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讓他們和之前的蒙古人打上一場的話,那麽損失肯定沒有以前大。而且那些蒙古人也別想那麽容易的退走。
不過那些地方雖然已經被攻占了下來,但是冷鋒的軍隊並無法在第一時間抽調迴來。畢竟那些地方之前是被蒙古人占領過的,除了被蒙古人禍害過之外,還有地方上的那些投靠蒙古人的幫兇,他們也在那裏為非作歹了很長時間。
要想消除之前留下的不利影響,僅僅是靠冷鋒的軍隊將他們打跑是不可能的。
而且冷鋒的軍隊這一次還俘虜了大量的敵軍,這些也要安排到位。春天到了,不僅僅那些礦山需要勞動力,就是這些城池和道路的建設,也同樣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在這個連年戰亂的時代,大量的人口流失嚴重,而且一個地方經曆了數輪的征兵和勞役之後,年輕力壯的人幾乎都很難看到了。
這個時候,要想獲得大量的勞動力,僅僅是依靠民間的力量還不行的。那麽這些俘虜就是優質的勞動資源,畢竟能夠拿起武器打仗的人,沒有一個是老弱病殘。
將這些人殺掉,那就是嚴重的浪費資源。
對於這些敵人,隻要在一開始的時候,將他們殺破膽了,那麽以後就好辦了。
之前冷鋒在攻打被蒙古人占據的地盤時,下起手來可是毫不留情的。但是現在,能夠不殺盡量就不殺。
這些俘虜人員大部分被押送到礦山去勞動了,還有一部分不是罪大惡極的,都安排在就近城池修建道路。
至於冷鋒這邊派出去的軍隊,暫時在地方上協助管理,隻到建立起基本的班子他們才會離開。
這一等,又是將近個把月的時間過去了。
此時已經是大地迴春的季節,南方地區的冰雪全部不見了,早春的花已經開放。
金鈴關內的軍隊已經超過了二十萬人,洪二團已經達到了十個軍團的完整建製。不過真正的有戰鬥力的還是原先跟隨冷鋒一同出來的那五個軍隊,其他的五個軍團是最近兩個月剛剛組建的。
這五個軍團有金鈴關這邊自己招收的三個,還有兩個是從臨江城派遣過來的。
冷鋒已經組建了一支二十規模的正規軍,兩個集團軍準備南下。
不過冷鋒這一次改變了戰略方式,不再是合兵一處,而是采用分兵兩路的方法,準備對蒙古人所占據的另外兩個要塞同時發動攻擊。
至於朝廷的旨意,反正對方還沒有答複他的條件,冷鋒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真的傻乎乎的跑去京城接受所謂的封賞。
之前冷鋒不是說了嗎,他會擇日前往京城的。反正這個日子還沒有擇好,什麽時候等到擇好了日子再去也不遲。
此時的朝廷之中,楊宏泰依然還是一家獨大的局勢。
不過,興帝也不再像之那樣什麽事都放任讓楊宏泰去處理了,他也開始有所動作。
第在那支傳旨隊伍迴京之後,冷鋒又收到兩道朝廷的旨意,都是讓他帶兵前往京城的。不過其中有一道是秘旨,那是興帝秘密安排大內高手送到冷鋒的手中。
這道秘旨和另外一道有所不同,另外一道聖旨一看就是和之前的兩道差不多,都是要求冷鋒帶兵南下京城,協助朝廷攻打蒙古人。不過朝廷對於他們封賞是一次比一次高,看來對方是想用捧殺的策略來對付他了。
冷鋒也明白,這三道旨意裏麵,自然有楊宏泰的影子。
對方這是怕他再繼續發展下去,會和北方的義軍差不多,或者著幹脆就走上義軍的路子。
畢竟現在的義軍在北方已經形成了氣候,手中既有人馬又有地盤,還有受朝廷的管製。
如果冷鋒也要這麽幹的話,那麽朝廷就是真的危險了。冷鋒雖然沒有義軍占據的地盤多,但是他所占據的地方,都是南方的富庶之地。
就算是經過了蒙古人的摧殘,但是那些土地的基本盤擺在這時裏,要想休養生息,也用不了幾年的時間,就能夠恢複元氣。
現在趁著天下大勢還在朝廷這邊,還可以利用天下大義來要挾冷鋒,一旦讓冷鋒真的獨立了,那麽朝廷根本就影響不到他。
不過楊宏泰的想法雖然是好的,但是冷鋒根本不會按他的意思來。
而且冷鋒所收到的那道秘旨,內容方麵和之前的三道聖旨有著明顯的不同。
這道秘旨是興帝單獨發給冷鋒的,興帝在其中表達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說楊宏泰趁著蒙古人南下的時機把持了朝政大權。在朝堂之上,楊宏泰排除異己,大肆的拉幫結派,已經有了不為人臣的狼子野心。
興帝希望冷鋒能夠率領大軍前往京城清群側,將楊宏泰斬於殿前。
而且興帝也向冷鋒言明,為何他自己不去做這種事。
理由是楊宏泰已經勾結拉攏了部分將領,特別是那些此番前來保衛京城的勢力,而且楊家本來也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勢力。如果興帝要是對其動手的話,不是收拾不了楊宏泰,而且會引起朝堂動蕩。
這樣一來,就會給蒙古人機會,讓他們趁機南下奪取京城。
如果這件事由冷鋒來做的話,那麽就沒有這種顧慮了。畢竟冷鋒此番進京,是由楊宏泰在背後主導的。
同時,楊宏泰也會認為興帝也和他一個意思,都是想要將冷鋒的軍隊據為己有。
在思想上,就會對冷鋒不重視。楊宏泰根本不會想到,冷鋒會和興帝合起夥來收拾他。
而且冷鋒要對付楊宏泰,既有主觀上的意願,也有客觀上的實力。
畢竟之前楊家可是一心想要置冷鋒於死地,並且要將冷鋒產業搶奪過來的。冷鋒早就和楊家是死敵了,如果有機會能夠弄死楊家,想必冷鋒也會樂意的。
之前冷鋒既沒有表現出能夠弄死楊家的實力,朝廷之中又沒有人支持他這麽做。現在好了,有了興帝這個大boss和他合作,那麽就有了動手的機會。
其實在朝廷之中,想要弄死楊家的大有人在。哪怕就是和楊家同一個陣營的人,也有很多人希望楊家能夠倒下。
不過那些地方雖然已經被攻占了下來,但是冷鋒的軍隊並無法在第一時間抽調迴來。畢竟那些地方之前是被蒙古人占領過的,除了被蒙古人禍害過之外,還有地方上的那些投靠蒙古人的幫兇,他們也在那裏為非作歹了很長時間。
要想消除之前留下的不利影響,僅僅是靠冷鋒的軍隊將他們打跑是不可能的。
而且冷鋒的軍隊這一次還俘虜了大量的敵軍,這些也要安排到位。春天到了,不僅僅那些礦山需要勞動力,就是這些城池和道路的建設,也同樣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在這個連年戰亂的時代,大量的人口流失嚴重,而且一個地方經曆了數輪的征兵和勞役之後,年輕力壯的人幾乎都很難看到了。
這個時候,要想獲得大量的勞動力,僅僅是依靠民間的力量還不行的。那麽這些俘虜就是優質的勞動資源,畢竟能夠拿起武器打仗的人,沒有一個是老弱病殘。
將這些人殺掉,那就是嚴重的浪費資源。
對於這些敵人,隻要在一開始的時候,將他們殺破膽了,那麽以後就好辦了。
之前冷鋒在攻打被蒙古人占據的地盤時,下起手來可是毫不留情的。但是現在,能夠不殺盡量就不殺。
這些俘虜人員大部分被押送到礦山去勞動了,還有一部分不是罪大惡極的,都安排在就近城池修建道路。
至於冷鋒這邊派出去的軍隊,暫時在地方上協助管理,隻到建立起基本的班子他們才會離開。
這一等,又是將近個把月的時間過去了。
此時已經是大地迴春的季節,南方地區的冰雪全部不見了,早春的花已經開放。
金鈴關內的軍隊已經超過了二十萬人,洪二團已經達到了十個軍團的完整建製。不過真正的有戰鬥力的還是原先跟隨冷鋒一同出來的那五個軍隊,其他的五個軍團是最近兩個月剛剛組建的。
這五個軍團有金鈴關這邊自己招收的三個,還有兩個是從臨江城派遣過來的。
冷鋒已經組建了一支二十規模的正規軍,兩個集團軍準備南下。
不過冷鋒這一次改變了戰略方式,不再是合兵一處,而是采用分兵兩路的方法,準備對蒙古人所占據的另外兩個要塞同時發動攻擊。
至於朝廷的旨意,反正對方還沒有答複他的條件,冷鋒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真的傻乎乎的跑去京城接受所謂的封賞。
之前冷鋒不是說了嗎,他會擇日前往京城的。反正這個日子還沒有擇好,什麽時候等到擇好了日子再去也不遲。
此時的朝廷之中,楊宏泰依然還是一家獨大的局勢。
不過,興帝也不再像之那樣什麽事都放任讓楊宏泰去處理了,他也開始有所動作。
第在那支傳旨隊伍迴京之後,冷鋒又收到兩道朝廷的旨意,都是讓他帶兵前往京城的。不過其中有一道是秘旨,那是興帝秘密安排大內高手送到冷鋒的手中。
這道秘旨和另外一道有所不同,另外一道聖旨一看就是和之前的兩道差不多,都是要求冷鋒帶兵南下京城,協助朝廷攻打蒙古人。不過朝廷對於他們封賞是一次比一次高,看來對方是想用捧殺的策略來對付他了。
冷鋒也明白,這三道旨意裏麵,自然有楊宏泰的影子。
對方這是怕他再繼續發展下去,會和北方的義軍差不多,或者著幹脆就走上義軍的路子。
畢竟現在的義軍在北方已經形成了氣候,手中既有人馬又有地盤,還有受朝廷的管製。
如果冷鋒也要這麽幹的話,那麽朝廷就是真的危險了。冷鋒雖然沒有義軍占據的地盤多,但是他所占據的地方,都是南方的富庶之地。
就算是經過了蒙古人的摧殘,但是那些土地的基本盤擺在這時裏,要想休養生息,也用不了幾年的時間,就能夠恢複元氣。
現在趁著天下大勢還在朝廷這邊,還可以利用天下大義來要挾冷鋒,一旦讓冷鋒真的獨立了,那麽朝廷根本就影響不到他。
不過楊宏泰的想法雖然是好的,但是冷鋒根本不會按他的意思來。
而且冷鋒所收到的那道秘旨,內容方麵和之前的三道聖旨有著明顯的不同。
這道秘旨是興帝單獨發給冷鋒的,興帝在其中表達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說楊宏泰趁著蒙古人南下的時機把持了朝政大權。在朝堂之上,楊宏泰排除異己,大肆的拉幫結派,已經有了不為人臣的狼子野心。
興帝希望冷鋒能夠率領大軍前往京城清群側,將楊宏泰斬於殿前。
而且興帝也向冷鋒言明,為何他自己不去做這種事。
理由是楊宏泰已經勾結拉攏了部分將領,特別是那些此番前來保衛京城的勢力,而且楊家本來也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勢力。如果興帝要是對其動手的話,不是收拾不了楊宏泰,而且會引起朝堂動蕩。
這樣一來,就會給蒙古人機會,讓他們趁機南下奪取京城。
如果這件事由冷鋒來做的話,那麽就沒有這種顧慮了。畢竟冷鋒此番進京,是由楊宏泰在背後主導的。
同時,楊宏泰也會認為興帝也和他一個意思,都是想要將冷鋒的軍隊據為己有。
在思想上,就會對冷鋒不重視。楊宏泰根本不會想到,冷鋒會和興帝合起夥來收拾他。
而且冷鋒要對付楊宏泰,既有主觀上的意願,也有客觀上的實力。
畢竟之前楊家可是一心想要置冷鋒於死地,並且要將冷鋒產業搶奪過來的。冷鋒早就和楊家是死敵了,如果有機會能夠弄死楊家,想必冷鋒也會樂意的。
之前冷鋒既沒有表現出能夠弄死楊家的實力,朝廷之中又沒有人支持他這麽做。現在好了,有了興帝這個大boss和他合作,那麽就有了動手的機會。
其實在朝廷之中,想要弄死楊家的大有人在。哪怕就是和楊家同一個陣營的人,也有很多人希望楊家能夠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