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與太皇太後要在南泊大營過興龍節!”這樣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迅速的傳遍了汴京的大小角落。當然,這個消息引起的反應各不相同。普通的老百姓並不覺得有什麽好奇怪的,雖然大家長期生活在天子腳下,但皇帝陛下對他們來說依然像神話那般遙遠,就算每年到這個時候開封府都會號召大家在自己的家門上張燈結彩,隻不過老百姓更關心的還是興龍節是否可以減輕一些賦役,又或者來個大赦天下之類的舉措。然而,老百姓不關心的東西並不代表官員們就不關心,而且上千年的曆史早已經證明,官員們所關心的事情多半與老百姓無關……
都虞候王敬心今天很早就起了床,並且迅速的來到了郡王行府,不是因為習慣,而是昨天黃昏時從中書省傳來的消息,讓他一個晚上都沒睡好,很顯然,對於王敬心來說,似乎一夜之間,他所熟知的政治局勢朝某個方向發生了一點變化,又或者不完全隻是變化,似乎某個維係著平衡的天平,稍微的傾斜了那麽一點。
事實上,汴京城中的遂寧郡王府隻是一個行府,因為遂寧郡王年幼的緣故,朝廷並沒有硬性要求郡王殿下必須前往封地,所以京中就有了這個府邸,給年幼的郡王居住,當然在目前,這個行府的大廳中的氣氛有點異樣,因為除了王敬心之外,一大早還有許多人來到了這裏。
“各位大人!下官以為這件事情頗為不尋常!” 在座的有十數人,王敬心的官職雖然不能說很高,但手握京輜重兵的他顯然在這裏麵非常受到重視,坐在了大廳中的次席:“陛下此舉似乎頗存籠絡楊翼之心,莫非我等之前保楊翼的策略,竟然是養虎為患嗎?”
王敬心提出的這個話題顯然也是在座者心中的疑問,於是紛紛各抒己見。
“豈隻是籠絡?曆年興龍節哪有這種事情發生?定是太皇太後以此威懾各派,隻是奇怪得很,楊翼不是章淳一係的嗎?據說當日楊翼本來隻是任命了太原府的督訓官,然而章淳在朝中力爭,才讓他提了河東路的督訓,否則此子如何能在年初大戰中立下功勳?”
“我看太皇太後隻是安撫人心罷了!想來車蓋亭案發之後,新黨早已關門大吉,如今各地新黨殘存勢力心懷怨恨,蠢蠢欲動,這楊翼既然是蔡確和章淳的心腹,目下又以功勳居於朝中,高太後示之以榮寵,顯然是為了安撫新黨不平之氣,又或者是分化瓦解之策!”
“公此言大謬,目下梁燾等人主持清黨事宜正如火如荼,何來安撫一說?莫非太皇太後隻是針對我等的權宜之計?不可不妨啊!”
“汝言方大謬!我等目下又無什麽舉措,高太後又何須忌諱我等?此事與彼事誠為殊異,豈可混為一談。”
座在首席上的一個老者輕輕的咳嗽了一聲,大廳中頓時安靜下來,就連王敬心也神情肅然。
老者低沉的聲音在大廳中迴蕩:“太皇太後雖然年紀老邁,然精神健旺宛如從前,若其得享長壽,待陛下年紀漸長,諸位以為京中還有我等立足之地嗎?老夫以為不可。歲月蹉跎,謀事者宜求早進,我等必須抓住時機啊!”頓了頓,又道:“此次興龍節移駕南泊武學,雖事出蹊蹺,但也在老夫預料之中。想來皇帝在朝中長期不能柄政,卻又與幾位侍讀大臣如範純仁、呂公著等人不合,沒有可以倚仗的勢力,太後若是想保住小皇帝的位置,不為皇帝結交幾個能臣怎麽行?不過老夫卻以為楊翼未必就能為高太後利用。老夫留意他已經許久,這人背景來曆頗為可疑,一個正三品上的年輕新貴,就像突然從地底下冒出來的一般,扶搖直上,昔日保舉他的人既有蔡確又有蘇軾,連帶號稱中庸的王存也為他說過話,觀楊翼曆次所上奏的言論,多麵派的痕跡非常明顯,試問,一個如此心懷叵測的人,怎會輕易就被籠絡呢?”
老者望著深思中的眾人,歎道:“老夫失策啊!原本老夫以為高氏是想借清黨之機連帶一塊將楊翼剪除,所以不管楊翼有什麽背景還是目的,我等之前還是要幫他,無非是想為將來所謀之事增加一個力量,無非是想讓高氏增加一個敵人,隻是目下看來,我等倒不應該繼續原先的策略。轉而要采取打壓離間之策,絕不能讓他在皇帝和太後麵前繼續得寵。如此,以此人的野心,恐怕多半會對太後心懷怨恨。”
王敬心忍不住插嘴道:“若是我等出麵打擊他,豈非也會讓他怨恨我等?從此多樹一個敵人?”
“嘿嘿!”老者冷笑道:“原本我們就預著他是章淳一夥的,是簡王陣營中的大將,本就是我們遂寧郡王的敵人,如今依舊是敵人,又有何妨?隻要他不投入小皇帝的懷抱便可!”
王敬心默然半晌,世間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今天幫你,明天就要害你,所為的無非利益二字,說到反複小人,隻怕麵前的老者更是一個代表人物啊!……
******
劉府。
“此事甚是離奇!”右正義大夫梁燾滿臉不解的望著劉摯:“劉相公,武學裏無非是一幫無知武夫,怎可擔當如此的殊榮?陛下就算不願在紫寰殿慶典,定要跟學子同樂,大可以去太學或者國子監,為何非要去武學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摯半閉著眼睛,慢裏條斯的說道:“不去武學又去哪裏?前些日子你們彈劾楊翼和王存結黨,結果如何?太皇太後不發一言!其後王存彈劾楊翼孟浪之罪,結果又如何?太皇太後留中不發!今次帝幸南泊,其中的前因後果,耐人尋味啊!莫說你們,本相聯係前後之事思之,亦是冷汗淋漓,難怪當初楊翼提出要興建武學之時,朝中居然沒有什麽阻力就通過了,想來其中必定是有那麽些人達成了某種妥協,又或者楊翼建武學之請,符合朝中幾大勢力的利益罷了。”
梁燾不再言語,旁邊的劉安世等人亦都反複思量,竟是越思量越心驚,不約而同駭然道:“莫非我大宋竟然真要禍起蕭牆?”
劉安世接著說:“定是蔡確那廝搞的鬼,昔日先帝大行之時,蔡確與宰相王珪等密謀,欲立雍王趙顥又或者曹王趙頵為帝,難道現在蔡確被貶之後,新黨殘餘竟然又起了這番心思麽?難怪太皇太後要籠絡楊翼了,想來楊翼被籠絡之後,以新黨骨幹的身份倒向了舊黨,那麽新黨在汴京中哪裏還有軍隊的支持?”
劉摯微微的點了一下頭,又搖了搖頭,道:“爾等黨爭太過,事事都不忘扯上新舊之爭,本相卻認為另有蹊蹺,當年蔡確在先帝病重時就已經心懷叵測,要立雍王和曹王,可是宰相王珪卻不同意,由此可見新黨中欲立新帝者隻是蔡確等少數人而已,如今蔡確章淳等人已遠離朝中,又有何人還敢出頭呢?”
梁燾不服氣的問道:“如何見得王珪相公不同意,就是意味著新黨中的大多數人不同意呢?”
劉摯睜開眼睛,盯著梁燾半晌,笑道:“梁大人怕是對當年之事不甚清楚,事隔多年,本相卻不妨告訴你。”旋即劉摯又重新眯縫著眼睛迴憶道:“當年先帝病重,蔡確和邢恕欲立雍王,先是找了高太後家的兩個侄子高公繪和高公紀,暗示時為延安郡王的陛下太過年幼,而雍王和曹王正值盛年,但高家兄弟立即醒悟,遂報高太後知之。蔡確見太後得知此事,驚惶失措下匆忙把王珪找到自己府中,要王珪表態支持雍王。那王珪乃是執宰大臣,深得先帝信任,加上朝中馮京、王安石等皆已離位,其影響力可說舉朝無二。”
梁燾插話道:“話雖如此,但王珪是出了名的膽小怕事,素有三旨相公之稱,他上殿奏事稱“取聖旨”,皇帝裁決後,他稱“領聖旨”,傳達旨意是“已得聖旨”,誠為天下笑柄,蔡確去要他表態,他多半是一口應承了吧?劉相公怎麽說他不同意呢?”
劉摯微笑道:“豈止如此,請聽本相說完。蔡確不單找來了王珪,還命時為開封知府的蔡京帶了大批殺手埋伏在府中,隻要王珪一旦有所反對,立即衝出將王珪擊殺!”
“啊?竟有此事?”雖事過了幾年,但劉安世等人現在聽劉摯說得活靈活現,竟也跟著緊張起來。
劉摯歎道:“要不我怎說新黨中支持蔡確者並不多呢?王珪平日雖然怕事,但此關鍵時刻,被蔡確問得急了,卻慢吞吞的迴了句話---陛下有子。各位當然應該知曉這代表王珪反對立雍王,而是要立現在的皇帝陛下。照理說這個時候應該輪到蔡京帶人衝出來擊殺王珪,但蔡京卻悄然帶人退卻了。想來以王珪之怕事、以蔡京之狡詐,若非得知蔡確無人支持,敢這樣做麽?蔡確看到謀事不成,便隻好四處張揚,說他自己有策立大功,卻反誣高太後和王珪有廢立皇帝之意,所以如今高太後柄政,方才有蔡確的橫禍啊!”
梁燾沉思半晌,恍然道:“怪不得新黨倒台,蔡京卻沒有什麽大礙,其目下雖然出知贏州,但比起新黨中的其他人不知好了多少,其弟蔡汴也依然得在朝中任職。唉!全是當日蔡京放過了王珪之功啊!”
劉安世愣愣的想了一會,道:“那麽說今次欲對社稷不利的不是新黨,而是另有其人?”
劉摯站起身來,揉了揉額頭,手指沾上茶水,在茶幾上劃了十數下,接著也不理眾人,反轉身迴後堂去了。
梁燾等人立即湊過頭去,隻見茶幾上淡淡的茶水痕跡,竟是一個“雍”字。
“絕不是雍王,他不可能得到本就無廢帝之意的新黨的支持,那麽雍字是什麽意思呢?”梁燾和劉安世等人默默的想著……
******
南泊大營。
目下大營裏已經停課了,可是依舊是熱火朝天的局麵。明天就是興龍節,陛下和太皇太後就要來了。整個南泊大營無論教授、學員、雜役全部都被動員起來,開始緊張而熱烈的準備工作,事實上,這裏的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見過皇帝陛下,所以明天的節日無疑使得大夥都很激動。
“這我熟啊!我比你有經驗啊!”王景高聲大笑,指著正在梯子上懸掛標語的折可適道:“以前楊大人督訓河東路的時候,提出那個三從一大,我把他講話重點全部製成了標語,掛得整個豐州城裏到處都是。當時他還不以為然,結果怎樣?現在陛下臨幸,楊大人不是照樣要掛標語麽?”
“虧你們想得出來!”折可適還是第一次掛這玩意,好像怎麽掛都掛不平似的:“我說這條橫幅的內容不是楊大人想出來的吧?歡迎歡迎熱烈歡迎、萬歲萬歲萬萬萬歲?這也太沒文采了吧!而且又不押韻,說是追求對偶語句嘛,平仄關係又不太合適!搞什麽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景歪著頭看了又看,道:“確實不太好,當年我寫的可比楊大人強多了!”……
孫豎南看著手裏的拿著的一堆雜草,草裏頭孤零零的幾朵難看的小野花,歎道:“這鬼主意是誰想出來的呢?說是要讓陛下走在鋪滿鮮花的路上?這大冬天的,讓我們去哪裏找花?你說,梅花行麽?不如去找找哪有梅花?”
陳遠鴻正指揮著隊裏的其他學員去采花,迴過頭沒好氣道:“找去吧?我的隊長大人!王魔頭說了,采花這個行當是很有前途的,最適合咱們隊,找不到今晚沒飯吃啊!”
孫豎南嘟囔著把手裏的野花從雜草中取出來,道:“這種倒黴事總是輪到咱們隊,你說楊大人自己在幹什麽呢?”
“你還有閑心管著他?就想想明天見了陛下,那就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啊!”……
其實楊翼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覺得有點發暈,自稱對這個朝代了若指掌的楊翼,發現自己其實在後世學到的東西太淺薄了。皇帝臨幸可不是件小事情,涉及到的種種禮節多如牛毛,而楊翼和一眾教授以及管理人員準備起來後,都不清楚究竟應該怎樣辦,各種請示像密集的箭雨般朝楊翼招唿過來,讓他幾乎處於崩潰的境地。
“章大人!你為官多年,這些東西應該清楚啊!”楊翼無可奈何的向章楶求救。
章楶也是一頭霧水:“我為官都是外放居多,哪裏知道這許多,再說了,我也就是見過先帝,如今的陛下我可是沒見過啊!”
正彷徨無計時,救兵到了。禮部侍郎蔡汴和開封府錢勰受委派,專門前來協助準備。
楊翼看著蔡汴大樂:“蔡大人真是我子脫的福星啊!有您這個禮部大員在,我又何憂有之?”
蔡汴笑笑:“多日未見子脫,無恙否?最近子脫可是京中紅人,和王相公孫女那事,據說狀元樓都出了評傳啊!”
楊翼頓時有點尷尬,心說哪壺不開你就提哪壺:“那是謠傳!絕對謠傳,我一直在南泊瞎折騰,和王存孫女根本就不認識,王存相公跟我更是一點關係也沒有,朝會上還彈劾我來著。前些天起衝突的時候,哎!這事錢大人清楚啊!我可是在開封府向錢大人解釋過的!”
說到這事錢勰就開始裝糊塗,什麽也聽不見,轉身和章楶敘舊。楊翼心中暗罵這錢勰狡猾,忍不住道:“錢大人!我最近聽說開封府事情忙,我想到了問題所在!有一計或可為大人解憂!”
錢勰立即變得耳聰目明,轉頭問道:“子脫有何計?本府願聞其詳!”
楊翼詭笑道:“我專門找風水先生看過了,開封府門前那對大石獅子恐怕開口太大,所以事情都被那獅子口給吸過來了,您還是換換吧!”
“哦?那要換什麽?”
“我看不如換上一對烏龜,就是弄一對縮頭烏龜放在開封府衙前,那就天下太平世界清明了!”
哪知錢勰也不生氣,笑眯眯道:“這個想法好啊!有道是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隻有烏龜才能長命百歲啊!”
待各種廢話全部聊完,蔡汴就開始指導楊翼如何布置明天的禮儀,包括物品的擺放、人員站立的位置、鼓號的規則、以及整個迎送過程的禮節等等,楊翼照著蔡汴的吩咐一直搞了一個多時辰才算布置完畢。
“還有一事,需要今日進行!”蔡汴見楊翼都按要求布置下去了,神情變得有點嚴肅。
楊翼好奇道:“什麽事情如此急迫?難不成是要將明天的儀式演練一番麽?”
蔡汴命隨從拿來一個大包裹,包裹大開後令楊翼大為驚異,原來裏麵是兩套衣服和麵具、棒槌、銅鑼等等事物,當然楊翼最為驚異的是那副麵具,那副麵具形象醜陋青麵獠牙,頗為駭人。
“這是為避煞而用的,子脫應該清楚吧?陛下臨幸的地方都要事先避煞,我大宋禮儀繼承自三皇五帝,然周禮可說集之大成,《周禮&;#8226;夏官》中便開始有避煞這麽一說了。”蔡汴對楊翼的驚奇相當懷疑,因為沒人不知道這是在幹什麽。
楊翼一聽“避煞”立即明白過來,原來皇帝臨幸前竟然要跳“儺舞”,儺,起源於遠古的巫術。《周禮&;#8226;疾醫》中講:“癘,惡氣也。”早在先秦時人們把驅逐邪惡的“癘氣”稱為“儺”或“時難” ,人們認為疫病,全是由鬼怪作祟。《周禮&;#8226;方相氏》中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 的儺舞記載。漢代開始“跳儺”在宮廷中盛行,其後“跳儺”風俗流傳到唐、宋稱“避煞”。據說宋朝流行有驅逐“火鬼”的儺舞,換下的“舊火”,視為“火鬼”,跳儺時,將火把投入水中,宋時,仍沿用“方相氏”稱巫師。
“這我有興趣啊!可是不會由蔡大人您來跳吧?”楊翼非常開心,若說能親眼見一下宋代的儺舞真算是飽了眼福了,不過如果能見到堂堂的禮部侍郎蔡汴穿上這些怪模怪樣的東西張牙舞爪的跳上那麽一段,那可就是終身迴憶了,哪天心情不好用來迴想一下,一定可以樂翻天啊!
蔡汴目瞪口呆道:“我跳?子脫是在說笑吧?南泊大營中沒有方相氏麽?各地軍中應該都有的啊?”
楊翼尷尬道:“這個…方相士麽…南泊大營還是草創階段,還未準備!”
蔡京笑道:“那即去準備,事關皇家禮儀,這事今日黃昏時一定要做,你找兩個人來,一個人穿上服裝帶麵具扮熊怪,一個人帶上青麵獠牙扮巫師,熊怪在前麵狂奔,巫師拿著法器帶著幫人在後麵一邊厲聲喊叫一邊狂追,圍著大營追上一圈就算完事了。”
楊翼其實覺得這種封建迷信活動還是很好玩的,隻不過若是自己來上這麽一下未免有失體統,迴身叫道:“王有勝!你去叫郭成和陶節夫來,陶節夫扮熊怪,郭成扮巫師!另外集合人馬,傍晚的時候咱們鬧騰鬧騰!”
夕陽下,南泊大營喊聲震天動地,真是開心啊!數千人圍觀叫好樂不可支中,一個熊怪倉惶逃竄,一名青麵獠牙的巫師一邊敲打銅鑼一邊追,麵具下的陶節夫在驚天動地的人聲中大罵:“憑什麽我來扮妖怪呢我,真是活見鬼了!不對,現在似乎我就是鬼啊…..”
楊翼和蔡汴等人站在人群中歡唿,心裏卻在想著明天,明天是個好日子,明天的天氣也一定會很好,南泊大營,中央武學,在經過了明天之後,一定可以確立在大宋朝中的地位了吧?自己一定要努力表現一番才是啊!…..
******
(注:儺舞,引用《中國宋代曆史研究》《清明上河圖中的儺舞》)
起點中文網 .cmfu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都虞候王敬心今天很早就起了床,並且迅速的來到了郡王行府,不是因為習慣,而是昨天黃昏時從中書省傳來的消息,讓他一個晚上都沒睡好,很顯然,對於王敬心來說,似乎一夜之間,他所熟知的政治局勢朝某個方向發生了一點變化,又或者不完全隻是變化,似乎某個維係著平衡的天平,稍微的傾斜了那麽一點。
事實上,汴京城中的遂寧郡王府隻是一個行府,因為遂寧郡王年幼的緣故,朝廷並沒有硬性要求郡王殿下必須前往封地,所以京中就有了這個府邸,給年幼的郡王居住,當然在目前,這個行府的大廳中的氣氛有點異樣,因為除了王敬心之外,一大早還有許多人來到了這裏。
“各位大人!下官以為這件事情頗為不尋常!” 在座的有十數人,王敬心的官職雖然不能說很高,但手握京輜重兵的他顯然在這裏麵非常受到重視,坐在了大廳中的次席:“陛下此舉似乎頗存籠絡楊翼之心,莫非我等之前保楊翼的策略,竟然是養虎為患嗎?”
王敬心提出的這個話題顯然也是在座者心中的疑問,於是紛紛各抒己見。
“豈隻是籠絡?曆年興龍節哪有這種事情發生?定是太皇太後以此威懾各派,隻是奇怪得很,楊翼不是章淳一係的嗎?據說當日楊翼本來隻是任命了太原府的督訓官,然而章淳在朝中力爭,才讓他提了河東路的督訓,否則此子如何能在年初大戰中立下功勳?”
“我看太皇太後隻是安撫人心罷了!想來車蓋亭案發之後,新黨早已關門大吉,如今各地新黨殘存勢力心懷怨恨,蠢蠢欲動,這楊翼既然是蔡確和章淳的心腹,目下又以功勳居於朝中,高太後示之以榮寵,顯然是為了安撫新黨不平之氣,又或者是分化瓦解之策!”
“公此言大謬,目下梁燾等人主持清黨事宜正如火如荼,何來安撫一說?莫非太皇太後隻是針對我等的權宜之計?不可不妨啊!”
“汝言方大謬!我等目下又無什麽舉措,高太後又何須忌諱我等?此事與彼事誠為殊異,豈可混為一談。”
座在首席上的一個老者輕輕的咳嗽了一聲,大廳中頓時安靜下來,就連王敬心也神情肅然。
老者低沉的聲音在大廳中迴蕩:“太皇太後雖然年紀老邁,然精神健旺宛如從前,若其得享長壽,待陛下年紀漸長,諸位以為京中還有我等立足之地嗎?老夫以為不可。歲月蹉跎,謀事者宜求早進,我等必須抓住時機啊!”頓了頓,又道:“此次興龍節移駕南泊武學,雖事出蹊蹺,但也在老夫預料之中。想來皇帝在朝中長期不能柄政,卻又與幾位侍讀大臣如範純仁、呂公著等人不合,沒有可以倚仗的勢力,太後若是想保住小皇帝的位置,不為皇帝結交幾個能臣怎麽行?不過老夫卻以為楊翼未必就能為高太後利用。老夫留意他已經許久,這人背景來曆頗為可疑,一個正三品上的年輕新貴,就像突然從地底下冒出來的一般,扶搖直上,昔日保舉他的人既有蔡確又有蘇軾,連帶號稱中庸的王存也為他說過話,觀楊翼曆次所上奏的言論,多麵派的痕跡非常明顯,試問,一個如此心懷叵測的人,怎會輕易就被籠絡呢?”
老者望著深思中的眾人,歎道:“老夫失策啊!原本老夫以為高氏是想借清黨之機連帶一塊將楊翼剪除,所以不管楊翼有什麽背景還是目的,我等之前還是要幫他,無非是想為將來所謀之事增加一個力量,無非是想讓高氏增加一個敵人,隻是目下看來,我等倒不應該繼續原先的策略。轉而要采取打壓離間之策,絕不能讓他在皇帝和太後麵前繼續得寵。如此,以此人的野心,恐怕多半會對太後心懷怨恨。”
王敬心忍不住插嘴道:“若是我等出麵打擊他,豈非也會讓他怨恨我等?從此多樹一個敵人?”
“嘿嘿!”老者冷笑道:“原本我們就預著他是章淳一夥的,是簡王陣營中的大將,本就是我們遂寧郡王的敵人,如今依舊是敵人,又有何妨?隻要他不投入小皇帝的懷抱便可!”
王敬心默然半晌,世間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今天幫你,明天就要害你,所為的無非利益二字,說到反複小人,隻怕麵前的老者更是一個代表人物啊!……
******
劉府。
“此事甚是離奇!”右正義大夫梁燾滿臉不解的望著劉摯:“劉相公,武學裏無非是一幫無知武夫,怎可擔當如此的殊榮?陛下就算不願在紫寰殿慶典,定要跟學子同樂,大可以去太學或者國子監,為何非要去武學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摯半閉著眼睛,慢裏條斯的說道:“不去武學又去哪裏?前些日子你們彈劾楊翼和王存結黨,結果如何?太皇太後不發一言!其後王存彈劾楊翼孟浪之罪,結果又如何?太皇太後留中不發!今次帝幸南泊,其中的前因後果,耐人尋味啊!莫說你們,本相聯係前後之事思之,亦是冷汗淋漓,難怪當初楊翼提出要興建武學之時,朝中居然沒有什麽阻力就通過了,想來其中必定是有那麽些人達成了某種妥協,又或者楊翼建武學之請,符合朝中幾大勢力的利益罷了。”
梁燾不再言語,旁邊的劉安世等人亦都反複思量,竟是越思量越心驚,不約而同駭然道:“莫非我大宋竟然真要禍起蕭牆?”
劉安世接著說:“定是蔡確那廝搞的鬼,昔日先帝大行之時,蔡確與宰相王珪等密謀,欲立雍王趙顥又或者曹王趙頵為帝,難道現在蔡確被貶之後,新黨殘餘竟然又起了這番心思麽?難怪太皇太後要籠絡楊翼了,想來楊翼被籠絡之後,以新黨骨幹的身份倒向了舊黨,那麽新黨在汴京中哪裏還有軍隊的支持?”
劉摯微微的點了一下頭,又搖了搖頭,道:“爾等黨爭太過,事事都不忘扯上新舊之爭,本相卻認為另有蹊蹺,當年蔡確在先帝病重時就已經心懷叵測,要立雍王和曹王,可是宰相王珪卻不同意,由此可見新黨中欲立新帝者隻是蔡確等少數人而已,如今蔡確章淳等人已遠離朝中,又有何人還敢出頭呢?”
梁燾不服氣的問道:“如何見得王珪相公不同意,就是意味著新黨中的大多數人不同意呢?”
劉摯睜開眼睛,盯著梁燾半晌,笑道:“梁大人怕是對當年之事不甚清楚,事隔多年,本相卻不妨告訴你。”旋即劉摯又重新眯縫著眼睛迴憶道:“當年先帝病重,蔡確和邢恕欲立雍王,先是找了高太後家的兩個侄子高公繪和高公紀,暗示時為延安郡王的陛下太過年幼,而雍王和曹王正值盛年,但高家兄弟立即醒悟,遂報高太後知之。蔡確見太後得知此事,驚惶失措下匆忙把王珪找到自己府中,要王珪表態支持雍王。那王珪乃是執宰大臣,深得先帝信任,加上朝中馮京、王安石等皆已離位,其影響力可說舉朝無二。”
梁燾插話道:“話雖如此,但王珪是出了名的膽小怕事,素有三旨相公之稱,他上殿奏事稱“取聖旨”,皇帝裁決後,他稱“領聖旨”,傳達旨意是“已得聖旨”,誠為天下笑柄,蔡確去要他表態,他多半是一口應承了吧?劉相公怎麽說他不同意呢?”
劉摯微笑道:“豈止如此,請聽本相說完。蔡確不單找來了王珪,還命時為開封知府的蔡京帶了大批殺手埋伏在府中,隻要王珪一旦有所反對,立即衝出將王珪擊殺!”
“啊?竟有此事?”雖事過了幾年,但劉安世等人現在聽劉摯說得活靈活現,竟也跟著緊張起來。
劉摯歎道:“要不我怎說新黨中支持蔡確者並不多呢?王珪平日雖然怕事,但此關鍵時刻,被蔡確問得急了,卻慢吞吞的迴了句話---陛下有子。各位當然應該知曉這代表王珪反對立雍王,而是要立現在的皇帝陛下。照理說這個時候應該輪到蔡京帶人衝出來擊殺王珪,但蔡京卻悄然帶人退卻了。想來以王珪之怕事、以蔡京之狡詐,若非得知蔡確無人支持,敢這樣做麽?蔡確看到謀事不成,便隻好四處張揚,說他自己有策立大功,卻反誣高太後和王珪有廢立皇帝之意,所以如今高太後柄政,方才有蔡確的橫禍啊!”
梁燾沉思半晌,恍然道:“怪不得新黨倒台,蔡京卻沒有什麽大礙,其目下雖然出知贏州,但比起新黨中的其他人不知好了多少,其弟蔡汴也依然得在朝中任職。唉!全是當日蔡京放過了王珪之功啊!”
劉安世愣愣的想了一會,道:“那麽說今次欲對社稷不利的不是新黨,而是另有其人?”
劉摯站起身來,揉了揉額頭,手指沾上茶水,在茶幾上劃了十數下,接著也不理眾人,反轉身迴後堂去了。
梁燾等人立即湊過頭去,隻見茶幾上淡淡的茶水痕跡,竟是一個“雍”字。
“絕不是雍王,他不可能得到本就無廢帝之意的新黨的支持,那麽雍字是什麽意思呢?”梁燾和劉安世等人默默的想著……
******
南泊大營。
目下大營裏已經停課了,可是依舊是熱火朝天的局麵。明天就是興龍節,陛下和太皇太後就要來了。整個南泊大營無論教授、學員、雜役全部都被動員起來,開始緊張而熱烈的準備工作,事實上,這裏的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見過皇帝陛下,所以明天的節日無疑使得大夥都很激動。
“這我熟啊!我比你有經驗啊!”王景高聲大笑,指著正在梯子上懸掛標語的折可適道:“以前楊大人督訓河東路的時候,提出那個三從一大,我把他講話重點全部製成了標語,掛得整個豐州城裏到處都是。當時他還不以為然,結果怎樣?現在陛下臨幸,楊大人不是照樣要掛標語麽?”
“虧你們想得出來!”折可適還是第一次掛這玩意,好像怎麽掛都掛不平似的:“我說這條橫幅的內容不是楊大人想出來的吧?歡迎歡迎熱烈歡迎、萬歲萬歲萬萬萬歲?這也太沒文采了吧!而且又不押韻,說是追求對偶語句嘛,平仄關係又不太合適!搞什麽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景歪著頭看了又看,道:“確實不太好,當年我寫的可比楊大人強多了!”……
孫豎南看著手裏的拿著的一堆雜草,草裏頭孤零零的幾朵難看的小野花,歎道:“這鬼主意是誰想出來的呢?說是要讓陛下走在鋪滿鮮花的路上?這大冬天的,讓我們去哪裏找花?你說,梅花行麽?不如去找找哪有梅花?”
陳遠鴻正指揮著隊裏的其他學員去采花,迴過頭沒好氣道:“找去吧?我的隊長大人!王魔頭說了,采花這個行當是很有前途的,最適合咱們隊,找不到今晚沒飯吃啊!”
孫豎南嘟囔著把手裏的野花從雜草中取出來,道:“這種倒黴事總是輪到咱們隊,你說楊大人自己在幹什麽呢?”
“你還有閑心管著他?就想想明天見了陛下,那就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啊!”……
其實楊翼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覺得有點發暈,自稱對這個朝代了若指掌的楊翼,發現自己其實在後世學到的東西太淺薄了。皇帝臨幸可不是件小事情,涉及到的種種禮節多如牛毛,而楊翼和一眾教授以及管理人員準備起來後,都不清楚究竟應該怎樣辦,各種請示像密集的箭雨般朝楊翼招唿過來,讓他幾乎處於崩潰的境地。
“章大人!你為官多年,這些東西應該清楚啊!”楊翼無可奈何的向章楶求救。
章楶也是一頭霧水:“我為官都是外放居多,哪裏知道這許多,再說了,我也就是見過先帝,如今的陛下我可是沒見過啊!”
正彷徨無計時,救兵到了。禮部侍郎蔡汴和開封府錢勰受委派,專門前來協助準備。
楊翼看著蔡汴大樂:“蔡大人真是我子脫的福星啊!有您這個禮部大員在,我又何憂有之?”
蔡汴笑笑:“多日未見子脫,無恙否?最近子脫可是京中紅人,和王相公孫女那事,據說狀元樓都出了評傳啊!”
楊翼頓時有點尷尬,心說哪壺不開你就提哪壺:“那是謠傳!絕對謠傳,我一直在南泊瞎折騰,和王存孫女根本就不認識,王存相公跟我更是一點關係也沒有,朝會上還彈劾我來著。前些天起衝突的時候,哎!這事錢大人清楚啊!我可是在開封府向錢大人解釋過的!”
說到這事錢勰就開始裝糊塗,什麽也聽不見,轉身和章楶敘舊。楊翼心中暗罵這錢勰狡猾,忍不住道:“錢大人!我最近聽說開封府事情忙,我想到了問題所在!有一計或可為大人解憂!”
錢勰立即變得耳聰目明,轉頭問道:“子脫有何計?本府願聞其詳!”
楊翼詭笑道:“我專門找風水先生看過了,開封府門前那對大石獅子恐怕開口太大,所以事情都被那獅子口給吸過來了,您還是換換吧!”
“哦?那要換什麽?”
“我看不如換上一對烏龜,就是弄一對縮頭烏龜放在開封府衙前,那就天下太平世界清明了!”
哪知錢勰也不生氣,笑眯眯道:“這個想法好啊!有道是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隻有烏龜才能長命百歲啊!”
待各種廢話全部聊完,蔡汴就開始指導楊翼如何布置明天的禮儀,包括物品的擺放、人員站立的位置、鼓號的規則、以及整個迎送過程的禮節等等,楊翼照著蔡汴的吩咐一直搞了一個多時辰才算布置完畢。
“還有一事,需要今日進行!”蔡汴見楊翼都按要求布置下去了,神情變得有點嚴肅。
楊翼好奇道:“什麽事情如此急迫?難不成是要將明天的儀式演練一番麽?”
蔡汴命隨從拿來一個大包裹,包裹大開後令楊翼大為驚異,原來裏麵是兩套衣服和麵具、棒槌、銅鑼等等事物,當然楊翼最為驚異的是那副麵具,那副麵具形象醜陋青麵獠牙,頗為駭人。
“這是為避煞而用的,子脫應該清楚吧?陛下臨幸的地方都要事先避煞,我大宋禮儀繼承自三皇五帝,然周禮可說集之大成,《周禮&;#8226;夏官》中便開始有避煞這麽一說了。”蔡汴對楊翼的驚奇相當懷疑,因為沒人不知道這是在幹什麽。
楊翼一聽“避煞”立即明白過來,原來皇帝臨幸前竟然要跳“儺舞”,儺,起源於遠古的巫術。《周禮&;#8226;疾醫》中講:“癘,惡氣也。”早在先秦時人們把驅逐邪惡的“癘氣”稱為“儺”或“時難” ,人們認為疫病,全是由鬼怪作祟。《周禮&;#8226;方相氏》中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 的儺舞記載。漢代開始“跳儺”在宮廷中盛行,其後“跳儺”風俗流傳到唐、宋稱“避煞”。據說宋朝流行有驅逐“火鬼”的儺舞,換下的“舊火”,視為“火鬼”,跳儺時,將火把投入水中,宋時,仍沿用“方相氏”稱巫師。
“這我有興趣啊!可是不會由蔡大人您來跳吧?”楊翼非常開心,若說能親眼見一下宋代的儺舞真算是飽了眼福了,不過如果能見到堂堂的禮部侍郎蔡汴穿上這些怪模怪樣的東西張牙舞爪的跳上那麽一段,那可就是終身迴憶了,哪天心情不好用來迴想一下,一定可以樂翻天啊!
蔡汴目瞪口呆道:“我跳?子脫是在說笑吧?南泊大營中沒有方相氏麽?各地軍中應該都有的啊?”
楊翼尷尬道:“這個…方相士麽…南泊大營還是草創階段,還未準備!”
蔡京笑道:“那即去準備,事關皇家禮儀,這事今日黃昏時一定要做,你找兩個人來,一個人穿上服裝帶麵具扮熊怪,一個人帶上青麵獠牙扮巫師,熊怪在前麵狂奔,巫師拿著法器帶著幫人在後麵一邊厲聲喊叫一邊狂追,圍著大營追上一圈就算完事了。”
楊翼其實覺得這種封建迷信活動還是很好玩的,隻不過若是自己來上這麽一下未免有失體統,迴身叫道:“王有勝!你去叫郭成和陶節夫來,陶節夫扮熊怪,郭成扮巫師!另外集合人馬,傍晚的時候咱們鬧騰鬧騰!”
夕陽下,南泊大營喊聲震天動地,真是開心啊!數千人圍觀叫好樂不可支中,一個熊怪倉惶逃竄,一名青麵獠牙的巫師一邊敲打銅鑼一邊追,麵具下的陶節夫在驚天動地的人聲中大罵:“憑什麽我來扮妖怪呢我,真是活見鬼了!不對,現在似乎我就是鬼啊…..”
楊翼和蔡汴等人站在人群中歡唿,心裏卻在想著明天,明天是個好日子,明天的天氣也一定會很好,南泊大營,中央武學,在經過了明天之後,一定可以確立在大宋朝中的地位了吧?自己一定要努力表現一番才是啊!…..
******
(注:儺舞,引用《中國宋代曆史研究》《清明上河圖中的儺舞》)
起點中文網 .cmfu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