都清楚不歡而散。
對李東沐來說,商衛融合發展是需要推進的工作,但絕不是當前必須推進的工作,畢竟衝擊全國前十五的任務十分艱巨,將幾十億元的資金投入其他工作中不香麽?
隻要商都市自身發展實力增強,輻射能力自然也會水漲船高,到時候再向北發展不是會更加水到渠成?
因此,李東沐對向北跨河發展並不著急,隻不過是為了家鄉考慮。可是家鄉的領導若是鐵公雞一毛不拔,那就另說了。
另一邊,鄧俊凱送走考察組一行後,氣的破口大罵起來。
“這個李東沐,還一直聲稱愛家鄉,愛他娘的狗屁……”
“還沒說給的事情,就想要從這裏拿。以前在衛安市工作的時候,就和商都市過不去,並且搶它們的項目。可到了商都市工作後,竟然還想著讓衛安市出錢,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盤。”
聽著鄧俊凱的嘮叨,一旁的牛小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
來到衛安市工作後,他覺得鄧俊凱是一個十分“民主”的領導,尤其是在重大事情上會和他商量,因此他也處處維護鄧俊凱的權威。
可是今天,在和商都市的考察座談中,他發現鄧俊凱的“民主”更多的是“小心翼翼”的“薅羊毛”,以便於更快的體現出自己的政績。可是在一些需要有擔當、長期出效果的事情上就止步不前,完全沒有地區負責人的做派。
“鄧書記,我覺得這件事確實需要統一一下思想,畢竟我們在牧陽示範區投入了重金,如果沒有商都市的支持和配合,那裏將會變成一座空城,所以當務之急不是出成績,而是要將這個區域盤活。”
“所以,和商都市相比,他們更具有主動權。”
鄧俊凱聽後表情陰沉,心中盡管同意牛小斌的意見,但是對他為外人說話的態度很是不爽。
“恩,讓我安靜的再思考一下吧。”
聽到下達逐客令,牛小斌心中歎了口氣,然後離開了。
返迴商都市的途中,李東沐和縣區一把手們暢談著考察感受。
“各位,我們這次考察不搞形式,迴去後也不安排座談會和寫心得體會,大家就在車上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今後的打算……”
“金海區先發言……”
一個小時的暢談,大家說了感想,但是更多的還是對鄧俊凱展現的態度不滿。
對此,李東沐隻是笑了笑,並未斥責,也沒有再延伸下去。
關於跨河大橋建設的事情,李東沐記在心裏。
下車後,李東沐給高瑞良和侯濤就之前的事情再次進行了交待。
幾天後,一篇“商都大都市圈的天塹”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同時在鬥音自己其他客戶端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許多中北省研究城市發展的網絡“大v”紛紛轉載並發表評論意見。
辦公室,李東沐也正津津有味的看著有關文章。從這一篇文章引爆後,又衍生出了一批附屬觀點,直接將當前最火熱的大都市圈建設抬上熱搜。
“侯濤,你這個同學的文筆功底相當深厚啊,不僅數據翔實,而且分析透徹全麵,讓我看了之後也是頗有感觸啊。”
“市長,我這個同學上大學的時候就經常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了,尤其是與社會時事相關的,就是吃這碗飯的。”
“不過,我也看了這些報道。我總覺得除了我同學以外,還有一股勢力在炒作這件事,而且兩者之間出發點雖然不盡相同,但是觀點卻是十分一致的,甚至隱隱有批評衛安市的意思。”
“而且,最終所有的矛頭全都指向了洪河,表明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商衛融合發展就絕對不會有前景。”
李東沐笑了笑:“文字有時候確實挺無趣,但是關鍵時刻卻抵得上千軍萬馬。”
“不知道衛安市的領導看了之後是什麽想法?”
衛安市,鄧俊凱辦公室內。
“你們都看了天塹那篇文章了吧?說說什麽感受。”
鄧俊凱氣唿唿的望著市長和常務副市長。
“我覺得……撰寫文章的人對中北省的政策,以及商衛融合發展還是比較了解的,而且這也是當前存在的最大問題……”
話音未落,鄧俊凱便打斷了對方,然後惡狠狠的盯著對方。
“所以,你覺得他的觀點是正確的?不修橋,商衛融合發展就沒有出路?”
“鄧書記,同步進行自然沒問題,可是就怕企業和老百姓不願意啊。”
“兩個城市之間,連一條快速通道都沒有,到時候豈不是會埋怨政府騙他們啊。”
鄧俊凱撇了撇嘴道:“即便修建了跨河大橋,不還是要收費?這和走高速大橋有區別麽?”
聽到這句話,李東沐覺得有必要再進一步說說了。
“這原本是建好之後需要商議的事情,既然現在提到,那有必要討論一下了。”
“等到大橋修建好後,我們可以對商都市和衛安市牌照的車輛進行通行補貼,所有產生的過路費用都由我們雙方承擔,商都市的由我們來負責,衛安市的由你們負責。”
“當然,如果你覺得範圍太廣,也可以僅限在牧陽示範區購房的業主以及工作人員。”
“我也粗略進行過計算,每年的費用也就在千萬元左右,但是帶來的促進作用可是巨大的。”
聽完李東沐的講話後,鄧俊凱竟然不合時宜的冷哼了一聲。
“哼,我們衛安市可跟商都市比不了,你們財大氣粗,我們還要利用有效的財政收入維持運轉呢。”
市長牛小斌察覺不對勁,於是急忙調和氣氛。
“二位,我覺得有意見可以擱置,這件事再從長計議,先把眼前能做的工作做好,如何?”
“好,那就日後再說吧。”
座談會以這個收尾,讓原本輕鬆的氛圍變得緊張起來。當然,表麵還是和氣,但是在場的人都清楚不歡而散。
對李東沐來說,商衛融合發展是需要推進的工作,但絕不是當前必須推進的工作,畢竟衝擊全國前十五的任務十分艱巨,將幾十億元的資金投入其他工作中不香麽?
隻要商都市自身發展實力增強,輻射能力自然也會水漲船高,到時候再向北發展不是會更加水到渠成?
因此,李東沐對向北跨河發展並不著急,隻不過是為了家鄉考慮。可是家鄉的領導若是鐵公雞一毛不拔,那就另說了。
另一邊,鄧俊凱送走考察組一行後,氣的破口大罵起來。
“這個李東沐,還一直聲稱愛家鄉,愛他娘的狗屁……”
“還沒說給的事情,就想要從這裏拿。以前在衛安市工作的時候,就和商都市過不去,並且搶它們的項目。可到了商都市工作後,竟然還想著讓衛安市出錢,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盤。”
聽著鄧俊凱的嘮叨,一旁的牛小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
來到衛安市工作後,他覺得鄧俊凱是一個十分“民主”的領導,尤其是在重大事情上會和他商量,因此他也處處維護鄧俊凱的權威。
可是今天,在和商都市的考察座談中,他發現鄧俊凱的“民主”更多的是“小心翼翼”的“薅羊毛”,以便於更快的體現出自己的政績。可是在一些需要有擔當、長期出效果的事情上就止步不前,完全沒有地區負責人的做派。
“鄧書記,我覺得這件事確實需要統一一下思想,畢竟我們在牧陽示範區投入了重金,如果沒有商都市的支持和配合,那裏將會變成一座空城,所以當務之急不是出成績,而是要將這個區域盤活。”
“所以,和商都市相比,他們更具有主動權。”
鄧俊凱聽後表情陰沉,心中盡管同意牛小斌的意見,但是對他為外人說話的態度很是不爽。
“恩,讓我安靜的再思考一下吧。”
聽到下達逐客令,牛小斌心中歎了口氣,然後離開了。
返迴商都市的途中,李東沐和縣區一把手們暢談著考察感受。
“各位,我們這次考察不搞形式,迴去後也不安排座談會和寫心得體會,大家就在車上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今後的打算……”
“金海區先發言……”
一個小時的暢談,大家說了感想,但是更多的還是對鄧俊凱展現的態度不滿。
對此,李東沐隻是笑了笑,並未斥責,也沒有再延伸下去。
關於跨河大橋建設的事情,李東沐記在心裏。
下車後,李東沐給高瑞良和侯濤就之前的事情再次進行了交待。
幾天後,一篇“商都大都市圈的天塹”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同時在鬥音自己其他客戶端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許多中北省研究城市發展的網絡“大v”紛紛轉載並發表評論意見。
辦公室,李東沐也正津津有味的看著有關文章。從這一篇文章引爆後,又衍生出了一批附屬觀點,直接將當前最火熱的大都市圈建設抬上熱搜。
“侯濤,你這個同學的文筆功底相當深厚啊,不僅數據翔實,而且分析透徹全麵,讓我看了之後也是頗有感觸啊。”
“市長,我這個同學上大學的時候就經常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了,尤其是與社會時事相關的,就是吃這碗飯的。”
“不過,我也看了這些報道。我總覺得除了我同學以外,還有一股勢力在炒作這件事,而且兩者之間出發點雖然不盡相同,但是觀點卻是十分一致的,甚至隱隱有批評衛安市的意思。”
“而且,最終所有的矛頭全都指向了洪河,表明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商衛融合發展就絕對不會有前景。”
李東沐笑了笑:“文字有時候確實挺無趣,但是關鍵時刻卻抵得上千軍萬馬。”
“不知道衛安市的領導看了之後是什麽想法?”
衛安市,鄧俊凱辦公室內。
“你們都看了天塹那篇文章了吧?說說什麽感受。”
鄧俊凱氣唿唿的望著市長和常務副市長。
“我覺得……撰寫文章的人對中北省的政策,以及商衛融合發展還是比較了解的,而且這也是當前存在的最大問題……”
話音未落,鄧俊凱便打斷了對方,然後惡狠狠的盯著對方。
“所以,你覺得他的觀點是正確的?不修橋,商衛融合發展就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