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個承平日久的世界,清晨總是令大多數人愉悅的時光,當稀疏的陽光透過樹木繁茂的枝椏在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當潔白柔順的雲在風的推動下緩緩飄過,隻要空腹喝下一碗滾燙的豆漿,溫暖會迅速的占據你麻木一夜的身體,帶給你一整天的活力和好心情,伴你度過精彩的新的一天。

    楊傳香此時在喝著豆漿,但這並不代表他屬於愉悅的大多數人,因為楊翼正表情嚴肅的坐在他麵前。

    “我喝酒了,昨晚!”楊翼道。

    “我知道,而且我還知道你欠了我錢”楊傳香迴答。

    “我喝多了,可居然沒醉!”

    “如果你想說你酒量很好的話我就讓你給客人陪酒!”楊傳香眉毛一挑,重重的放下本已送到唇邊的碗:“但如果你汙蔑我的酒是兌水的假酒,想要賴帳的話,我就送你去開封府。”

    “那是好酒嗎?”楊翼問。

    “你以為就憑你們幾個光吃菜能吃到兩貫錢?”楊傳香反問。

    之所以有上麵那場談話是因為今天楊翼很早就起了床,他覺得精神很旺盛,身體狀況非常好,這種感覺讓他覺得很奇怪,因為他昨夜喝了很多的酒,仔細思索之後他發現自己平時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讓後世的曆史及考古學界產生了很大爭論,這個爭論甚至波及到西方,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蒸餾白酒是在什麽年代產生的?據後世的考證,一共有三種說法比較流行:一是東漢早期。證據是在上海博物院內存有一具東漢時代的青銅蒸餾器,盡管對於此蒸餾器是不是用來蒸酒的,考古界有很大分歧。二是產生於北宋末年,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三是產生於元代,最早明確提出此觀點的是在《本草綱目》中的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曾經多次對出土蒸餾器進行過鑒定研究的楊翼,現在得出了結論:真正的白酒,定出於宋代元佑元年。因為楊翼現在就準備幹這件事――蒸餾釀造白酒。

    楊傳香對楊翼提出的想法覺得不可思議:“蒸餾是個什麽東西?是不是像蒸包子那樣蒸呢?如果你想喝熟的酒你可以煮呀,幹嘛費這個勁?況且蒸幹了以後酒在哪呢?我說賢侄呀,你不是腦子壞了吧”

    楊翼在耗費了一番唇舌之後,終於明白了要和楊傳香說清楚蒸包子和蒸餾之間的區別實在是不可能的,於是他決定換一種說法:“實際上小侄有一個祖傳秘方,素來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可以釀出絕世美酒,隻是釀出這種酒需要叔父的幫助,製造釀酒的工具是需要錢的,而酒釀成的話可以賺成千上萬的錢。”

    盡管楊傳香將信將疑,但對祖傳秘方這類帶有點神秘主義色彩的東西還是感興趣的,而且成千上萬的錢看來還是很有誘惑,思考了半天,他決定相信楊翼一次:“賢侄,不是叔小氣,你看飄香樓是咱們老楊家世代經營的祖業,不能斷送在我楊傳香手裏呀!但你窮困潦倒,現在既然有個什麽祖傳秘方能發財,作為你叔我不支持你,我也過意不去,這樣吧,我出十貫錢,作為你釀酒的費用,另外還可以再放你十天假,如果真釀出美酒來,利潤我們五五分帳,當然如果釀不出,你就得多幹點活當補償你叔了。”

    事實上楊翼拿到手的隻有八貫錢,對此楊傳香的解釋是這樣的:“我昨天給了你一貫錢,後來你賒帳一貫錢,加這八貫,就是十貫嘛!”。在很多年以後楊傳香的兒子寫了一本暢銷整個大宋朝的書,書名叫做《我的父親用十貫錢創造酒業王國》,對此,已身為帝國風雲人物的楊翼自然嗤之以鼻。

    有了錢,楊翼立即開始著手造酒,第一步是先是設計蒸餾器,他迴憶有關典籍的記載和自己過去鑒定過的各種古代蒸餾器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個,一是1975年河北出土的金世宗蒸餾器,另一個是清代宮廷禦膳房裏作為擺飾的蒸餾器模型。楊翼對這兩樣東西在學生時代就做過實地的鑒定研究,對其內部構造了如指掌。兩個器具在楊翼看來各有利弊,金世宗那個是用銅做的,不能到燒到太高溫度,且熱量散失快,當年楊翼所在的考古係仿製了一個,結果蒸餾出來的白酒濃度隻能達到20度-25度,而清代那個是鐵器和一部分鋼,鐵器中含有鉛,蒸餾出來的酒雖然度數高但味道偏酸。楊翼做了一番考慮後決定在結構上采用清代的樣式,材料則用陶瓷和鐵,其中燒炙部分用陶瓷,冷凝和導流部分用不加鉛的鐵。整個蒸餾器分為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高度在兩尺左右,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容器室,並有凝露室。凝露室設計一個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鑿一入口,可作為隨時加料用。

    晌午時分,院子中間的大樹下,一把將畫得醜陋無比的第n張圖紙揉成團扔在木案的一旁,楊翼咬牙切齒懊惱無比:“我原來真的隻適合考古,絕對不能去學理工科,用毛筆畫出來的草圖歪歪扭扭比例失調,可能隔上一天我自己都認不出來啥玩意。”正自煩躁不已,突然看見一人背著畫具木案邁步走進院內,不是張擇端又是誰?楊翼頓時大喜:“張擇端善畫房屋橋梁和舟輯,畫風工整,對協調比例定有研究,我自己這瞎忙活,怎麽沒想到找他幫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正道兄!昨晚一別讓小弟我甚是思念,真是如隔三秋呀!嘿嘿!別來無恙否?”楊翼讓他本來威武強橫的臉擠出獻媚奸笑。

    張擇端剛從繁塔下來,順路來尋楊翼閑話,卻被他的笑搞得一身雞皮疙瘩,頓時想起他的那什麽“魏晉遺風唐宋風骨”來,心中納悶:你楊子脫說什麽也是讀多了聖賢書的人,怎麽說話總那麽肉麻呀?連忙執禮答道:“承兄厚愛,正道無恙!適才見子脫兄心浮氣躁,不知正為何事煩惱?”

    楊翼立即道:“正道兄妙筆生花,遠勝我楊子脫,今日我欲製一器,落筆半日繪其草圖而不得,正道兄能否幫我?”

    作畫可是張擇端最喜歡的事,如今有朋友相求,自然無不應允,當即擺好各種畫具,依照楊翼所述畫了起來,他自幼聰慧過人,頗為觸類旁通,又能舉一反三,雖然楊翼所說之物張擇端從未見過,但隻聽得楊翼的描述,一個時辰後,畫即作成,楊翼一一看去,和自己所思所想完全相同,大喜過望,自然再次馬屁泉湧,直把張擇端誇得落荒而逃。

    送走了張擇端,楊翼連忙去尋楊傳香,楊傳香還在午睡,被楊翼叫醒,自然沒什麽好臉色:“你這一驚一詐的怎麽迴事?”

    楊傳香笑道:“叔叔不用生氣,如今蒸餾器圖紙已經畫好。”

    “畫好你還不快去做!”

    “叔父可知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的道理?”

    哦!你這還真祖傳秘方,怕泄密呀!楊傳香心裏倒敬佩起楊翼來:別看這大侄子五大三粗,心思還是很細密的呀,得,我親自和你去一趟吧。

    鐵匠鋪的老李最近生意不大好,不過事情今天有了轉機。就在中午,飄香樓的大老板楊傳香帶著他那在附近幾條街大有名氣的侄子――“脫衣大俠”來了他的鋪子,要訂做一件物事,給了他足足三貫錢。這三貫錢可不是小數目呀,老李心想,這物事模樣挺怪,即似壺又似蓋,不知道做什麽用途,而且楊傳香還和我簽了不能把物事模樣泄露的紙契,帶我到開封府按了手印。老李甩甩頭,想不明白的事咱就不想,把活幹好了比什麽都強。“狗子,開爐!”老李站起來大聲的喊徒弟。

    同一天,汴京城外的陶土匠老林也遇到了和老李同樣的遭遇,從開封府衙迴來前,那大老板楊傳香的侄子狠狠的盯了他一眼,“真嚇人!”老林一想起就打哆嗦:“要是泄露了這怪東西的模樣,不等官府找我吃官司,恐怕這個鐵塔一樣的惡煞就把我這把老骨頭給拆嘍!”

    夜深了,一般的小鄉村到了晚上集體瞎火,但汴京城不是小鄉村,總有些人睡不著。楊翼正在研究釀酒用的酒曲的時候突然想到,在一次對殷墟的研究中,一個實習生發現了一些穀物,當然這些穀物已經開始石化了,不然也留不了那麽久,這些穀物中即有發黴的,也有長芽的,說明這些穀物是用來釀酒的曲蘖。中國人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實現了曲蘖分離,而後隻用發黴的穀物,即曲來釀酒,而把發芽的穀物蘖完全拋棄,以致於隻有西方發展出來了啤酒。

    楊翼心想,幹脆我直接把蒸餾白酒和啤酒一塊弄出來得了,省得後世的啤酒文化為西方所獨有。

    在這個帶著暖意的夜晚,同樣睡不著的還有知開封府事蔡京,再過半個月,他就要被迫奉調出京,知河北重鎮真定府,兼真定府路安撫使,這次調任本來就是因為黨爭被人排擠打擊,可誰知他已決意赴任,竟然還有人不放過他,右司諫蘇撤指責他在奉尚書右輔射司馬光的命令改差役法時,明知開封府舊差役法差人過多,但根本不作調查、申報,而是限令五日內改行差役法,更是指出蔡京“身為民官,若不知舊法(指差役法)人數之冗,是不才;若知而不請(指申請實際需要人數),是不忠”,要蔡京先行停職,查清他是否存在徇私枉法之事後再行處理。

    “唉!雖然司馬相公欣賞我,但我又不是舊黨中人,看來隻好去求柴家的新女婿,我的多年好友易隨風了,他甚愛酒,我去哪找美酒給他呢?”

    起點中文網 .cmfu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竹飄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竹飄逸並收藏盛世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