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夏天帶給人們的躁動卻沒有隨著這舒爽的秋風飄走。司馬光死了!這個消息帶給人們的震動遠甚於初夏王安石的死!新舊兩黨的實力對比似乎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但是,關於遼國內亂並且分裂的消息則更讓大宋帝國高層怦然心動,聯想到從此遼國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恢複燕雲的夢想徒然變得高大清晰起來。
“哀家聽說遼國分裂!昔日燕雲繁華之地此時已成過眼煙雲。”其實高太後對燕雲十六州是不是被毀了不敢興趣,感興趣的是宋國好像有了機會:“據說遼國西京道割據自立,南京道守備空虛,此說可否為真?”
太師、平章軍國事文彥博奏答道:“太後!此聞早已天下皆知,不過事發突然,原因不明,我天朝雖然夙願燕幽之地,然兵備未整,即便遼國空虛,亦不可臨時起兵收複燕幽啊!”
高太後望向章淳。
章淳之前被罷門下侍郎,但身上還帶著樞密院使的官職,樞密院主管軍事,對於這種問題當然責無旁貸,不過他是鐵杆的新黨,新舊黨爭早已上升到意氣之爭的範疇,對於守舊派元老文彥博的話是一定要反駁的:“太師之言差矣!雖然準備不齊全,然真定府素來為天下練兵之重地,想來讓安撫使蔡京集真定路之禁軍、廂軍突然北上,或許收複燕幽也未可知!”
舊黨的樞密直學士王岩叟馬上出列反駁:“兵者!死生之地、國之要害。司馬相公在世時,曾言天下受變法之害,國家勞頓傷及筋骨、民力疲弱!此時正當休養生息,又怎可輕易興兵?那契丹人如狼似虎,先帝在時,便是受王安石蠱惑,數度出兵北伐,結果如何?雖機會似在眼前,然前車之見不可不察。”
高太後對這幫人什麽事都扯上變法極度不快,她雖然力挺舊黨,但是恢複燕雲的夢想卻不是所謂新舊之爭能夠熄滅的,於是不悅道:“沒機會不行,有了機會也不行,難道哀家真看不到祖宗夙願成真嗎?草詔,讓蔡京集合真定路禁軍和廂軍,北上一探虛實”
事情的發展卻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宋國對於遼國到底是怎麽一迴事得到的情報並不多,隻知道南京道已經被毀得不成樣子,遼國似乎在逐州方向守備空虛。可是宋國準備不足,在欣喜若狂和焦躁的情緒中,依造朝廷的命令,蔡京倉促之下召集了真定路的禁軍和廂軍兩萬多人北上一探虛實,誰知道大宋朝的軍隊久未經戰事、訓練稀疏,蔡京組織的烏合之眾才到河間地區,結果居然被部分南下潰散的逐州軍衝擊得大敗而逃,逐州亂軍還瘋狂的把河間府搞得十室九空。一時間舉國震動,哀歎遍野,大宋朝廷更是恐懼遼國震怒,若是撕毀了顫淵之盟的協議,恐怕便國無寧日了。當然,沒人知道打敗他們的根本不是遼國的正規守軍,隻是一股流竄的、規模不大的敗兵而已。而且遼國忙於治理內部混亂,根本不知道這件事。
“你們說說!哀家養著你們這幫廢物,可曾有過半點用處!”高太後臉色鐵青,大聲訓斥:“現在怎麽辦?遼國若是追究起來,哀家還要出多少銀子才能平息此事?”
一幫大臣無言以對,這出兵的事本來就是朝廷議定的,太後若是不恩準誰敢亂來,現在出了問題誰答腔誰倒黴。
高太後大怒:“章淳!你說,兩萬人馬還沒出河間府就被殺得潰不成軍,你這樞密院使的差使是怎麽幹的。主意是你出的,遼國要是不要銀子,我是不是要砍了你的頭拿去向遼國賠罪?”
章淳一頭冷汗:“這個…想來遼國早有準備,臣…臣死罪!不過聽說,啊!據北方流民傳言,我朝楊翼卻在燕雲協助了遼帝平叛,對內情應該所知甚詳。”
“楊翼?哪個楊翼!”高太後不記得還有這麽個人。
“便是跟著反叛的耶律那齊前往遼國賣酒的那個學子。蘇軾大人和蔡確大人聯名保舉參加製舉的。”門下侍郎劉摯答到。
本來這個問題不關禮部的事,但蘇軾忽然心中一動,出列奏答到:“我大軍調動北上,還未出國境,遼國又有何理由說是我天朝趁火打劫?況且若是楊翼在遼國立下大功,也是我朝派去的人,不若封他一個特遣使臣之職,一方麵向遼國擺明我們的態度,即我們是支持遼帝一方的,特遣的使臣所以才代表官方協助遼帝平叛,至於北上的軍隊嘛,若是遼國追問,便解釋為我等協助平叛派出的便好!”
旁邊的蔡汴一聽心說厲害呀,什麽你都能扯上科舉,封了楊翼的官他就不用參考了,你就順順當當的作考官是吧?於是冷笑一下,出列奏答:“北上軍隊一事或可如此解釋,然楊翼封官卻是不可!楊翼是耶律那齊點名要去的,誰知道在這中間發生了什麽變故,若是傳言有誤,遼國一怒之下,後果不堪設想。”
高太後頹然的揮手:“都退下吧!此事等那楊翼迴來便知,封為特遣使臣實在太過荒謬,事情未發之前我們又怎會未卜先知?不要搞到遼國以為我天朝竟參與其中,哎,真要出了問題,給銀子吧!”
******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南京道的秋天今年似乎來得特別早,還是在八月,沉甸甸的金黃色就把遠近的原野覆蓋,遠處的山巒上楓林似火,層林盡染,萬紫千紅,輕霜慢慢浸透山野,遍布山峰的楓葉像在表演一幕幕變臉戲,構成一幅幅另人歎為觀止的眩目“楓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南京道的郊外,楊翼騎在一匹馬上高聲吟詠。
“子脫!好一句雁南歸!”老邁但魁梧依然的耶律洪基立住馬大笑:“你是想家了還是在思念美人呢?”
南京道在七月發生的震動天下的變亂已經漸漸平息,經此一役,遼國陪都南京城幾乎化為焦土,到處是大火過後的殘桓斷壁,無家可歸的民眾四處流離,把整個南京道搞得怨聲載道。陪同皇帝南下的帝國精銳靜江軍損失過半,南來的文武大臣亦是在皇城戰鬥中傷亡慘重。耶律那也兄弟割據西京道自稱西遼,與遼國遙相對峙,讓本來國力就在走下坡路的遼國更是元氣大傷。
不過,這並不能影響到天佑皇帝耶律洪基狩獵的興致,每天都帶著眾多隨從唿嘯山林和平原,直把南京道的大小獸類弄到不得安寧。
楊翼不是刺客,這個從皇帝口中說出來的論斷得到了所有人的讚同,隨之而來的是楊翼在南京道受到了熱烈的款待。事實上,耶律洪基每次出來狩獵都喜歡把楊翼帶上,因為楊翼眼中真摯流露出來的對皇帝神箭無敵的欽佩,讓這個狩獵皇帝覺得頗為自得。當然,狩獵過程中,皇帝陛下時不時的指點楊翼幾招,倒是讓楊翼在騎射功夫上受益匪淺,一個多月下來,雖然不能說得上騎*湛,也馬馬乎乎算得上熟練了。
“陛下!”楊翼迴應道:“我畢竟是大宋子民,秋天已至,我國大比在即,蘇軾和蔡確大人聯名具保於我,我可不能讓他二人失望啊!”
耶律洪基皺起眉頭,不悅道:“似子脫這等人才又何必在南朝仰他人鼻息?便留在朕的身邊好了。”
跟隨出來的金吾將軍老古馬屁立刻跟上:“天佑皇帝陛下雄才偉略,威加海內澤被四方,楊翼思念故鄉也無妨,隻要跟在陛下身邊,終有一日,便是宋國也會成為我大遼的一部份,到那時,想去哪裏不都可以嗎?況且我大遼向來分俗而治,既有我們契丹人的北院官製,也有你等漢人的南院官製,子脫大可以留下來南院為官,何必再去參加什麽南朝的科舉。”
楊翼極度不爽,怎麽你們還作著吞並大宋的美夢呢?再過二十幾年,女直人來了,你們全都得玩完。念著耶律洪基對自己還算不錯,楊翼決定出聲提醒一下,反正曆史已經改變過、況且女直人的興起對大宋也是禍害。“陛下!自顫淵之盟起,遼宋兩國約為兄弟,雖偶有小戰,不過膚發之傷,且無肱骨之害,然陛下可知道,心腹大患者何人?”
耶律洪基奇道:“朕素知子脫勇武過人,然軍國大事子脫竟也有見地嗎?心腹之患?眼前無非占我西京道之叛逆耳!”
“非也!非也!”楊翼淡淡的笑笑,想來這個時代的人卻沒有自己來自後世的戰略眼光了:“陛下!漢人世代農耕,守有餘而取不足!幾曾真正擁有過北方的廣闊大地?遊牧民族之興衰交替都是後來者更勝一籌,匈奴之後有鮮卑,鮮卑之後有突厥,突厥之後有迴鶻,迴鶻之後便是契丹,然契丹之後呢?陛下聖心獨具!心腹之患非我大宋,亦非西京叛逆,依我之見,怕是不在大草原上就是在那白山黑水之間啊!”
耶律洪基怵然愣住,他從來沒有想到過這樣的問題,此時楊翼說出,不由讓他忽然覺得原來隱藏在表麵現象的後麵似乎有一種冥冥般的規律。
思慮半晌,耶律洪基突然自語道:“遊牧民族之交替?果真誠如子脫所言啊!”忽又豪情萬狀般笑道:“子脫果然見識過人!言前人未有之言啊!朕乃天佑皇帝,迴到上京後,卻要好好思尋,契丹之後更有何人!”說罷狠狠的朝馬打上一鞭,徑自奔馳而去。
“子脫!要走便走吧,隻是願你所說是真,你將來不是朕的敵人!”秋風中,耶律洪基的聲音伴著馬蹄聲遠遠的傳過來……
起點中文網 .cmfu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哀家聽說遼國分裂!昔日燕雲繁華之地此時已成過眼煙雲。”其實高太後對燕雲十六州是不是被毀了不敢興趣,感興趣的是宋國好像有了機會:“據說遼國西京道割據自立,南京道守備空虛,此說可否為真?”
太師、平章軍國事文彥博奏答道:“太後!此聞早已天下皆知,不過事發突然,原因不明,我天朝雖然夙願燕幽之地,然兵備未整,即便遼國空虛,亦不可臨時起兵收複燕幽啊!”
高太後望向章淳。
章淳之前被罷門下侍郎,但身上還帶著樞密院使的官職,樞密院主管軍事,對於這種問題當然責無旁貸,不過他是鐵杆的新黨,新舊黨爭早已上升到意氣之爭的範疇,對於守舊派元老文彥博的話是一定要反駁的:“太師之言差矣!雖然準備不齊全,然真定府素來為天下練兵之重地,想來讓安撫使蔡京集真定路之禁軍、廂軍突然北上,或許收複燕幽也未可知!”
舊黨的樞密直學士王岩叟馬上出列反駁:“兵者!死生之地、國之要害。司馬相公在世時,曾言天下受變法之害,國家勞頓傷及筋骨、民力疲弱!此時正當休養生息,又怎可輕易興兵?那契丹人如狼似虎,先帝在時,便是受王安石蠱惑,數度出兵北伐,結果如何?雖機會似在眼前,然前車之見不可不察。”
高太後對這幫人什麽事都扯上變法極度不快,她雖然力挺舊黨,但是恢複燕雲的夢想卻不是所謂新舊之爭能夠熄滅的,於是不悅道:“沒機會不行,有了機會也不行,難道哀家真看不到祖宗夙願成真嗎?草詔,讓蔡京集合真定路禁軍和廂軍,北上一探虛實”
事情的發展卻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宋國對於遼國到底是怎麽一迴事得到的情報並不多,隻知道南京道已經被毀得不成樣子,遼國似乎在逐州方向守備空虛。可是宋國準備不足,在欣喜若狂和焦躁的情緒中,依造朝廷的命令,蔡京倉促之下召集了真定路的禁軍和廂軍兩萬多人北上一探虛實,誰知道大宋朝的軍隊久未經戰事、訓練稀疏,蔡京組織的烏合之眾才到河間地區,結果居然被部分南下潰散的逐州軍衝擊得大敗而逃,逐州亂軍還瘋狂的把河間府搞得十室九空。一時間舉國震動,哀歎遍野,大宋朝廷更是恐懼遼國震怒,若是撕毀了顫淵之盟的協議,恐怕便國無寧日了。當然,沒人知道打敗他們的根本不是遼國的正規守軍,隻是一股流竄的、規模不大的敗兵而已。而且遼國忙於治理內部混亂,根本不知道這件事。
“你們說說!哀家養著你們這幫廢物,可曾有過半點用處!”高太後臉色鐵青,大聲訓斥:“現在怎麽辦?遼國若是追究起來,哀家還要出多少銀子才能平息此事?”
一幫大臣無言以對,這出兵的事本來就是朝廷議定的,太後若是不恩準誰敢亂來,現在出了問題誰答腔誰倒黴。
高太後大怒:“章淳!你說,兩萬人馬還沒出河間府就被殺得潰不成軍,你這樞密院使的差使是怎麽幹的。主意是你出的,遼國要是不要銀子,我是不是要砍了你的頭拿去向遼國賠罪?”
章淳一頭冷汗:“這個…想來遼國早有準備,臣…臣死罪!不過聽說,啊!據北方流民傳言,我朝楊翼卻在燕雲協助了遼帝平叛,對內情應該所知甚詳。”
“楊翼?哪個楊翼!”高太後不記得還有這麽個人。
“便是跟著反叛的耶律那齊前往遼國賣酒的那個學子。蘇軾大人和蔡確大人聯名保舉參加製舉的。”門下侍郎劉摯答到。
本來這個問題不關禮部的事,但蘇軾忽然心中一動,出列奏答到:“我大軍調動北上,還未出國境,遼國又有何理由說是我天朝趁火打劫?況且若是楊翼在遼國立下大功,也是我朝派去的人,不若封他一個特遣使臣之職,一方麵向遼國擺明我們的態度,即我們是支持遼帝一方的,特遣的使臣所以才代表官方協助遼帝平叛,至於北上的軍隊嘛,若是遼國追問,便解釋為我等協助平叛派出的便好!”
旁邊的蔡汴一聽心說厲害呀,什麽你都能扯上科舉,封了楊翼的官他就不用參考了,你就順順當當的作考官是吧?於是冷笑一下,出列奏答:“北上軍隊一事或可如此解釋,然楊翼封官卻是不可!楊翼是耶律那齊點名要去的,誰知道在這中間發生了什麽變故,若是傳言有誤,遼國一怒之下,後果不堪設想。”
高太後頹然的揮手:“都退下吧!此事等那楊翼迴來便知,封為特遣使臣實在太過荒謬,事情未發之前我們又怎會未卜先知?不要搞到遼國以為我天朝竟參與其中,哎,真要出了問題,給銀子吧!”
******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南京道的秋天今年似乎來得特別早,還是在八月,沉甸甸的金黃色就把遠近的原野覆蓋,遠處的山巒上楓林似火,層林盡染,萬紫千紅,輕霜慢慢浸透山野,遍布山峰的楓葉像在表演一幕幕變臉戲,構成一幅幅另人歎為觀止的眩目“楓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南京道的郊外,楊翼騎在一匹馬上高聲吟詠。
“子脫!好一句雁南歸!”老邁但魁梧依然的耶律洪基立住馬大笑:“你是想家了還是在思念美人呢?”
南京道在七月發生的震動天下的變亂已經漸漸平息,經此一役,遼國陪都南京城幾乎化為焦土,到處是大火過後的殘桓斷壁,無家可歸的民眾四處流離,把整個南京道搞得怨聲載道。陪同皇帝南下的帝國精銳靜江軍損失過半,南來的文武大臣亦是在皇城戰鬥中傷亡慘重。耶律那也兄弟割據西京道自稱西遼,與遼國遙相對峙,讓本來國力就在走下坡路的遼國更是元氣大傷。
不過,這並不能影響到天佑皇帝耶律洪基狩獵的興致,每天都帶著眾多隨從唿嘯山林和平原,直把南京道的大小獸類弄到不得安寧。
楊翼不是刺客,這個從皇帝口中說出來的論斷得到了所有人的讚同,隨之而來的是楊翼在南京道受到了熱烈的款待。事實上,耶律洪基每次出來狩獵都喜歡把楊翼帶上,因為楊翼眼中真摯流露出來的對皇帝神箭無敵的欽佩,讓這個狩獵皇帝覺得頗為自得。當然,狩獵過程中,皇帝陛下時不時的指點楊翼幾招,倒是讓楊翼在騎射功夫上受益匪淺,一個多月下來,雖然不能說得上騎*湛,也馬馬乎乎算得上熟練了。
“陛下!”楊翼迴應道:“我畢竟是大宋子民,秋天已至,我國大比在即,蘇軾和蔡確大人聯名具保於我,我可不能讓他二人失望啊!”
耶律洪基皺起眉頭,不悅道:“似子脫這等人才又何必在南朝仰他人鼻息?便留在朕的身邊好了。”
跟隨出來的金吾將軍老古馬屁立刻跟上:“天佑皇帝陛下雄才偉略,威加海內澤被四方,楊翼思念故鄉也無妨,隻要跟在陛下身邊,終有一日,便是宋國也會成為我大遼的一部份,到那時,想去哪裏不都可以嗎?況且我大遼向來分俗而治,既有我們契丹人的北院官製,也有你等漢人的南院官製,子脫大可以留下來南院為官,何必再去參加什麽南朝的科舉。”
楊翼極度不爽,怎麽你們還作著吞並大宋的美夢呢?再過二十幾年,女直人來了,你們全都得玩完。念著耶律洪基對自己還算不錯,楊翼決定出聲提醒一下,反正曆史已經改變過、況且女直人的興起對大宋也是禍害。“陛下!自顫淵之盟起,遼宋兩國約為兄弟,雖偶有小戰,不過膚發之傷,且無肱骨之害,然陛下可知道,心腹大患者何人?”
耶律洪基奇道:“朕素知子脫勇武過人,然軍國大事子脫竟也有見地嗎?心腹之患?眼前無非占我西京道之叛逆耳!”
“非也!非也!”楊翼淡淡的笑笑,想來這個時代的人卻沒有自己來自後世的戰略眼光了:“陛下!漢人世代農耕,守有餘而取不足!幾曾真正擁有過北方的廣闊大地?遊牧民族之興衰交替都是後來者更勝一籌,匈奴之後有鮮卑,鮮卑之後有突厥,突厥之後有迴鶻,迴鶻之後便是契丹,然契丹之後呢?陛下聖心獨具!心腹之患非我大宋,亦非西京叛逆,依我之見,怕是不在大草原上就是在那白山黑水之間啊!”
耶律洪基怵然愣住,他從來沒有想到過這樣的問題,此時楊翼說出,不由讓他忽然覺得原來隱藏在表麵現象的後麵似乎有一種冥冥般的規律。
思慮半晌,耶律洪基突然自語道:“遊牧民族之交替?果真誠如子脫所言啊!”忽又豪情萬狀般笑道:“子脫果然見識過人!言前人未有之言啊!朕乃天佑皇帝,迴到上京後,卻要好好思尋,契丹之後更有何人!”說罷狠狠的朝馬打上一鞭,徑自奔馳而去。
“子脫!要走便走吧,隻是願你所說是真,你將來不是朕的敵人!”秋風中,耶律洪基的聲音伴著馬蹄聲遠遠的傳過來……
起點中文網 .cmfu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