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瑩邊聽邊在心中印證,種種因果無不合若符節,不由得不信,可她心中惦念著有關於十三陵的另一件大事,《葵花寶典》若無毀去,此刻聽來到還有幾分興致,而江湖盛傳,此書早已毀去,那麽此刻自然是探詢大事要緊,至於寶典的來曆,可不耐煩去聽了,連連示意木從心快些說。
木從心道:“《葵花寶典》成書之後,馬元贄甚是得意,邀鍾元子指點不足,孰料鍾元子看完上卷,便即指出此書大違天和,不是武學正道。馬元贄深思之後,便想毀去寶典,鍾元子見好友數年心血因自己一言而毀,心中過意不去,便提出代為收藏,直至鍾元子臨終前,才將此書交還給馬元贄的義子。而其義子避世不出,與世無爭,自然不必去練那《葵花寶典》,雲南深山景致奇美,勝似桃源,馬家一代一代,樂享安平,不覺間竟過了五百多年。此時元朝已滅,明朝中原版圖初成,朱洪武便派藍玉為將,率軍南下,圖謀平定百越,雲南正當其衝!大軍入山,馬家自然遭到洗劫,其一個年僅十歲的孩童被掠至南京,送至燕王朱棣府中,閹割為奴。而那《葵花寶典》被軍士在馬家祠堂中發現,獻給藍玉。藍玉莽不識寶,翻了幾頁,便將寶典當做道士修道煉丹之書,因寶典裝幀精美,轉手便將之獻給了燕王府軍師道衍和尚。這道衍和尚名號中雖占著‘和尚’二字,其實並不修佛法,反而貫通兵家、法家、陰陽、縱橫之學,為燕王奪位出力。他一見此書,便知可用,於是招來馬家那個孩童,將寶典一字一句解給他聽,教他修習寶典上所載武藝。道衍和尚雖不習武,但畢竟學問淵博,觸類旁通,因而將寶典解得有模有樣,十年之後,這孩童便成了燕王府第一高手,之後率軍出征,衝鋒陷陣,為朱棣立下了汗馬功勞。朱棣奪位成功第二年,便即賜他姓鄭!這馬家孩童,原名馬和,賜姓之後,喚作鄭和,正是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
聽到此處,倒是勾起了易瑩的好奇心,問道:“這可奇了,武林盛傳《葵花寶典》乃是明朝一位宦官所著,難道不對麽?”
木從心道:“武林中以訛傳訛,未必他們說的便對。”
易瑩道:“我怎知道,你說的便對?”
木從心道:“這《葵花寶典》的來曆,是少林達摩堂的高論,且容我將後麵說完,前輩年高德劭,見聞廣博,必能持中而論!”不料易瑩聞言,臉色倏爾陰沉下來。原來任何年歲稍長的美貌女子,最忌諱別人提及年齡,易瑩雖已中年,但內功深湛,且幾十年來調養得當,相貌不輸任何年輕女子,尋常也常常以此為傲,至於在木從心麵前自稱“姑姑”,隻不過心情好時隨口一說而已,孰料木從心竟讚她“年高”德劭,如此不知輕重,豈不令她大大生氣?
隻聽易瑩怒道:“臭小子胡說八道,我德雖劭,年卻不高!《葵花寶典》這事,快給我好好說來,再有一句不中我意,哼!”她說這話,當然是嚇唬木從心,因此她麵上雖然嗔怒,卻並無狠毒神色,臉色緋紅,更增柔媚。木從心見狀,不自主地心旌搖蕩,隨即想到這是個狠毒的婦人,慌忙克製心神,但這心神越是刻意克製,越是克製不住,竟由易瑩而想到雲思傲,這些美貌女子都奇怪得緊,不去關心正題,卻在這些細枝末節上羅唕不休,唉!
木從心道:“前輩指教的是!前輩請想,《葵花寶典》眾人皆知是明朝太監所著,可他們可曾提到過這個人的名字?既未提及此人姓名,可見他們其實並不知詳情,多半是人雲亦雲,口耳相傳罷了。而少林達摩堂,卻有實證!燕王立朝之後,道衍和尚抱負得以施展,遂遁入空門,真的做了和尚。”
易瑩道:“嗯,這道衍不慕榮華,富貴當頭竟坦然舍之而去,與那些沽名釣譽之輩確實不一樣。”
木從心道:“但晚輩以為,道衍助叔謀侄,雖成大功,但畢竟於德有虧,他遁入空門,也有個懺悔的意味。朱洪武是和尚出身,做皇帝之後反而忌諱和尚,上行下效,佛教自那時開始,漸趨式微。道衍和尚雖遁入空門,但一身經世之學尚在,因此後半生發願複興佛教,以圖心安。他先是以布衣宰相之尊,著意結納嵩山少林寺諸位高僧,一者壯大佛教聲勢,二者堅佛徒之信。彼時鄭和也是皇帝跟前炙手可熱,權勢熏天的人物,於是他又將鄭和收為弟子,主持福建南少林,順便熟悉海事。”
易瑩聽到此處,不禁讚歎道:“好手段,好手段!我還納悶,下西洋這樣重大的差事,怎會委一太監前去,原來道衍和尚不顯山不露水,早早地作了安排。隻此一步,便知深淺,便是諸葛複生,怕也不過如此,可惜斯人已逝,否則我倒真要向他請教一番。”
木從心道:“官場上這些東西,晚輩不懂,但這道衍和尚,前半生滅一朝,後半生興一教,一生可算得波瀾壯闊,有趣得緊。這番複興佛教的功勞,想來也能為他補過不少。鄭和到了福建南少林,果然不負所托,擊敗了許多排斥佛教的人物,並常延高僧講學說法,至此,南北少林皆有強權撐持,佛學終於漸漸複興。道衍和尚將後半生所為、所想、所感、所知寫下,著成《道餘錄》,《葵花寶典》亦收錄於其中。十五年後,道衍和尚去世,鄭和千裏奔喪,收拾師父遺物,將《道餘錄》抄錄副本,攜至福建,《葵花寶典》由此傳落在莆田少林寺。至於《道餘錄》原本,北少林遍尋不到,道衍和尚墓中也沒有,百餘年來也未在世上流傳,想是藏在鄭和墓中了。而鄭和的墓,便在十三陵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易瑩聞言,頻頻點頭,卻滿是失望之色,她道:“傻小子,所以你硬闖十三陵是為了盜那《葵花寶典》?”
木從心道:“正是!”
易瑩道:“哼,好個沒誌氣的小子,學什麽功夫不好,卻去奪什麽《葵花寶典》!”
易瑩正待發作,忽而想到自己正愁沒法徹底收服這小子,若以武力強行將其擄走,雖然也無不可,但畢竟不合自己高人的身份,他既有所好,便可趁之誘他入教,於是轉口道:“小子,你也不用去奪什麽《道餘錄》,什麽《葵花寶典》了,我收你為徒,將一身本事傳你,今後你便在我座下,奉我差遣,如何?我一身本事,雖然算不上天下無敵,可也,嘿嘿!怎樣?”言罷,得意地望著木從心。
孰料木從心也笑吟吟地看著她,道:“晚輩一介俗子,武功見識不及前輩十之一二,實在不知為何竟蒙前輩如此垂青,前輩好意,在此謝過,前輩錯愛,卻萬萬不敢領受!若前輩果真瞧得起我,便請率貴教人眾多行善事,造福百姓,那時萬民愛戴,豈不遠遠勝過在一個庸碌尋常的小子身上浪費功夫。”
前幾次易瑩邀木從心入教,均是以強相脅,他堅執不從,還可說是寧折不曲,可這次易瑩是溫言相邀,他竟還不從命,這算什麽?在易瑩看來,這何止是不知好歹,簡直是欺人太甚。想到這兒,易瑩複又大怒,她心中有火,看著木從心的笑臉,怎麽看怎麽都像是在嘲諷自己,於是勁運右掌,一掌便朝木從心天靈蓋擊去。掌力甫到中途,忽而又想到,這小子屢屢於己不敬,就這樣一掌結果了,天下哪有這般便宜的事!非得親手教你受盡萬般折磨,這才送你去死!若非如此,混小子不知老娘的手段,上了西天,仍是對老娘不敬!易瑩內勁神功,意到勁到,心收勁收,一閃念間便將內勁收迴,手掌擊到木從心額上,不過是輕輕拂了一下。木從心不知易瑩這一下原本下的是殺手,以往在少林寺時,自己做錯了事,師父恨鐵不成鋼,又不忍重責時,往往輕輕打自己額頭一下便即了事,此時輕打自己額頭的人雖然變了,但卻勾起了他少時一些溫馨的迴憶。易瑩見他神色變化,飽含一股孺慕之意,情感真摯,似是將自己當做了親人,而她幾十年來縱橫江湖,無不如意,但卻未能生養,深以為憾,如若有子,當與木從心年紀相仿,這樣一來,竟然引動了她深藏的母性,過了片刻,她輕歎一聲,隨口道:“那麽,你硬闖十三陵,裏麵的情形怎樣?”
木從心深知,在易瑩這等人麵前,要撒謊撒地圓滿,須得半真半假,否則難以成功,因此他前番所講關於《葵花寶典》之事,是確有其事,至於十三陵內部如何,防範如何嚴密,卻隻揀著絕不會出錯的地方扯了幾句,他一邊說一邊察言觀色,見易瑩不置可否,心道少說為妙,於是草草收尾道:“在下此番起意盜經,也是看外魔入侵,佛教又顯頹勢,想藉《道餘錄》挽救頹勢,效法道衍和尚後半生,為護法滅魔盡些力。”
聯係他之前所說,便知他這話大有破綻,既是為盜經援佛,何必羅唕半天《葵花寶典》?不過易瑩心情起伏之際,自是未想到此節,苦笑道:“傻小子,你到現在還以為道衍和尚出家是出於自願?自古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別說皇家,便是普通人家,家業大了,也不免相互猜忌,道衍和尚此舉,便是為了向成祖表示絕無野心,跟劉備種菜是一個道理。至於複興佛教,道衍和尚胸中包羅天地,興滅一教,在我們看來是驚世駭俗,在他看來,不過在覆手之間,至於為何是興佛,而不是滅佛,想來可能是如你所說,圖個心裏平安而已!”
木從心道:“前輩所言甚是,不過晚輩以為,成祖身為人主,心胸更當寬廣,否則放眼海內,既無對手,再無朋友,一身雄才無處施展,又無處傾訴,豈不寂寞!所以,晚輩還是以為,道衍和尚出家,乃是真出家,興佛,乃是真興佛。男子漢大丈夫,能容天下,難道就容不得一個老友?”說到此處,心神澎湃,言語激昂,仿佛自己是超古邁今,頂天立地的漢子,卻不知,方才自己的小命兒就罩在易瑩掌下,生死相距,僅一尺之遙。
易瑩聽罷,心道,小子說這話,可見不懂得世道人心!這番置辯,以見識透徹,說理準確而論,自然是我贏了,可若以襟懷坦蕩,雄視古今而論,卻是他更勝一籌。不錯,看來小子也並非一無是處!她雖這樣想,口中卻不認輸,道:“小子這幾句話說得雖然像點話,但涉世太淺,這世道,機關陷阱,暗箭冷槍,光有才具氣魄,是不夠的。”突然,她身子向前一撲,扶在一棵樹上,接著一道鮮血從嘴角流出。
木從心道:“《葵花寶典》成書之後,馬元贄甚是得意,邀鍾元子指點不足,孰料鍾元子看完上卷,便即指出此書大違天和,不是武學正道。馬元贄深思之後,便想毀去寶典,鍾元子見好友數年心血因自己一言而毀,心中過意不去,便提出代為收藏,直至鍾元子臨終前,才將此書交還給馬元贄的義子。而其義子避世不出,與世無爭,自然不必去練那《葵花寶典》,雲南深山景致奇美,勝似桃源,馬家一代一代,樂享安平,不覺間竟過了五百多年。此時元朝已滅,明朝中原版圖初成,朱洪武便派藍玉為將,率軍南下,圖謀平定百越,雲南正當其衝!大軍入山,馬家自然遭到洗劫,其一個年僅十歲的孩童被掠至南京,送至燕王朱棣府中,閹割為奴。而那《葵花寶典》被軍士在馬家祠堂中發現,獻給藍玉。藍玉莽不識寶,翻了幾頁,便將寶典當做道士修道煉丹之書,因寶典裝幀精美,轉手便將之獻給了燕王府軍師道衍和尚。這道衍和尚名號中雖占著‘和尚’二字,其實並不修佛法,反而貫通兵家、法家、陰陽、縱橫之學,為燕王奪位出力。他一見此書,便知可用,於是招來馬家那個孩童,將寶典一字一句解給他聽,教他修習寶典上所載武藝。道衍和尚雖不習武,但畢竟學問淵博,觸類旁通,因而將寶典解得有模有樣,十年之後,這孩童便成了燕王府第一高手,之後率軍出征,衝鋒陷陣,為朱棣立下了汗馬功勞。朱棣奪位成功第二年,便即賜他姓鄭!這馬家孩童,原名馬和,賜姓之後,喚作鄭和,正是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
聽到此處,倒是勾起了易瑩的好奇心,問道:“這可奇了,武林盛傳《葵花寶典》乃是明朝一位宦官所著,難道不對麽?”
木從心道:“武林中以訛傳訛,未必他們說的便對。”
易瑩道:“我怎知道,你說的便對?”
木從心道:“這《葵花寶典》的來曆,是少林達摩堂的高論,且容我將後麵說完,前輩年高德劭,見聞廣博,必能持中而論!”不料易瑩聞言,臉色倏爾陰沉下來。原來任何年歲稍長的美貌女子,最忌諱別人提及年齡,易瑩雖已中年,但內功深湛,且幾十年來調養得當,相貌不輸任何年輕女子,尋常也常常以此為傲,至於在木從心麵前自稱“姑姑”,隻不過心情好時隨口一說而已,孰料木從心竟讚她“年高”德劭,如此不知輕重,豈不令她大大生氣?
隻聽易瑩怒道:“臭小子胡說八道,我德雖劭,年卻不高!《葵花寶典》這事,快給我好好說來,再有一句不中我意,哼!”她說這話,當然是嚇唬木從心,因此她麵上雖然嗔怒,卻並無狠毒神色,臉色緋紅,更增柔媚。木從心見狀,不自主地心旌搖蕩,隨即想到這是個狠毒的婦人,慌忙克製心神,但這心神越是刻意克製,越是克製不住,竟由易瑩而想到雲思傲,這些美貌女子都奇怪得緊,不去關心正題,卻在這些細枝末節上羅唕不休,唉!
木從心道:“前輩指教的是!前輩請想,《葵花寶典》眾人皆知是明朝太監所著,可他們可曾提到過這個人的名字?既未提及此人姓名,可見他們其實並不知詳情,多半是人雲亦雲,口耳相傳罷了。而少林達摩堂,卻有實證!燕王立朝之後,道衍和尚抱負得以施展,遂遁入空門,真的做了和尚。”
易瑩道:“嗯,這道衍不慕榮華,富貴當頭竟坦然舍之而去,與那些沽名釣譽之輩確實不一樣。”
木從心道:“但晚輩以為,道衍助叔謀侄,雖成大功,但畢竟於德有虧,他遁入空門,也有個懺悔的意味。朱洪武是和尚出身,做皇帝之後反而忌諱和尚,上行下效,佛教自那時開始,漸趨式微。道衍和尚雖遁入空門,但一身經世之學尚在,因此後半生發願複興佛教,以圖心安。他先是以布衣宰相之尊,著意結納嵩山少林寺諸位高僧,一者壯大佛教聲勢,二者堅佛徒之信。彼時鄭和也是皇帝跟前炙手可熱,權勢熏天的人物,於是他又將鄭和收為弟子,主持福建南少林,順便熟悉海事。”
易瑩聽到此處,不禁讚歎道:“好手段,好手段!我還納悶,下西洋這樣重大的差事,怎會委一太監前去,原來道衍和尚不顯山不露水,早早地作了安排。隻此一步,便知深淺,便是諸葛複生,怕也不過如此,可惜斯人已逝,否則我倒真要向他請教一番。”
木從心道:“官場上這些東西,晚輩不懂,但這道衍和尚,前半生滅一朝,後半生興一教,一生可算得波瀾壯闊,有趣得緊。這番複興佛教的功勞,想來也能為他補過不少。鄭和到了福建南少林,果然不負所托,擊敗了許多排斥佛教的人物,並常延高僧講學說法,至此,南北少林皆有強權撐持,佛學終於漸漸複興。道衍和尚將後半生所為、所想、所感、所知寫下,著成《道餘錄》,《葵花寶典》亦收錄於其中。十五年後,道衍和尚去世,鄭和千裏奔喪,收拾師父遺物,將《道餘錄》抄錄副本,攜至福建,《葵花寶典》由此傳落在莆田少林寺。至於《道餘錄》原本,北少林遍尋不到,道衍和尚墓中也沒有,百餘年來也未在世上流傳,想是藏在鄭和墓中了。而鄭和的墓,便在十三陵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易瑩聞言,頻頻點頭,卻滿是失望之色,她道:“傻小子,所以你硬闖十三陵是為了盜那《葵花寶典》?”
木從心道:“正是!”
易瑩道:“哼,好個沒誌氣的小子,學什麽功夫不好,卻去奪什麽《葵花寶典》!”
易瑩正待發作,忽而想到自己正愁沒法徹底收服這小子,若以武力強行將其擄走,雖然也無不可,但畢竟不合自己高人的身份,他既有所好,便可趁之誘他入教,於是轉口道:“小子,你也不用去奪什麽《道餘錄》,什麽《葵花寶典》了,我收你為徒,將一身本事傳你,今後你便在我座下,奉我差遣,如何?我一身本事,雖然算不上天下無敵,可也,嘿嘿!怎樣?”言罷,得意地望著木從心。
孰料木從心也笑吟吟地看著她,道:“晚輩一介俗子,武功見識不及前輩十之一二,實在不知為何竟蒙前輩如此垂青,前輩好意,在此謝過,前輩錯愛,卻萬萬不敢領受!若前輩果真瞧得起我,便請率貴教人眾多行善事,造福百姓,那時萬民愛戴,豈不遠遠勝過在一個庸碌尋常的小子身上浪費功夫。”
前幾次易瑩邀木從心入教,均是以強相脅,他堅執不從,還可說是寧折不曲,可這次易瑩是溫言相邀,他竟還不從命,這算什麽?在易瑩看來,這何止是不知好歹,簡直是欺人太甚。想到這兒,易瑩複又大怒,她心中有火,看著木從心的笑臉,怎麽看怎麽都像是在嘲諷自己,於是勁運右掌,一掌便朝木從心天靈蓋擊去。掌力甫到中途,忽而又想到,這小子屢屢於己不敬,就這樣一掌結果了,天下哪有這般便宜的事!非得親手教你受盡萬般折磨,這才送你去死!若非如此,混小子不知老娘的手段,上了西天,仍是對老娘不敬!易瑩內勁神功,意到勁到,心收勁收,一閃念間便將內勁收迴,手掌擊到木從心額上,不過是輕輕拂了一下。木從心不知易瑩這一下原本下的是殺手,以往在少林寺時,自己做錯了事,師父恨鐵不成鋼,又不忍重責時,往往輕輕打自己額頭一下便即了事,此時輕打自己額頭的人雖然變了,但卻勾起了他少時一些溫馨的迴憶。易瑩見他神色變化,飽含一股孺慕之意,情感真摯,似是將自己當做了親人,而她幾十年來縱橫江湖,無不如意,但卻未能生養,深以為憾,如若有子,當與木從心年紀相仿,這樣一來,竟然引動了她深藏的母性,過了片刻,她輕歎一聲,隨口道:“那麽,你硬闖十三陵,裏麵的情形怎樣?”
木從心深知,在易瑩這等人麵前,要撒謊撒地圓滿,須得半真半假,否則難以成功,因此他前番所講關於《葵花寶典》之事,是確有其事,至於十三陵內部如何,防範如何嚴密,卻隻揀著絕不會出錯的地方扯了幾句,他一邊說一邊察言觀色,見易瑩不置可否,心道少說為妙,於是草草收尾道:“在下此番起意盜經,也是看外魔入侵,佛教又顯頹勢,想藉《道餘錄》挽救頹勢,效法道衍和尚後半生,為護法滅魔盡些力。”
聯係他之前所說,便知他這話大有破綻,既是為盜經援佛,何必羅唕半天《葵花寶典》?不過易瑩心情起伏之際,自是未想到此節,苦笑道:“傻小子,你到現在還以為道衍和尚出家是出於自願?自古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別說皇家,便是普通人家,家業大了,也不免相互猜忌,道衍和尚此舉,便是為了向成祖表示絕無野心,跟劉備種菜是一個道理。至於複興佛教,道衍和尚胸中包羅天地,興滅一教,在我們看來是驚世駭俗,在他看來,不過在覆手之間,至於為何是興佛,而不是滅佛,想來可能是如你所說,圖個心裏平安而已!”
木從心道:“前輩所言甚是,不過晚輩以為,成祖身為人主,心胸更當寬廣,否則放眼海內,既無對手,再無朋友,一身雄才無處施展,又無處傾訴,豈不寂寞!所以,晚輩還是以為,道衍和尚出家,乃是真出家,興佛,乃是真興佛。男子漢大丈夫,能容天下,難道就容不得一個老友?”說到此處,心神澎湃,言語激昂,仿佛自己是超古邁今,頂天立地的漢子,卻不知,方才自己的小命兒就罩在易瑩掌下,生死相距,僅一尺之遙。
易瑩聽罷,心道,小子說這話,可見不懂得世道人心!這番置辯,以見識透徹,說理準確而論,自然是我贏了,可若以襟懷坦蕩,雄視古今而論,卻是他更勝一籌。不錯,看來小子也並非一無是處!她雖這樣想,口中卻不認輸,道:“小子這幾句話說得雖然像點話,但涉世太淺,這世道,機關陷阱,暗箭冷槍,光有才具氣魄,是不夠的。”突然,她身子向前一撲,扶在一棵樹上,接著一道鮮血從嘴角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