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九王爺也知道這種可能性不大,他還是比較了解興帝的。知道興帝不會寫這份詔書,而且興帝自己也清楚,無論寫或不寫,九王爺都不會放任他繼續活下去。
因為隻要興帝還活著一天,九王爺的那個位置就不會坐穩。
無論興帝反抗與否,在天下眾人的眼中,他始終都是一個皇帝。也許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跟隨主流走,但是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部分獨特的人,或者是野心家。
九王爺自然是不可能放任這種隱患存在的,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就在九王爺認為大局已定,興帝已經認命的以為大勢已去時,京城之外又發生了巨大的變故。
首先是張家灣那邊,興帝早在九王爺行動之前的兩天,就已經派出了十萬大軍前去平叛亂。
其實按照正常的思維來看,張家灣那裏的叛亂規模並沒有大到這種程度,隻有張家灣那一帶的兩三萬民眾被卷入其中。
以地方守軍的力量,肯定是無法應付這種局麵的,但是在這之前就已經有部分武裝力量駐守在這裏。
在發生叛亂的第一時間,這些武裝力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隻是尋常的民間叛亂,以這些武裝力量完全就能夠應付了。
畢竟民間叛亂隻是憑借著短時間的熱血上頭,他們既沒有完整的組織,更沒有任何紀律性可言。有的時候根本不需要朝廷鎮壓,他們自己內部就可能出現問題。
再加上他們沒有作戰經驗,也沒有武器裝備,隻要少量的官兵,就可以平息倍數的叛亂之人。
張家灣一帶的所有叛亂之人加起來,能夠形有效戰鬥力的,最多也不過兩萬來人。
但是這兩萬人可不是剛剛叛亂的菜鳥了,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被官府關押過的。
他們經過了前麵兩的遭遇之後,已經有一定的心理素質和經驗。
而且他們的身後還有高手支持,特別是這一次的大規模叛亂,已經將他們逼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
不是在沉默中暴發,就是在沉默中的滅亡。
這些人現在選擇爆發,已經將一爭顧慮都拋之腦後,具備了強大的戰鬥意誌。
再加上有人為他們提供武器裝備,雖然這些武器裝備無法與朝廷的正規軍相比,但是也遠比他們之前使用的菜刀家具要強。
他們分批襲擊了原先的那些武裝力量,在將這些武裝力量消滅之後,叛亂的隊伍已經形成了很大的規模,而且裝備方麵又提升了不少。
再加上這裏的地形對於他們非常有利,他們這種數量的人,正好可以在這片區域活動。
如果朝廷派遣的軍隊數量不如他們,那麽他們就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將官軍給圍住,慢慢的蠶食掉。
如果官軍的數量比他們多,那麽他們化整為零之後,鑽入山林之中,官軍拿他們根本沒有多大的辦法。
就算是官府對他們不聞不問那也不行,畢竟家張灣的位置特殊,處在京城的大後方。
正是因為這裏處於京城的大後方,從來沒有受到過外敵入侵的影響,加上這裏山林眾多,也不是什麽經濟發展的重要地方,朝廷對這裏的重視度自然也就不夠。
但是張家灣距離京城很近,一個正常的成年男子,步行隻要一天時間就可以到達京城。
如果放任這些人繼續鬧下去,說不定哪天就可以對京城造成巨大的威脅。
於是興帝在連續收到十三份緊急戰報之後,一次性的派出十萬大軍,打算以強橫的姿態震懾那些敢於叛亂之人。
以數倍於叛亂之人的軍事力量,完全可以做到平推一切。
就算那些叛亂之人背後有高手作為靠山,也無法阻攔十萬精銳大軍。而且麵對十萬大軍,他們鑽入山林也於事無補。
畢竟人數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憑借人數人優勢,毫無頭腦往上硬壓。
就好像去年的華山論劍時那般,江湖眾多高手齊聚華山之巔,麵對蒙古人的大軍壓境時,也隻有逃亡的份。
更何況是這些叛亂之人,他們比起當時的江湖高手來說,完全沒有可比性。
不過當朝廷的十萬大軍到達張家灣時,他們傻眼了,除了少部分老弱病殘之外,再也見不到一個可疑之人。
不僅僅是張家灣,就是其他的幾個地方也是如此。
看樣子,對方是提前知道了他們的行蹤,這才故意躲藏起來的。
十萬大軍雖然可以做到平推一切,但是這樣一來肯定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這對朝廷官軍來說,是一筆很不劃算的買賣。但是麵對這種情況,他們又不得不實行如此下策。
當然,這也與他們沒有獲得多少叛亂之人的情報有關,不知道這些人已經發展到了什麽程度,領頭的到底是哪些人。
當朝廷的十萬大軍到達張家灣之後,根本沒作休整,就開始了一座座山的圍捕。
畢竟從京城到達張家灣,以這些精銳軍隊的行進速度,連一天的時間都沒有到。這還要加上他們中途休息吃飯的時間,如果去掉這點時間的話,單純的用在趕路上,可能連半天都不到。
而且他們還不是全力行軍,隻是保持著一定的平穩速度。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去平叛的,又不是去火線支援的。而且保持這樣的行軍速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隨時可以快速的進入戰鬥狀態。
兩天下來,他們已經圍捕了好幾座山頭,雖然其間也發現了一兩股叛亂之人,不過都讓他們逃掉了。
但是朝廷的官軍並不著急,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將這些叛亂之人圍堵到一起。
隨著朝廷官軍的一點點推進,他們也漸漸的進入了山林之中,同時叛亂之人的生存空間在也被一點點的壓縮。
從這一點來看,朝廷官軍所用的方法雖然效率低下,但是還是很有效果的。
同時,九王爺的計策也成功了,朝廷的這十萬大軍,被拖在了深山當中。
因為隻要興帝還活著一天,九王爺的那個位置就不會坐穩。
無論興帝反抗與否,在天下眾人的眼中,他始終都是一個皇帝。也許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跟隨主流走,但是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部分獨特的人,或者是野心家。
九王爺自然是不可能放任這種隱患存在的,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就在九王爺認為大局已定,興帝已經認命的以為大勢已去時,京城之外又發生了巨大的變故。
首先是張家灣那邊,興帝早在九王爺行動之前的兩天,就已經派出了十萬大軍前去平叛亂。
其實按照正常的思維來看,張家灣那裏的叛亂規模並沒有大到這種程度,隻有張家灣那一帶的兩三萬民眾被卷入其中。
以地方守軍的力量,肯定是無法應付這種局麵的,但是在這之前就已經有部分武裝力量駐守在這裏。
在發生叛亂的第一時間,這些武裝力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隻是尋常的民間叛亂,以這些武裝力量完全就能夠應付了。
畢竟民間叛亂隻是憑借著短時間的熱血上頭,他們既沒有完整的組織,更沒有任何紀律性可言。有的時候根本不需要朝廷鎮壓,他們自己內部就可能出現問題。
再加上他們沒有作戰經驗,也沒有武器裝備,隻要少量的官兵,就可以平息倍數的叛亂之人。
張家灣一帶的所有叛亂之人加起來,能夠形有效戰鬥力的,最多也不過兩萬來人。
但是這兩萬人可不是剛剛叛亂的菜鳥了,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被官府關押過的。
他們經過了前麵兩的遭遇之後,已經有一定的心理素質和經驗。
而且他們的身後還有高手支持,特別是這一次的大規模叛亂,已經將他們逼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
不是在沉默中暴發,就是在沉默中的滅亡。
這些人現在選擇爆發,已經將一爭顧慮都拋之腦後,具備了強大的戰鬥意誌。
再加上有人為他們提供武器裝備,雖然這些武器裝備無法與朝廷的正規軍相比,但是也遠比他們之前使用的菜刀家具要強。
他們分批襲擊了原先的那些武裝力量,在將這些武裝力量消滅之後,叛亂的隊伍已經形成了很大的規模,而且裝備方麵又提升了不少。
再加上這裏的地形對於他們非常有利,他們這種數量的人,正好可以在這片區域活動。
如果朝廷派遣的軍隊數量不如他們,那麽他們就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將官軍給圍住,慢慢的蠶食掉。
如果官軍的數量比他們多,那麽他們化整為零之後,鑽入山林之中,官軍拿他們根本沒有多大的辦法。
就算是官府對他們不聞不問那也不行,畢竟家張灣的位置特殊,處在京城的大後方。
正是因為這裏處於京城的大後方,從來沒有受到過外敵入侵的影響,加上這裏山林眾多,也不是什麽經濟發展的重要地方,朝廷對這裏的重視度自然也就不夠。
但是張家灣距離京城很近,一個正常的成年男子,步行隻要一天時間就可以到達京城。
如果放任這些人繼續鬧下去,說不定哪天就可以對京城造成巨大的威脅。
於是興帝在連續收到十三份緊急戰報之後,一次性的派出十萬大軍,打算以強橫的姿態震懾那些敢於叛亂之人。
以數倍於叛亂之人的軍事力量,完全可以做到平推一切。
就算那些叛亂之人背後有高手作為靠山,也無法阻攔十萬精銳大軍。而且麵對十萬大軍,他們鑽入山林也於事無補。
畢竟人數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憑借人數人優勢,毫無頭腦往上硬壓。
就好像去年的華山論劍時那般,江湖眾多高手齊聚華山之巔,麵對蒙古人的大軍壓境時,也隻有逃亡的份。
更何況是這些叛亂之人,他們比起當時的江湖高手來說,完全沒有可比性。
不過當朝廷的十萬大軍到達張家灣時,他們傻眼了,除了少部分老弱病殘之外,再也見不到一個可疑之人。
不僅僅是張家灣,就是其他的幾個地方也是如此。
看樣子,對方是提前知道了他們的行蹤,這才故意躲藏起來的。
十萬大軍雖然可以做到平推一切,但是這樣一來肯定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這對朝廷官軍來說,是一筆很不劃算的買賣。但是麵對這種情況,他們又不得不實行如此下策。
當然,這也與他們沒有獲得多少叛亂之人的情報有關,不知道這些人已經發展到了什麽程度,領頭的到底是哪些人。
當朝廷的十萬大軍到達張家灣之後,根本沒作休整,就開始了一座座山的圍捕。
畢竟從京城到達張家灣,以這些精銳軍隊的行進速度,連一天的時間都沒有到。這還要加上他們中途休息吃飯的時間,如果去掉這點時間的話,單純的用在趕路上,可能連半天都不到。
而且他們還不是全力行軍,隻是保持著一定的平穩速度。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去平叛的,又不是去火線支援的。而且保持這樣的行軍速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隨時可以快速的進入戰鬥狀態。
兩天下來,他們已經圍捕了好幾座山頭,雖然其間也發現了一兩股叛亂之人,不過都讓他們逃掉了。
但是朝廷的官軍並不著急,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將這些叛亂之人圍堵到一起。
隨著朝廷官軍的一點點推進,他們也漸漸的進入了山林之中,同時叛亂之人的生存空間在也被一點點的壓縮。
從這一點來看,朝廷官軍所用的方法雖然效率低下,但是還是很有效果的。
同時,九王爺的計策也成功了,朝廷的這十萬大軍,被拖在了深山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