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上工的知青們
颯爽女俠帶港口空間穿六零 作者:梅東南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家整天在一起上工,彼此越處越熟悉,李闖每次看連曉敏奮力揮舞著鋤頭開荒地,就覺得帶勁兒。
“曉敏,現在才知道你以前說自己力氣大,是啥意思了,你幹活咋這老厲害啊?把我們男知青都給比下去了,我們仨捆一塊兒,也不如你。”
李闖直起腰,高聲衝前麵離著五六米的連曉敏說。
這開荒累啊,村子南邊有大片的荒地,野草足足有一米多高。
這幾天,第一小隊分了不少人,到這一片開荒,不少人覺得苦不堪言。
但一看連曉敏幹活,真挺鼓舞氣勢的哈。
林有樹也揮動臂膀,揚起鋤頭努力砍向雜草。
他停下來,瞅瞅旁邊的李闖:“你跟曉敏比啥,你就跟我比得了。”
“曉敏幹活,別說咱仨捆一塊,就算再多捆倆,把那個、石姐和小裴知青都捆裏也頂不過。”
在那邊幹活的石衛紅聽了,噗呲樂了:“林大個子,誰要跟你捆一塊,你幹你的活吧!”
連曉敏旁邊的李向海,聽著幾個小年輕嘮嗑,也樂了。
他衝李闖說:“哎小李知青你也可以了,瞅著身板挺單薄,勁也不小啊,你們這批從滬市來的新知青,也都挺能幹,不像剛畢業的學生娃。”
李闖擦了把額頭的汗,揚起臉,李向海雖然是連曉敏的姑父,但是也就26歲,平時就叫大哥了。
他說:“向海大哥,我們也不都是剛畢業的學生。”
他朝遠處的於雷那邊努努嘴:“於雷都22了,戴個眼鏡長得麵嫩點罷了,而且,其實他不是滬市人,不過你們北方人聽不出口音的不同罷了,以為我們是一起的,都從滬市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連曉敏聽了之後,越發覺得有點不尋常,看似隨意的問:“他年齡都那麽大了啊,麵相真看不出來,還以為你們是一塊的。”
“不是,我們其他六個新知青,都是一趟火車過來的,路上坐一塊兒,都熟了,於雷是到了建業縣城,才加入的。”
一旁的裴子秋也給曉敏解釋。
她年紀不大,但家庭出身不一般,經曆了不少變故之後,也善於察言觀色,心思比較細膩。
一個院子相處了大半年,裴子秋往常也覺得,於雷有點神出鬼沒的,聽連曉敏問,她就有啥說啥。
她低聲跟曉敏嘀咕兩句,提了下,覺得這人有點怪。
有一迴,她和石姐半夜一塊去上茅房,還看到於知青竟然獨自離開了知青院。
裴子秋心眼多,讓石姐別多嘴出聲。
她倆出於好奇心,等人出了院門後,也去輕輕打開門,往外瞅了一眼,一條黑影竟然往大青山方向去了。
也不能說人家半夜做賊去了,可是,誰沒事大半夜去後山啊。
曉敏家就在山腳,還單蹦兒一戶,離別人家院子,都不挨著靠著,所以裴子秋的話,也是好心提醒她注意安全防範。
連曉敏聽了,若有所思,留心了起來。
不過人家也沒幹啥出格的事,事不關己,她也不會怎樣。
哪個小毛賊要是真敢危害到她家,那可真是壽星老上吊,沒事自找死路。
連曉敏就這樣開始了日複一日上工的生活,也熟識了村裏更多的人。
村子也有不少變化,第一件大事就是,自打過完年後,公社趁春耕之前,又組織了第二次修道,這迴曆時一個月時間,終於開辟了一條三道溝到公社之間更近便的路。
往常因為地理位置更靠近山脈的原因,三道溝在附近村屯中,去公社最不方便,都是繞的山林路,七彎八繞,要走將近二十裏才能到公社。
這迴下大力氣,開了接近直線的近路,不用那麽繞了,縮短一多半距離,現在走七八裏地就能到公社。
另外一件大事是,村裏還辦了一個正式的小學,這是張勝利早就想辦的事,終於張羅起來了。
過去也有個學堂,但是後來有一迴下大雪,半夜屋頂都塌了,就中斷了。
原來那個女老師,是本村的姑娘,後來又嫁去外村了,種種原因學堂一直沒恢複起來。
這迴的新小學就挨著大隊部不遠,在糧倉後身那邊,單獨圍了個院子,蓋了幾間結實的房子,讓薛木匠帶人給打了些桌椅板凳,當然這些都是算工分的。
各家有適齡的娃子,紛紛送去繼續念書。
老師也要重新選,村裏幹部開會,直接定了三個人。
其中給了知青一個名額,選了汪珍。
這是老支書徐鳳民提議的,說汪知青高中畢業的學曆,今年都21歲了,挺穩重,村裏有個大事小情兒,需要耍筆杆子,經常來隊部義務幫忙。
瞅著人挺踏實,教娃子念書錯不了。
另外兩個老師,都選的本村人,一個是村口王二柱家的小閨女,王雲青。
還有一個是謝雙喜的二弟謝雙平家大閨女謝嬌。
王雲青和謝嬌今年都是十六歲,虛歲十七,初中畢業。
村裏初中畢業的女娃,那可不多,就這麽倆,矮子裏拔大個,都給拔出來了。
中學在公社,過去要到初中念書還得住校。
後來學校亂了一陣,到現在還沒恢複,之前畢了業、還沒嫁出去的,隻有這倆。
王雲青家條件不好,但她有一個好大哥,在家中說話管用,一直堅持供著這性子老實的小妹念完初中。
關於謝嬌,人如其名,倒是個有點嬌氣的。
連曉敏聽小玲子也提起過,這個二叔家的堂姐比她大兩歲,不怎麽好相與。
謝家人基因不錯,小玲子長得挺精神,這個謝嬌更俊三分,就是性子有點跋扈。
平日裏仗著是謝雙平和周大巧的頭一個孩子,夫妻對這個大閨女格外疼愛,因此在家裏事事掐尖兒。
不過小玲子隻是個半大孩子,還有點男孩性格,壓根兒不搭理她。
連曉敏都沒跟這個眼高於頂的謝嬌說過兩句話,作為心理年齡三十三的老阿姨,對這種小丫頭片子,她根本不會放在心上。
哪個村兒,哪個屯子沒有幾個小辣椒呢?
“曉敏,現在才知道你以前說自己力氣大,是啥意思了,你幹活咋這老厲害啊?把我們男知青都給比下去了,我們仨捆一塊兒,也不如你。”
李闖直起腰,高聲衝前麵離著五六米的連曉敏說。
這開荒累啊,村子南邊有大片的荒地,野草足足有一米多高。
這幾天,第一小隊分了不少人,到這一片開荒,不少人覺得苦不堪言。
但一看連曉敏幹活,真挺鼓舞氣勢的哈。
林有樹也揮動臂膀,揚起鋤頭努力砍向雜草。
他停下來,瞅瞅旁邊的李闖:“你跟曉敏比啥,你就跟我比得了。”
“曉敏幹活,別說咱仨捆一塊,就算再多捆倆,把那個、石姐和小裴知青都捆裏也頂不過。”
在那邊幹活的石衛紅聽了,噗呲樂了:“林大個子,誰要跟你捆一塊,你幹你的活吧!”
連曉敏旁邊的李向海,聽著幾個小年輕嘮嗑,也樂了。
他衝李闖說:“哎小李知青你也可以了,瞅著身板挺單薄,勁也不小啊,你們這批從滬市來的新知青,也都挺能幹,不像剛畢業的學生娃。”
李闖擦了把額頭的汗,揚起臉,李向海雖然是連曉敏的姑父,但是也就26歲,平時就叫大哥了。
他說:“向海大哥,我們也不都是剛畢業的學生。”
他朝遠處的於雷那邊努努嘴:“於雷都22了,戴個眼鏡長得麵嫩點罷了,而且,其實他不是滬市人,不過你們北方人聽不出口音的不同罷了,以為我們是一起的,都從滬市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連曉敏聽了之後,越發覺得有點不尋常,看似隨意的問:“他年齡都那麽大了啊,麵相真看不出來,還以為你們是一塊的。”
“不是,我們其他六個新知青,都是一趟火車過來的,路上坐一塊兒,都熟了,於雷是到了建業縣城,才加入的。”
一旁的裴子秋也給曉敏解釋。
她年紀不大,但家庭出身不一般,經曆了不少變故之後,也善於察言觀色,心思比較細膩。
一個院子相處了大半年,裴子秋往常也覺得,於雷有點神出鬼沒的,聽連曉敏問,她就有啥說啥。
她低聲跟曉敏嘀咕兩句,提了下,覺得這人有點怪。
有一迴,她和石姐半夜一塊去上茅房,還看到於知青竟然獨自離開了知青院。
裴子秋心眼多,讓石姐別多嘴出聲。
她倆出於好奇心,等人出了院門後,也去輕輕打開門,往外瞅了一眼,一條黑影竟然往大青山方向去了。
也不能說人家半夜做賊去了,可是,誰沒事大半夜去後山啊。
曉敏家就在山腳,還單蹦兒一戶,離別人家院子,都不挨著靠著,所以裴子秋的話,也是好心提醒她注意安全防範。
連曉敏聽了,若有所思,留心了起來。
不過人家也沒幹啥出格的事,事不關己,她也不會怎樣。
哪個小毛賊要是真敢危害到她家,那可真是壽星老上吊,沒事自找死路。
連曉敏就這樣開始了日複一日上工的生活,也熟識了村裏更多的人。
村子也有不少變化,第一件大事就是,自打過完年後,公社趁春耕之前,又組織了第二次修道,這迴曆時一個月時間,終於開辟了一條三道溝到公社之間更近便的路。
往常因為地理位置更靠近山脈的原因,三道溝在附近村屯中,去公社最不方便,都是繞的山林路,七彎八繞,要走將近二十裏才能到公社。
這迴下大力氣,開了接近直線的近路,不用那麽繞了,縮短一多半距離,現在走七八裏地就能到公社。
另外一件大事是,村裏還辦了一個正式的小學,這是張勝利早就想辦的事,終於張羅起來了。
過去也有個學堂,但是後來有一迴下大雪,半夜屋頂都塌了,就中斷了。
原來那個女老師,是本村的姑娘,後來又嫁去外村了,種種原因學堂一直沒恢複起來。
這迴的新小學就挨著大隊部不遠,在糧倉後身那邊,單獨圍了個院子,蓋了幾間結實的房子,讓薛木匠帶人給打了些桌椅板凳,當然這些都是算工分的。
各家有適齡的娃子,紛紛送去繼續念書。
老師也要重新選,村裏幹部開會,直接定了三個人。
其中給了知青一個名額,選了汪珍。
這是老支書徐鳳民提議的,說汪知青高中畢業的學曆,今年都21歲了,挺穩重,村裏有個大事小情兒,需要耍筆杆子,經常來隊部義務幫忙。
瞅著人挺踏實,教娃子念書錯不了。
另外兩個老師,都選的本村人,一個是村口王二柱家的小閨女,王雲青。
還有一個是謝雙喜的二弟謝雙平家大閨女謝嬌。
王雲青和謝嬌今年都是十六歲,虛歲十七,初中畢業。
村裏初中畢業的女娃,那可不多,就這麽倆,矮子裏拔大個,都給拔出來了。
中學在公社,過去要到初中念書還得住校。
後來學校亂了一陣,到現在還沒恢複,之前畢了業、還沒嫁出去的,隻有這倆。
王雲青家條件不好,但她有一個好大哥,在家中說話管用,一直堅持供著這性子老實的小妹念完初中。
關於謝嬌,人如其名,倒是個有點嬌氣的。
連曉敏聽小玲子也提起過,這個二叔家的堂姐比她大兩歲,不怎麽好相與。
謝家人基因不錯,小玲子長得挺精神,這個謝嬌更俊三分,就是性子有點跋扈。
平日裏仗著是謝雙平和周大巧的頭一個孩子,夫妻對這個大閨女格外疼愛,因此在家裏事事掐尖兒。
不過小玲子隻是個半大孩子,還有點男孩性格,壓根兒不搭理她。
連曉敏都沒跟這個眼高於頂的謝嬌說過兩句話,作為心理年齡三十三的老阿姨,對這種小丫頭片子,她根本不會放在心上。
哪個村兒,哪個屯子沒有幾個小辣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