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衛紅滿臉通紅,一條黝黑的長辮子揪在手裏,不知所措地擺弄著。


    “曉敏,哎呀,你可別取笑我了,啥月亮啊,我……”


    “沒事沒事,我啥都沒看見啊,我就隨便溜達溜達,現在迴去睡覺啦!”


    裝作捂著眼睛轉身就要走的樣子,石衛紅走上前來,一把拉住她的胳膊。


    平時特別爽快的人,也突然扭捏起來,畢竟隻是個二十出頭的大姑娘,臉皮薄。


    “你別走,我跟你說也沒啥,就是,謝旭偉他想跟我處對象,可是,我比他大兩歲呢,我有點……”


    連曉敏看著石衛紅眉頭輕蹙的樣子,她除了皮膚有點黑,長得是挺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的。


    就是年代宣傳畫裏麵那種,濃眉大眼的年輕姑娘形象,瞅著也挺精神,有一種“勞動最光榮”的朝氣。


    她笑著拍拍對方的胳膊:“石姐,老話講,女大三,抱金磚,其實也沒啥,你看玉芳她大姐,也是比大姐夫還長三歲麽,這事也不少見,過得挺好的。”


    “而且你倆外表看著也登對,差兩歲根本看不出來,算個啥?主要是,你自己要考慮好,嫁到村裏人家,那,以後不迴城了?”


    石衛紅看曉敏人小鬼大,說出的話還一套一套的,也笑了。


    “迴啥城,往哪迴,我都虛歲二十三了,家裏情況複雜,哪有工作給我?反正不可能迴去了,其實,我也看上他了……”


    連曉敏捂著嘴樂:“那行了,啥都明白了,我等著你們的喜事啊,行快迴去吧,我也得迴家看著倆小娃~”


    石衛紅也知道時間不早了,倆人不再多說,分開各自趕緊迴去了。


    連曉敏踏著月色迴家了,這一晚,心裏還琢磨著,這謝旭偉和石衛紅,還挺般配的。


    謝家在三道溝,也算條件還不錯的,至少沒斷過頓,一大家子人也算和氣,就是人口多,謝旭偉下麵還有一大串年幼的弟妹呢。


    這長嫂得吃苦耐勞,也不容易,不過,婆婆張香蘭倒是個好的,總體來說,石姐這個選擇不錯。


    石衛紅性格開朗,嫁到本村也挺好,她都來三道溝挺長時間了,各方麵也熟悉了。


    在這個年代來說,二十三歲的姑娘,年紀也不小了,能找謝旭偉這樣可靠能幹的人,也算有個好的歸宿。


    畢竟她心裏清楚,現在才69年,還有好些年頭呢。


    據前世的曆史進程,知青大規模迴城,是1978年的年底到1979年,才陸續開始的。


    在那之前,這些來自城市的知青,大多數人是沒能力讓家裏給調迴去的,也就算真的要紮根三道溝,在這裏長久的生活下去了。


    她又想起謝嬌,不知道那小辣椒跟林有樹會不會也成一對。


    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知青們的經曆和故事實在是讓人唏噓感歎。


    他們背井離鄉,遠赴農村插隊落戶。


    然而,這段曆史充滿了坎坷與波折,其中的苦辣酸甜、悲歡離合隻有當事人才能真正體會。


    ………………………………


    金秋九月底,涼爽的秋風中,秋收終於火辣辣地拉開帷幕!


    三道溝生產隊的男女老少,隻要是能下得動地的,每個人都全身心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戰鬥之中。


    田野間,金黃色的稻穗沉甸甸地壓彎了腰肢。


    高粱地那邊,紅彤彤的高粱如同燃燒的火焰,映紅了半邊天……到處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隊員們揮舞著鐮刀收割著莊稼作物,將割下的莊稼整齊地碼放在一旁,由負責運送的人不停地運走。


    就連孩子們也奔跑在田埂之間,幫忙運送糧食。


    連曉敏所在的一小隊,沒有了於雷和裴子秋,又補充進來三個新知青。


    葉淑慧由石衛紅帶著幹活,鍾民和沈援朝由林有樹、李闖帶著。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大家真是起早貪黑,付出了辛勞的汗水。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一些,等到交了公糧後,生產隊分糧食,不會啥也分不下了。


    轉眼到了十一月中旬,16號這一天,謝旭偉和石衛紅領證結婚了,謝家操辦了喜事,熱熱鬧鬧把新娘子娶進門。


    主要是全家都著急啊,盼著謝旭偉趕快有個媳婦,把以前那些糟爛事,都揭過去,好好過日子。


    這麽好的一個小夥子,讓那程家莊的一家人給害苦了,不過現在,能娶一個城裏來的知青,那也是很有麵子的事。


    謝旭偉也不知道咋了,後來媒婆給介紹的姑娘,一個都沒相看,其實心裏早看上石知青了,覺得她性格開朗,人也實誠,又很樸素。


    當初在地裏頭幹活的時候,他就留意到了這個姑娘,她總是幹完自己的活,還多幫著人家幹,是個熱心腸,一來二去,跟她也就熟了。


    於是心裏默默有了這個人,最後終於鼓起勇氣,表白成功,能娶迴家啦。


    石衛紅從知青點出嫁,她的家裏人待她並不咋樣,啥東西也沒有給她寄,錢票更是沒有。


    大家也似乎明白了,她為何下定決心嫁到本村,不打算迴城去了。


    不過,大家還是多少給她湊了點嫁妝禮物,男知青那邊合錢給送了兩個帶紅色喜字的搪瓷盆。


    女知青這邊,更是給買了一雙紅色的皮靴,裏麵帶絨的,大冷天也能繼續穿。


    這一雙鞋,可算是挺貴重了,帶票還要十八塊錢呢,而且輕易還沒地兒買去。


    怎麽說群眾力量大呢,有個不簡單的,就是跟裴子秋一批插隊來的那個滬市的知青,喬麗雲。


    別看她平時性子有點傲,但是論辦事,還挺仗義的。


    家裏條件也不錯,但哥姐弟妹多,實在沒有她的工作了,隻好被居委會按著腦袋報名下鄉插隊。


    當初來的時候,令人最難忘的就是數她行李最多,那家夥大包小包的,沒把牛車的牛累趴下,這給張長栓心疼的。


    平時幹農活也不咋樣,石衛紅等幾個老知青都挺幫著她的。


    這迴,她可算找著機會發揮自己的能力了,寫封信讓家裏人幫忙買到的紅皮靴,再給寄過來,正好趕上婚禮穿。


    她還出了大頭,一張鞋票,五塊錢!夠意思。


    其他的女知青,也是悄悄拾了一些山貨,蘑菇、榛子、核桃啥的,托李闖和倆男知青,去小黑市給賣了倆錢,才能個個大方的出上這個份子。


    連曉敏送給石姐一件大紅色的高領毛衣,厚墩墩的特別暖和。


    她雖然不會織毛衣,但是在空間裏找到一台織毛衣的機器,就織了最普通的大平針。


    即使這樣沒啥花樣,也挺好看的,畢竟顏色鮮亮,在這個到處都穿著灰突突的年代,特別耀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颯爽女俠帶港口空間穿六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東南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東南北並收藏颯爽女俠帶港口空間穿六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