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迴家了,給姑姑拿棉花和布
颯爽女俠帶港口空間穿六零 作者:梅東南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連曉敏打開背簍,先拿出一身黑色的棉襖棉褲,遞給大娘:“眼瞅著,都馬上快到十一月份了,大娘你把這身棉衣服留著穿吧,別再也凍病了。”
又把背簍裏的糧食都拿出來,繼續說:“另外我拿了十斤白麵,十斤小米,還有一兜子雞蛋,這些東西你找地方藏好了,慢慢吃。”
大娘見著這些東西,眼圈紅了,沒想到還有這些,倆娃子能吃點營養的了,前幾天她都不知道咋活,家裏本來條件也不錯,可是攤上事了,如今就剩自己帶著倆小娃子……
“大娘,以後有機會我再來縣城,還會再給你送一些。也算是值當了昨晚從你這兒得的寶貝,你也不用有啥負擔。”
又想起來,從兜裏掏了一把花花綠綠的糖紙包的糖塊,放在炕上,留給倆小娃吃,然後就起身打個招唿走了。
孔大娘送她出門,倚在門邊久久注視著她離開的身影。
離開楊樹胡同,連曉敏找了個沒人的地方,閃身進入空間,這迴吃下一顆易容丹解藥,恢複自己的本來模樣,又換迴這次出門時穿的那身衣服。
收拾妥當,出了空間,往班車點趕去,又是一溜小跑,九點鍾前終於趕到了地方。
連曉敏按時上了車,買了一張車票,三毛錢,挑了一個靠窗戶的座位坐下。
車開動了,這時代的都是土路,一開車帶起一片塵土,連曉敏趕緊把車窗關嚴實,哎媽呀這個土啊!嗆死了,要鯊人啊,淹沒了。。
她趕快又戴起口罩,這是不是前世現代人的習慣,還忘不了啦。
這輛車就是個中巴的大小,路上還在幾個村屯停下過幾次,有拎著活雞的老農民擠上來,還有拎著一個大麻絲袋子的,都往裏擠。
連曉敏往嘴裏塞了一塊桔子味的硬糖,含著糖抵抗著點暈車的難受,忍吧,熬吧,終於到了三道溝公社,真夠慢的。
下了車她還是吐了,蹲在道邊兒,借著背簍拿出一個飯盒,裏麵有半盒水,漱了漱口,緩了半天。真遭罪呀!
連曉敏直起腰來,背著背簍慢慢走,還有點暈呢,沒走多遠,突然聽到有人喊她:“曉敏!曉敏!這兒呐!”
她抬頭順著聲音張望,一看是道對麵停著輛牛車,牛車邊上站著的正是春秀。
連忙走過去,說:“春秀你咋在這兒呢?”
春秀說:“我跟著我爺今天到這兒等著接知青呢,分到三道溝生產隊七個人呢,我爹讓我來的。眼看快到了,說晌午左右到,縣裏派車給送到這兒來。你幹啥去了?”
“我去建業縣城來著,昨天去的,老家村裏有個嬸子幫了我不少,我去看看她。”連曉敏看春秀站在這兒,也沒帶個水壺啥的,大中午還是挺曬的,從兜裏掏出倆桔子,塞給她手裏,讓她和爺爺吃。
春秀接過來咧嘴笑了,“呀,這桔子真大!”迴身遞給她爺一個。
老爺子推手,“你倆吃吧!”春秀還是塞給他吃,又轉頭瞅見了連曉敏背著的簍子,說:“你拿東西挺沉的,等會兒跟我們一起迴去吧。”
連曉敏迴來時往背簍裏放了滿滿的一簍子地瓜,想借機帶迴去給姑姑家分點。
她可不想再被牛車再顛一路了,現在還暈著呢,而且這牛車等下不一定要裝多少人和東西呢,別再給牛累著。
“你們接七個知青呢,肯定有老些行李啥的,牛車肯定放不下,我自己迴去就行。”連曉敏說。
春秀想了想,點頭說:“那中。”
姑姑和姑父管張長栓叫大舅,連曉敏就叫舅爺,她打了聲招唿:“那舅爺,春秀我先走了哈。”
張長栓也衝她點點頭,讓她路上注意點。這女娃子挺好,心善,有眼力勁兒。
連曉敏往村裏的方向走去,看看路上沒人,又把背簍裏的地瓜在移迴空間,背著空簍子走多省勁兒啊。
現在晌午12點多了,她有點餓了,拿出兩個包子一邊走一邊吃。
北方的這時節正是秋高氣爽,路邊都是樹林子,不時傳來鳥叫聲。
樹林的後麵是連綿起伏的山巒,這一片大山叫連雲嶺,有機會一定去裏麵看看,聽說東北有麅子,還有熊瞎子呢。
以前看過電影,《林海雪原》,大山裏還有寨子,還有土匪呢。
68年,這時候也不平靜,雖然沒有大股的土匪了,但也有敵特和零星的以前沒抓幹淨的土匪。現在每個村子都有治安隊,平時專門負責看著生產隊的農田,也守護本村的安全。
三道溝的治安隊長叫王奎,二十七、八歲,正是壯年,聽說打獵有兩下子,現在雙搶也結束了,正要組織人上深山打獵呢,打下來獵物,村裏也多一些吃的,本來口糧就不夠。
怎麽才能說服王奎帶上自己呢?
連曉敏真想去呀,可是自己雖有前世33歲的靈魂,奈何好身手帶來了,年齡沒帶來啊,現在才13歲,還是個女娃子,更不能帶自己去了,得想想辦法。
連曉敏一邊走著,一邊皺著小臉兒心裏想事情。她現在頭發長長了一些,能把耳朵蓋住了,這歲數的小姑娘一般都紮辮子,看玉芳的辮子就長長的。姑姑讓連曉敏也把頭發留起來,別再整得總跟假小子似的。
連曉敏可不聽那套,她不喜歡梳那老長的辮子,現在這營養不良的身體,頭發發質也不好,雖然發量挺多,挺濃密的,但是焦黃,得慢慢養,以後才能變得黝黑。
她現在打算最多把頭發再留長一點點,蓋在臉頰上那種長度,可可愛愛的就行。
從公社到村裏這二十裏地,正常要走倆小時,連曉敏速度很快,她的身體自從吃了大力丸後,現在不隻力氣大,體質也特別好,她健步如飛,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村口。
看四下沒人,她又把背簍裝上地瓜,手裏多出一個布袋子拎著,才往姑姑家走去。布袋子裏裝著十斤棉花,六米花布。
姑姑家在村裏的中間位置,迴自己家也要路過,正好先過去接倆娃子。
又把背簍裏的糧食都拿出來,繼續說:“另外我拿了十斤白麵,十斤小米,還有一兜子雞蛋,這些東西你找地方藏好了,慢慢吃。”
大娘見著這些東西,眼圈紅了,沒想到還有這些,倆娃子能吃點營養的了,前幾天她都不知道咋活,家裏本來條件也不錯,可是攤上事了,如今就剩自己帶著倆小娃子……
“大娘,以後有機會我再來縣城,還會再給你送一些。也算是值當了昨晚從你這兒得的寶貝,你也不用有啥負擔。”
又想起來,從兜裏掏了一把花花綠綠的糖紙包的糖塊,放在炕上,留給倆小娃吃,然後就起身打個招唿走了。
孔大娘送她出門,倚在門邊久久注視著她離開的身影。
離開楊樹胡同,連曉敏找了個沒人的地方,閃身進入空間,這迴吃下一顆易容丹解藥,恢複自己的本來模樣,又換迴這次出門時穿的那身衣服。
收拾妥當,出了空間,往班車點趕去,又是一溜小跑,九點鍾前終於趕到了地方。
連曉敏按時上了車,買了一張車票,三毛錢,挑了一個靠窗戶的座位坐下。
車開動了,這時代的都是土路,一開車帶起一片塵土,連曉敏趕緊把車窗關嚴實,哎媽呀這個土啊!嗆死了,要鯊人啊,淹沒了。。
她趕快又戴起口罩,這是不是前世現代人的習慣,還忘不了啦。
這輛車就是個中巴的大小,路上還在幾個村屯停下過幾次,有拎著活雞的老農民擠上來,還有拎著一個大麻絲袋子的,都往裏擠。
連曉敏往嘴裏塞了一塊桔子味的硬糖,含著糖抵抗著點暈車的難受,忍吧,熬吧,終於到了三道溝公社,真夠慢的。
下了車她還是吐了,蹲在道邊兒,借著背簍拿出一個飯盒,裏麵有半盒水,漱了漱口,緩了半天。真遭罪呀!
連曉敏直起腰來,背著背簍慢慢走,還有點暈呢,沒走多遠,突然聽到有人喊她:“曉敏!曉敏!這兒呐!”
她抬頭順著聲音張望,一看是道對麵停著輛牛車,牛車邊上站著的正是春秀。
連忙走過去,說:“春秀你咋在這兒呢?”
春秀說:“我跟著我爺今天到這兒等著接知青呢,分到三道溝生產隊七個人呢,我爹讓我來的。眼看快到了,說晌午左右到,縣裏派車給送到這兒來。你幹啥去了?”
“我去建業縣城來著,昨天去的,老家村裏有個嬸子幫了我不少,我去看看她。”連曉敏看春秀站在這兒,也沒帶個水壺啥的,大中午還是挺曬的,從兜裏掏出倆桔子,塞給她手裏,讓她和爺爺吃。
春秀接過來咧嘴笑了,“呀,這桔子真大!”迴身遞給她爺一個。
老爺子推手,“你倆吃吧!”春秀還是塞給他吃,又轉頭瞅見了連曉敏背著的簍子,說:“你拿東西挺沉的,等會兒跟我們一起迴去吧。”
連曉敏迴來時往背簍裏放了滿滿的一簍子地瓜,想借機帶迴去給姑姑家分點。
她可不想再被牛車再顛一路了,現在還暈著呢,而且這牛車等下不一定要裝多少人和東西呢,別再給牛累著。
“你們接七個知青呢,肯定有老些行李啥的,牛車肯定放不下,我自己迴去就行。”連曉敏說。
春秀想了想,點頭說:“那中。”
姑姑和姑父管張長栓叫大舅,連曉敏就叫舅爺,她打了聲招唿:“那舅爺,春秀我先走了哈。”
張長栓也衝她點點頭,讓她路上注意點。這女娃子挺好,心善,有眼力勁兒。
連曉敏往村裏的方向走去,看看路上沒人,又把背簍裏的地瓜在移迴空間,背著空簍子走多省勁兒啊。
現在晌午12點多了,她有點餓了,拿出兩個包子一邊走一邊吃。
北方的這時節正是秋高氣爽,路邊都是樹林子,不時傳來鳥叫聲。
樹林的後麵是連綿起伏的山巒,這一片大山叫連雲嶺,有機會一定去裏麵看看,聽說東北有麅子,還有熊瞎子呢。
以前看過電影,《林海雪原》,大山裏還有寨子,還有土匪呢。
68年,這時候也不平靜,雖然沒有大股的土匪了,但也有敵特和零星的以前沒抓幹淨的土匪。現在每個村子都有治安隊,平時專門負責看著生產隊的農田,也守護本村的安全。
三道溝的治安隊長叫王奎,二十七、八歲,正是壯年,聽說打獵有兩下子,現在雙搶也結束了,正要組織人上深山打獵呢,打下來獵物,村裏也多一些吃的,本來口糧就不夠。
怎麽才能說服王奎帶上自己呢?
連曉敏真想去呀,可是自己雖有前世33歲的靈魂,奈何好身手帶來了,年齡沒帶來啊,現在才13歲,還是個女娃子,更不能帶自己去了,得想想辦法。
連曉敏一邊走著,一邊皺著小臉兒心裏想事情。她現在頭發長長了一些,能把耳朵蓋住了,這歲數的小姑娘一般都紮辮子,看玉芳的辮子就長長的。姑姑讓連曉敏也把頭發留起來,別再整得總跟假小子似的。
連曉敏可不聽那套,她不喜歡梳那老長的辮子,現在這營養不良的身體,頭發發質也不好,雖然發量挺多,挺濃密的,但是焦黃,得慢慢養,以後才能變得黝黑。
她現在打算最多把頭發再留長一點點,蓋在臉頰上那種長度,可可愛愛的就行。
從公社到村裏這二十裏地,正常要走倆小時,連曉敏速度很快,她的身體自從吃了大力丸後,現在不隻力氣大,體質也特別好,她健步如飛,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村口。
看四下沒人,她又把背簍裝上地瓜,手裏多出一個布袋子拎著,才往姑姑家走去。布袋子裏裝著十斤棉花,六米花布。
姑姑家在村裏的中間位置,迴自己家也要路過,正好先過去接倆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