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真是一條大河。自古以來,人們對這條洶湧奔流時不時還玩上一把“改道”的河流始終懷有複雜的感情,可以說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這條母親河帶來了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不知多少代人,恨則是因為這條河流也帶來了災難,甚至可以說是“大災三六九、小災年年有”。反正是有了這條河令人心神不寧,沒有這條河則更不行。

    事實上,現在的楊翼當然沒有興趣去研究為什麽這條河流這麽愛折騰,因為自從他率領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開進到黃河南岸之後,他就發現自己陷入了極度的繁忙之中。

    首要的工作當然是建立營地,具體的地方來之前楊翼就研究得很清楚。這一段數百裏的黃河隻有兩個地方適合渡河,兩個地方相距也就幾十裏的路程。那麽為了便於調度和控製,營地當然就設在兩大渡口之間。巧的是兩大渡口的中間有一個名叫烏台村的小村莊,這個小村莊裏的人在楊翼連蒙帶騙的恐嚇了一番之後,就拿了楊翼給的一千貫錢集體南撤了。於是這個村莊就變成了整個營地中的最核心部分,也就是指揮部的所在地。而這個營地的名字也被命名為烏台大營。而在章楶等人看來,有了這個村莊作為指揮部的一大好處是起碼有一部分核心的官員、教授可以不用和周圍的大軍一道擠在低矮的行軍帳裏。而在楊翼建立好了指揮部的幾天之內,分散在京輜路各處的三萬廂軍也陸陸續續的趕到了這個地方,所以烏台大營實際上處於不斷的擴建之中。而許多士兵也因此暫時轉變了職業,變成了擴建營地的民夫。

    其次最要緊的兩件事情,一個是整編正在不斷集結的廂軍,另一個則是派人去兩大渡口收攏從河北西路敗退而來的軍隊。

    對於前一件事,楊翼按照先前的計劃,由學員五隊以及學員九隊負責辦理。而事實上這次整編相當的麻煩。那些廂軍以前都是分散在京輜路的各個府縣互不統屬,這次突然集結在一起多少就有點混亂不堪。比如某縣來的廂軍統領認為自己官階比較高,雖然自己帶來的人數少了點可是也完全沒有必要和另外一縣的廂軍頭領並列,於是烏台大營除了因為擴建而熱鬧異常之外,還因為整編的事情爭論四起雞飛狗跳。

    盡管負責整編工作的學員們非常的努力,可是依然阻止不了混亂的蔓延。最後被各種投訴搞得頭大的楊翼無奈之下隻能下了強製性的命令:任何部隊到達烏台大營時立即就地解散,全部打亂編製,士兵們統一集結到一處,將領們則直接到指揮部報到。然後把士兵十人為一隊,百人為一營,五百人為一指揮的編好,入住不同的營區。然後再把各級將領派駐進去。

    當然,這個措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起碼現在搞整編的學員們都有了很明確的工作指導方案。而三萬廂軍被分成六十個指揮之後,出任指揮官的六十人清一色的安排了學員五隊的學生。畢竟五隊的學生都是從戎多年的將領,又經過了將近一年在武學的學習,指揮這些廂軍並沒有多大的問題。

    其次對於收編敗兵的工作,楊翼委派了學員一隊和學員二隊負責進行。一隊在郭成的帶領下前往烏台下遊的陳橋渡口,二隊則在楊得貴的帶領下前往上遊西麵的郭橋渡口。而因為有了整編的教訓,楊翼命令他們也一樣要把那些敗兵的將領從士兵中抽離出來,等編製好士兵後再重新派駐。

    但僅僅在把一二隊派出去的一天之後,楊翼就收到了兩邊傳來的消息,收編工作陷入了困境。至於陷入困境的原因並不是學員們無能,而是因為敗兵們根本用不著打亂編製就已經是亂作一團了,而且據說還有大量南逃的老百姓拖家帶口的夾在士兵們的中間,這無疑加大了收編的難度。結果頭疼無比的楊翼就認為自己似乎有親自跑一趟的必要……

    “搞什麽呢?”楊翼現在正站在郭橋渡口的南岸對楊得貴發問。

    事實上來的路上,楊翼就已經發現情況不對了。沿路到處都是肮髒困頓的百姓和士兵,從這些人哭泣和沮喪的臉上就可以看得出河北西路究竟被打爛成了什麽模樣。而很顯然的是楊得貴並沒有能有效的攔住那些無心戀戰的士兵。

    待到了郭橋渡口南岸,則整個場麵完全嚇了楊翼一跳。

    郭橋渡是因為在黃河北岸有一個叫郭橋鎮的地方而得名,事實上郭橋鎮與下遊的陳橋鎮一樣,都在黃河的北岸。事實上這一段黃河非常的寬闊,水流不但很緩和而且非常的淺,隻要隨便紮兩木筏就可以渡過來,當然這就使得這兩個渡口成了大撤退的集中地。

    現在郭橋渡的河麵上有無數的小木筏以及小船在擁擠著向南而來,夾雜著孩童的哭泣聲以及人們的咒罵聲,黃河麵上幾乎成了菜市場。在河的北岸,大量的難民以及敗兵們正在搶奪船隻,不時有淒厲的慘叫聲越過寬闊的河麵隨風飄來。而在河的南岸,上了岸的人有人急著離去、有人正在尋找分開上船的家人,場麵更加混亂。

    楊得貴的學員隊也就一百個人,麵對偌大的場麵完全是有心無力。一開始楊得貴還想得挺美,在他看來把殘兵們一收編,自己不說統兵過萬,至少也能混成個統兵數千的大將吧?於是他在南岸樹了個大招牌,上麵寫明“接待收編敗兵”。但是很快楊得貴就開始罵娘,因為那些殘兵敗將根本對那個招牌就不予理會,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的無視,夾在老百姓中間當楊得貴不存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後楊得貴發了急上了火,下令凡是穿軍裝的人全都拉出來,誰敢反抗就滅了誰。結果這個命令還引發了更大的混亂。一些士兵和將領倒是害怕殺頭,老老實實去了接待處。而更多的膽子大的敗兵完全跟楊得貴玩橫的,這些人也許跟敵人打仗不太行但是很顯然打自己人很有經驗,誰攔他們就跟誰拚命,可憐的楊得貴就百來號學員根本不是對手,愣是不敢和這些愣頭青動真格……

    “我還能搞什麽?”楊得貴看見楊翼之後氣急敗壞的大叫:“這都沒有王法了!剛才有個家夥以前在真定府還跟我喝過酒,才這麽一年不見他就能把刀子撂我脖子上,奶奶的,什麽東西?”

    楊翼對於楊得貴的抱怨也沒有什麽好說的,對於這樣的場麵,就算是換做是他來幹也比楊得貴好不了多少。不過現實已經說明像這樣毫無士氣的敗兵顯然是不可靠的,就算勉強留下來,跟敵人一打,多半就是崩潰的結局。

    於是楊翼決定還是要以自願為原則,事實上從獲鹿、邢州一直到相州,決不可能這麽多潰散的部隊裏就沒有幾個有種的好男兒。沒錯,隻要有了打贏的盼頭,終歸會有許多血性男兒是希望跟敵人拚上一場的。

    楊翼不是一個人來的,在廂軍整編開始之後,賜胡軍就成了指揮部的直屬部隊,所以楊翼跑到郭橋渡口也帶了一百多賜胡軍作為隨行親衛。楊翼命令親衛以及學員,兩百多人整齊的排列成方陣,衣甲鮮明的站立在岸邊,刀槍寒光閃爍,軍容英挺雄偉,立即就跟逃難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一杆大旗隨後被樹立在隊伍的前麵,高高飄揚的“冠軍將軍”四個大字極其惹眼。

    “那是冠軍將軍!冠軍將軍來了!”“看!認識字麽?那個人就是傳說中的楊翼啊!”“聽說過楊大人的事麽?四渡黃河、火燒夏州、靈武奪旗!很厲害的人啊!”“或許!朝廷要在這裏和女真人決一死戰?”隨著各種說法在渡河而來的難民中流傳,盡管還是有很多殘兵敗將低著頭從楊翼的隊伍前走過去,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開始有人陸續的站在了“冠軍將軍”的旗幟下,而人也越聚越多。盡管這些人的衣服都破爛不堪,盡管這些人餓得有點憔悴,但楊翼很清楚的知道,這些人都是戰士,可以依靠的戰士……

    “雖然你看起來比起本帥瘦了一點,而且也沒有本帥那麽帥!但我把這麵旗留在這裏,你就騎在馬上扮扮本帥,對!眼神要冷酷一點!下巴抬高一點。嘿!郭成那邊估計也是你這樣,一迴頭,我讓人把國士無雙的那個大牌匾給他送過去。”楊翼走的時候對楊得貴笑眯眯的說:“什麽叫冷酷?你把眼睛瞪直,把前麵這些人都看成是死人就對了!”……

    迴到烏台大營後,楊翼把情況跟章楶一說,章楶就有個新的想法:“此處的水既然如此易渡,恐怕我們還是要早做防範才是!至少要延遲一下女真人的步伐,不然一到黃河邊上他們就有能力渡河,我們的承受的負擔很大。”

    “本帥思之,此事甚難。”楊翼一臉嚴肅:“最新戰況是女真人正在全力進攻衛州。衛州東邊的安利軍正在向東北運動,他們想沿著黃河故道北上,從邢州方向發動反擊,是以衛州沒有安利軍的支援,守不了多久。很快女真人就要來了,怎麽延遲他們?”

    章楶笑道:“子脫,你適才不是說黃河上有很多小船麽?一定要派人全部收集起來,黃河易渡並不代表可以隨便就遊過來的,否則馬匹武器怎麽辦呢?沒了那些小船,女真人隻有沿岸伐木紮排才行,而這是需要時間的。”

    “章大人所言有理!”楊翼閉目思索一會,道:“明天本帥就派人去辦這件事,隻是如今大量難民南下,咱們把小船全都收集起來不讓人用恐怕不妥。這樣吧,讓人在北岸的郭、陳二鎮守著,盡量安排南下的人,直到女真人來再燒船。”

    “此外,要試一下能不能放火燒樹林,如果把對麵百裏內的樹林都燒了,女真人能長翅膀飛過來?”楊翼又搖搖頭:“好歹也試一下,雖然最近雨水太多,很難燃燒!唉,要是當年多從延河搞點油來就好了。”

    說到石油,楊翼又想起了那批從楊傳香工場裏製作出來的竹筒武器:“那些身管武器,已經運到了吧?傳令下去,先裝備廂軍的兩個指揮,讓折可適的那隊負責訓練一下。還有南泊大營的車船運到沒有?讓他們快點,叫陳遠鴻和孫豎南挑兩個指揮,看看能不能臨時弄支水軍的小隊出來!”

    張全柱這個時候跑過來:“王有勝派人過來傳話,說是京東路那邊的召集了一部分弓役,據說有大概三千多人。”

    “才三千?叫他先別動!”楊翼鬱悶的答道:“原地整編清楚了再來,還嫌這裏不夠亂麽?”

    ******

    事實上,就在黃河南岸熱火朝天的時候,處於人數絕對劣勢的衛州守軍就已經開始陸續後撤了,沒有了安利軍的支持,他們實在不願意孤軍與女真人作戰。實際上更重要的原因是,楊翼在黃河南岸組織防線的消息,使他們守住衛州的決心大打折扣,畢竟身後既然還有傳說中的冠軍將軍在撐著,沒人願意在這裏繼續死拚。當然,衛州守軍隻是與女真人略為接觸就棄城南下,一方麵固然使得楊翼增加了一支成建製的撤退部隊,但另一方麵也大大加快了女真人的速度。至少從表麵上看,女真人僅僅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進入了京輜路的邊緣,他們突襲作戰基本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在河東路,曾布一直非常煩惱,來自樞密院的驛傳多次要求他立即在側麵發動反擊,但頗刺淑給他的壓力使他現在根本下不了這個決心。因為曾布經常想起當年的方山之敗,不顧大本營的安危而大軍輕出,這樣冒險的事情他並不願意再幹一次了。

    五月中的大宋,一場關係到天下局勢的戰鬥,即將打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竹飄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竹飄逸並收藏盛世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