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弓一家人聽說未來的兒媳婦病了,忙乘了轎子風塵仆仆趕到了戴嶽安家裏。
鄧良善心裏好不著急,但是又不能進內室去看月燕,隻好在外室焦急地等候消息。
鳳兒帶著史聖雲先生來了,史先生放下了藥箱,急忙給月燕診治,他把完了月燕的脈,心情很沉重,表情顯得很嚴肅。
載嶽安跟著他走出內室,著急的問:“史先生,小女病情怎樣?”史先生說:“小女病從寒起,傷及肺腑,甚是沉重,我也無能為力,你們另請高明吧。”
載嶽安嚇得麵如黃土,顫聲問:“先生也無藥可治?”
史先生說:“你小女病情來得急,加之體質較弱,恐怕堅持不了兩個時辰,你們節哀吧,盡快安排好後事,有什麽話盡快交待。”
戴嶽安聽後,老淚縱橫,泣不成聲。送走了史先生,戴嶽安奔向內室,他用手撫摸著女兒的臉,傷心地哭喊起來:“月燕,我的好女兒,你醒醒。”
鄧良善聽見嶽父的哭泣聲,他也顧不了忌諱,衝進了月燕的房間。月燕麵如桃花,安詳地躺在床上,臉上還有一絲微笑。她終於又從昏迷中醒來,她看著守候在她旁邊的人笑了。她有一種預感,自己就快要離開人世,她再也不能陪伴養育她的親人,再也不能和她的良善廝守,她真的不想就這樣離去,她還太年青,她才過完18歲的生曰啊,可生命就是這樣脆弱,命運就是這樣殘酷。
月燕拉著母親的手微弱地說:“母親,真對不起,我還沒有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就要離開你們了,我好不甘心。”
月燕的母親聽罷更是揪心的疼,她泣不成聲的說:“乖女兒,你不會離開我們的,你要堅持住,你會好起來的。”
月燕側著頭看見了良善,她向他伸出了手。
良善走到了她身邊,他跪在了地上,雙手緊緊地握著月燕。月燕感覺到他的手好溫暖,她幸福地說:“良善,我在也不能伴你吟詩作畫,長相廝守,我好遺憾。我走後,你不要太傷感,你要苦讀詩書,求取功名。我走後,你要重新找戶好人家,找個好女子,成家立業,光宗耀祖。”
月燕話未說完,一口鮮血從嘴裏吐出,她眼睛失去了光澤,慢慢合上了眼睛。
良善唿喚著月燕的名字,他哭著說:“你離去,我終身不會再娶,月燕,請你不要離開我。”
月燕再也看不見自己的親人,在也聽不到良善痛苦的聲音,她匆匆地走了,一個才學橫溢18歲的的姑娘就這樣香消玉磒,不舍而去。雪花還在空中飄飛,良善的心碎了。
第二年的一天夜裏,從外地來了一夥山賊,他們攻入了城裏,在城內燒殺搶掠。鄧弓率兵來剿山賊,鄧弓甚是勇猛,騎著白馬,揮刀衝入敵陣,左砍右劈,在他刀下死傷二十多人。山賊的頭目在他背後張弓搭箭放了冷箭,鄧弓中箭後仍然不倒,又劈殺了幾人,最後戰死在山賊陣中。
士兵和百姓們見鄧大人戰死,更是義奮填鷹,把百多山賊圍住全部殺死。鄧弓戰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縣城一青秀處修一個廟宇,取名為“將軍寺”懷念他。
鄧良善的母親自從夫君陣亡後,憂鬱成疾,最後也不治而終。鄧良善遭受如此打擊,萬念俱灰,他來到了距城60裏外的西岩寺落發為僧,每天敲鼓誦經,超度他的親人。他悟姓極高,佛學深厚,後來成了主持,法名為“濟世”。
他醫學修為也深,前來請他診治的人絡繹不絕,在他的主持下,西岩寺香火鼎盛,寺中從十幾人發展到上百僧眾。寺院規模擴大了好幾倍。後來,濟世大師在一個大雪飄飛的夜裏坐化圓寂,人們猜測他是去和自己的親人團聚去了。
過了幾年,縣裏發生百年未見旱災,地裏長不出莊稼,到處是饑餓的人們,就連樹上的皮都讓人吃光了。
西岩寺裏湧入了不少災民,寺裏每天接濟人們一碗稀粥,附近村民知道後,饑餓難忍,於是,每天前來求粥的人,排成了長長的隊伍,西岩寺是僧多粥少,眼看存糧快吃光了,寺裏的主持心急如焚,他鬼使神差地到後山去轉,想看看有沒有可食的野菜。
到了一處石崖房,他偶然看見幾株小樹掩蔽著一個石洞,他心裏好奇,就慢慢地爬進了石洞。進了洞後,他發現還寬敞,石洞中可以容下十多人,主持和尚突然發現岩洞上方有三個字,他走近一看,石壁上題著:“濟世洞”三個字,字的下方有杯子哪麽大的一個洞口,從裏麵不時流水清泉來。
主持和尚這時是又饑又渴,他用手接了點水喝起來,清泉甘甜可口,隻是能解饑渴,不能解饑餓。
玄恩大師心想:要是這個洞能淌出點米來該多好啊,寺裏饑餓的人們就得救了。玄恩大師才這麽一想,石洞顯靈了,從洞口裏嘩啦啦淌出一大堆白米。玄恩大師以為自己是餓昏了頭,是自己的幻覺。他揉了揉眼睛,看到的還是雪白的大米,他上去用手一摸,他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洞裏淌出的真的是大米,他恭敬地跪在地上,口裏叨念著:“阿彌陀佛。”濟世洞裏能淌出大米,一定是“濟世”大師知道父老鄉親們受苦受難了,前來普渡眾生的。他念完經文,從洞裏走出來,迴到了寺院裏。
他吩咐僧眾,拿起工具,從濟世洞裏把米取了迴來。
這天,寺院裏的所有人都吃上了一碗白米飯。鄉親們感激不盡,都說方丈是活菩薩。就這樣,每天到寺院的人都有了一碗粥,石洞裏淌出的米也剛好夠眾人吃上一頓,半點不多,一點不少。
過了十多天,饑荒越來越嚴重,求粥的人把寺院快擠爆了。
玄恩大師心裏甚是著急,他怕濟世洞淌出的米不夠這麽多人食用,那如何是好,他冥思苦想有了主意。
到了晚上,玄恩大師帶著鐵錘和鑿子,走進了濟世洞,他用鐵錘和鑿子把洞口鑿得有碗口粗,他高興地笑了,心想,洞口大了,明天可以多淌點米出來,攢一點餘糧,以備饑荒之用。
第二天,時辰到了,方丈帶著更多的僧眾到了洞口,他進了濟世洞,念了一會兒經文,等他念完,從洞裏淌出的不是大米,而是一股混濁的水來。
方丈急了,又打坐誦經,但是無論他怎麽念,石洞裏也沒有淌出米來了。玄思大師後悔了,他知道自己犯了“貪欲”的戒律,受到了懲罰。
寺裏再也沒有一顆糧食布施災民了,看著饑餓的農民失望離去的身影,玄思大師有種心如刀絞的感覺,他要懺悔,他要念四十九天的“大悲咒”經文。
寺裏的僧眾每天陪著他念經文,每天吃野菜充饑。到了第四十九天,玄恩大師念完了最後一篇經文,他神誌穆然,端坐而寂。
僧眾發現玄思大師圓寂後,為他念起了超度經。
就在這時,天空中突然電閃雷鳴,從南邊的山中閃著一縷一縷的藍色光芒。閃電之後,緊接著下起了傾盆大雨,焦渴的大地貪婪地吮吸起來,大旱的曰子終於結束了,人們又過起了風調雨順的好曰子。
二更:古城有四大傳說,受題材限製,我選了其中之一描述。請大家支持,收藏、推薦,打賞為謝。
鄧良善心裏好不著急,但是又不能進內室去看月燕,隻好在外室焦急地等候消息。
鳳兒帶著史聖雲先生來了,史先生放下了藥箱,急忙給月燕診治,他把完了月燕的脈,心情很沉重,表情顯得很嚴肅。
載嶽安跟著他走出內室,著急的問:“史先生,小女病情怎樣?”史先生說:“小女病從寒起,傷及肺腑,甚是沉重,我也無能為力,你們另請高明吧。”
載嶽安嚇得麵如黃土,顫聲問:“先生也無藥可治?”
史先生說:“你小女病情來得急,加之體質較弱,恐怕堅持不了兩個時辰,你們節哀吧,盡快安排好後事,有什麽話盡快交待。”
戴嶽安聽後,老淚縱橫,泣不成聲。送走了史先生,戴嶽安奔向內室,他用手撫摸著女兒的臉,傷心地哭喊起來:“月燕,我的好女兒,你醒醒。”
鄧良善聽見嶽父的哭泣聲,他也顧不了忌諱,衝進了月燕的房間。月燕麵如桃花,安詳地躺在床上,臉上還有一絲微笑。她終於又從昏迷中醒來,她看著守候在她旁邊的人笑了。她有一種預感,自己就快要離開人世,她再也不能陪伴養育她的親人,再也不能和她的良善廝守,她真的不想就這樣離去,她還太年青,她才過完18歲的生曰啊,可生命就是這樣脆弱,命運就是這樣殘酷。
月燕拉著母親的手微弱地說:“母親,真對不起,我還沒有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就要離開你們了,我好不甘心。”
月燕的母親聽罷更是揪心的疼,她泣不成聲的說:“乖女兒,你不會離開我們的,你要堅持住,你會好起來的。”
月燕側著頭看見了良善,她向他伸出了手。
良善走到了她身邊,他跪在了地上,雙手緊緊地握著月燕。月燕感覺到他的手好溫暖,她幸福地說:“良善,我在也不能伴你吟詩作畫,長相廝守,我好遺憾。我走後,你不要太傷感,你要苦讀詩書,求取功名。我走後,你要重新找戶好人家,找個好女子,成家立業,光宗耀祖。”
月燕話未說完,一口鮮血從嘴裏吐出,她眼睛失去了光澤,慢慢合上了眼睛。
良善唿喚著月燕的名字,他哭著說:“你離去,我終身不會再娶,月燕,請你不要離開我。”
月燕再也看不見自己的親人,在也聽不到良善痛苦的聲音,她匆匆地走了,一個才學橫溢18歲的的姑娘就這樣香消玉磒,不舍而去。雪花還在空中飄飛,良善的心碎了。
第二年的一天夜裏,從外地來了一夥山賊,他們攻入了城裏,在城內燒殺搶掠。鄧弓率兵來剿山賊,鄧弓甚是勇猛,騎著白馬,揮刀衝入敵陣,左砍右劈,在他刀下死傷二十多人。山賊的頭目在他背後張弓搭箭放了冷箭,鄧弓中箭後仍然不倒,又劈殺了幾人,最後戰死在山賊陣中。
士兵和百姓們見鄧大人戰死,更是義奮填鷹,把百多山賊圍住全部殺死。鄧弓戰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縣城一青秀處修一個廟宇,取名為“將軍寺”懷念他。
鄧良善的母親自從夫君陣亡後,憂鬱成疾,最後也不治而終。鄧良善遭受如此打擊,萬念俱灰,他來到了距城60裏外的西岩寺落發為僧,每天敲鼓誦經,超度他的親人。他悟姓極高,佛學深厚,後來成了主持,法名為“濟世”。
他醫學修為也深,前來請他診治的人絡繹不絕,在他的主持下,西岩寺香火鼎盛,寺中從十幾人發展到上百僧眾。寺院規模擴大了好幾倍。後來,濟世大師在一個大雪飄飛的夜裏坐化圓寂,人們猜測他是去和自己的親人團聚去了。
過了幾年,縣裏發生百年未見旱災,地裏長不出莊稼,到處是饑餓的人們,就連樹上的皮都讓人吃光了。
西岩寺裏湧入了不少災民,寺裏每天接濟人們一碗稀粥,附近村民知道後,饑餓難忍,於是,每天前來求粥的人,排成了長長的隊伍,西岩寺是僧多粥少,眼看存糧快吃光了,寺裏的主持心急如焚,他鬼使神差地到後山去轉,想看看有沒有可食的野菜。
到了一處石崖房,他偶然看見幾株小樹掩蔽著一個石洞,他心裏好奇,就慢慢地爬進了石洞。進了洞後,他發現還寬敞,石洞中可以容下十多人,主持和尚突然發現岩洞上方有三個字,他走近一看,石壁上題著:“濟世洞”三個字,字的下方有杯子哪麽大的一個洞口,從裏麵不時流水清泉來。
主持和尚這時是又饑又渴,他用手接了點水喝起來,清泉甘甜可口,隻是能解饑渴,不能解饑餓。
玄恩大師心想:要是這個洞能淌出點米來該多好啊,寺裏饑餓的人們就得救了。玄恩大師才這麽一想,石洞顯靈了,從洞口裏嘩啦啦淌出一大堆白米。玄恩大師以為自己是餓昏了頭,是自己的幻覺。他揉了揉眼睛,看到的還是雪白的大米,他上去用手一摸,他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洞裏淌出的真的是大米,他恭敬地跪在地上,口裏叨念著:“阿彌陀佛。”濟世洞裏能淌出大米,一定是“濟世”大師知道父老鄉親們受苦受難了,前來普渡眾生的。他念完經文,從洞裏走出來,迴到了寺院裏。
他吩咐僧眾,拿起工具,從濟世洞裏把米取了迴來。
這天,寺院裏的所有人都吃上了一碗白米飯。鄉親們感激不盡,都說方丈是活菩薩。就這樣,每天到寺院的人都有了一碗粥,石洞裏淌出的米也剛好夠眾人吃上一頓,半點不多,一點不少。
過了十多天,饑荒越來越嚴重,求粥的人把寺院快擠爆了。
玄恩大師心裏甚是著急,他怕濟世洞淌出的米不夠這麽多人食用,那如何是好,他冥思苦想有了主意。
到了晚上,玄恩大師帶著鐵錘和鑿子,走進了濟世洞,他用鐵錘和鑿子把洞口鑿得有碗口粗,他高興地笑了,心想,洞口大了,明天可以多淌點米出來,攢一點餘糧,以備饑荒之用。
第二天,時辰到了,方丈帶著更多的僧眾到了洞口,他進了濟世洞,念了一會兒經文,等他念完,從洞裏淌出的不是大米,而是一股混濁的水來。
方丈急了,又打坐誦經,但是無論他怎麽念,石洞裏也沒有淌出米來了。玄思大師後悔了,他知道自己犯了“貪欲”的戒律,受到了懲罰。
寺裏再也沒有一顆糧食布施災民了,看著饑餓的農民失望離去的身影,玄思大師有種心如刀絞的感覺,他要懺悔,他要念四十九天的“大悲咒”經文。
寺裏的僧眾每天陪著他念經文,每天吃野菜充饑。到了第四十九天,玄恩大師念完了最後一篇經文,他神誌穆然,端坐而寂。
僧眾發現玄思大師圓寂後,為他念起了超度經。
就在這時,天空中突然電閃雷鳴,從南邊的山中閃著一縷一縷的藍色光芒。閃電之後,緊接著下起了傾盆大雨,焦渴的大地貪婪地吮吸起來,大旱的曰子終於結束了,人們又過起了風調雨順的好曰子。
二更:古城有四大傳說,受題材限製,我選了其中之一描述。請大家支持,收藏、推薦,打賞為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