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城池在規模上比起後世的城市要小很多,用炮火打擊的範圍也同樣會小很多。
之前冷鋒之所一直按兵不動,並不完全是因為要配合佯攻計劃,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等待情報人員將金鈴關內的布防情況搞清楚。
畢竟金鈴關內的蒙古士兵數量,是他這邊的好幾倍。
而且以金鈴關的特殊地理形勢來看,也無法用強攻打開。
退一步來說,就算是冷鋒強行攻開了金鈴關的城門,一旦進入金鈴關內,就會迎來和蒙古軍隊的巷戰。
金鈴關雖然是一處極為險要的關隘,但是他的麵積並不算大,和幾十萬駐軍相比起來,關內城池就顯得有些擁擠了。
作為軍事要塞,金鈴關內的建築大多數都是以軍事方麵為主。
一旦有外敵進入關內,守城的士兵完全可以依靠關內的建築進行反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是冷鋒的軍隊手中拿著的槍械,遇到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也會陷入到和對方進行肉搏戰的地步。
這對於冷鋒來說,絕對是下下之策。
按兵不動並不是意味著就什麽都不幹,而是在布局謀劃方麵要做好安排。冷鋒的謀劃就是根據得到的消息,製定炮火重點攻擊的部位。
對於金鈴關的防禦圖,其實早在蒙古人沒有占領這裏之前,冷鋒的手中就已經掌握了。當初金鈴關還在朝廷掌控之下時,冷鋒的情報網絡就已經覆蓋到了裏。
那時的金鈴關雖然也是一處兵家險要之地,但是畢竟是在朝廷的統治之下,防禦也沒有現在這麽嚴格。
冷鋒的情報人員隻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將金鈴關的布防圖給畫了出來。
不過在蒙古人占領金鈴關之後,又在金鈴關內作了一些改動。
特別是在蒙古人收縮戰線,決定以防禦為主時,金鈴關就成了蒙古人的三大軍事要塞之一。不僅僅是加強了駐軍力量,而且對於金鈴關的防禦布局也進行了大量的調整。
主要就是國師為了防止冷鋒的軍隊,而做出的有針對性的布防。
冷鋒要想攻打金鈴關,僅僅依靠用大炮轟開城門是不行的,必須要對金鈴關內的軍事重地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才行。
畢竟短兵相接的作戰方式,對於冷鋒的軍隊來說,不僅僅會造成很大的傷亡,而且也不是他們的強項。
由於蒙古人對於金鈴關的防禦力量加強了,而且冷鋒的情報人員在金鈴關內的行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們要想接近蒙古人的那些軍事要地也不像之前那麽容易了。
一直等到達哈高派兵偷營的那次機會,城內的情報人員這才完善了金鈴關內的布防圖繪製。
得到金鈴關的布防圖之後,冷鋒立刻組織人員開始針對金鈴關的布防圖展開了研究,並且根據布防圖製定出了相應的進攻計劃。
作為從後世穿越而來的特種兵,沒有人比冷鋒更清楚,情報在戰爭當中的重要性。
這個時代有一句最經典的話語,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是這句話放到後世,就可以改為兵馬未動,情報先行。
畢竟,相對於糧草來說,情報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隻有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不殆。
如果冷鋒要不管不顧的話,憑借自己的武器裝備方麵的絕對優勢強行攻打金鈴關,他也能夠將金鈴關攻打下來。
不過一旦進入金鈴關內,就會陷入和蒙古人正麵肉搏的窘境。
也許憑借著武器上麵壓倒性的優勢,冷鋒的軍隊可以打敗金鈴關內的的幾十萬蒙古大軍。但是最終的結果,也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自己好不容易組建出來的這支軍隊,絕對也會是損失慘重。
畢竟蒙古軍隊的戰鬥力是不容小覷的,在足夠空曠的地方作戰的時候,冷鋒的軍隊可以保證和蒙古軍隊拉開距離。
他們手中的武器可以在遠距離之下攻擊到蒙古人,而蒙古人卻無法攻擊到他們。
這樣一來,就可以在保證自身絕對安全的情況之下,有效的攻擊到敵人。如果雙方一旦交合到一起去,那麽武器方麵的優勢就無法顯現出來。
要想進入金鈴關之後,依然能夠憑借武器方麵的優勢,壓製住蒙古士兵,那麽就要將金鈴關的那些可以用來進行巷戰的建築全部摧毀。
自從金鈴關被蒙古人占領之後,關內的百姓基本上都被蒙古人趕出去了。這個時候對金鈴關內的建築進行炮火轟擊,就沒有什麽壓力了。
畢竟被炮彈擊中的都是蒙古人,雖然冷鋒也不想過多的製造殺戮,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口數量稀少,蒙古人也是人。
而且在後世之中,蒙古人也成了國家的一部分。除了分裂出去的外蒙古之外,大多數的蒙古人還是蒙漢情深一家親的。
經過前期的兩場戰鬥,冷鋒已經將自己軍隊的威風打出去了。
特別是建安府外麵的那一場戰鬥,已經將蒙古人那支最神秘,最強大的蒼狼之影給打的幾乎全軍覆沒。
這就不僅僅是殺雞儆猴了,而是殺猴子給雞看。
自此以後,冷鋒已經不需要在遇到蒙古軍隊的情況之下,將他們全部殲滅了。而是有條件的情況之下,也會俘虜那些蒙古士兵。
隻要監管得力,就等於是多了一些免費的勞動人口。
畢竟蒙古軍隊的士兵個個都是身強體壯,在這個時代很難找到像蒙古人這麽強壯的勞動力了。雖然無法將他們編入到軍隊之中,但是冷鋒的礦山產業還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要想將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快速的提升,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去開采各種資源。
所以這一次,冷鋒和諸葛隆中等人製定的炮轟金鈴城的計劃,重點就是放在那些城內的建築之上。
至於城牆上的那些防禦點,就顧不及那麽多了。畢竟雙方交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該殺的還是要殺的。
之前冷鋒之所一直按兵不動,並不完全是因為要配合佯攻計劃,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等待情報人員將金鈴關內的布防情況搞清楚。
畢竟金鈴關內的蒙古士兵數量,是他這邊的好幾倍。
而且以金鈴關的特殊地理形勢來看,也無法用強攻打開。
退一步來說,就算是冷鋒強行攻開了金鈴關的城門,一旦進入金鈴關內,就會迎來和蒙古軍隊的巷戰。
金鈴關雖然是一處極為險要的關隘,但是他的麵積並不算大,和幾十萬駐軍相比起來,關內城池就顯得有些擁擠了。
作為軍事要塞,金鈴關內的建築大多數都是以軍事方麵為主。
一旦有外敵進入關內,守城的士兵完全可以依靠關內的建築進行反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是冷鋒的軍隊手中拿著的槍械,遇到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也會陷入到和對方進行肉搏戰的地步。
這對於冷鋒來說,絕對是下下之策。
按兵不動並不是意味著就什麽都不幹,而是在布局謀劃方麵要做好安排。冷鋒的謀劃就是根據得到的消息,製定炮火重點攻擊的部位。
對於金鈴關的防禦圖,其實早在蒙古人沒有占領這裏之前,冷鋒的手中就已經掌握了。當初金鈴關還在朝廷掌控之下時,冷鋒的情報網絡就已經覆蓋到了裏。
那時的金鈴關雖然也是一處兵家險要之地,但是畢竟是在朝廷的統治之下,防禦也沒有現在這麽嚴格。
冷鋒的情報人員隻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將金鈴關的布防圖給畫了出來。
不過在蒙古人占領金鈴關之後,又在金鈴關內作了一些改動。
特別是在蒙古人收縮戰線,決定以防禦為主時,金鈴關就成了蒙古人的三大軍事要塞之一。不僅僅是加強了駐軍力量,而且對於金鈴關的防禦布局也進行了大量的調整。
主要就是國師為了防止冷鋒的軍隊,而做出的有針對性的布防。
冷鋒要想攻打金鈴關,僅僅依靠用大炮轟開城門是不行的,必須要對金鈴關內的軍事重地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才行。
畢竟短兵相接的作戰方式,對於冷鋒的軍隊來說,不僅僅會造成很大的傷亡,而且也不是他們的強項。
由於蒙古人對於金鈴關的防禦力量加強了,而且冷鋒的情報人員在金鈴關內的行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們要想接近蒙古人的那些軍事要地也不像之前那麽容易了。
一直等到達哈高派兵偷營的那次機會,城內的情報人員這才完善了金鈴關內的布防圖繪製。
得到金鈴關的布防圖之後,冷鋒立刻組織人員開始針對金鈴關的布防圖展開了研究,並且根據布防圖製定出了相應的進攻計劃。
作為從後世穿越而來的特種兵,沒有人比冷鋒更清楚,情報在戰爭當中的重要性。
這個時代有一句最經典的話語,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是這句話放到後世,就可以改為兵馬未動,情報先行。
畢竟,相對於糧草來說,情報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隻有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不殆。
如果冷鋒要不管不顧的話,憑借自己的武器裝備方麵的絕對優勢強行攻打金鈴關,他也能夠將金鈴關攻打下來。
不過一旦進入金鈴關內,就會陷入和蒙古人正麵肉搏的窘境。
也許憑借著武器上麵壓倒性的優勢,冷鋒的軍隊可以打敗金鈴關內的的幾十萬蒙古大軍。但是最終的結果,也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自己好不容易組建出來的這支軍隊,絕對也會是損失慘重。
畢竟蒙古軍隊的戰鬥力是不容小覷的,在足夠空曠的地方作戰的時候,冷鋒的軍隊可以保證和蒙古軍隊拉開距離。
他們手中的武器可以在遠距離之下攻擊到蒙古人,而蒙古人卻無法攻擊到他們。
這樣一來,就可以在保證自身絕對安全的情況之下,有效的攻擊到敵人。如果雙方一旦交合到一起去,那麽武器方麵的優勢就無法顯現出來。
要想進入金鈴關之後,依然能夠憑借武器方麵的優勢,壓製住蒙古士兵,那麽就要將金鈴關的那些可以用來進行巷戰的建築全部摧毀。
自從金鈴關被蒙古人占領之後,關內的百姓基本上都被蒙古人趕出去了。這個時候對金鈴關內的建築進行炮火轟擊,就沒有什麽壓力了。
畢竟被炮彈擊中的都是蒙古人,雖然冷鋒也不想過多的製造殺戮,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口數量稀少,蒙古人也是人。
而且在後世之中,蒙古人也成了國家的一部分。除了分裂出去的外蒙古之外,大多數的蒙古人還是蒙漢情深一家親的。
經過前期的兩場戰鬥,冷鋒已經將自己軍隊的威風打出去了。
特別是建安府外麵的那一場戰鬥,已經將蒙古人那支最神秘,最強大的蒼狼之影給打的幾乎全軍覆沒。
這就不僅僅是殺雞儆猴了,而是殺猴子給雞看。
自此以後,冷鋒已經不需要在遇到蒙古軍隊的情況之下,將他們全部殲滅了。而是有條件的情況之下,也會俘虜那些蒙古士兵。
隻要監管得力,就等於是多了一些免費的勞動人口。
畢竟蒙古軍隊的士兵個個都是身強體壯,在這個時代很難找到像蒙古人這麽強壯的勞動力了。雖然無法將他們編入到軍隊之中,但是冷鋒的礦山產業還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要想將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快速的提升,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去開采各種資源。
所以這一次,冷鋒和諸葛隆中等人製定的炮轟金鈴城的計劃,重點就是放在那些城內的建築之上。
至於城牆上的那些防禦點,就顧不及那麽多了。畢竟雙方交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該殺的還是要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