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葉天士向正清等人臉上逐一掃去,道:“天生萬物以養人,中華禮儀之邦,敬天遵道,更講‘仁恕’,是以醫者之中名家輩出,自上古的伏羲氏,至周漢晉代的扁鵲、張仲景、華佗,到魏晉南北朝的雷斆、陶弘景、全元起、徐之才,再到隋唐至於前朝的徐春甫、楊濟時、傅青主、張介賓,等等等等,不勝枚舉。這些人的著述、診案我都看過,最開眼界的當屬華佗設想的開顱之術,惜乎未及實現。但我在青城山遇到的這位,真有移花接木之力,起死迴生之能!”說著,葉天士喝了一口酒,道:“我自雲南而四川,在青城山逗留得不少時日,那時我已薄有微名,期間便有不少來或求診或請教之人,一日,忽然有個人來到我的處所,張口便即詰難,正好解我寂寞,我也樂得奉陪,於是我倆由傷寒科論起,然後將內科、外科、折傷科、金鏃科、論了一遍,先論醫理,再論診案,其中以內科、外科最繁,各論了兩日一夜,其餘傷寒科等,皆是一日一科,待到論完,已是七日。於是他便提起祝由科與符禁科,要我擇一而論,我說‘自古聖賢敬鬼神而遠之,這幾日你我所論,乃是真醫大道,這些神作法鬼畫符的玩意兒,萬不得已時用以救治病人則可,若要論之以道,恕葉某不能奉陪’。當時我語氣甚不客氣,孰料這人思索了一會兒,道‘老夫謹受教,此番比試,畢竟是我輸了一籌’!”葉天士年少好勝,言及此處,不由得麵有得色。
正清聽著他敘說,想既然他二人七日之間尚不能分出勝負,那麽醫術自是不分軒輊,而那老人能坦然向一介少年服輸,氣魄胸懷,更在醫術之上了,念及此處,問道:“不知這人可曾留下名諱?”
葉天士道:“此人並未透露身份,但我欽佩此人的風度,當即邀他同飲苗酒,喝到憨處,我心生一念,便請他說說此酒中都加入了哪些藥材。此舉本是酒後胡鬧,不料這人哈哈大笑,隨即將一碗酒放在燈下一映,說出了九味藥材,然後一口一口地品咂,一共品了九口,又說出九種藥材,最後他道聲‘得罪’,取出火折子,將半碗殘酒一把倒入火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道出九種藥材的名字,一碗酒盡,共說了二十七味藥材。我看著藥酒方子,一味一味地數著上麵開列的藥材,不多不少,正是二十七味,我擔心數錯,往複數了三遍,仍是二十七味,當下便對他佩服地五體投地,他道‘我比你年長幾十歲,對各種草藥的色、味自然熟識,外行看來是神乎其技,你又何必如此佩服?識得藥多,未必開的方子便好,譬如你我二人,咱們識得的文字,又何嚐少於李太白、杜少陵了,可誰又能將這些文字運用地如他二人那般出神入化?我說我輸你一籌,指的是醫道,其實自咱們第一日比試起,我便察覺,你用藥大膽,殺伐果斷,實可說是開醫界千古以來之新局麵,但見你年輕,生恐你這般行方用藥隻是出於少年人浮躁性子,於是繼續論了下去,論到第七日,終於知道你是自成一派,卓然成家,我這番服輸,非但是真心服輸,而且是輸地心懷大暢啊。’我見他如此豪爽,便央他幫此酒取個名字,他道‘此酒中所含藥材甚多,就叫百蓴酒吧’,我問他何意,他說蓴者,蓴鱸之思也,我離家三十六年啦,你離家也已有四年,也懷念故土了吧;蓴者,草藥之屬也,百蓴之名雖然言過,卻也不妨事,這世上浪得虛名之輩又何曾少過了,哈哈!言罷我倆一起拊掌大笑。之後七日,這人又傳了我一些先輩醫士設想過的醫術,有易手術、易腳術、開膛術、易心術、開顱術等等,第十五日,他臨走前言道‘你的醫術、醫理功底,已不讓任何當世名醫,古代醫家典籍,你能學的,也至於此極。觀當今之世,或有一人能啟發於你,這人是個西域僧人,但脾氣古怪,不見最好’,言畢,拔腿便走,我正要問他這西域僧人形貌姓名時,他已去的遠了。”
正清聽到“三十六年”,眉毛不易察覺地一挑,似是想到了什麽,但沒言聲,繼續聽葉天士敘道:“這位高人行事果然出人意表,後來翻檢行囊時,發現有一封信是他留給我的,信上提及了我的身體,‘未曾習武而輕猛迅捷異常,似身有奇毒之兆’,又提及百蓴酒正可化解此毒,諄諄至囑,令我每日三次,連飲至少六十六日,直至身體不再‘輕猛迅捷異常’方可停飲。此外還提及阿芙蓉膏,也就是大煙,他說他曾嚐試研製一種藥方,以化解此物流毒,但未成功,請我研製克製此物的方子,如若能成,於黎民百姓,實是大功一件,此外再無其他。”
雲思傲此時心中不禁慚愧,道:“方才我見你急匆匆跑向大煙館,還道你與那些不成器的人都是一般的癮君子,原來是為這般,請恕不敬之罪。”言罷站起深深一揖,隨即端起酒碗一飲而幹。
正清道:“為國為民,此人真俠士也!隻可惜此等高人神龍見首不見尾,再難得睹風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葉天士一笑道:“後來我了解到,這阿芙蓉膏確然是流毒四海,摧傷精神,殘害肢體,禍國殃民,確是害人不淺,這樣下去怎生了得?苦於不知這阿芙蓉膏的藥性,我這才親自食了一些,一試之下,便即上癮,治它之法卻至此仍未研製出來——因而雲兄所想並無差錯,我確是癮君子,卻並非不成器,哈哈。正清大師也不必抱憾,醫家講對症,佛家講因緣,該見的自會見到,不該見的,見到了也未必就是好事。”
正清一時無話,自己參悟了一生佛偈,怎的到頭來卻不如世俗之人豁達?他卻不想想,釋迦牟二十九歲方始出家,之前娶妻生子,原是個世俗之人。傳至達摩,已到了南朝大通元年,經曆二十八代,其間變幻紛繁,禪宗演變地隻重坐禪,提倡“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因此麵壁九年,但最終仍是一葦渡江,出關在世俗當中修行,佛法自此東漸,這才成為一代宗師。傳至正清,又曆一千一百多年,他中年之時亦曾雲遊過,行俠仗義,主持公道,闖下了偌大的名聲,但那不過是少林僧侶依樣畫葫蘆,效仿老祖成佛的方法,例行公事地“入世”一遭而已,因而當時他雖身在江湖,心中所想卻是成佛在先,濟世在後。雲遊過後,迴到少林,輩分已然不同,由羅漢堂而達摩院,自以為隻要不斷研習佛法,開悟成佛,化身舍利是早晚之事。殊不知,佛就是要走入俗世,佛偈是勸慰眾生之佛偈,佛法是渡化眾生之佛法,佛助眾生,眾生也助佛成真佛。正清不懂得這個道理,空自參研了半生經書,到頭來自然還是空中樓閣。
四人邊談邊喝,其中以燕飛酒量最宏,他尋思著百蓴酒於內力修為大有好處,因此不論其餘三位哪一位舉碗,他都是一飲而幹,以圖多得些藥酒助力。此時各人已有了七八分酒意,談了一會兒,正清終於不支,雲思傲借著酒勁遮臉,張口道:“葉老弟,咱們兄弟相遇,可說是緣分,我想求你救一個人,此事說來話長,恐怕隻有你能夠救他,萬望你出手相救,大恩大德,雲思傲永不敢忘!”
葉天士醉眼朦朧,道了聲:“雲兄,你我一見如故,肝膽相照,你有何吩咐隻管說來,什麽永不敢忘之類的話,再也休提。越是難醫的病症,我醫起來越覺有趣,他在哪兒,咱們這便……”一言未畢,便即趴在桌上睡著,雲思傲昏沉之際,又丟了一錠大銀給那小二,吩咐開四間房屋,燕飛卻扶起正清,對著小二道:“我照看大師,請小哥兒指路。”言畢背著正清往樓上去了,雲思傲不便扶葉天士進屋歇息,於是吩咐小二好生照料,便自顧自地也上樓去了。
雲思傲心中惦記著刺探官府之事,醉也醉地不踏實,隻睡了兩個多時辰,便即醒轉。好在百蓴酒勁力雖足,卻不上頭,讓雲思傲免卻一番頭痛之苦,但是酒中所加的名貴藥材卻激得她丹田之中時而如煎如沸,時而如冰如錐,時而虛空若穀,時而飽脹若石,內息不斷急速在任脈與維脈間遊走,連綿不絕,每遊走一遭,內功修為便深了一層。
憐青宮雖立派不久,但鍾靈毓秀,門下個個天資聰穎,因此內功修習頗不同於其他門派。別的門派修習內功往往由淺入深,從正經十二脈練起,正經十二脈分布於手足之上,即便練錯,也有補救餘地,至多不過手足殘廢而已。憐青宮內功卻是上手即從奇經八脈練起,奇經八脈分布於各處腑髒,打通一脈,功夫便飛躍一層,但修習之時也更需小心在意。此時雲思傲內息正在藥酒作用下急速遊走,因此她雖醒來,也隻是盤膝坐下,不敢輕易提氣運功,生恐妄動之下,內息走入岔道,那便兇險萬分了。過了一會兒,她漸漸摸清了內息遊走方位順序,這才開始引導內息,如此又過得一個時辰,正當內息漸漸平靜下來之時,聽得外麵一陣吵嚷,聲音生硬,似曾在哪裏聽聞過,一時卻記不起,但料想這些人不懷好意,於是加緊引導內息。
正清聽著他敘說,想既然他二人七日之間尚不能分出勝負,那麽醫術自是不分軒輊,而那老人能坦然向一介少年服輸,氣魄胸懷,更在醫術之上了,念及此處,問道:“不知這人可曾留下名諱?”
葉天士道:“此人並未透露身份,但我欽佩此人的風度,當即邀他同飲苗酒,喝到憨處,我心生一念,便請他說說此酒中都加入了哪些藥材。此舉本是酒後胡鬧,不料這人哈哈大笑,隨即將一碗酒放在燈下一映,說出了九味藥材,然後一口一口地品咂,一共品了九口,又說出九種藥材,最後他道聲‘得罪’,取出火折子,將半碗殘酒一把倒入火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道出九種藥材的名字,一碗酒盡,共說了二十七味藥材。我看著藥酒方子,一味一味地數著上麵開列的藥材,不多不少,正是二十七味,我擔心數錯,往複數了三遍,仍是二十七味,當下便對他佩服地五體投地,他道‘我比你年長幾十歲,對各種草藥的色、味自然熟識,外行看來是神乎其技,你又何必如此佩服?識得藥多,未必開的方子便好,譬如你我二人,咱們識得的文字,又何嚐少於李太白、杜少陵了,可誰又能將這些文字運用地如他二人那般出神入化?我說我輸你一籌,指的是醫道,其實自咱們第一日比試起,我便察覺,你用藥大膽,殺伐果斷,實可說是開醫界千古以來之新局麵,但見你年輕,生恐你這般行方用藥隻是出於少年人浮躁性子,於是繼續論了下去,論到第七日,終於知道你是自成一派,卓然成家,我這番服輸,非但是真心服輸,而且是輸地心懷大暢啊。’我見他如此豪爽,便央他幫此酒取個名字,他道‘此酒中所含藥材甚多,就叫百蓴酒吧’,我問他何意,他說蓴者,蓴鱸之思也,我離家三十六年啦,你離家也已有四年,也懷念故土了吧;蓴者,草藥之屬也,百蓴之名雖然言過,卻也不妨事,這世上浪得虛名之輩又何曾少過了,哈哈!言罷我倆一起拊掌大笑。之後七日,這人又傳了我一些先輩醫士設想過的醫術,有易手術、易腳術、開膛術、易心術、開顱術等等,第十五日,他臨走前言道‘你的醫術、醫理功底,已不讓任何當世名醫,古代醫家典籍,你能學的,也至於此極。觀當今之世,或有一人能啟發於你,這人是個西域僧人,但脾氣古怪,不見最好’,言畢,拔腿便走,我正要問他這西域僧人形貌姓名時,他已去的遠了。”
正清聽到“三十六年”,眉毛不易察覺地一挑,似是想到了什麽,但沒言聲,繼續聽葉天士敘道:“這位高人行事果然出人意表,後來翻檢行囊時,發現有一封信是他留給我的,信上提及了我的身體,‘未曾習武而輕猛迅捷異常,似身有奇毒之兆’,又提及百蓴酒正可化解此毒,諄諄至囑,令我每日三次,連飲至少六十六日,直至身體不再‘輕猛迅捷異常’方可停飲。此外還提及阿芙蓉膏,也就是大煙,他說他曾嚐試研製一種藥方,以化解此物流毒,但未成功,請我研製克製此物的方子,如若能成,於黎民百姓,實是大功一件,此外再無其他。”
雲思傲此時心中不禁慚愧,道:“方才我見你急匆匆跑向大煙館,還道你與那些不成器的人都是一般的癮君子,原來是為這般,請恕不敬之罪。”言罷站起深深一揖,隨即端起酒碗一飲而幹。
正清道:“為國為民,此人真俠士也!隻可惜此等高人神龍見首不見尾,再難得睹風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葉天士一笑道:“後來我了解到,這阿芙蓉膏確然是流毒四海,摧傷精神,殘害肢體,禍國殃民,確是害人不淺,這樣下去怎生了得?苦於不知這阿芙蓉膏的藥性,我這才親自食了一些,一試之下,便即上癮,治它之法卻至此仍未研製出來——因而雲兄所想並無差錯,我確是癮君子,卻並非不成器,哈哈。正清大師也不必抱憾,醫家講對症,佛家講因緣,該見的自會見到,不該見的,見到了也未必就是好事。”
正清一時無話,自己參悟了一生佛偈,怎的到頭來卻不如世俗之人豁達?他卻不想想,釋迦牟二十九歲方始出家,之前娶妻生子,原是個世俗之人。傳至達摩,已到了南朝大通元年,經曆二十八代,其間變幻紛繁,禪宗演變地隻重坐禪,提倡“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因此麵壁九年,但最終仍是一葦渡江,出關在世俗當中修行,佛法自此東漸,這才成為一代宗師。傳至正清,又曆一千一百多年,他中年之時亦曾雲遊過,行俠仗義,主持公道,闖下了偌大的名聲,但那不過是少林僧侶依樣畫葫蘆,效仿老祖成佛的方法,例行公事地“入世”一遭而已,因而當時他雖身在江湖,心中所想卻是成佛在先,濟世在後。雲遊過後,迴到少林,輩分已然不同,由羅漢堂而達摩院,自以為隻要不斷研習佛法,開悟成佛,化身舍利是早晚之事。殊不知,佛就是要走入俗世,佛偈是勸慰眾生之佛偈,佛法是渡化眾生之佛法,佛助眾生,眾生也助佛成真佛。正清不懂得這個道理,空自參研了半生經書,到頭來自然還是空中樓閣。
四人邊談邊喝,其中以燕飛酒量最宏,他尋思著百蓴酒於內力修為大有好處,因此不論其餘三位哪一位舉碗,他都是一飲而幹,以圖多得些藥酒助力。此時各人已有了七八分酒意,談了一會兒,正清終於不支,雲思傲借著酒勁遮臉,張口道:“葉老弟,咱們兄弟相遇,可說是緣分,我想求你救一個人,此事說來話長,恐怕隻有你能夠救他,萬望你出手相救,大恩大德,雲思傲永不敢忘!”
葉天士醉眼朦朧,道了聲:“雲兄,你我一見如故,肝膽相照,你有何吩咐隻管說來,什麽永不敢忘之類的話,再也休提。越是難醫的病症,我醫起來越覺有趣,他在哪兒,咱們這便……”一言未畢,便即趴在桌上睡著,雲思傲昏沉之際,又丟了一錠大銀給那小二,吩咐開四間房屋,燕飛卻扶起正清,對著小二道:“我照看大師,請小哥兒指路。”言畢背著正清往樓上去了,雲思傲不便扶葉天士進屋歇息,於是吩咐小二好生照料,便自顧自地也上樓去了。
雲思傲心中惦記著刺探官府之事,醉也醉地不踏實,隻睡了兩個多時辰,便即醒轉。好在百蓴酒勁力雖足,卻不上頭,讓雲思傲免卻一番頭痛之苦,但是酒中所加的名貴藥材卻激得她丹田之中時而如煎如沸,時而如冰如錐,時而虛空若穀,時而飽脹若石,內息不斷急速在任脈與維脈間遊走,連綿不絕,每遊走一遭,內功修為便深了一層。
憐青宮雖立派不久,但鍾靈毓秀,門下個個天資聰穎,因此內功修習頗不同於其他門派。別的門派修習內功往往由淺入深,從正經十二脈練起,正經十二脈分布於手足之上,即便練錯,也有補救餘地,至多不過手足殘廢而已。憐青宮內功卻是上手即從奇經八脈練起,奇經八脈分布於各處腑髒,打通一脈,功夫便飛躍一層,但修習之時也更需小心在意。此時雲思傲內息正在藥酒作用下急速遊走,因此她雖醒來,也隻是盤膝坐下,不敢輕易提氣運功,生恐妄動之下,內息走入岔道,那便兇險萬分了。過了一會兒,她漸漸摸清了內息遊走方位順序,這才開始引導內息,如此又過得一個時辰,正當內息漸漸平靜下來之時,聽得外麵一陣吵嚷,聲音生硬,似曾在哪裏聽聞過,一時卻記不起,但料想這些人不懷好意,於是加緊引導內息。