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經是蒙蒙亮了,但實際上時辰尚早,畢竟現在已經是初夏,白天總是很快的把黑夜趕走。然而晝長夜短並沒有影響到絕大多數人的生活規律,無論你是哪一種人,該睡覺的在睡覺,該起床的依然免不了要一大早爬起來。

    此刻,南熏門城樓上的李遷隆顯然不屬於可以安睡的那一類人,身為主管南熏門防務事宜的一名校尉,他已經在初夏的夜風中站立了整整一夜。

    馬蹄聲由遠而近,數騎沿著城外筆直的官道飛馳而來,馬匹奔跑時卷起的塵土,即使在微明的天色中依然清晰可辨。

    “又來了!”站在城樓上的李遷隆遠遠望著飛馳而來的馬匹,低聲歎道:“才這麽一個晚上的功夫啊!這卻已經是第十七次了。來人!軍情緊急,立即開門!”

    沒錯,軍情緊急。現在河北西路的戰局依舊處於焦著狀態、勝負未分。於是,沿著河北西路到汴京的官道上,無數驛站都處於瘋狂運轉的狀態。除了戰爭信函,其他的一切公文都差不多停止了。從戰場附近傳來的各種消息一日數至、真假難辨,搞得汴京城裏也是人心惶惶謠言四起。而最新的一條消息是,竺名時大人開始了主動反擊,率領著精銳大軍奪取了戰場主動權,追著敵人滿世界的跑,大有橫掃天下、光複失地的氣勢。

    當然,以上這些消息在各人眼裏有著不同的解讀。起碼在楊翼看來,所謂的追著敵人跑也可以說成是被敵人牽著鼻子走,反正竺名時不好好的守著真定府而是跑到外邊瞎折騰,終究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事實上,自從楊翼那天在南泊大營裏下定了阻擊女真人於黃河北岸的決心後,就一直在四處活動,希望能得到朝廷裏的支持。隻不過,楊翼的努力收效甚微,大多數人鑒於目前河北西路並不明朗的戰局,認為楊翼現在就叫嚷著要構築什麽黃河防線,多少有些不合時宜,又或者有點為時過早。

    “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裏!”對於自己到處呐喊卻無人響應的尷尬局麵,楊翼也隻能這樣安慰自己了。隻不過,對於構築黃河防線一事,楊翼卻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再拖延下去了。因為如果在黃河攔不住敵人,那麽就意味著很可能要在汴京城下與敵人決戰,可那樣就將形成非常危險的局麵,畢竟殿前司、禦史台裏那幫吃裏扒外的家夥恐怕目前最盼望的就是女真大軍了……

    “你說要構築什麽防線?”王存對於楊翼一大早就登門拜訪多少有些不太愉快,畢竟王存雖然老了,可是睡眠質量一直都挺不錯的。

    “黃河防線!”楊翼必恭必敬的迴答:“下官亦是明白得很,眼下河北戰事難分難解,說構築黃河防線多少有點為時過早。隻不過河北路距離京城實在太近,若我等不早做防範,恐怕將來悔之晚矣!”說起來因為王臨碧的緣故,楊翼並不太願意來王存的府上,隻是以王存在帝國軍事上的超然地位以及四朝元老的身份,楊翼不來這裏又能去哪裏呢?

    王存低頭想了想,忽然問道:“本來未雨綢繆乃是我等為臣子的份內事,然構築防線卻要三思而後行,原因有二,子脫可願知之?”

    “子脫洗耳恭聽!”楊翼一副謙恭狀。

    “一曰地點。”王存站起來,背負著手說道:“構築防線你可以選擇在衛州,那處乃是要害之所,並且附近有新鄉、共城作為外圍城池,更有位於黎陽的安利軍作為支持。何以子脫竟要在黃河南岸構築防線?黃河者,人皆以為天險,其實則不然,今年入夏之後雨水甚多,黃河難免有泛濫之憂。若大軍齊集,萬一遇上黃河水災,可就不得了啊!”

    “王相公所慮甚是!”楊翼對於在黃河構築防線的問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當然考慮過水患的事情,然而據他所知曆史上元佑年間並無黃河大水的記錄,想必這樣的風險是值得一冒的,隻不過卻無法說與王存聽:“衛州距離真定的距離實在不遠,目下如果在那處組織防禦,恐怕一是時間上來不及,二是軍隊調動有困難啊!眼下河北的主力盡在真定府決戰,咱們組織防線的軍隊多半要從京輜路抽出。與其花費本就不多的時間跑那麽遠去衛州,還不如就在京城附近的黃河岸。況且說到黃河泛濫,我等自然應依高地紮營,並且沿岸布置探哨,黃河一有異常也可早作準備。”

    “二曰士卒錢糧。”王存繼續提出問題:“眼下戰局未明,如果你現在就提出要調動大批的軍隊和錢糧物資,朝廷裏一定通不過。畢竟萬一竺名時那邊打贏了,你調動大軍構築防線便是多此一舉,凡讚同過你意見者,都會被人彈劾徒耗國力啊!”

    楊翼冷笑道:“王相公乃國之砥柱,執掌兵部不知多少歲月,也認為竺名時能打贏麽?”

    王存默然良久,方才迴答:“此事甚難預料。雖說真定大軍棄固求險,安知不能得勝?”

    楊翼心中大罵老狐狸啊,這個時候都不願意講一句有可能負責任的話:“適才王相公也說未雨綢繆乃是為人臣子的份內事,無論真定戰事勝與不勝,作好準備方可萬無一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翼看看王存的臉色,似乎王存依然不為所動,於是楊翼沉吟片刻,終於咬牙道:“金明池爭標之前,下官在狀元樓聽聞一事,此事關於殿前司的王殿帥…”

    楊翼把那天在狀元樓的遭遇完整的講述了一遍,最後道:“下官以為若女真人到得汴京城下,汴京內有家賊外有強敵,斷不可守!還請王相公斟酌!”…….

    很明顯,楊翼對王存所說的話起了作用。因為僅僅一天之後,朝廷對楊翼構築黃河防線提議的態度就起了根本性的變化。早朝的時候王存首先表態支持楊翼的提議,接著範純仁、蘇軾都表示讚同。文彥博、梁燾等太後的嫡係也在太後的暗示下出來支持,畢竟這裏麵關係到叛黨勾結外族、關係到社稷的安危,沒人敢掉以輕心。

    以上這些人的支持並不出乎楊翼的預料,令楊翼真正吃驚的是居然鄭雍也跳出來大唱讚歌,這在楊翼看來多少有點不可思議。直到鄭雍提出構築黃河防線的人選時,楊翼才恍然大悟,原來鄭雍打的是削弱太後一派在京城中實力的主意。

    “臣以為,王相公德高望重,是最適合北上的人選!”鄭雍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如今河北主力正在打仗,周邊諸路一時不及抽調,王相公手裏不是有宣效六軍麽?好歹也有萬把人,加上京輜路外圍的廂軍、鄉勇,終歸能湊個三、五萬人,足夠王相公依拖黃河天險固守了。”

    要是按照鄭雍的分析,王存確實是一個合適的人選,至少楊翼也是這麽認為的。熟知曆史的楊翼對靖康之恥的過程非常熟悉,在那個曆史裏,黃河岸邊的宋軍望風而逃,於是女真人非常輕鬆用小船把軍隊分批渡過了黃河,其實哪怕隻有幾千宋軍對渡河的女真人發動攻擊,情況也不會演變到後麵那樣糟糕。所以,對於有王存這樣忠於國家的大臣去守黃河,楊翼還是比較放心的,起碼王存看起來不像是會望風而逃的樣子。

    “不行!”看看下麵沒人反駁鄭雍,高太後就決定親自出馬,畢竟王存的宣效六軍乃是她手中的主要力量,就這麽被鄭雍的幾句話給扔到黃河邊上,是高太後絕對不能接受的:“王相年紀已大,不宜出征!”

    “非也!”鄭雍畢竟頂著頭號禦史的名頭,說起話來也沒有太多顧忌:“一則黃河距離京師不遠,王相公並無奔波之苦,二則構築防線耗費頗多,若無王相公這般資曆,恐怕一般人是應付不來的。”

    “臣,願前往!”楊翼覺得這個時候自己再不說話,迴頭高太後非扒了自己的皮不可:“此事乃是臣先提議,其中種種布置早已經謀劃多時,非臣親去不可!況且臣此去不用京中一兵一卒,隻需武學以及各地鄉勇,並要朝廷下文,給我便宜處事之權可也。”

    高太後大喜,立即讚同。雖然楊翼的武學也是自己的重要力量,但畢竟人數達到兩萬並且駐紮在城中的宣效六軍才是根本,況且楊翼這麽一去,距離京城也不遠,說不定聚集了更多幫助自己的實力也未可知:“詔!複除楊翼冠軍將軍,權黃河防務事宜,戶部、兵部、樞密院,全力供應其所需物資。”

    ******

    南泊大營議事廳。

    “不用京中一兵一卒?”陸定北像看瘋子一樣看著楊翼:“您這牛皮可吹大了,想光靠著京輜路的鄉勇弓役就能組織防線,恐怕不太可能吧?”

    楊翼搖頭苦笑:“京中的兵我能動麽?街道司沒有戰鬥力,宣效六軍和馬步親軍是太後的寶貝,虎翼軍是鄭雍和王敬心的心頭肉,我要誰的兵誰都會跟我急。不這樣說的話,誰還支持我北上?”

    “那麽大人有什麽打算?”章楶問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楊翼對於章楶的話是深以為然的,老天爺總是把勝利的機會留給準備充分的人。

    接下來的幾天裏,楊翼像上足了發條的輪子般竭盡全力的運轉,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各種準備工作,而實際上,目前整個南泊大營都被動員起來了……. “知道了麽?我們要上戰場了!”這是目前學員們中間流行得最廣的傳言。對於這個傳言,有些學員比如郭成等人就非常期盼,畢竟將近一年來在南泊他們學到了很多完全不同的東西,特別是一些以前並不知道的作戰理論,這使得這些以前就多次征戰沙場的將領們非常的興奮,甚至迫不及待的想拿出來練練。而與郭成等不一樣的是,五隊到九隊的新學員們還從未真正上過戰場,突然而來的戰爭多少使他們緊張。

    無論是興奮還是緊張,楊翼現在沒空去給學員們上心理輔導課。他先是跑了戶部,畢竟錢糧物資是打仗的基礎啊!

    趙瞻最近對楊翼很不滿,楊翼自從當上了這個所謂的戶部侍郎後,並沒有為戶部的事業作出過任何貢獻,反而經常給戶部出難題。先是以建設南泊的名義從戶部抗走了無數的錢,現在又莫名其妙的鼓搗什麽防線?老子堂堂樞密院最高長官都沒去鼓搗,你倒出來瞎搞是什麽意思?

    “我不管!”看看趙瞻板著臉,已經不是第一次在趙瞻這裏吃冷臉的楊翼,終於來了脾氣,他決定耍橫:“你有錢要給,沒錢也要給!還有糧食,你要是弄不出來就去開常平倉。現在下官我什麽都沒有就是人多啊,你要是不給,我就帶上弟兄們上你家吃去。就算你們老趙家財大氣粗,估計也不夠我幾萬鄉勇們吃上十天半個月的。你還別不信!下官我的名聲一直就不是太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於楊翼如此飛揚跋扈的說話,趙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說起來自己這個樞密院簽書恐怕是樞密院曆史上最沒麵子的一個了。雖然明知楊翼這是危言恐嚇,不過關於楊翼當初率兵公然暴打朝廷命官林東的故事,趙瞻也是有耳聞的,未必這一迴楊翼就是光說不練啊!

    事實上,如果評選目前全京城最令人討厭的官員,楊翼一定是票選排行第一。因為從戶部拿著趙瞻簽發的錢糧出來後,楊翼就連著跑軍器監、兵部等等部門,好說爛磨加喊打喊殺、打一棍子再喂一顆糖,花了幾天的功夫終於獲得了各部門口頭上以及文件上的支持。

    除了白天忙著跟各部門打交道辦理各種文書手續以及要錢要人之外,晚上的楊翼就在武學跟各教授研究相應的布置事宜。

    其中王有勝被楊翼派到了京東西路去召集一部分的弓役,李宏偉被派到京西北路招募義軍,而種思謀則負責編練京輜路的三萬廂軍,而這三萬廂軍基本上就是此次黃河防線的主力部隊了。楊翼為了確保自己主力部隊的戰鬥力,還計劃讓學員九隊和學員四隊拆散,全部作為訓練教官充實進入廂軍之中。

    另外楊翼也多少自己貢獻了點私人財產,因為沈括自從上次聽了楊翼關於把火藥製成顆粒的建議後,居然真的製成了顆粒狀的火藥,並且使用竹筒作為發射用具。麵對有可能是人類曆史上的首個身管武器――竹筒,楊翼當然要用上一用,所以他就要求楊傳香的私人工場全力開工,盡可能的趕製一批類似的竹筒出來。

    當然,以上的也就隻是布置,還未正式的展開,實際上楊翼要求各部分人員必須在十日之內,到達位於陳橋鎮和郭橋鎮之間的黃河南岸集結建立營地,這對於分散於京輜路各地的廂軍、鄉勇們來說,已經是一個難度很高的動作了。

    而令楊翼自己最為憂慮的,還是軍隊的人數,畢竟戰鬥力本來就比較差的三萬廂軍,無論如何都少了點,隻不過有點出乎楊翼意外的是,十天的時間還沒到,從河北西路傳來的消息,就讓楊翼解決了人員不足的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竹飄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竹飄逸並收藏盛世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