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仁義軍’!我同意!”何若日大聲喊好,莫孤雁卻是眉頭緊鎖,做個寨主已是勉強,又如何可以稱王?正要出言阻止,何若日傳聲道:“你難道還沒看出來嗎?他們早就預謀好了一切,就等著咱倆往裏跳,你反對也沒用,還是就坡下驢吧!借機統一神龍帝國,再繼而統一人族,最後使人魔兩族和解,永享太平,豈不很好?至於魔族那裏的事就交給我吧。”
他說的沒錯,夢隨風與華天淩確實瞞著兩人,暗地裏聯絡金雞嶺各位英雄,做好了一切,今天的事全都是事先排練好的。
“屬下參見仁王、義王!”在華天淩、夢隨風的帶領下,群雄齊刷刷跪倒一大片。莫孤雁在事實麵前,這才不得不相信何若日所言非虛。
“眾將平身!以後我金雞軍中沒有跪禮,大家兄弟,不分彼此!”何若日站起身來,儼然一副帝王氣派,氣勢迫人。“我等既是為民請命,自然不能忠於暴君,我以為這‘忠義堂’應改為‘仁義堂’,諸位以為如何?”
“我等沒有意見!”群雄齊聲答道。
“好!此事就交給隨風去辦。”何若日接著道,“我等還應將金雞嶺起兵之事公諸天下,檄文便有華爺爺來寫吧,要寫上三弟是忠門之後,還有交結其他七路義軍之事也一並由華爺爺負責!”
由於叛亂的十一寨的舵主已被斬首,新的舵主暫時空缺,物色新舵主的事便交給對山寨中人比較熟悉的夢隨風負責,如無十分合適的人選,寧缺勿濫。為防止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十八分寨的人馬均由原來的兩千縮減到一千,隻夠維持各分寨的臨時防衛就行了,其餘人馬全都抽調到中央大寨,由仁王、義王直接調動。這樣,中央大寨人馬兩萬有餘,比十八分寨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即使十八分寨一起造反,依舊難以撼動中央大寨。
當日,金雞軍設立“三司”,“仁義堂”中又為各人分派了職務。夢隨風任兵馬司統領,掌管軍隊的操練和日常管理;華天淩任內政司統領,負責山寨中的生產,軍用物資的調度;莫孤紅鶯任情報司統領,負責各種情報的搜集、整理;寒星易名“韓天傲”,任守衛隊總兵,負責山寨的治安和日常守衛;各舵主主要負責自己山寨的事,隻有發生大事時才會聽命與中央大寨,有很大的自主權。“亂世從簡”,金雞軍廢除了許多不合時宜的規矩和製度。
各人對自己的事都十分上心,金雞嶺上下一心,日漸繁榮起來。
自金雞嶺召告天下以來,北方六省落草的豪俊、走投無路的百姓紛紛來投,金雞嶺不斷壯大,軍隊也得到擴充,為縮減軍費開支、鼓勵生產,中央大寨的軍隊擴充到五萬,各分寨兵力增至三千,便不再增加。即使如此,金雞軍數月之內已迅速發展到十萬之眾。
山中日夜打造兵器戰甲,再加上從外地購買來的,十萬軍隊的裝備仍顯不足。何若日拿出四顆夜明珠,讓華天淩賣掉,用以購買馬匹、戰甲、精鐵、糧食等軍用物資,四顆價值連城的寶珠幫了正為軍費發愁的華天淩一個天大的忙。莫孤雁改進了從山川平那裏偷來的技術,利用從聖魔帝國帶來的零部件,鑄造了七尊紅衣大炮,威力巨大,以做將來攻城之用。
仁義軍采用軍伍編製,每五人一伍,設伍長;十伍一曲,設曲長;十曲一隊,設隊長;十隊一旅,設旅長;再往上為軍,設總長。中央大寨設三軍,中軍四旅,左右兩軍各三旅,共計五萬人。按兵種,又分鐵甲騎兵五千,輕騎兵五千,弓弩兵五千,步兵三萬五千,炮兵五百,交由亞特、佐魯兩人負責。各軍日夜操練,專待戰事到來。
對於金雞嶺稱王一事,其他七路反王態度各異。智王王士貴、民食王趙元恆、賢王楚匡仁反應強烈,三人認為金雞嶺是沾了他們抵禦住朝廷七十萬大軍的光,才敢稱王的,對金雞軍很是不屑,派使者送來書信,言詞很是傲慢;忠王馬子胥因為莫孤雁乃是“定南王”莫孤霸之孫、故將軍莫孤艾之子,當年同是一朝稱臣,因此派使者前來道賀,表示願意與他們一同鏟除奸佞,還太平於天下;丐王耶律川、惠王李從珂既沒有表示歡迎金雞軍加入義軍隊伍,也沒有表示不滿,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態度;海龍行省勇王宋窗雨一生崇武、嗜武如命,平生最敬重武力過人的豪傑,早已聽說過兩人大鬧京都盤龍城的事,對兩人很是欽佩,特意帶人來到金雞嶺,要親自領教兩人絕藝,明確表示願與金雞嶺共同進退。
金雞嶺舉義之事傳到京都,朝野震驚,皇帝紫炎慶大發雷霆!南方七省之亂已經使他十分惱怒,南征大軍被阻虎口關,寸步難進,隻能坐視叛軍不斷壯大,想一年之內剿滅七路叛軍的計劃遙遙無期,不想南方叛亂尚未平息,現在北方叛亂又起。而且金雞嶺地處南北交通要道,正好切斷了南北往來的陸地交通,又有險要地勢可依,易守難攻。北方六省向來比較安定,很少有叛亂發生,這次金雞嶺起兵,無異於在紫炎慶的後院放了一把火。最令紫炎慶惱怒的是自己抓了將近二十年都沒有抓到的“定南王府”漏網之魚、一年前大鬧京都的莫孤雁,竟是這次金雞嶺起兵造反的兩個首領之一!
朝堂之上,紫炎慶怒斥群臣無能,竟使莫孤雁囂張到如此地步。
“臣有一言,啟奏聖上!”戰戰兢兢的群臣中戰出一位老瘦枯幹的老臣,正是丞相王魯。
“講!”紫炎慶見說話的是自己的寵臣,坐迴龍椅。
“臣以為金雞嶺隻不過是一群草莽盜寇、烏合之眾,趁南方叛亂生出來的跳梁小醜而已,稱孤道寡也隻是沐猴而冠,隻要我天朝大軍一到,必然望風而逃、疲於奔命!到時候莫說一個莫孤雁,便是千個萬個,均叫他死無喪身之地,實在不足已讓陛下如此憂心!”王魯一番陳詞說得紫炎慶火氣頓消、笑逐顏開。紫炎慶一高興,群臣也都暗暗鬆了一口氣,今天總算又躲過一劫,不然皇帝還指不定拿誰出氣呢!
“愛卿以為朕應派何人前去剿賊?當從何地征調兵馬?要調多少兵馬?”紫炎慶暴而不昏。
“諸葛青雲將軍的百萬大軍鎮守東平關,拒魔獸兩族聯軍於海外,決不能動;諸葛平步將軍的七十萬兵馬肩負平定南方的重任,也不可輕易調動;南平關眼下雖無戰事,卻不可不防,也不能動;西部的扈爾特王國和北邊的卡斯特部落世代臣服我國,但也不能就此排除他們不會生出異心,因此西平關、北平關的兵馬也不能動!臣以為,為今之際當從金雞嶺北麵的蒼龍、白龍、灰龍、冰龍四行省征調三十萬精壯兵馬。蒼龍行省兵馬都督慕容狩乃故將軍慕容狄的族叔,統兵多年,深諳兵法,又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擔此大任!”王魯羅裏羅嗦說了一大通,卻是頭頭是道、奸而不傻。
“三十萬!是不是多了點兒?征討南方七路反賊也隻是調了七十萬而已!”紫炎慶覺得用三十萬大軍去征討一個小小的金雞嶺有些小題大做,太抬舉他們了。
“三十萬一點兒也不多。陛下有所不知,金雞嶺叛軍如今已達十萬之眾,而且占據著有利地形,易守難攻,三十萬猶顯不足。再者,剿滅金雞嶺叛賊之後,慕容將軍可率大軍經金雞嶺一路南下,助諸葛平步將軍平定南方!”王魯說得頭頭是道。
“好計!好計!王愛卿不愧國之棟梁!”紫炎慶拍手稱快,對王魯大加讚賞。“傳朕旨意,任命蒼龍行省兵馬都督慕容狩為‘討逆大元帥’,即刻從蒼龍、白龍、灰龍、冰龍四行省調集精兵三十萬,各行省原有兵馬不足者,當從富家的私人武士、戶院中征召,有敢抗命者斬立決!一月之內兵發金雞嶺!散朝!”紫炎慶下達完旨意,拂袖散朝,一次去了兩塊心病,令他心情大暢,迴後宮行樂去了。
滿朝文武都長出了一口氣,各自散去。
昌國公主慕容宛晴和靖親王紫炎毓秀走在最後麵。慕容宛晴由於上次和紫炎毓秀協助守城軍,一同趕走了大鬧京都的莫孤雁、何若日等人立下大功,被紫炎慶任命為兵馬司行走,雖說隻是一個虛職,卻有上朝參政的權利。其實那夜她並沒出什麽力,隻是由於紫炎毓秀極力為她邀功才得此官職的,當然這些都是背著慕容宛晴在私下裏對紫炎慶講的。
上次莫孤雁、何若日大鬧京都,臨走時亮明身分,慕容宛晴並沒有太在意,隻當作“相國府”得罪了什麽人,因為“定南王府”一案是紫炎慶嚴禁別人提起的,還因此發過大怒,一次就殺了上百人,從此京都裏無人敢提此事,年輕一輩多是不知其中詳情。這次在朝堂上又聽聞莫孤雁、何若日起兵造反,自號什麽“仁王”、“義王”,而朝廷竟派出三十萬大軍前去圍剿,可見對此事的重視。慕容宛晴不由好奇心大起,對莫孤雁、何若日很是感興趣,忍不住向紫炎毓秀打聽起來。
紫炎毓秀嚇得臉色一變,見四下無人,噤聲道:“萬萬不可提起此事,這可是父皇明令禁止的!”
“我不就是問問嘛,有什麽大驚小怪的!”慕容宛晴嗔怪道。
“好吧,不過你可千萬別說出去。”紫炎毓秀心中一軟,悄聲道,“不是我不想說,是我怕害了你!當年莫孤艾與魔獸聯軍交戰,丟了東和島,兵敗自殺,魔族放出謠言說他已經投降,父皇盛怒之下信以為真,派禦林軍包圍了‘定南王府’,殺了莫孤艾全家,隻逃出了莫孤雁一人,不想他還沒死,竟然起兵造反,真是大逆不道!即使父皇有錯,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再怎麽說他也不能造反吧!”紫炎毓秀一臉不忿。
慕容宛晴默不作聲,心中另有打算:那夜離得太遠,沒有看清楚兩人的樣子,現在真想會會兩人,看他們到底有什麽難耐,竟能聚眾十萬!
他說的沒錯,夢隨風與華天淩確實瞞著兩人,暗地裏聯絡金雞嶺各位英雄,做好了一切,今天的事全都是事先排練好的。
“屬下參見仁王、義王!”在華天淩、夢隨風的帶領下,群雄齊刷刷跪倒一大片。莫孤雁在事實麵前,這才不得不相信何若日所言非虛。
“眾將平身!以後我金雞軍中沒有跪禮,大家兄弟,不分彼此!”何若日站起身來,儼然一副帝王氣派,氣勢迫人。“我等既是為民請命,自然不能忠於暴君,我以為這‘忠義堂’應改為‘仁義堂’,諸位以為如何?”
“我等沒有意見!”群雄齊聲答道。
“好!此事就交給隨風去辦。”何若日接著道,“我等還應將金雞嶺起兵之事公諸天下,檄文便有華爺爺來寫吧,要寫上三弟是忠門之後,還有交結其他七路義軍之事也一並由華爺爺負責!”
由於叛亂的十一寨的舵主已被斬首,新的舵主暫時空缺,物色新舵主的事便交給對山寨中人比較熟悉的夢隨風負責,如無十分合適的人選,寧缺勿濫。為防止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十八分寨的人馬均由原來的兩千縮減到一千,隻夠維持各分寨的臨時防衛就行了,其餘人馬全都抽調到中央大寨,由仁王、義王直接調動。這樣,中央大寨人馬兩萬有餘,比十八分寨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即使十八分寨一起造反,依舊難以撼動中央大寨。
當日,金雞軍設立“三司”,“仁義堂”中又為各人分派了職務。夢隨風任兵馬司統領,掌管軍隊的操練和日常管理;華天淩任內政司統領,負責山寨中的生產,軍用物資的調度;莫孤紅鶯任情報司統領,負責各種情報的搜集、整理;寒星易名“韓天傲”,任守衛隊總兵,負責山寨的治安和日常守衛;各舵主主要負責自己山寨的事,隻有發生大事時才會聽命與中央大寨,有很大的自主權。“亂世從簡”,金雞軍廢除了許多不合時宜的規矩和製度。
各人對自己的事都十分上心,金雞嶺上下一心,日漸繁榮起來。
自金雞嶺召告天下以來,北方六省落草的豪俊、走投無路的百姓紛紛來投,金雞嶺不斷壯大,軍隊也得到擴充,為縮減軍費開支、鼓勵生產,中央大寨的軍隊擴充到五萬,各分寨兵力增至三千,便不再增加。即使如此,金雞軍數月之內已迅速發展到十萬之眾。
山中日夜打造兵器戰甲,再加上從外地購買來的,十萬軍隊的裝備仍顯不足。何若日拿出四顆夜明珠,讓華天淩賣掉,用以購買馬匹、戰甲、精鐵、糧食等軍用物資,四顆價值連城的寶珠幫了正為軍費發愁的華天淩一個天大的忙。莫孤雁改進了從山川平那裏偷來的技術,利用從聖魔帝國帶來的零部件,鑄造了七尊紅衣大炮,威力巨大,以做將來攻城之用。
仁義軍采用軍伍編製,每五人一伍,設伍長;十伍一曲,設曲長;十曲一隊,設隊長;十隊一旅,設旅長;再往上為軍,設總長。中央大寨設三軍,中軍四旅,左右兩軍各三旅,共計五萬人。按兵種,又分鐵甲騎兵五千,輕騎兵五千,弓弩兵五千,步兵三萬五千,炮兵五百,交由亞特、佐魯兩人負責。各軍日夜操練,專待戰事到來。
對於金雞嶺稱王一事,其他七路反王態度各異。智王王士貴、民食王趙元恆、賢王楚匡仁反應強烈,三人認為金雞嶺是沾了他們抵禦住朝廷七十萬大軍的光,才敢稱王的,對金雞軍很是不屑,派使者送來書信,言詞很是傲慢;忠王馬子胥因為莫孤雁乃是“定南王”莫孤霸之孫、故將軍莫孤艾之子,當年同是一朝稱臣,因此派使者前來道賀,表示願意與他們一同鏟除奸佞,還太平於天下;丐王耶律川、惠王李從珂既沒有表示歡迎金雞軍加入義軍隊伍,也沒有表示不滿,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態度;海龍行省勇王宋窗雨一生崇武、嗜武如命,平生最敬重武力過人的豪傑,早已聽說過兩人大鬧京都盤龍城的事,對兩人很是欽佩,特意帶人來到金雞嶺,要親自領教兩人絕藝,明確表示願與金雞嶺共同進退。
金雞嶺舉義之事傳到京都,朝野震驚,皇帝紫炎慶大發雷霆!南方七省之亂已經使他十分惱怒,南征大軍被阻虎口關,寸步難進,隻能坐視叛軍不斷壯大,想一年之內剿滅七路叛軍的計劃遙遙無期,不想南方叛亂尚未平息,現在北方叛亂又起。而且金雞嶺地處南北交通要道,正好切斷了南北往來的陸地交通,又有險要地勢可依,易守難攻。北方六省向來比較安定,很少有叛亂發生,這次金雞嶺起兵,無異於在紫炎慶的後院放了一把火。最令紫炎慶惱怒的是自己抓了將近二十年都沒有抓到的“定南王府”漏網之魚、一年前大鬧京都的莫孤雁,竟是這次金雞嶺起兵造反的兩個首領之一!
朝堂之上,紫炎慶怒斥群臣無能,竟使莫孤雁囂張到如此地步。
“臣有一言,啟奏聖上!”戰戰兢兢的群臣中戰出一位老瘦枯幹的老臣,正是丞相王魯。
“講!”紫炎慶見說話的是自己的寵臣,坐迴龍椅。
“臣以為金雞嶺隻不過是一群草莽盜寇、烏合之眾,趁南方叛亂生出來的跳梁小醜而已,稱孤道寡也隻是沐猴而冠,隻要我天朝大軍一到,必然望風而逃、疲於奔命!到時候莫說一個莫孤雁,便是千個萬個,均叫他死無喪身之地,實在不足已讓陛下如此憂心!”王魯一番陳詞說得紫炎慶火氣頓消、笑逐顏開。紫炎慶一高興,群臣也都暗暗鬆了一口氣,今天總算又躲過一劫,不然皇帝還指不定拿誰出氣呢!
“愛卿以為朕應派何人前去剿賊?當從何地征調兵馬?要調多少兵馬?”紫炎慶暴而不昏。
“諸葛青雲將軍的百萬大軍鎮守東平關,拒魔獸兩族聯軍於海外,決不能動;諸葛平步將軍的七十萬兵馬肩負平定南方的重任,也不可輕易調動;南平關眼下雖無戰事,卻不可不防,也不能動;西部的扈爾特王國和北邊的卡斯特部落世代臣服我國,但也不能就此排除他們不會生出異心,因此西平關、北平關的兵馬也不能動!臣以為,為今之際當從金雞嶺北麵的蒼龍、白龍、灰龍、冰龍四行省征調三十萬精壯兵馬。蒼龍行省兵馬都督慕容狩乃故將軍慕容狄的族叔,統兵多年,深諳兵法,又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擔此大任!”王魯羅裏羅嗦說了一大通,卻是頭頭是道、奸而不傻。
“三十萬!是不是多了點兒?征討南方七路反賊也隻是調了七十萬而已!”紫炎慶覺得用三十萬大軍去征討一個小小的金雞嶺有些小題大做,太抬舉他們了。
“三十萬一點兒也不多。陛下有所不知,金雞嶺叛軍如今已達十萬之眾,而且占據著有利地形,易守難攻,三十萬猶顯不足。再者,剿滅金雞嶺叛賊之後,慕容將軍可率大軍經金雞嶺一路南下,助諸葛平步將軍平定南方!”王魯說得頭頭是道。
“好計!好計!王愛卿不愧國之棟梁!”紫炎慶拍手稱快,對王魯大加讚賞。“傳朕旨意,任命蒼龍行省兵馬都督慕容狩為‘討逆大元帥’,即刻從蒼龍、白龍、灰龍、冰龍四行省調集精兵三十萬,各行省原有兵馬不足者,當從富家的私人武士、戶院中征召,有敢抗命者斬立決!一月之內兵發金雞嶺!散朝!”紫炎慶下達完旨意,拂袖散朝,一次去了兩塊心病,令他心情大暢,迴後宮行樂去了。
滿朝文武都長出了一口氣,各自散去。
昌國公主慕容宛晴和靖親王紫炎毓秀走在最後麵。慕容宛晴由於上次和紫炎毓秀協助守城軍,一同趕走了大鬧京都的莫孤雁、何若日等人立下大功,被紫炎慶任命為兵馬司行走,雖說隻是一個虛職,卻有上朝參政的權利。其實那夜她並沒出什麽力,隻是由於紫炎毓秀極力為她邀功才得此官職的,當然這些都是背著慕容宛晴在私下裏對紫炎慶講的。
上次莫孤雁、何若日大鬧京都,臨走時亮明身分,慕容宛晴並沒有太在意,隻當作“相國府”得罪了什麽人,因為“定南王府”一案是紫炎慶嚴禁別人提起的,還因此發過大怒,一次就殺了上百人,從此京都裏無人敢提此事,年輕一輩多是不知其中詳情。這次在朝堂上又聽聞莫孤雁、何若日起兵造反,自號什麽“仁王”、“義王”,而朝廷竟派出三十萬大軍前去圍剿,可見對此事的重視。慕容宛晴不由好奇心大起,對莫孤雁、何若日很是感興趣,忍不住向紫炎毓秀打聽起來。
紫炎毓秀嚇得臉色一變,見四下無人,噤聲道:“萬萬不可提起此事,這可是父皇明令禁止的!”
“我不就是問問嘛,有什麽大驚小怪的!”慕容宛晴嗔怪道。
“好吧,不過你可千萬別說出去。”紫炎毓秀心中一軟,悄聲道,“不是我不想說,是我怕害了你!當年莫孤艾與魔獸聯軍交戰,丟了東和島,兵敗自殺,魔族放出謠言說他已經投降,父皇盛怒之下信以為真,派禦林軍包圍了‘定南王府’,殺了莫孤艾全家,隻逃出了莫孤雁一人,不想他還沒死,竟然起兵造反,真是大逆不道!即使父皇有錯,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再怎麽說他也不能造反吧!”紫炎毓秀一臉不忿。
慕容宛晴默不作聲,心中另有打算:那夜離得太遠,沒有看清楚兩人的樣子,現在真想會會兩人,看他們到底有什麽難耐,竟能聚眾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